
【东篱】谈谈诗与远方(随笔)
人类社会过往有着漫长历史,犹如蜿蜒的长河,行走历史的风景线,悠悠地感受时光的漫漶,酷似诗的意境,所以人们才有了对生活如诗的感慨,而今,一切都颠覆了过往,步履匆匆,停下来看风景成为一种奢侈,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另一番风景,需要我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需要我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去跟上时代的节奏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谁还记得下一句?谁又知道这是谁写的?读诗的情调似乎被生活打磨得荡然无存了,人们没有了兴趣去回答这些问题了。
下句是“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词,词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是那么的哀怨、凄美,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这就是诗。可我们今天有多少人读后会感叹其美,多少人会内心发生共鸣呢?
我们再来欣赏杜牧的那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诗人描画的江南草长、烟雨迷濛的景色所陶醉,为之折腰。千里、莺啼、山水、寺庙、城郭、酒旗、楼阁,还有那画面外的行人,都笼罩在绵绵不绝的烟雨之中,那是多么广阔宏大的场景,又是多么细腻地表达出了诗家情怀,它勾起的是人们胸中无限的诗情画意、缠绵缱绻之情。
因为有了酒旗,因之才能风动,从而感觉到人的活动,于是整个画面便活了起来。这里的“酒旗”可称得上是诗之眼、诗之魂。这才叫诗情!
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词那才叫诗。
如今,一些连三首唐诗都背不下来的主儿,也动辄就说什么诗和远方,好像你有多么的浪漫和不俗,你的生活真的那么诗意么,你懂得什么是诗吗?天知道!我不敢说,一定要记住多少首古诗,才可谈诗,但起码应该有充分的古诗的知识积蓄和有关诗歌知识的积累,否则是妄谈妄议了,是没有根基的说话。
诗在哪里?只剩下遥不可及的“远”了。
现代人与古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古人在艰苦生活中寻求诗情画意,追求美好生活。
现代人的某些人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充斥的是抱怨、诅咒、永不满足,欲壑永远填不满的人是没有诗意的!
在人际关系复杂、物欲爆棚的社会里,人生初次见面,人们心里升起的最初印象是什么?不是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满满的猜忌之心、戒备之心,又何来想进一步相识、交心,成为密友?
更何止是不敢靠近,不敢深聊?扶老人怕被讹,发善心遭人骗,人人都想抽身便走,满脑子都是谨防上当受骗。
还拿人生若只如初见来说事。他人若是问我“人生若只如初见”下句,我就续上一句:世上皆是陌路人。
很多人会反驳、会喷:你眼瞎啦,怎么没有诗?你没见那刊这网的,没见那夕阳呀朝晖呀的各种刊物?诗作和诗人多得如过江之鲫,噼哩扑噜像下饺子一样呀!
余嗤之:那也叫诗么?无非是嚷嚷几句口号而已,除了丑陋到极致的表现欲,再就是无病呻吟。哪里有唐诗宋词的意境、内涵和佳句?
追寻诗与远方?那恐怕只有往事越千年了。
诗只留在遥远的过去,在唐诗宋词的海洋里,也残存在现代人的模糊记忆中。
诗和远方,当然是我们的生活憧憬,但要让自己的日子充满诗意,或者就理解为作诗填词,也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进行人文修养,做好身边的事情,让美好在身边,远方就不会遥远。
还要感谢文友孤独小男孩和白玄,谢谢你们的关注和鼓励!写诗的确不是我的强项,所以这个话题虽然有点儿意思,我却写不到位,惭愧!
再次谢谢各位!顺颂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