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甜土地(散文)

精品 【流年】甜土地(散文)


作者:康心 秀才,161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6发表时间:2021-10-24 14:57:06

清晨,手机定的六点半闹钟还没响,窗外就有清脆的鸟鸣响起,或三三两两一呼一应地叫着,或独鸟急吼吼地喊着。我居住的小区,是平沙早期的楼盘。回忆和现实,总是一对孪生兄弟姐妹,常让我不禁睹今思往。
   二十年前,我和爱人因为打工来到珠海平沙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沙“五一三”广场不锈钢的十八只翱翔大雁雕像。看似还较贫穷落后的小镇耸立着这样一座艺术珍品,让我倍感疑惑,为什么取这样的广场名字?为什么是十八只大雁?为什么叫平沙镇?
   串串问号在我脑中悬挂,举目小镇四周,大多还是陈旧的房子,山坳处还散落着一些单家独户。昔日辉煌过的机械厂只留下一个公交车站的名字,厂门前看不到人员出入。远处曾风靡全国的平沙糖厂偶尔还飘来那特有的气味儿(后几年也因环境治理而最终关停)。小镇所依的山峦叫文楼山,也叫孖髻山。当年我们来时,上山的小路还是攀爬者走出来的,后来才有人工修建的石阶路。平沙镇旁的平塘河发出阵阵恶心的腐臭味儿。几年后,那条平塘河通过治污处理,变得水清柳绿,鱼儿翔游,钓鱼者纷纷悠闲垂杆岸边。
   为了生活,我和爱人就在平沙周围的工厂里打工,他在船厂,我在电子厂。一晃就是二十年过去了。当年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我心中迎刃而解,这个小镇,也慢慢地让我心生敬畏和感激。
   我加入平沙文学社后,有幸结识了许彩邦前辈。他总是面带春风,长年爱穿对襟纯色衣服。别看他是退休之人,他像一棵松柏一样健朗。我觉得天气很冷了,他还能脚穿凉鞋。他就像时光的留声机,岁月的活字典,把平沙的点点滴滴都记在胸中。他向我讲,平沙镇原来来还是一片沧海,这里是经过十八个有志青年带领七千多人围海垦田,围海筑堤,种甘蔗,慢慢才有如今的沃土桑田。他说,平沙农场的场长和副场长,分别叫林智敏和李株园,原来这里的荒凉滩涂只有两个村庄的名字,一个叫“平塘”,一个叫“沙美”,这片新垦的平沙农场名字,取自于两个村庄的名字中的“平”和“沙”组成“平沙”。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三日,林智敏等十八个干部来到这里,平沙人是与潮水抢时间干活的“赶潮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样日夜奋战,终于取得“平沙共造陆地约6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约9万亩,建造海水养殖围约4万亩,合计筑堤约80公里”的好成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立起十八只展翅翱翔的大雁雕塑,雕塑的那个广场也以他们进入平沙的日子命名为“五一三”广场。
   许彩邦前辈,大家喜欢叫他帮主。也因为他总有着一种豪气和侠肝义胆的精神风貌。他讲起当年的岁月,表情总是五味杂陈,当年什么也没有的荒滩,他们却要赤手空拳地垦出良田,面对的不只是设施工具的贫乏,还有蛇鼠蚊蝇的恶劣环境,还有瞬息万变的台风等等恶劣天气带来海水返扑倒灌,新筑的长堤被冲垮,那可是人们一筐泥一筐砂,用肩挑手提筑起的长堤啊。长堤冲垮了人们又再筑起。当他给我看当年十八鸿雁之一的九十高龄的刘德忠老人家的照片时,刘德忠老人胸前挂着勋章,满头白发坐在竹椅上,我蓦然起敬。他们,是时代精英,真正值得我们敬重和纪念的英雄。我很想看到当年场长和副场长现在的照片,可惜没有,我只有看到他们年轻的两张戴着军帽的脸,虽是黑白照片,他们脸上洋溢的青春的微笑,一下子从岁月的深处向我走来,点亮我的眼睛,也点亮我心中的梦想。脚下,这是一片充满甘蔗味儿的甜土地啊。他们的勤劳,让这里在全国灾荒年里也没有因为饥饿而出现荒无人烟的凄凉,甚至还支援了贫困的外省。
   由谢添导演拍摄的老电影叫《甜蜜的事业》,就拍于平沙的甘蔗地。老一辈人的青春身影,映在我的脑海里,平沙小镇一点一点在我脑中丰盈起来。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热爱。
   甚至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百姓,认识到他们的敢拼敢斗的精神时,一股敬意也从我心底油然而升。
   平沙镇的孖髻山,上面种有许多松树。早年,爱人读到一本书中记载松针煮水喝,治疗肠道病时,我和爱人就上山去寻书中所记的五叶松针。在采松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半山腰有一个汤碗大的山泉坑,总有人们带着水桶上来取水。一打听,才知这个山泉养育了这山下好多人呢。从早上,到下午傍晚,都有人上山取泉水。尽管山下有自来水厂,可人们还是愿上山取泉水喝。我和爱人也好奇,也学着用塑料水桶取水回家煮来喝喝,真的沁甜爽口,比自来水口感好。为了争到取水不久等的机会,上山的人总是尽量加快脚步,有的三步并作两步。而我,用了吃奶的力气,也往往爬不赢一些当地的中老人。记得其中有个六十多岁的阿婆,她瘦精精的,走起山路像脚下生风,飞毛脚一样,一会儿就超过我老远,我还没爬到泉坑,她又取水晃悠悠地带着小跑挑着水下山了。阿婆头发虽然花白,爱穿蓝色系衣服。有次我在泉坑边遇到她,就聊起天来。她说,我是多年锻炼出来的,原来要在糖厂上班,要养老人和小孩,必须加快手脚的速度,于是做什么都眼明手快了。她说话声音也铿锵有力。我真为自己年纪轻轻就弱不经风的样子羞愧。或许,她或她身边的那些人们,才有资格说创造了生活品质。
   而今的平沙小镇周围,有游艇工业区,海泉湾休闲景区,台农创业园花卉果园景区,聚焦新材料的打印设备制造工厂,打造国际货运码头等,公路由泥路变水泥路再到硬化柏油路,成为了有医疗设备先进的三级人民医院,中小学,银行,商场,菜市场等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文明小镇。新增的平沙广场上歌舞齐欢,无不昭示着这里的人们生活幸福和快乐。老人们总是慨叹,自己生在了一个好国家。过去,我对共产党三个字感觉还是很抽象,在他们的嘴里我感受了这三个字的温度,爱,是温暖的,深深的,暖在心里。
   记得小学课本里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啊,我所能享受到的幸福生活,也是老一辈们一代接一代奋斗出来的。正如今天清晨,我突然发现厨房的一块老姜上,长出一节挺拔紧裹的新绿姜芽,生命的接力赛一代接一代,才会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虽然房贷和孩子上学的费用,让我们觉得生活不容易,但比起他们,我真没有资格伤春悲秋,害怕竞争和生活的压力。
   我相信,窗外的那些飞翔的鸟儿,也不是过去平沙的那些鸟儿,但谁能说,那里没有当年那些鸟儿的后代呢?在它们声声起床催促令下,我突然觉得鸟儿声是甜的,空气是甜的,这儿的土地是甜的,人心是甜的。于是我又精神抖擞,向脚下甜土地开始新一天的征程。

共 25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沙镇的“五一三”广场,矗立着十八只不锈钢的大雁雕像,翱翔在蓝天下。充满艺术感的雕塑,与平庸的平沙镇格格不入。原来,平沙镇是一片沧海,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三日,有十八个干部来到这里与平沙人一起,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像精卫填海一样日夜奋斗,终于造出陆地约68平方公里,耕地约9万亩,还建了一个糖厂。为纪念沧海变桑田这一伟大的创举,平沙人立起了十八只大雁雕塑,来感谢为之付出贡献的十八位干部。这里还是《甜蜜的事业》拍摄基地,这是一块甜蜜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与安逸的。文章情感真挚,语句凝练,视角独特,取材于一个小镇广场,来歌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0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11-08 15:39:59
  作者在平沙奋斗20多年,对平沙有了很深的感情。正因为此,她才会回望平沙的过往。历史是一种传承,每一代奋斗者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作者两口子参与了平沙的建设,平沙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功不可没。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