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137(随笔)
◎《黑人白话》
于湘说,你应当写本有关苏东坡的故事。黑人回答,是有这个计划,要写一本《走读东坡》。苏东坡的一生,不仅是逆旅,而且是长途,足迹遍布大江大河南北,大山大川东西。从最初的眉州到最后的常州,从最北的定州到最东的密州,还有河南的汴州、安徽的颍州、江苏的徐州、浙江的杭州、江苏的扬州,还有陕西的凤翔、河南的郏县、重庆的江陵,还有湖南的永州、广西的合浦、江西的九江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湖北的黄州、广东的惠州、海南的儋州。这样,苏东坡的人生逆旅,在现代中国的版图上,包括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十几个省(市),几十个地区。在这些地方,有赴任之路,有贬谪之路,有写生之路,有旅行之路……春夏秋冬,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当时交通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能走这么多的路,实属奇迹,叹为观止。如今,这些地方黑人已经走过大半,写过不少,特别是集中在河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黑人走读东坡,首先是走,其次是读,第三是写。边走边读,边读边写,边写边发。同时,还要边走边拍,边拍边发。争取三年时间完成。这就是《走读东坡》的写作计划或者说旅行计划。感谢于湘。
◎《黑人白话》
老年黑人最大的老作者
◎《黑人白话》
张岱所言极是,无癖无好者,既无深情,也无真气。黑人的朋友中有许多“怪癖”痴人:也为善癖,也为爱痴,更为真呆,更为情狂。
◎《黑人白话》
所谓通感,是感官的融通,是感觉的综合,是情感的融入,是灵感的介入。通感不仅是创作方法,而且是审美规律。在阅读中产生通感的基本前提是作者与读者的同感与共鸣。
◎《黑水白沙》
当年在营口市委机关工作,有一个海城来的哥们儿,不太懂机关的规律,问题之一就是在车上总是坐错地方。开始的北京吉普,他上车就坐在副驾的位置,被人撵了下来;后来换成伏尔加轿车,他上车就坐在后排的位置,又被人撵了下来;再后来换成丰田面包,他觉得既不能坐前面,也不能坐后面,干脆坐中间吧,还是被人撵了下来,于是赌气说,看来我只能坐到汽车顶棚上去了……他看黑人总是坐在司机身旁,也有些嫉妒,有一次试着坐过去,还是被撵,这一次不是因为占了领导的位置,而是因为那个位置最危险所以要由司机的铁哥们儿坐,或者和司机说话,或者给司机点烟,总之不能让司机犯困。那位司机我曾经写过,他的名字叫黑子,如今长眠青石岭。这位哥们儿我也很想念,如今在西柳镇养老安生,写的一首好字。
◎《黑人白话》
读大曾、老树、小林的漫画(话)一是心会慢下来,二是要情会漫起来,三是意会满出来。
◎《黑人白话》
跳出三界外的黑人之切身体会是,相对而言,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卷”问题更为严重:内斗、内耗、党八股、小团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山会海、无效工作、人身依附、官本位思想、人浮于事现象,推诿扯皮作风等等问题,都是机关内卷的表现形式。好在现在“卷”不到黑人了,退休一如刑满释放。非常不理解“退休不退岗”者,没被“卷”够还是想继续“卷”别人?
◎《黑人白话》
亲近有情有义的“糊涂人”,远离无情无义的聪明者。
◎《黑人白话》
喜欢敞敞亮亮大大方方乐乐呵呵的人,不喜欢阴阴暗暗抠抠搜搜哀哀怨怨的人。
◎《黑人白话》
黑人曾经担任过期刊主编,曾经参与过论文评选,曾经见识过学术垃圾,深知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人才评价体系和评定标准出现偏差:一个职称=几篇论文;物质吸引力=精神驱动力;市场原生环境=疯狂追逐功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造假和食品造假一样,造假者的车轮方向来自于“造假辙”的社会环境。
◎《黑人白话》
在青岛初识天涯,在长沙重逢天涯,在宁波错过天涯,在沈阳等待天涯。喜欢天涯曲折优美的故事,更喜欢天涯耿直坚强的性格。越是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越是要拼命的写作,道理很简单,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另一条命——黑人于今年春天真正读懂了天涯的“创作井喷”是来自怎样的压力和动力。敬佩天涯,仰读天涯。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