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话说小人物(随笔)
一
一大早,太阳就出来工作,投下金灿灿的阳光,地面明晃晃的,天气变得有点热了。我们一家人走路到街上去。走路上街倒不是为了响应绿色出行,而是龙泉这样的地方找个停车位非常不容易,即便是找到了停车位,停车费还挺贵。走路嘛,既是锻炼了身体,又不用从自己本就不鼓的钱包里掏钱付停车费,一举多得也。
蔡老师说她的裙子有点短,又舍不得丢,想放宽一个码,然后还有一个包需要修补一下装饰,以便于继续将就用吧,毕竟挣钱不易。蔡老师有时还是很节约的,守财可谓有一手。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梧桐树叶在人行道上投下斑驳。我和蔡老师躲在绿荫里,慢慢地踱步。儿子对于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视若无睹,一只脚奋力地蹬地,高兴地玩着滑板和我们同行。这个地方是条很窄的巷子,比起戴望舒笔下《雨巷》里的巷子相去甚远,准确地说,都不算是巷子吧,就是一个犄角旮旯。巷子里有几个专门做修补生意的师傅正在忙碌。
蔡老师上前招呼一个师傅:“搞得赢不?”补鞋的师傅答道:“搞得赢。你坐吧。”蔡老师把包递给这位师傅说包有问题的所在,需要怎样处理。师傅接过包说,没有问题。然后她开始工作。
蔡老师弄裙子去了。儿子不客气地坐到了补鞋师傅供顾客坐的一条凳子上。我借过儿子的滑板,将滑板放在阶梯上,然后我坐于滑板之上,很舒服。闲来无事,我观察起补鞋匠来。
这位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中长的头发,头发用橡皮筋扎着,头发上面似乎还铺着灰尘,小眼睛,不过很有精神,大圆脸,脸上不光身(四川话,“光滑”的意思),包包坑坑的(四川话,“疙瘩”的意思),甚至还有点雀斑,大鼻子,大嘴巴,厚嘴唇,说话时露出缺了门牙的黄牙,人比较胖。她的上身穿一件红色的短袖衬衫,皱巴巴的,下身穿一条深色长裤,脚上穿的一双很旧的凉鞋。这让我想起了祥林嫂,只不过眼神很有精神,不像祥林嫂那么呆滞。
我的内心忽然隐隐悲凉起来。女师傅的手虽然粗糙,宛如老树皮,却是巧手,但见飞针走线,很快就补好了包。
我接过包看了,手艺很巧,看不出补过的痕迹。“多少钱?”我问。师傅回答道:“两元。”我给了钱,道了声谢谢。
这时巷子走过几位浓妆艳抹的有钱女人,眼神里满是傲慢,看到几位师傅,居然有撇嘴的。
蔡老师的裙子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师傅缝补的。这位师傅长发,头发大部分都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身材有点臃肿,她是专门补衣服的。蔡老师说衣服还要等半个小时。我把包递给蔡老师了。蔡老师仔细看了,很满意。然后我们一家人到街上去逛逛。
大街上很是闹热,到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们逛了几个街上的小店,我买了两条裤子,然后我们又回到小巷。弄裙子的师傅刚好把裙子的边放好,见我们来了,就用蒸汽熨斗烫好了裙子,并给我们装好。十元钱。蔡老师对我说,又多了一条裙子可以穿了,很高兴。
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洒在我们身上,金灿灿的。我们慢慢地走着,儿子依然兴奋地滑着他的滑板。
几位师傅缝补了衣物,弥补了生活中的某些小缺憾,似乎也让生活美满起来。一路上,我和蔡老师都很开心。
二
我忽然想到了昨天骑车到文明西街配钥匙遇见的老师傅。
那位师傅有七十多了吧,长相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人十分健谈。师傅会换锁,配钥匙,修理自行车,补鞋,甚至还在卖自行车。我想到了我们小区做保洁的几位大姐、大叔,也是上了岁数的。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岁数,却还在拼命工作,令人唏嘘不已。我想,两元钱可以拯救一个数百元的包,十块钱可以让一条被主人嫌弃的裙子重现光彩,两元也可以配把钥匙,让你进出方便,甚至保洁员领取了几百元一个月的工资,却是可以让小区保持无比洁净与温馨。
补鞋匠,缝衣匠、配钥匙的和清洁工等等“小人物”,埋头于城市的路边巷角,处于社会的底层,从事着简单的老式手工操作,似乎给人一种卑微的感觉。也因此被很多人忽视和鄙视。然而,恰恰是这些心灵手巧的勤快人的存在,更贴近生活本身,让生活更加细腻惬意。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幸福感是一坛蜂蜜的话,那么,这些“小人物”就是其中一滴蜜,虽然很小,很少,但甜蜜的程度丝毫不减。也正是因为一滴滴这样的蜂蜜存在,才让这座城市更甜蜜,更有幸福感。
社会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默默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为了自己生存,也为了别人的生存。即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这个角度上看,人人又都是社会的建设者,都在从事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尊重和敬佩。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对这些“小人物”另眼相看,甚至不屑一顾呢?
根源在于贫穷和手工劳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一个制鞋工厂的老板与一个修鞋工,在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在为人类行走提供工具。所区别的不外乎一个是大生产线的管理者,一个是手工操作者。遗憾的是,在商品经济背景下,两个人却很难相提并论。在很多人眼中,职业的卑微导致了人格的卑微。一个修鞋工与一位企业经营者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考量,绝不等同。
同时,这些手工服务业的从业者,大都来自于贫困群体。诸如老弱病残、诸如农村妇女等等,受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多种条件限制,他们只能选择从事这些简单手工操作劳动,从事为他人生活提供辅助服务的营生,赚取低廉的收入。诚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言:“蜗牛角上挣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换而言之,贫穷成为一种罪过,一种道德缺陷。
三
价值观决定了审美观。这种价值取向也反映在文化艺术上。
我喜欢看电影、电视剧,乃至于一些微电影小视频。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的故事,见到的都是高管的奢华和亿万富翁的晚年幸福生活。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还没有哪位明星扮演的角色去补衣服,修鞋,也没有哪位明星演绎过与下水道打交道的师傅的生活。倒是有一些微电影或者小视频,把触角深入到这些“小人物”的生活之中,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大多也都带有喜剧色彩,不乏对“小人物”的戏谑和贬低。
其实纵观这个世界,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小人物。可是,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离开谁都会旋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正是无数的“小人物”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摇曳多姿,变得幸福甜蜜。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漫长的一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所以,做好自己,尊重他人,才是可取的态度。
尊重,是爱的前提。只有从内心接纳他们,才能真正爱他们。正所谓,内心有爱,满眼花开,就是这个道理。
(原创首发)
我希望这样反映现实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多一些,感谢剑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