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作者:沧海云帆 布衣,24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01发表时间:2021-11-22 11:23:08
摘要:该作品运用风趣诙谐又堪称严谨的语言对道德经进行解读,同时对道德经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作品集趣味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感悟老子的哲学智慧,体验到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并以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经典名著,独到解读,优秀传承。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风趣说老子(随笔)
   许多人也做不到“万物作焉而不辞”,他们对自然界的万物总要横加干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尽显雕饰之能事。君不见,那一个个盆景,都被匠人们修剪得畸形怪状,这简直就是对天然美的阉割,我不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美。无怪乎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写下《病梅馆记》而为梅的健康大声疾呼,何岂不是在向整个社会呼吁呢?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和健康啊。习近平同志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绿水青山”不就是不受人为践踏和破坏的自然美吗?
   老先生,大概你生活的那个时代也和现在的社会生态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吧,不然,你的观点为什么能够击中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的时弊呢?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句结论性的话应该很好理解: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才不会消逝。但是,后世却有太多的人搞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在某一方面出一点力,就以功臣自居,耍大牌,充前辈,老子天下第一,骄骄然不可一世,而最后往往身败名裂。
   唉,我这一番言语不知能否说醒梦中人,能自己明白这些道理就好了,别不赘述。
  
   三
   尊敬的李耳老先生,前边写了对你著作的两篇浅薄的感悟,后来一忙就放下了,这里恳请你不要骂我做事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哟。如果要找点客观理由来讲的话,实在是平时在为稻粱谋,把挣薪水的事当成了“天字号”工程。老实讲,我没有你的决绝和洒脱,你说辞职就挂冠而去,而我却在为生计困守。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对你的著作念念不忘的,常常在清晨或者黄昏后的闲暇里,默默赏视着你玄奥的言语。很想由这些文字引导着,走进你思想的疆界,在你的道德长河里畅游。
   在第二章里,你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章,看来你是要书接上回,专论“无为”之益了。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崇尚贤能,民众不争功名;不看中难得的财物,民众不干盗窃之事;不显露那些引起贪欲的东西,民众的心就不会混乱。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概括来说,引起的后果就是争名夺利。李耳老先生,你生活的那个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这应该就是引起社会纷争的主要原因吧?
   大家为什么要争名?因为名能满足虚荣心呀;为什么要夺利?利能满足物欲心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何等的荣耀、痛快之事啊!然而诸侯之间的争霸之战,弄得烽烟四起,祸害的都是老百姓呀。这道理早被元代的张养浩同志在他的散曲《山坡羊》里说的透彻明白之至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所以,你面对你生活时代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呢。于是乎,你就提出了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无为”之三项主张。可是你这些保守的良善主张,世世代代,又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去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贪得无厌的人性呀,哪能轻而易举的就被一个白发老头的几句话所抑制呢?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可怜的老头呀,你这句话一出来,可是给自己惹下大祸了。有许多人因此批判你,说你的主张是在为统治阶级愚民或者社会倒退,是与人类历史背道而驰,是消极的呢。这里我不是想替你辩护,而是感到你是多么的冤屈呀,你这几句话的含义,且让本小子替你解释一下?至于是否能够与你的本意相符,我就没有什么把握了,望你海涵吧。
   因此说圣人治理天下,就要让民众的心灵宁静无欲,让民众填饱肚子,减轻民众争斗的念头和想法,让民众强身健体。这就是我对你上面几句话的理解了。李耳老先生,面对那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我想,你的主张无非就是想劝慰那些君主们,不能不顾民众的死活,要让他们过上心灵宁静,温饱健康,不受苦罪的生活,他们才不会产生不正当的念头,才能做到精神的内守啊。如果你整天搞得民不聊生,饥寒交迫,他们如何能够等死呢?肯定会弄出些事情来的。我不知道你老先生是否还有更加深刻的本意,而就我这么浅薄的加以解释,怕你的这番主张,你说明的开明君主的图治方法,也应该和所谓的“愚民政策”脱钩了吧?
   要想使社会安宁稳定,你就必须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的需要呀。如果大家都心满意足了,自然就会心安理得,他们谁还会没事找事呢?除非是吃饱撑的。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的,是最好得到满足的,只要不是把他们逼迫的无法生活了,历朝历代,有几个惹事生非的呢?
   我认为,毛伟人是最最懂得中国历史的人,他无愧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老人家,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如果仔细一想,这和你老先生两千多年前的主张,不是不谋而合吗?当然,毛伟人是针对新中国建立不久,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正确号召,应该比你的主张更积极、更现实,立意更高远呢。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你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如果能做到经常使广大民众没有成见,不生不良的欲望,那么,那些个别自以为有头脑、有想法、不安分的人,也就不敢妄为了。是呀,如果社会的大环境是安定的,个别人想作乱也就没有市场了,他们也只好打消那种企图妄为的念头。
   “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哈哈,你老先生的这句话,可能不太好明白。无为就无为,干嘛前面还要加一个“为”字呢?这里且让我谈一点自己的见解吧。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做事是一定要做的,真正的无为是顺应自然规律去做事,而不能主观妄为。这样一说,在“无为”的前面再加一个“为”字,也就顺理成章了吧?“为无为”,是不是可以解释为:做顺应自然规律的事呢?李耳老先生,我想在此请教你,“为无为”是不是还可以解释为做对的事呢?这也是我的一孔之见吧。“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含义这里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能够做顺应自然规律的事,那么天下就不会治理不好。是呀,天下还怎么会不太平呢?这不,你的文章的落脚点,还是在你的“无为”的主张上呢。
   李耳老先生,我这里再回顾一下你在本章的论述。名位足以引起人们的争逐,财货足以激起人们的企图。争逐名位,贪图财货,于是人们巧诈伪作的心智活动就层出不穷了。有人说你老先生没有弄清社会纷争动荡的根本原因,我却不这样认为,难道你本章所揭示的现象,不正是你所在的那个时代,导致社会混乱与纷争的主要原因吗?
   你先为你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找到了病症,紧接着就开出了一副药方。那就是,一方面要让民众生活温饱,丰衣足食;另一方面要开阔人们的心思,提高精神境界。说到底,你的主张就是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呀。而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老先生,窃以为,你所谓的“无知”并不是行愚民政策,乃是消解巧伪的心智。你所谓的“无欲”,并不是要消除自然的本能,而是要消解贪欲的扩张。你呀,对于那个时代的物欲无厌而导致的动乱无序,祸害百姓的恶果,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呀。
   李耳老人家,我无心为你说什么好话。况且,我就是违心说了你的好话,大概也捞不到半毛钱的好处吧?我只是按照我的一孔之见,随心所欲地说了以上几句话,但愿你和当下的学者专家们不要笑我胡言乱语就好。失敬了!

共 795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老子生活的西周年代,礼崩乐坏,多私多欲,诸侯纷争,群雄割据,贪图富贵,称孤道寡者比比皆是,天下乱相横生,社会政治濒临崩溃的边缘。一部《道德经》,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到治理国家、恢复秩序,再到“大同社会”的憧憬与创建,阐发了深邃的道家哲学思想,为当朝治人治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其道的玄机与奥妙,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者的文字,阐述了春秋时期老子在没有任何的功利意图下创造,本心向善,推崇道家学说。从虚无的角度,读者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作者引经据典,把老子道德经抽象和艺术表现得非常到位。从另一方面描写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文章里也提到名和利的涉及领域,首先说出大家为什么要争名?因为名徙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争名夺利在当今社会里普通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也讲到了,老百姓心里的需求得到清满足,就会心安,不会没事儿找事儿。社会稳定,首先要稳定老百姓的心,一方面解决民众渴饱,另一方面开阔民众的思想境界。作者的随笔洋洋洒洒,纵观古今,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6:15:28
  收到。既然如此,先生可于江山首页点击“我要投稿”,接着出现“长篇频道”,那里有微信号添加,下面就可以安排了。关于发敝社团说老子文纳入江山“读名著”征文如何?请指示。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1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16:28:19
  也是可以的,那就要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发了。请郭老师看着安排吧。怎样更合适就怎样办吧。
12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8:07:00
  作为社团,我们当然希望大作给我们,但先生意愿是要一个整体效果,那就选长篇频道了,究竟怎样还是由云帆君自家定夺。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13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2 18:09:08
  大作纳入征文,让更多读者看到,我们操作现在可以操作了吗?请指示。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3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2 22:24:18
  明天再定吧,感谢抬爱!
14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3 06:54:45
  大匠运斤,宛转斫轮,一件美轮美奂的批评艺术佳构,欣赏了。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15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3 07:09:12
  还是"风趣"好些,"话说"题目大了点,毕竟大作所论非庄子全文全人。尚且,念文章强烈的历史感觉丶时代意识,颇具诗三百"国风"般的文学精神,赋予读者以宏阔雄峻的历史民族联想与回望。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5 楼        文友:沧海云帆        2021-11-23 11:45:02
  郭老师,我确定把对道德经的感悟八十一章整体放在长篇频道了。为了参加这里读经典的征文,我近期会写一篇对《周易》的鉴赏感悟随笔投稿到咱们这里。这也是我将要开启的对《周易》经和传的领会随笔之作。我将继续沿用轻松、风趣的语言特点,以期让更多读者打消阅读困难的顾虑,在轻松自在中走近《周易》这本天书。
16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11-23 07:36:19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17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23 13:17:10
  收到。好的。祝贺。期待!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18 楼        文友:侯秋水        2021-11-23 19:02:04
  深入浅出,活泼有趣。好文。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