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初见】理想,从羡慕天边的风景开始(散文)
少年的理想,都悬在天边。哪一个孩子,不向往远方?
地图,是浓缩的远方。地图上的远方,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神秘了。
在中学第一次看到地图,知道远方很遥远,它,撩拨起少年的我那无限的好奇心,激发起我心底深深的梦幻与遐想。
陆地与海洋之间,那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勾勒出的大大小小的海湾,和那散落在大陆与海洋之间的、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让我的遐想插上了翅膀。
我猜想那里的一切∶
那里的山与水,那里的人与物,那里的森林和草木,那里的城市与乡村,那里的景色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开门见山的娃,没有离开过连绵起伏的山丘,没有离开过村边流淌清泉的小河,没有离开过朝夕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对外面无知的世界,怎能不充满遐想和神往?
县城,是我读小学时第一次向往的远方。在幼小的心灵里,它,似乎遥远在天边。
大人到县城回来,闲谈时讲述许多新鲜见闻和故事。
飞驰的汽车,一层层叠起的高楼,宽阔的通向远方没有尽头的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满街摆满各类商品的店铺。一点一滴,无不时时挑起我的好奇和猜想。
相邻村,有个姓孙的大哥哥就在县城里读中学,每个星期天下午,我在山坡上放牛,都看见他背着书包经过我们村对面的山岗去学校。
大人说,能到县城读书的人,都是出色优秀的学生。我很是羡慕。
“我,也要做能到县城读中学的优秀学生。”
小小的梦想,开始在心中暗暗萌动。
小学六年级毕业后,我的第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考上了县城的浦北县小江中学(上了中学才知道,那位姓孙的大哥哥名字叫孙玉明,他,已经在读高中了)。
开学时,是我大哥领着我去报到的。
哥哥龙先森比我早一年考上。他还没有到收假回校的时间。
那天,新生注册后,领我到宿舍安顿好后,哥哥就回家了。
那时,已近日落西山的黄昏。
也许是初次离家吧,看着哥哥消失在斜阳落照的来路尽头,我,一时落泪了。
第一次孤独在外,与同学还陌生,这时,我想回家!
只待到哥哥回校时,我的情绪才安定下来,才有心情去欣赏初遇的陌生的县城。
第一次看到县城。原来,这里确实比我们村大得多,人多的多,好玩的去处也多得多。
商店铺子,货物琳琅满目。宽敞的街道有明亮的路灯,晚上有人在操场上打球,有人在马路上散步。小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人陪伴下嘻戏撒欢。他们生活得很快活,县城确实比我们乡村的家里好。
从发下的课本中,有一册地理课本,我拿起就放不下了。翻开书页,看到里面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那些地图,将天边与我从心灵上拉近了距离,但它们又让我的想望瞬间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首先,我找得首都北京,然后寻找自己的家乡。家乡县城在中国地图的南端,“雄鸡”形状的肚兜底下。距离边境线相去也不是很远。其中,一脉高山峻岭“十万大山”横亘在中间。从图面上看,北京首都与家乡距离似乎宽度也不很大。
但是,我猜想,从我们村到县城虽然看不出距离,路途还这么远,知道北京距离我们这里,必定非常遥远。其实,越遥远的地方,对我的吸引力越大。未知的魅力让人生出种种幻想。
当然,我最喜欢看的,还是那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和沿海城市,以及那些神秘的海湾。
眼光从北京向右移动,看到天津、渤海湾,看到旅顺、大连、葫芦岛、秦王岛、胶东半岛,随后是烟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外海就是黄海了。
一路下来,东海区域有上海市,浙江的舟山,台州。台湾海峡有福建的福州,莆田,厦门,泉州。南海区域有广东的汕头,汕尾,深圳,珠海,湛江,海口,三亚,榆林。北部湾区域有广西的北海,合浦,钦州,防城,东兴。凡是沿海较大城市的地名,都逃不出我仔细的眼睛。
里间标出的有辽东湾、莱州湾、崂山湾、胶州湾、海州湾、杭州湾、温州湾、零丁洋、广州湾、钦州湾……
钦州湾里面,还有个三娘湾。这些无不都是新鲜且令人遐想的海湾。
自然,我心里顿时暗生一种冲动。“将来,能有机会去看一看这些地方吗?”
爱做梦,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冲动。有冲动,就生暗力。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理想的初始萌芽?
但确实,想往远方,仰慕优秀,总激发我从小就认真去做事。每天,似乎在为着一种隐隐的目标暗暗的去努力。因为,每一点努力,似乎都是在走向未来的路上。
上一年级,眼看到班里有同学获奖,我的哥哥和姐姐也登上学校的领奖台,他们有如一颗石子,投进我的心湖,第一次掀起了小小的波澜。
我开始自问;“下一次,我,不应该像他们那样站在领奖台上吗?”
从此,暗暗较劲,奋发努力学习。
做家庭作业,老师交待书写生字,一个字写三遍,我却写了10遍。有时,一气写了半页纸。第二学期,我如愿登上了学校的领奖台。开始收获了人生第一次荣誉的欣喜。
优秀,从此不再缺席。退步,便觉得心有不甘,甚至羞愧难当。
二年级,是班里最先加入少先队的学生。
三年级,由于家乡迁居,生活变故,给学业造成了影响,心里一度不是滋味。四年级即迎头赶上。五、六年级,我便成为班里的学习委员了。
考上中学后,初一是少先队中队长。初二年,最先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班长兼团支部书记。
中学毕业,招工受阻,当兵无望,诸事不顺。怎样坚持自学,探索写作,不出一年,我创作的小诗小文、采写的新闻报道就发表在县级的小报上,省级党报、电台也感动于我投稿的坚执与勤奋,给我寄发学习资料,县委报道组吸收我参加新闻报道写作班。不久,也成为地区机关新闻报道学习班的一员。很幸运,学习班结束,我成了地委报道组的一名国家干部。
当年,向往当记者。进入机关工作之后,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名不持记者证的“记者”,担负着整个地区六县一市的新闻报道工作。
早年的心怀与理想,似乎在一步一步与我兑现。
三娘湾,是钦州湾怀抱里的一个小海湾。第一次看到这个具有母性柔情的名字,猜想它必有神奇的故事,朦胧中暗生想往之情。
也不知道命运怎么会默默成全我的初心?大概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接到报道组的采访任务,与同事李玉华到三娘湾采访渔业生产情况。
“船厂”,是三娘湾渔业生产的基地,渔民登船出海、渔货上岸的码头。我们乘坐的汽车在山坡上停住了,下了车,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大海呈现目前。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大海,但在高高的山坡上俯瞰大海,还是第一次。
站在山岗上眺望,浩瀚大海碧波万顷,渐远渐暗、灰蒙蒙之处,天海相接。近处,无数的渔船、小艇像一片片树叶散落海面,在风浪中搏击来往舞蹈。一群群海鸥追逐渔船,忽高忽低翻飞儿戏,壮观得让人入迷。
尚未开发的一湾自然景色,风轻浪软,沙柔石奇,几座巨石躺卧中间。岸边,葱茏树木弯成一条绿色飘带,点缀了海湾的静谧与迷人。
这里,没有招待所。当晚,我们入住部队边防哨所的营房。哨所战士刚给我们安排好住宿,同行李玉华与我一拍即合:“下海游泳”!
时为初夏,暑气已盛。宽衣解带,跃入海里,清冽的海水即刻拥我入怀,频频亲吻整个身体,让你接受轻浪的温柔按摩,一番少有的清爽宜人,实叫你陶然难忘。
我特意登上那一座“母猪石”,回望弯成月亮的诗意海岸。此时,慢慢品嚼儿时的愿景梦想成真,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妙可爱,信心又一次获得升腾。
在报道组工作期间,加倍努力学习、工作,很快,从跟随老师下乡采访,到自己独立接受采访任务,完成了这个质的华丽转身。写作水平、工作能力快速获得提升。
此后不久,喜逢大学恢复招生,机会又宠幸于我,终于,怀揣理想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前往少时心仪的东方大都市上海求学。
是谁说过了?向往、羡慕是理想的发动机。一旦点燃心灵里羡慕、向往之火,理想的机车就会在人生之路上持续奔跑。
我知道,上了大学,这只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它,不该是停下歇息的地方。
踏入复旦大学校门,我没有沉醉于对大都市的欣赏,没有在机缘垂顾中自得与自恋。星期天,大都在图书馆度过。把别人邀约去杭州玩的时间,也用在学习上。一度封禁的图书向文科学生开放时,也没有跟风争抢有限的阅览证,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夯实中。
大学生活结束时,我收获了政治的进步,加入了党组织。也收获了学问知识的丰稔,写作水平、工作能力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分配回到单位,我成为了地区的一位新闻官,主管一方的新闻工作多年。
工作之余,先后有幸游历了少年时代痴心向往的许多地方:首都北京,东北大连,山东烟台、威海,江苏南京,广东深圳、珠海,海南海口、三亚……曾经,在天安门广场徜徉,感受祖国历史的悠远与现实的辉煌;曾经,在八仙过海、蓬莱仙境处驻足揽胜,追寻神话传说的起源;曾经,在海南天涯海角边面对汪洋瞭望畅想,听涛观浪。
可以说,曾经的梦想,许多已经变成现实。只是一梦醒来,至今,岁月已是日近斜阳了。
心理学家麦基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回想起来,幼年,理想很简单:只是想离开小山村,去看看外面谜一样的世界。不幻想成功什么惊天伟业,获取什么高官厚禄。但是我也知道,要实现这些简单的理想,途径,需要通过不断的优秀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并且日渐培养形成自己的优秀品质,才能获得命运的美好眷顾。
或许,这些理想没有足够的大吧,所以,人生也只能平平而过,没有什么出色建树,没有什么骄人成就,没有什么美誉好名,更没有权倾天下的优越。
但值得欣慰的,是平生没有什么精神负累,没有什么失落的忧郁,也没有大事不成的失望。而更多的,是人生拥有心安理得的欣喜,无怨无悔的宁静,一介平民的福乐平安,和一份聊以自慰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