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把生活折叠成诗歌飞翔的样子(组诗)
◎平常的一天
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
沐浴、更衣、焚香
有粉色的蝴蝶飞来
正巧落在经书上
一朵花说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虚空,重叠着另一场虚空
钟摆淤塞,我忘了许多事
春天也保持缄默,守口如瓶
◎生活
秋日的黄昏,折叠
然后被你一口咬碎
这时,我假装失忆
按住落叶
不让风带走所有的真相
◎你
你的眉间藏有三千滴泪
藏有星河的滚烫
落日的慈悲
你坐在风中擦拭诗经,
擦拭生锈的日子。
时光越来越薄,
走过的路越来越长
越来越泥泞
◎海洋
往日喧嚣的海洋
安静下来
蓝得如同你的衬衣
浪花在破碎后沉默不语
在低处默写时光
远处的身影手捧诗经
在潮湿的暮色里
很久没有转身
◎雏菊
安静的下午,阳光打在脸上
切开的蛋糕
一半是孤岛,一半是汪洋
我与你隔着栅栏
衣服里装满了鸽子
一封信躺在书桌上
信里压着雏菊
◎落雪
我在纸上涂鸦的时候
习惯听那些破碎的声音
一场雪,按捺不住
落下来,落在新开的梅花瓣上
此刻,她听见远处
有人在歌唱
◎亚麻色的阳光
秋日的最后一个黄昏
爬山虎给墙壁做了场手术
也许是全麻,不知道心脏搭桥的疼痛
亚麻色的阳光,打在脸上
是慷慨的馈赠
也是神奇的救赎
而我,已无花可驻
偶想往事,翅膀从根折断
坟墓干枯的章节已经消失了吧?
我击壤而歌
忘了物,忘了我
◎无题
给你写首诗吧
总是这样念叨
为你吞下的太阳如此炽热,囫囵中
竟烫伤了两重山
可是呵,飞雪和泣露连番而来
白茫茫地覆我头上的岁月
这样的冬日
是冷的,是热的?
一面看水,一面凝滞思想
老藤在我身体里越发干枯,僵硬
所有想说的话都已冬眠
只剩风,还能从那年的巷口徐徐吹来
旧事,如薄纸,微微颤抖

1、古典诗歌的老大的地位确实让我们后人无法撼动,但是,古典诗歌的成型,以及它所缔造艺术巅峰,是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世人所追求热捧。现代诗自“五四”一路走来,到今天也就百年历史,虽然还不能算是成熟期,但是,现代诗那些复杂的结构和所占有读者的比例,我个人觉得其实比古典诗歌更有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已经接近十四亿,初中文化程度基本普及,而封建王朝却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文盲,这种巨大的逆差,大家可以想见。)。再者,古典诗歌有模式,今人写格律诗只是按照古人的思路做一次有计划的旅行,而现代诗却恰好相反,没有固定的模式,怎样写,怎样写好完全需要自己适度把握(现代诗讲究语言的独立性,这之前需要作者有重组汉字的能力,重组是建立在现行语法体系的建构之上,任何跳脱语法的行为都是不容许的,这很考核人的智慧。)。
2、题外诗就是抓住主题的一鳞半爪,而从事物的内核去揭示。题外诗由来已久,题外诗在普通读者看来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作为一个诗歌作者,我们在获取市场的同时兼顾题外诗。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区分别人,如果读者觉得你的文字有别人的影子存在(包刮格式),你就很失败。写实的作者要有能力区分散,杂文和小说模式 ,这样你的分行才有可能是诗。
3、诗歌是创作,不是写作。所谓创作,就是需要作者自己组合诗歌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借、拿来、抄袭、化解、拆解或者打劫”过来。诗人不是别人的“搬运工”,汉字的组合方式很多,看你怎么操作,好的诗人他知道怎么避开或者绕过别人而体现自我,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好诗。诗人需要自己创业,诗人有自己丰富的文字富矿,诗人是“老板”。
4、诗人和摄影师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文字来表达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内在,本质,细腻或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东西,后者则是用肉眼捕作,抓拍到的丰富直观的优美画面。诗人必须放下身段,用感动把读者养肥,才可以赢得认可,否则没必要。
5、诗歌不仅仅是场景,诗歌更多的是凸显个人内心深处,当场景大于情感部分,诗歌就成了记叙文,即使它的体格具备诗歌特点,但是,终归是记叙文。
6、写实比写虚要简单得多,有很多人说没有叙述不真实,其实“虚”是建立在生活的积累之上,远比那些自认为“真实”的东西要委婉、含蓄、精炼一些(过滤了,某些人看不见)
7、中国诗歌是封建士大诗歌,也是封建士大夫文化,现代诗我把它划归为精英文化,诗歌不要求也没有必要搞全民运动会。
8、翻译诗歌其实是我们中国人(译者)的二度创作(二鬼子),与原著没有太大的关联。翻译诗歌给人有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感觉。其实熟悉诗歌的人都知道,诗歌丝毫容不下别人。
9、初学诗歌的人可以按照文本(规范)、语言(自创)、立意(新颖)三个步骤走,每一步都需要作者付出极大的的努力。艺术之路很艰辛很痛苦,留下的都是血和泪。
10、诗人可以摸索自成一家,也可以经过别人指点成大家。本人更倾向于自己摸索,因为那样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刻板单一的模式化的重复,对于能够独立完成诗歌文本的作者来说,完全没必要看别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