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土地,母亲的生命(散文)
一
很久以来,老家方圆百里流传着“高家山呀高家山,离天三尺三。鸟儿飞过山,也要出身汗”的顺口溜。山高边远,贫穷落后也就成了贴在贵州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村白扬岗村民组的一个标签。这里,就是母亲出生的地方。
母亲小时候家境贫寒,她还不到五岁,亲生妈妈就患急病撒手人寰,丢下了她们兄妹四人。后来,父亲又给他们找了一个后娘,后娘又生了三个儿女,这对穷苦人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排序老二的母亲很小就和家里人一道下地劳动。母亲吃苦耐劳,干事认真,但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后娘不仅脾气暴躁,还很偏心,经常不给母亲四兄妹饱饭吃,稍不顺心,就会破口大骂,甚至抽打他们。
一天,母亲下地干活回来,实在饿了,就烧了几个土豆吃,被后娘看见了,说她偷嘴,边骂边用木条揍她。恰好父亲回来,看见后妻凶狠的样子,一下子夺过木条,甩在地上,气愤地对她吼道:“你怎么这样不讲理呢?他们几个这么小就下地劳动,很乖巧懂事。我们这个家,全靠这几个孩子撑着,你凭啥经常打骂他们。作为后娘,你为何不把一碗水端平。今后要是再厚此薄彼,我可对你不客气!”父亲教训妻子一通后,心痛地给女儿擦干了脸上的泪水。
母亲长大后,经人介绍,年仅十八岁就嫁给了父亲。我家居住的地方仍是山高坡徒,偏僻贫困。父母成家不久,爷爷奶奶就因病相继过世了,接着二叔又因饥饿生病,离开了世间。父亲是长子,半大不小的三叔和幺叔只有依靠哥嫂抚养。
母亲年轻时长得很漂亮,身高一米六二,亭亭玉立,时常梳着一根黑黑的辫子,贤淑聪慧。从一个穷家嫁到了另一个更穷的人家,她毫无怨言,和父亲一道,在地里起早摸黑,忘我劳动。
后来,我们兄妹五人相继出世,家里负担更重了。母亲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忙了小季,又接着忙大季。那些年,别的人家还在热热闹闹过春节,母亲就开始上坡挖土,提早把土拌细,准备春播。母亲大小季都比别的人家种得早,种得好,收的粮食也比别的人家多。她和父亲仅靠种地硬是把三叔,幺叔拉扯长大,成家立业。又一天一天地把我们几兄妹抚养成人。
母亲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热爱土地,热爱劳动,要吃得苦受得累。她特别喜欢灵活勤快的人,只要你勤快,就会夸奖你,给你做好吃的。要是你懒惰,干事不认真,就会受骂挨揍。有一天,太阳像火一般烘烤着大地,晒得人身上直冒汗。二姐在包谷地里锄草,又热又累,有时就没把包谷苗下的杂草仔细锄掉,还铲些土盖着。母亲看见后,就严肃认真地对二姐说:“锄草是一门细活,不能草率行事,粗心大意。你哄地一时,它会哄你一季。杂草会与包谷苗争抢水肥,收成自然大大减少。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啊。”二姐听后,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回头把杂草重新清除干净。
家里人记得最深刻的是那一年,时值春播,母亲感冒发烧比较严重,还坚持下地干活,结果晕倒在地里。父亲紧急送她到县人民医院救治,经医师诊断,高烧引发了肺炎。她病刚好点,就惦记着家里的土地,一个劲的叫父亲赶紧回家找人种地。父亲见母亲连路都走不了,需要人护理,就对她说:“你都病成这样了,我能眼睁睁地离开吗?你就好好养病吧。”
母亲生气地对父亲说“我们庄户人家,靠种地生存。误了一年春,十年理不清。你看,我生病了,需要花钱,要是再误了一季庄稼,今后日子怎么过呀。我能管好自己,你不用担心。庄稼收成不好,我心里不安啊。”
父亲理解母亲的心情,也知道母亲性格倔强,决定的事情不容改变,只好请旁边病友的家人临时帮忙照料母亲,就赶回家里找人种地去了。
二
那些年,家里承包的责任田非常肥沃,这都归功于母亲捡拾牲畜粪便、用草皮灰、农家肥精心培植土壤。她和父亲用钢钎把土里的石头一块块撬起来,又一块块搬到土边堆砌成石杆,栽上树,防止泥土流失。只要有空,母亲就会在田地里不停地忙碌操劳。犹如一只辛勤的蜜蜂,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田地之间。
每到收割季节,当母亲看见黑土地上一片片金灿灿的玉米和沉甸甸的稻谷时,脸上会露出欣慰的微笑,庆幸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是啊,这丰硕的果实就是无私的土地对母亲的馈赠。
母亲珍爱土地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谁也不许侵犯。有一次家里要修房子,全家召开家庭会议。家人们都把目光聚集到一块“风水宝地”上,说什么这块地向背好,有利于家庭的长远发展,这一想法立即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坚持自己的立场,断然否决了占用良田沃土修房造屋的错误作法。亲人们自知理亏,拗不过她,只好多数服从少数,就地扩建了房子。母亲虽然没有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用朴实的情感捍卫土地这条“生命线”,令儿女们深深折服。
有一年邻居李天伦在抢收抢种的关键时刻,不小心把脚摔断了,住进了医院。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眼看着自家几亩耕地面临摞荒,妻子魏先梅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急得直哭。母亲看在眼里,心急如焚,立马和父亲商量,请来村寨里的几个棒劳力,连续奋战了几天,终于帮助这户邻居耕种好土地。魏先梅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而母亲却是一脸的从容和平静。她知道,如果土地荒芜,庄稼没有收成,庄家人也就没有了希望。
寨子里一户名叫雷建利的人家,因孩子们长大了,家里人口多,房子不够住,准备在自己承包的一块上好的责任田里修造房屋。母亲闻讯后顾不上吃饭,快步来到这户人家,苦口婆心地叙摆自家当初建房的事例,最终使这家人心服口服,重新选择了一块荒坡地造房。母亲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怀着对土地的深情和热爱,做的每一件事平常和自然,又是那么认真和诚恳,叫人肃然起敬!
三
几十载风风雨雨,花开花落,春花秋实。母亲当了一辈子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她被骄阳炙烤,皮肤黝黑,还有手上重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这些都是母亲辛勤劳作的印记,她与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谁又能忘记那年头,穷困的农村除了种地的一点微薄收入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父母仅靠勤劳的双手,靠种地一分一分地积攒,艰难地送我们读书,培养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
我们兄弟仨工作后,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争着把她接到城里住,可母亲心里老想着故乡那片黑土地。她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那几亩地呀,它是我们家的功臣,是命根子,一辈子都丢不下啊!”儿女们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深依恋和执着,便不再勉强她。
岁月流转,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母亲到了耄耋之年,可还是离不开土地。她常拄着棍子把农家肥背到地里,还到土里去种大蒜、白菜等。大哥大嫂怕她摔着,劝她不要再去土里劳作,可她哪里肯听。
有一次过春节,我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走路一拐一瘸,脚腿上贴着胶布,急忙问大哥是怎么一回事,从大哥口中得知,老母亲趁大哥大嫂外出,独自提着肥料去门前油菜地里追肥。那几天刚下过雨,路比较滑,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腿被路边石头撞伤了。当时母亲连路都走不了,幸亏么叔家二儿子看到,赶忙把她背回家,大哥立马找医师给母亲上药。母亲摔伤后,怕我责怪她,也不想耽误我上班,坚决不让大哥告诉我。
2014年10月9日下午,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突患脑梗,昏迷不醒。大哥、二哥连夜送她到县人民医院救治。我赶到后,看到母亲病情十分严重,立马将她转送省脑科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母亲两天后终于苏醒过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医治,脑梗得到了控制。可母亲右脑梗阻面大,从而造成了半身瘫痪,头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为了更好地照料母亲,我把她接到了我家里。
我时常抽空陪母亲唠家常,母亲有时会恍恍惚惚,说一些和土地庄稼有关的话:“今天你不上班,去把那块包谷搬回家嘛。”“今年雨水好,粮食应该多收些哈。”“你快去把那块土犁了,我好点油菜。”为了让母亲开心,我赶忙笑着点头应允。
2018年元月19日,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生前的遗愿,我们把她送回老家安葬,让母亲回归她生活劳动了一辈子的那片土地。每到清明节或母亲生日那一天,我们都会到母亲墓地祭祀。
站到母亲墓碑前,我总觉得她还活着,还在那片地里辛勤耕耘着。母亲啊,您不知道,在儿女们的心里,您就是故乡的那片多情、深沉、厚重的沃土,离不开,忘不了,直到永远。
2022.1.28
文章感情丰沛,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那个年代土地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体会了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土地就是命根子,就是生命。
祝福老师新年万事如意,创作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