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无名墓(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无名墓(散文)


作者:龙泉剑客 童生,54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96发表时间:2022-03-17 19:46:41

【摆渡】无名墓(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将近,到了扫墓的时令。这首从小就会背诵的诗歌,总是让我忆起小时候读书时,每年清明节,都要与老师、同学一起扫墓的情形。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新民小学都要组织教师和学生在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去龙潭寺半边街的一处无名墓地去扫墓。对于孩子来说,那一天是快乐的,当然,也在心灵里铭刻了一个个英雄的故事,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故事我还记忆犹新。
  
   二
   记得,清明节那天早上,我们上学不背书包,而是系上红领巾,背上铁锅,带上香肠、腊肉、稻米、面,以及油盐酱醋、碗筷,少部分人还会带上柴火。我们在小学校门口集合完毕后,校长一声令下,一、二百人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地朝龙潭寺的半边街进发。如果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支去哪里远游的队伍呢。
   那时还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对于我们还是陌生的。我们都是步行去。行走,是个不错的用词。因为队伍长,一路上很多行路匆匆的人都驻足观望。我们这支大队伍一行十几里路,很快到了半边街,然后拐进右手的一条小路,约莫二、三里路就到了一条横贯的铁路旁。常常有列车呼啸而过。等轰隆隆的火车驶过,老师就指挥我们穿越铁路,来到铁路旁的一块墓地。
   我们随即放下背来的锅碗瓢盆,迅速集合完毕后。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扫墓。
   大家一起上阵,除草的除草、上土的上土,并献上花圈。之后,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井然有序地在坟前鞠躬、敬礼、默哀。至今还记得,一向调皮喧闹的孩子们,在那一刻倏然安静下来。一、二百人的队伍显得那么肃穆,没有嬉笑,没有吵闹,大家都是表情凝重严肃,按照程序毕恭毕敬地鞠躬、敬礼、默哀。大家知道,这里安息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值得敬仰的英雄先烈。
   扫墓结束后,很快回到堆放锅碗瓢盆的地方,开始架锅煮饭。老师和同学们三五成群,找水的找水,生火的生火,切菜的切菜,煮饭的煮饭。四处炊烟袅袅,欢声阵阵。很快,四处香气弥漫。平时斯斯文文的女同学,这时却锅铲飞扬,平时顽皮的家伙也认真地煮饭,懒散的家伙也忙着发碗筷。动作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吃着香喷喷的米饭了,动作慢的还正在生火,笨点的同学吃的是夹生饭。当然还有最懒的同学,在一旁啃着干粮呢。
   水足饭饱后,老师开始给第一次扫墓的同学讲起了墓地的故事。
   这个墓地有很多坟,但都没有墓碑。那么,这里埋的是些怎样的人呢?
   老师对围坐一圈的同学娓娓讲述关于这块无名墓地的感人故事。
   四十年代末期,当时的龙潭寺还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解放军先头部队打过来的时候,胡宗南的部队正在狼狈逃窜。当时,龙潭寺来了一支十多人的解放军小分队,领头的是一个排长,据说是朱德元帅的亲侄子。他们经过这里的时候,被一群投奔国民党的袍哥人家(地主的自治武装)突袭围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寡不敌众,小分队全体战士都壮烈牺牲了。很快,解放军的大部队赶来,横扫国民党残部,一举解放了成都。
   可这十多名解放军战士却长眠于这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们家乡在何处,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
   有诗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对这些为新中国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名英雄们的真实写照。
   没有墓碑,一些零散的坟茔耸立在田野里,在风霜雨雪中守护着这块土地;也没有苍松翠柏,唯一的,就是初春遍地小草和野花,周边还有一些桉树。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些先烈。学校很早就开始组织师生在每年的清明节来这里扫墓,看望为解放龙潭寺牺牲的英雄。每年给他们坟头除草,培土,慰藉为解放全中国牺牲的孤魂。这里,长满了笔直的桉树,阳光照耀下,树影婆娑,在微风中发出窸窣的声音,仿佛在与安息的英烈低声交谈,告慰他们的灵魂。这些桉树,都是后来的农人出于对这些英雄的景仰栽种的,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田野一旁的粉红色的铁路花开得正旺。坟头的野花随风飘舞,也在为长眠的烈士摇曳。
   无名墓地,从小在我们这群少先队员心里扎了根,种下了英雄的情结。
  
   三
   一九九七年,我有幸考上了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警校建在泸州市的红卫山上。从山麓攀上去,俯瞰庄严高耸的校舍,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读书一段时间后,知道警校里有个龙透关。当时发了警服,同学们穿上它,都到龙透关去留影纪念。随后,我们把照片邮寄回家里,显摆一下。用这种方式,表达报国卫民的理想志向。
   龙透关有英雄纪念碑,四处立了很多墓碑,陵墓旁种了很多桔子树,结满了红桔。警校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过了相关历史,居然吓了我们一跳。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其实呢,龙透关起义才是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刘伯承元帅在一九二七年初,指挥了龙透关起义,起义历经五个半月失败了。泸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龙透关起义影响力不及南昌起义,因此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南昌起义定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七八十年代,凡是到四川来的中央领导人,都会首先到龙透关献花圈,给英雄扫墓。
   小学时,我们给英雄扫墓时,我看到有同学不小心踩坏了周边的庄稼,还写作文批评过,觉得扫墓没有多大意义。现在想想,从无名墓到龙透关,扫墓不仅仅是一种祭奠形式,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英烈的尊重。同时,除了培养我们的英雄情结之外,还能培养青少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珍惜眼前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实,男儿志在四方,哪里黄土不埋人!只要有一颗报国之心,为民之心,捐躯何处又有何惜?
   我想,这个清明节,要带儿子去烈士陵园。
  
   (原创首发)
  

共 2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哀思和豪气的散文佳作。散文通过回顾做着自己小时候祭扫无名墓地和在警校里瞻仰龙透关英雄纪念碑的经历,讲述红色故事,深情缅怀革命先烈,深入挖掘清明祭拜革命先烈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表达了作者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保国卫民的理想志向,可谓立意高远、恢弘,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散文在写法上也较有特色,叙事严谨、流畅,适时穿插红色故事,引人入胜。紧密结合自己人生实际,避免了空泛议论,平庸叙事,通过扫墓、瞻仰等清明活动,写出儿童少年、青年的思想成熟历程,表述红色基因的生根发芽,以及在下一代身上的赓续,生动感人,真实可信。散文颇有文采,多处引用诗词,表达思想情感。散文注重首尾照应,从清明开始,在清明结束,而且,结尾处的交代更有深意,使散文思想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值得读者深思。总之,一篇充满文气、正气、豪气的散文佳作。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03-17 19:50:03
  欣赏龙泉剑客老师散文!散文讲述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铸就人生理想,赓续革命精神,满满的正能量,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意义,可谓佳品。
回复1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40:45
  谢谢社长不予余力的编辑,让我的这篇本来平凡的文章光彩夺目。
2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2-03-17 19:59:53
  正能量之文,英雄主义豪气磅礴,感人至深!
回复2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41:45
  谢谢老师鼓励,对于村小读书的我们,每年的集体扫墓算是大事情了。
3 楼        文友:海宁        2022-03-17 20:22:48
  缅怀烈士,感人至深!欣赏龙泉老师的散文佳作,叙述严谨,满满的正能量。佳作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42:47
  谢谢老师支持与鼓励。小学年代能够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唯独扫墓记忆深刻。
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3-17 20:32:08
  一篇充满崇敬之情的文章,告诫人们不忘先辈,继往开来。
回复4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43:30
  谢谢老师鼓励,从小播下英雄的种子,每年的扫墓功不可没。
5 楼        文友:七七的山        2022-03-17 20:35:57
  龙泉老师的散文读来让人满满的正能量。是的,缅怀先烈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深深明白今日的平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向老师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44:39
  谢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烈的故事激励我们热爱生活,敢于奉献,不断努力前行。
6 楼        文友:静净        2022-03-17 20:44:51
  一篇好文,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我们小时候读书清明节老师也会带着我们为革命先烈扫墓,现在的这种思想越来越淡了,真心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过着幸福生活,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欣赏点赞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54:37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小学的生活,清苦但是美好,就如扫墓,初时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但是已经在心中种下了英雄的种子,大点了,就朝英雄的方向开始奔跑了。
7 楼        文友:孙丽红        2022-03-18 07:08:03
  学习美文。读罢佳作,欣赏之余,也是一次爱国爱军爱民的洗礼。王师北定中原日,祭奠勿忘告英雄。
回复7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56:14
  谢谢老师的关注与鼓励。小学的记忆以扫墓最为深刻,一年一次的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8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03-18 07:50:07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感染我的不仅有作者对先烈的敬仰敬畏之情,该有无名英雄和龙透关的英雄。今日的岁月静好,是他们忍辱负重换来的。
回复8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57:01
  谢谢老师鼓励。扫墓,以及扫墓后的野炊,那时无比深刻的记忆。
9 楼        文友:曹会镇        2022-03-18 12:02:36
  佳作!弘扬正能量,歌颂先烈英雄,充满正气、豪气!
回复9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57:59
  谢谢老师鼓励。我们从小就有的英雄情结,从给烈士扫墓开始,非常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10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3-18 12:39:36
  谢谢社长推出我的这篇小文,非常开心。小学年年代,除了走十多里路去看电影,就属扫墓印象深刻了,值得的记忆。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