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绝地(小说)

精品 【八一】绝地(小说)


作者:陆军中士 秀才,2311.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5发表时间:2022-03-23 09:02:19

【八一】绝地(小说)
   小陈有些急躁,照这样没完没了地走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一营。他后悔得恨不能拿头撞墙,当初真不该接受护送任务。
   冯同志说,陈班长,咱们休息片刻,一会儿出发。
   小陈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没有说出口。
   冯同志好像知道小陈心里所想,她看着小陈道,你是怕完不成任务,回不到自己的部队,是不是?
   小陈脸一红,姐,我不是这个意思。
   刘同志变得严肃起来,他说,陈班长,从目前的情况判断,除了一营已经和敌人发生接触外,东面的情况我觉得也不乐观,就像你刚才说的,团主力和分区机关渡过白河就可以摆脱敌人,就地休整。但如果敌人也这样想呢?你能想到,敌人也能想到。我估计,主力部队和分区机关的行踪很有可能已经被敌人掌握。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你能不能回一营,我们能不能回教导队,而是我们如何避开敌人,不被敌人发现,等敌人扫荡过后再寻找部队。
   冯同志说,情况虽然有变,但我们的任务不能变。我的意见是继续向东,寻找教导队。
   小陈懒得和他们掰扯,提着枪走到老槐树下,一屁股坐到地上,靠着树干打起盹来。他有些鄙视冯同志和刘同志,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就会纸上谈兵,耍嘴皮子功夫。
   一个小时后,三人打起精神向东行进,依旧是,小陈在前,身后二十米是冯同志,刘同志殿后。
   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条条小路在天地间纵横,树木很少,稀稀落落的,远处散落的村舍阒然无声,少了烟火气。
   三人尽量在低洼处和荒无人迹处行走,以免被人发现。快到中午时,天空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抬头一看,是两架日军飞机,隐约可见机翼上的膏药旗,飞行的方向正是东面。飞机飞走不到一刻钟,西北方又出现一队日军骑兵朝着飞机消失的方向疾驰而去,紧跟在骑兵后面的是大队日伪军,有上千人。
   小陈他们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敌人一定是察觉到了团主力和分区机关所在的位置,正拼命追赶。不知道团长和分区首长是否知道目前的处境。
   情况和刘同志的判断基本一致。事情明摆着,东边已不平静,不能再往东走。三人有些焦虑,商量下一步怎么办。小陈说,往东南方向走,那里有山,只要进了山,鬼子就奈何不了咱们。
   冯同志和刘同志同意小陈的提议。天快黑的时候,三人从草丛里爬出来改道往东南方向走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又是一夜,直到东方出现鱼肚白,他们在一个土丘前停下。已经走了两天两夜,没睡一个囫囵觉,冯同志太困乏了,倒在土丘上就睡着了。刘同志也是疲惫不堪,在草丛里躺下来,不一会就打起了酣。小陈靠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后面,一边休息一边观察周围动静。
   蓦地,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四周的寂静。小陈立刻匍匐在地,紧盯着枪响的方向。只见正南方有三个人影在拼命地奔跑,后面有七八个人在追赶,那些追赶的人头上的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是鬼子!小陈把刘同志和冯同志叫醒,让他们注意隐蔽,自己躲在石头后面密切注视敌人动向。
   被追赶的三个人一边跑一边向身后射击,一个人似乎中弹突然倒地,另两个人跑回去,可能是想搀着受伤的人一起跑。但他们并没有扶起受伤的人,而是掉头继续逃命。日伪军很快追上受伤的人,把他围了起来。就在此时,就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受伤的人和两个日伪军同归于尽。
   小陈叹一口气,一掌击在石头上。他借着草丛掩护,从侧面迂回过去,在距敌人七八十米的地方,向冲在最前面的鬼子开了一枪。鬼子停止追击,向小陈隐身的地方看过来。两个被追赶的人听到小陈的枪响,知道有人接应,立刻找有利地形隐蔽,同时向敌人还击。
   日伪军就地卧倒向小陈射击,子弹掠过草丛发出噗噗的声响。小陈迅速移动,退掉弹壳,抬手又是一枪,然后再变换位置。日伪军似乎知道了小陈这边只有一个人,一个鬼子用手比划一下,日伪军分成两路,一路继续追赶那两个人,一路向小陈冲过来。这时,小陈左侧也响起了枪声,一个日军应声倒地。小陈扭头一看,是刘同志打的。他打完枪,又大声喊道,一组从右侧包抄,二组从左侧包抄,不要放跑一个鬼子!日伪军不知真假,向这边打了几枪便退了回去。
   被追赶的两人跑到小陈和刘同志面前说,谢谢你同志,要不是你们,今天我们可能就交代在这儿了,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小陈端着枪反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两人穿着便衣,小陈一时无法分清他们的身份。其中一个高个子说,我是二营六连的,叫张彪,又指着一旁身材微有些胖的人说,他叫吴广太,是县大队的。听完张彪介绍,小陈和刘同志与张彪吴广太握一下手,说,我是一营的陈七品,这位是刘同志,分区教导队的。咱们去那边看看吧,小陈看着刚才手榴弹爆炸的方向。
   那是一片长满荒草的碎石滩。牺牲的同志浑身血肉模糊,被炸死的是一个伪军,另一个受了伤,被日军救走了,被刘同志打死的鬼子也被抬走了。小陈和张彪吴广太用刺刀挖了一个坑,准备把牺牲的同志埋了。张彪说,牺牲的同志叫赵俊,也是六连的。小陈不说话,只顾用手扒土,手上都扒出了血。当兵三年,打过的仗不计其数,有时一天要打好几仗,许多熟悉和不熟悉战友都牺牲了。血与火的磨砺已经让他看淡了生死,处乱不惊。在战场上,只有舍命相博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掩埋好赵俊,小陈从被炸死的伪军身上搜出三十多发子弹,三颗手榴弹。
   冯同志也过来了,小陈给大家互相作了介绍。他把缴获的三八枪给了刘同志,换下他的老套筒,把子弹给张彪吴广太和刘同志分了几发。冯同志问张彪分区机关现在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张彪说,二营三营和分区机关刚到白河岸边就遇到了敌人。敌人是有备而来,早已在白河北岸埋伏。二营三营和敌人交上了火,敌人火力太猛,上天还有飞机轰炸,部队伤亡很大。打到下午,二营侧翼又出现大量敌人,分区首长命我们二营挡住侧翼之敌。敌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把我们合围在白河北岸聚歼。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三营开始突围,战士们拼死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分区机关渡过白河。二营见分区机关和三营已经突破敌军阵地过河,也开始分散突围。我们七八个人冲出日军的包围时,只剩下三个人,但已经无法过河,我们只有往边庄方向撤,在路上碰到吴广太,他说县大队也被打散了。
   几个人在土丘旁坐下来。吴广太说,离这儿二十多里有一个沈官庄,庄里有一个阁老祠,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被集中关在阁老祠里,男女老少有好几百口人。听说有几个负伤的八路军同志也被关到了阁老祠,看守阁老祠的日伪军加起来有十多人。我们四个人本来打算把受伤的同志和老百姓救出来,但是被敌人发现,我们寡不敌众,只有拼命逃脱鬼子的追击。
   张彪难过地说,这次行动,我们有两名同志牺牲。
   刘同志说,你们只有四个人,这样做太冒险……
   吴广太说,如果今晚我们再去解救,鬼子一定料想不到,也许会达到出其不意……
   刘同志打断吴广太的话,鬼子要是故布疑阵,故意把我们的同志和老百姓关在一起,然后再布下口袋等我们去钻呢?
   刘同志的反问让吴广太哑口无言,他原本是县大队的,战斗经验和军事素质与野战部队相比还有差距。
   伤员和老百姓自然要救,但是怎么救,必须事先谋划,谋定而后动。刘同志说,我认为首先要把敌人引出来,然后由另外一组人营救伤员和老乡。
   张彪说,我们本来就人手少,如果分头行动,力量会更加薄弱。
   刘同志说,加上我,我们同样是四个人。
   小陈忍不住说道,夜晚行动,你眼睛看不见,而且我们的任务是寻找教导队。
   冯同志说,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乡亲们有难我们不能不救。
   小陈思考了一下,说,既然如此,那我和张彪吴广太就去闯一闯,刘同志留下来照看冯姐,如果我们回不来,冯姐就交给你了。
   冯同志看着小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明白这次行动凶多吉少,可是如果不去又如何称得上老百姓的子弟兵?去了无疑是身犯险地。她深呼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小陈,解下腰里的鸡腿撸子交给他,说,这把枪你拿去,近战的时候能派上用场,子弹是满装,八发。
   小陈说,姐,枪你还是留着防身用吧。天亮之前我们要是还没回来,你和刘同志就到山里去,等鬼子走了以后,你们再去找教导队。
  
   4
   天擦黑后,小陈张彪吴广太准备出发。冯同志和他们握手告别,嘱咐他们一定要活着回来。刘同志说,先了解情况,尽量智取。小陈不由地多看刘同志一眼,对他似乎有了新的认识。这人看着文弱,脑子却活泛,能预判大势,料敌机先,很有些不简单;他又打量一眼身边的张彪和吴广太,黑苍苍的脸上长满胡茬,和头发连到了一起,便装也不合体,不是太瘦就是太短,手榴弹插在裤腰里,鼓囊囊的,看去有些滑稽,如果不是背着枪,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
   小陈冲冯同志刘同志挥一下手,便冲进淡淡的夜幕中,张彪吴广太紧随其后。
   冯同志看着三人消失的身影,鼻腔一酸,差点掉泪。同行三天,她把小陈当成了亲弟弟一般看待。明知去死,却义无反顾,而这一切多少都和她有关,如果出现意外,将来再见到一营长和教导员怎么交代?不过话说回来,战争本就残酷,不分男女,即便像她这样怀有身孕又能怎样,照样被迫拿起枪来参加战斗。
   刘同志劝她休息,她不为所动,倔强地站在黑夜里。她有些伤感,为小陈他们,为腹中的胎儿……
   下雨了?脸上有一种冰凉的感觉,用手一摸,两行泪不知什么时候流了下来……
   夜色越来越浓,仿佛无尽的墨色在天地间蔓延。黑暗中,三个人影微弓着身子在旷野里疾行,树上的夜枭发出咕呜咕呜的叫声,几条饿狼一直跟随他们,眼里冒着绿光。
   出发前,小陈和张彪吴广太做了分工,具体做法是,由张彪吴广太吸引敌人,一旦敌人追出来,两人迅速撤离,引开敌人,小陈进阁老祠救人。行动方案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各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张彪问,如果敌人太多,或者一部分留在阁老祠里,一部分去追击我们又该如何。小陈说,如果敌人多,咱们的攻击就得猛烈,先把手榴弹全扔出去,打他个措手不及。不过凡事也不绝对,最好是抓个俘虏摸清情况再做打算。
   张彪情绪似乎不高,说,咱们三个人力量太弱,应该让刘同志也参加行动,做个接应也好,不然去了也是无谓的牺牲。
   小陈盯着张彪说,咱们八路军来自老百姓,靠得是老百姓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就无法生存。现在他们有难,我们必须解救,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报答。三个人的力量是弱了些,所以不能用强,得想办法智取。
   张彪忙解释说,陈班长,我不是说不救,我是说咱们人手不够,到时候怕吃亏。
   吴广太说,到时候根据情况,再随机应变吧。
   小陈说,吴同志说得对,到了村里再根据情况做出判断。
   张彪看着个子高大,和吴广太比起来,却显得有些胆小,人也木讷,不知战斗力如何。
   晚上十时,小陈他们悄悄摸进村。村里没有鬼子,他们应该都在阁老祠里。阁老祠在村东头,里面有微弱的光亮。门外有一个哨兵,是个固定哨,还有个游动哨,游动哨活动半径近三十米,每十多分钟走一个来回,这个区域都在固定哨可视范围。
   三人躲在暗处,却没办法靠近。就这样挨了快半个时辰,小陈急得汗都下来了,正当他准备制造响动吸引游动哨注意时,那个游动的哨兵突然走到墙根处撒尿,墙根处正好是固定哨盲区。
   小陈悄悄摸上去,从后面捂住哨兵的嘴,把哨兵拖到他们的藏身处。张彪一看是个鬼子,抡起枪托把鬼子砸晕。小陈扒掉鬼子的上衣穿在身上,把钢盔扣到头上,向固定哨走过去。在离固定哨十多米的地方,小陈站住,向哨兵招手。哨兵不明所以,跟着小陈来到暗处。张彪用刀顶在他的腰眼上,低声喝道,我们是八路军,不想死就老实回答我们的问题。俘虏一听,吓得两腿发抖,扑通跪在地上,求饶道,八路老爷饶命,我没杀过人,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啊!小陈蹲下身问,阁老祠里有多少日本人?多少伪军?俘虏说,两天前,太君……不,是鬼子,两天前,鬼子的一个中队和皇协军一个大队,往东追赶八路军主力去了,沈官庄就留下四个鬼子和七八个伪军,昨天被你们打死一个鬼子,还炸伤一个,加上被抓的鬼子哨兵,现在阁老祠里还剩下两个鬼子,除了那个受伤快要死了的鬼子,另外一个鬼子是个伍长,我们都得听他的。这个鬼子伍长简直就是个畜生,已经祸害好几个女人了。
   张彪一听,吼一声,杂种!提着枪就想冲进阁老祠。
   小陈拉住他的手腕,继续问俘虏,祠堂里有多少老百姓?
   俘虏说,有四五百人,还有几个八路,都关在后堂。
   小陈和张彪吴广太对视一眼,只要把鬼子伍长干掉,几个伪军好对付。
  
   5
   沈官庄的沈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大户。明朝万历年间,沈家祖上曾出过一个大官,据说当过内阁大学士。后沈家老祖告老还乡,在当地捐资办学,此举深受乡人拥戴,老祖死后乡人为他建了一座祠堂,名阁老祠。
   日本人来了以后,沈家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来往。老族长多次拒绝出任由日本人扶持的商会会长一职,发誓决不当汉奸。沈家还暗中与当地民团联络,组织乡勇与日本人对抗,最后被日本人屠村。沈家除了在外求学或经商的以外,沈氏一族及全村村民无一幸免,由此,沈家祠堂也就断了香火,闲置下来。日伪军把从附近抓来的百姓关在后堂,中堂和左侧廊住的是鬼子和伪军。

共 30468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卫国战争中,无数的中华儿女为国而战。他们把最好的年华,还有一腔热血撒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永远不会被摧毁的长城。本篇小说以八路军反扫荡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班长小陈,干部冯澜青、刘云涛,黄兰芝、宋同志、张彪、王东来等抗日军民在冀中平原上突破鬼子扫荡的故事。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令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跟着这些战士出生入死,与敌血战。作者以纪实性的手法,将每一个片段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也正因为如此真实的讲述,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小说描写的那段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伤痛,那些屈辱,始终不能忘记那奋起反抗的岁月,那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欢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度,如今的中国,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昂首前进。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如此厚重的文字,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32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3-23 09:05:54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身陷绝地,依旧决一死战,更有新生儿诞生,代表未来希望。妙,好小说!
燕山客
回复1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4 11:46:11
  首先感谢编辑老师辛苦编按,这么长的一篇东西写起来费劲,编起来也费劲。不过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此大幅度调整、删改这篇东西,是否事先和作者沟通一下?《客串家庭》也是如此,虽然不影响阅读,但看后很有些不舒服,当时很不礼貌地没有回复。编辑有修改文章的权力,比如语法、逻辑错误等,若是需要大幅度调整修改,完全可以退稿,而不是随意删改、添加,毕竟那是别人的“孩子”。并且一些大刊征稿时也明确说人物对话可以不用冒号和引号。
   说这些话也是考虑了两天,可能有些偏激,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3-23 12:38:26
  小说反映抗战历史,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壮怀激烈,让人热血沸腾。牢记历史,奋勇向前。好小说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好作品,祝春日快乐!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4 11:49:00
  感谢云彩老师赏读点评,祝春安吉祥!
3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5 19:19:49
  感谢八一社团对作者的关爱,这篇东西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或许是我吹毛求疵了,惭愧!
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2-03-27 19:41:18
  很久没上江山读文了,有幸江山遇到老师精品,没读几段就被前辈的英雄事迹与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做饭刷碗里还牵挂着他们的命运,牵挂小陈他们是否脱离虎口,战胜敌人。终于,用一天的业余时间读完。回味英雄的同时也对作者细腻有神,活灵活现的文笔肃然起敬……学习了。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4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8 10:29:32
  寸雨老师久违了,谢谢你赏读点评。看见曾经的系统老友很欣慰,祝寸雨老师写作愉快,握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