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绝地(小说)

精品 【八一】绝地(小说)


作者:陆军中士 秀才,2311.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0发表时间:2022-03-23 09:02:19

【八一】绝地(小说)
   这条地下河应该是通到白石峡的!宋同志高兴地说道。大家听宋同志如此说,一颗悬着心终于可以放到肚里了,这说明他们没有走错。几个人干脆不走了,坐下来休息,听潺潺的流水声,好像这流水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至少他们能够活着走出去,还能继续和鬼子战斗。
   都饿了吧?把剩下的干粮的拿出来,垫垫肚子。宋同志精神轻松许多,觉得应该庆祝一下。不知在洞中走了多久,一点时间观念也没有了。
   张彪玩笑道,这要是个神仙洞就好了,等咱们出去,鬼子已经被打败,咱们胜利了多好。这一路上提心吊胆的,真让人害怕,如果出不去还不如一开始就鬼子拼一下,就是死也死在阳光下。
   那个跟他们一起寻找出口的俘虏说,看你们军民一家亲,团结互助,我也很感动,我决定了,跟你们干,打鬼子,给老乡们报仇!
   宋同志拍着俘虏的肩膀说,你能有这个觉悟很不简单,只要是打鬼子,咱们就是同志和兄弟!
   张彪也拍一下俘虏的肩膀,笑道,欢迎你,伙计!
   俘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吃过干粮,喝足了水,大家随即起身继续赶路。
   一路走下去再没出现意外。终于,眼前出现一道亮光,应该是山洞的出口。宋同志提醒大家,不要急着出去,要在适应一下,不然阳光会刺瞎眼睛。
   外面依旧是峡谷和绵延的群山。
  
   10
   七品,抱着我,抱紧我。冯同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泪水和汗水在脸上恣肆流淌。
   小陈紧紧抱着冯同志,似乎要把她的骨头给勒断。冯同志每一次用力,小陈都会感觉到她的身体在自己的怀里不断地膨胀,若不是自己抱得紧,冯同志的身子会炸裂开。他不敢看冯同志,而是闭着眼祈求这一切早点结束,如果要用命来交换,他愿意为冯同志而死。这种折磨太痛苦,还不如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来得痛快。
   随着冯同志用尽全力的一声呐喊,小陈仿佛感觉到她与死神的战斗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从来没有如此害怕过,虽然他和冯同志刘同志相识不过几天,但在枪林弹雨中已经凝结成了一种生死情谊,他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兄长和姐妹。那一刻,他流泪了,他害怕失去他们。
   生出来了,冯姐,生出来了!黄兰芝喜极而泣地喊道。
   一声啼哭,打破了黑暗中的寂静,好像有一道亮光照亮山洞。依偎在刘同志身边的王东来和区小队的同志以及两名俘虏,他们紧咬的牙齿松开了,感觉到一种畅快流遍全身。他们如同和冯同志一样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现在重又活了过来。他们开始行动起来,想要为冯同志做点事情,可又不知做什么。
   黑暗中,刘同志深深呼出一口气,安详地合上了双眼。其时,刘同志二十三岁。他一九三八年冬天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辗转到达延安,又和许多青年学生一起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进入抗大二分校学习。
   陈班长,把刀递给我。黄兰芝小声对小陈说道。小陈放下冯同志,取过饭盒里的刺刀交到黄兰芝手里。黄兰芝接过刀,用嘴吹了吹,看是不是太热。试过之后,她用刀割断孩子肚子上的脐带,脐带割断后还留下一截。黄兰芝用一根细线紧贴孩子的肚皮将留下的一截脐带扎住,再用布条把脐带包扎起来。做完这一切,黄兰芝才用事先准备的包裹把孩子包住,交给冯同志。
   是个男孩。黄兰芝打开包裹,让冯同志看一眼新生的孩婴儿。冯同志侧过头看着怀中的孩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比预产期提前了五十多天来到战火纷飞的人世间。
   小陈看着冯同志,声音有些哽咽地说,姐,你受苦了。
   冯同志可能太累了,说话有些费力,她说,女人,结婚生孩子,都要过这一关,谁都不例外。你也别难过,都是大人了,以后结了婚你就明白了,记住,对自己的老婆好一点,女人不容易。
   记住了,姐。小陈说,如果为了传宗接代就让女人在鬼门关里走一遭,我宁愿不结婚。
   冯同志笑着说一句,傻孩子。说完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黄兰芝把孩子抱在怀里站起身,嘲笑道,你才多大,什么都不懂,都像你这样想,这世界早就没有人了。
   小陈不忿道,再小也比你大,我十九了,要不是出来当兵,在家里也结婚娶媳妇了。
   黄兰芝还嘴道,十九怎么了?瞧你那点出息,跟女人一般见识。去把饭盒里的水换掉,煮点玉米饼子,等冯姐醒了给她吃,吃东西下奶快。
   小陈瞥了黄兰芝一眼,还是乖乖倒掉饭盒里的水,换上新水,又在火里加了一些干柴。
   黄兰芝接着又命令道,一会儿水开了,把包里的玉米饼子放进去煮。看小陈不理他,便吼道,跟你说话呢,听见没有?一会把玉米饼子煮一下。
   话刚说完,就听洞外轰的一声响,一颗手榴弹爆炸了。
   有鬼子!小陈叫一声,提着枪就往洞口冲去。王东来和区小队的同志也跟着往洞口跑去。
   小陈跑到洞口,向谷口方向望去,眼前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鬼子也不见动静。小陈猜想,应该是鬼子想趁半夜人困马乏之机偷偷摸进洞来,没想到触发引线,手榴弹爆炸,让鬼子吃了个哑巴亏。而进入洞口的路十分狭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只要守住洞口,鬼子就别想进来,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场虚惊过后,几个人回到洞中。孩子正哇哇大哭,可能是因为手榴弹爆炸受到惊吓。冯同志也醒了,看到小陈他们回来,问怎么回事。小陈说可能是鬼子想进来,被洞外布置的手榴弹给炸回去了。
   一个俘虏喊,陈班长,刘同志好像不行了。
   小陈身子一紧,猛地奔过来,手在刘同志的鼻子上试了一下,刘同志已经没了呼吸,身子也凉了。他悲痛地说道,云涛哥,咱们刚互相了解,以后还指望你给大家出谋划策呢,你却一个人走了,让我们剩下的人怎么办?
   冯同志也捂着嘴不住地抽泣,她边哭边说,是我连累了云涛,当初我要求去上卯村工作,分区首长看我不方便就让云涛和我一同前去,顺便照顾我,没想到竟害了他。
   王东来说,冯同志,你刚生完孩子,别哭坏了身子。也别责怪自己了,打仗没有不死人的,要怪就怪日本鬼子太凶残、太没有人性。
   小陈把刘同志的军帽戴正,上衣扣子系整齐,暗暗发誓,云涛哥,我一定带你出去,你交代我的事情,只要活着我就一定办到。
   黄兰芝也不说话,而是默默地把玉米饼子揪成碎块丢进饭盒里。经过战斗的洗礼,小姑娘已逐渐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冯同志擦干眼泪,看一眼怀里的孩子,问,七品,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小陈说等天快亮时出去查看一下情况,手榴弹需要重新布置,不然一到白天引线很容易被发现。冯同志点点头,让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天亮时做好战斗准备。
   小陈睡不着,就坐在刘同志身旁,静静地发呆。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刘同志还有以前牺牲的那些战友,他们都留在了自己的记忆里,一到自己静下心来,他们就会一个个地从自己脑海里走出来,还是原来的模样,一丝也不曾改变。如此说来,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记住,因为,活在别人的记忆里才能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才是自己在这个世上存在过的证据……这应该就是刘同志说的存在决定意识,不过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有机会再请教一下冯同志。可惜和刘同志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不然能在刘同志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刘同志不但谦虚,而且对形势的预判十分准确,具备一个优秀指挥员应有的素质。以后,嗯,以后要跟冯同志多学习文化知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凭一己之勇,冒险拼命,要学会预判大势,料敌机先……
   洞口出现一抹亮色时,小陈和王东来悄悄来到洞外。远处日军有的靠背睡觉,有的躺在地上,每十几米就有一个哨兵,篝火也已经熄灭。
   狗日的小鬼子跟咱们耗上了。王东来骂道。小陈让王东来警戒,自己重新布置的手榴弹,引线暴露的部分用青草覆盖或用荆条遮住,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他还看见地上留下的血迹,应该是半夜想摸进来的鬼子挨炸后流的血,也不知死了没有。布置完毕,他们又找了一些干柴回到洞中。
   冯同志的精神已经恢复了许多,孩子吃完奶睡了,就是奶水不足,得一会一吃。
   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宋同志他们回来。只是干粮已经所剩无几,每人每天只能吃一块巴掌大的饼子。即便如此,到第二天,连饼子也没有了,最后一块饼子留给了冯同志和她的孩子。
   第三天,宋同志他们还没有回来。大家有些不安起来,担心宋同志他们遭到不测。小陈和冯同志商量,打算带一名俘虏继续探查另一个出口,如果宋同志他们遇到意外也可以接应一下。目前的状况不说大家也明白,洞口被鬼子封锁,冲出去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寻找另一个出口虽然冒险,毕竟还有一线生机。
   冯同志和黄兰芝见小陈执意要去,心中有些不舍,她们已经把小陈当成了主心骨。
   我不同意,黄兰芝说,要去大家一起去,要死大家一起死。
   小陈有些恼火,骂道,这是军事行动,你这丫头片子懂什么,别乱说话!
   黄兰芝哼了一声,赌气地噘着嘴坐在一旁。
   冯同志说,就是去也得准备点吃的,不吃东西会没有力气,可眼下什么也没有。
   一个俘虏喊道,陈班长、冯同志,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弄到吃的。
   小陈和冯同志都很惊讶,同时也很兴奋。有办法快说!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小陈问道。
   俘虏说,我叫栾河生,从小在滹沱河边长大,对水很熟悉。我们退进山洞时,我发现峡谷里有很多鱼,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可以吃,煮熟了吃,烤熟了吃都行,还可以带在身上当干粮!
   小陈说,这个主意不错,可是用什么摸抓鱼呢,总不能用手去抓吧?
   栾河生说,小问题,把你的刀给我一用。
   小陈说,干什么?
   栾河生笑道,砍荆条编鱼篓,用鱼篓捉鱼,我小时候经常这样干。
   小陈把刺刀交给栾河生,然后和栾河生一起来到洞外。栾河生负责砍荆条,小陈负责警戒。其他同志负责往洞里运荆条。栾河生看荆条砍得差不多了,就坐在洞里开始编鱼篓。过了一个时辰,一个上宽下窄的鱼篓就编好了。
   栾河生抱着鱼篓再次来到洞外,将鱼篓安放在水面狭窄的地方。做完这一切,栾河生笑着说,明天早上最少能捞半篓鱼,到时候咱们就能吃鱼肉喝鱼汤了。大家一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冯同志和黄兰芝特别高兴,因为喝鱼汤有助下奶。
   午夜时分,宋同志和张彪他们回来了,把找到出口的消息告诉了大家。黄兰芝抱着宋同志失声痛哭。
   宋同志疼爱地摸着黄兰芝的头说,这么大的丫头还哭鼻子。
   黄兰芝抹着眼泪笑道,人家是高兴。
   大家都有一种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感觉。不过他们并没有心存侥幸,他们觉得只要活着,就要和鬼子继续战斗下去。
   ……
   从那以后,小陈冯同志和张彪等人以双驼山为依托与日本人开展游击战,并收拢散落在各处的抗日武装,成立云涛游击支队,坚持内线作战。他们时而集中重拳出击,时而分散,以班排为单位袭扰日军。当时有很多关于云涛支队的传奇故事在坊间流传,有的还编成了歌谣,比如歌颂云涛支队打鬼子的“白河边,青草滩,杀得鬼子白眼翻”,还有关于黄兰芝的“黄兰芝,挎双枪,试问贼寇谁敢挡”等。到一九四四年杨成武同志来到冀中、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时,云涛支队已经发展到了三百余人。支队教导员是个女同志,叫冯青岚。
  
  
   附记:
  
   一九四八年六月,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解放开封。其时在中野十一纵担任营长的陈七品找到了在开封女子中学当教员的徐贞,将刘同志委托他保存的笔记本交到徐贞手里。
   徐贞接过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目光中闪动着羞涩又惊喜的光芒。云……云涛……他还好吗?
   陈营长躲过她热切的目光,看向清澈深邃的天空,几只鸽子带着鸽哨从头顶飞过。陈营长紧盯着远去的鸽子,喃喃道,刘云涛同志在四二年反扫荡战斗中牺牲了,这是他临终前委托我转交给你的东西。六年了,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是它激励我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坚强地活下去。现在我总算完成了故人最后的心愿,把它完好地交到你手上。
   徐贞愣了一下,嘴唇开始剧烈颤抖,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泪水流出来,但眼泪却并不受控制,如同漫过堤坝的河水,汹涌而出。她紧紧咬住嘴唇,许久才说道,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定会有人流血牺牲……我恨我自己当初意志不坚定,没有和他一起去延安,和他相比,我已经落后了,我一直在追赶,想追上他的脚步,一直都在……
   陈营长看着眼前坚强的女人,十分感慨,说,云涛哥作战很勇敢,牺牲前一直在念叨你……如果他知道你也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我们的同志,一定很欣慰。
   两人并肩站在蓝天下,望着自由飞翔的鸽子,久久不语,直到通信员牵着马过来说,营长,咱们该走了。陈营长才从沉浸中醒悟过来,
   我要回部队了,你多保重,有机会我们还会再见的。说完,陈营长向徐贞伸出手。徐贞紧紧握住陈营长有力的大手,说,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陈营长跨上马背,右手举过帽檐,然后掉转马头。他身后,徐贞的抽泣声传进他的耳朵,不过他没有回头。数年的等待,却只等来爱人牺牲的消息,痛苦在所难免,或许时间能弥合心灵的伤痛吧。
   陈营长夹一下马肚,战马疾驰而去。他没有去想这些,因为新的战斗在等着他。
  

共 30468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
转到
【编者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卫国战争中,无数的中华儿女为国而战。他们把最好的年华,还有一腔热血撒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永远不会被摧毁的长城。本篇小说以八路军反扫荡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班长小陈,干部冯澜青、刘云涛,黄兰芝、宋同志、张彪、王东来等抗日军民在冀中平原上突破鬼子扫荡的故事。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令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跟着这些战士出生入死,与敌血战。作者以纪实性的手法,将每一个片段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也正因为如此真实的讲述,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小说描写的那段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伤痛,那些屈辱,始终不能忘记那奋起反抗的岁月,那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欢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度,如今的中国,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昂首前进。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如此厚重的文字,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32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2-03-23 09:05:54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身陷绝地,依旧决一死战,更有新生儿诞生,代表未来希望。妙,好小说!
燕山客
回复1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4 11:46:11
  首先感谢编辑老师辛苦编按,这么长的一篇东西写起来费劲,编起来也费劲。不过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此大幅度调整、删改这篇东西,是否事先和作者沟通一下?《客串家庭》也是如此,虽然不影响阅读,但看后很有些不舒服,当时很不礼貌地没有回复。编辑有修改文章的权力,比如语法、逻辑错误等,若是需要大幅度调整修改,完全可以退稿,而不是随意删改、添加,毕竟那是别人的“孩子”。并且一些大刊征稿时也明确说人物对话可以不用冒号和引号。
   说这些话也是考虑了两天,可能有些偏激,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03-23 12:38:26
  小说反映抗战历史,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壮怀激烈,让人热血沸腾。牢记历史,奋勇向前。好小说推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好作品,祝春日快乐!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4 11:49:00
  感谢云彩老师赏读点评,祝春安吉祥!
3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5 19:19:49
  感谢八一社团对作者的关爱,这篇东西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或许是我吹毛求疵了,惭愧!
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2-03-27 19:41:18
  很久没上江山读文了,有幸江山遇到老师精品,没读几段就被前辈的英雄事迹与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做饭刷碗里还牵挂着他们的命运,牵挂小陈他们是否脱离虎口,战胜敌人。终于,用一天的业余时间读完。回味英雄的同时也对作者细腻有神,活灵活现的文笔肃然起敬……学习了。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4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2-03-28 10:29:32
  寸雨老师久违了,谢谢你赏读点评。看见曾经的系统老友很欣慰,祝寸雨老师写作愉快,握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