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榕树码头(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榕树码头(散文)


作者:李湘莉 举人,525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4发表时间:2022-04-21 07:06:59

【东篱】榕树码头(散文) 码头,历史在这里沉淀,时光在这里靠岸。码头,总是和作别相关,又总是诉说着依依不舍。深情莫如一个码头,吉安城西的榕树码头,曾让无数人频频回首。
  
   一
   春光不燥,微风正熏,我又一次来到赣江边,站在榕树码头上,听榕叶缠绵细语,看古塔翻云戏水,观帆影点点,赏古巷新市的繁华。
   榕树码头位于吉安城区赣江西岸,因码头旁边深扎一棵古榕树,故称“榕树码头”。它已成为了吉安人民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文化符号。在这里,可以感知到这座千年古城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里,也承载了吉安人民对未来的梦想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棵榕树树形优美壮观,从根部分枝,几抱之粗的枝桠错落有致地向四面斜出,一半摇曳于江中,仿佛在深情地吟一首远方的游子归来的诗。一半遮荫于路旁,她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百花争艳,一年四季顶一头碧绿,为行人遮风挡雨,与日月同舞,邀白云戏水。他那褐色的枝干之上挂着千丝万缕的须子,缠缠绵绵,与风起舞,如流苏招风。它那横亘交叉袒露的根,深扎于石缝之间,倔强地抓住每一寸土地,扭着身躯尽情扩展,彰显着坚韧与力量。令人看罢,心生震撼与敬畏。
   榕树四周围着栏杆,立有一石碑。据刻字介绍,这棵古榕树植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位在吉安经商的福建籍商人种植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吉安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榕不过吉”。就是说榕树在吉安是无法种活的。而这棵榕树却奇迹般地存活了,它打破了这个“咒语”,扎根几百年,经历着无数的雷雨洗礼,霜雪摧残,依旧傲然挺立,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对吉安人来说,无不是一个奇迹,仿佛在有意证实着吉安这块土地是块“风水宝地”。
   想必这位商人选择在他登岸的码头旁边种下榕树,不仅仅是寄托思乡之情,更多的是一种自勉和精神的体现。这位福建商人,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的一次种植,成为了一道永远的风景,而一座码头也因为一道风景而命名,成为深刻于水岸的印记。我想,他若在天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
   码头是水岸的坐标,榕树又是码头的坐标。环环相扣,生怕一方抛弃似的,这是一种不舍的情怀。
  
   二
   码头从河床深层垒砌至岸边,高约几丈,宽数米。两面“Z”字形台阶与码头相接,供行人双向行走。台阶宽约两米,有雕花护栏围裹。因岁月久远,表面略显斑驳,但那青石相互咬合的样子,依然彰显着力量与稳健。码头的石缝中总有几株苎麻和黄荆倔强地探出头,伸展着,在风中轻轻地摇曳,仿佛在诉说吉安曾经的兴盛与辉煌。
   有人说,这座码头于明朝时期诞生,其实,它的历史远可追溯先秦。
   吉安自古享有“江南望郡”和“吉州福地”的美誉。位于赣江中游,东、南、西三面山峦高耸,构成三面环山的地貌,因三面高山的抵挡,猛烈的风雨,海洋的湿气,朔漠的寒流到这里便化作了和风柔雨。又因为地广土沃,日照适宜,适应人类生存需要的各种农作物应运而生,竹木柴草的生活资源,更是遍布山地丘陵。这里,更适合人类在此筑家安居,拓荒创业。因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从先秦至清朝中叶两千年间,一直是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被称作“黄金水道”。而吉安河段榕树码头河面宽畅,地势开阔,成了南来北往船只最理想的落脚与补给点。于是,这里成为了人类的聚集地,成为了物流集散地,更是文明延续的发祥地。
   榕树码头,不仅给吉安古城带来了他乡的物产,而且也带来了异域的灿烂文化。这种物质和文化的不断交汇和融合,最后形成了独特的庐陵文化。可以说,古安的兴盛,离不开千里赣江,离不开赣江边上的渡口与码头,也离不开吉安人的豁达和包容的品性。据史料记载,中原地带战乱频发,唐末“安史之乱”,北宋末“靖康之难”期间,大量的难民溯江而上,来到榕树码头,进入吉安。吉安大开城门,广纳移民,吸收新的思想、技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加上吉泰盆地是著名的粮仓,江西每年漕运至京都的贡粮有一百多万石。为了便于漕运,朝廷在江边建设了大型造船厂,每年造船500多艘,占当时全国造船量的六分之一,称得上是国家级的重工业基地。吉安古城便成了赣中经济的龙头和中心。在唐代,是全国32个重要城市之一。可以说,这处榕树码头是一个千年不变的坐标点。
  
   三
   我情不自禁把目光投向榕树码头的“永叔路”(以纪念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而命名),古称“河街”。河街宽宽的马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道上的梧桐树挺着粗壮的枝干,撑开碧绿的叶片轻轻地摇着风,有意无意地筛着细碎的阳光,好一派看惯了世间凉炎的范儿,有了一股荣辱不惊的神态。所有的风物,似乎都和欧阳永叔有了联系,正是所谓的文化底蕴吧。两边的店面人流如潮,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音响店的高音喇叭轻松明快地播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哦,这首歌是在诉说着什么吧?
   河街是在原址上根据庐陵建筑风格,按照“建新如故”的原则,采用青砖黛瓦构建,高高的马头墙,呈现出庐陵特有的建筑文化风格,“复活”了系马桩客栈、状元楼、悦香酒馆、兴发米铺、徐记早餐、水果店、烟酒店、蔬菜店、服装店、家具店等。各种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里的每一个店铺,都是历史的印记,文化的遗产;这里每一个店铺都有着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这里每一个店都透着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味。这些,对于榕树码头,是陪衬,也是丰富内涵的延伸,是码头文化的洇漶与扩展,很多商铺都与码头的兴衰有着血肉联系,据说,就是坐在店铺里,话题也不能离开榕树码头。
   其实,吉安的美丽与繁华,已经被历代文人倾注了太多的句子描绘。南宋著名学者、词人刘辰翁在《习溪桥记事》一文中,对这里的热闹景象这样写道: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呵道而后能过。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在《江右日记》中写道:初二日饭毕,抵吉安郡,出南门,见有大街濒江,直西属神冈山,十里阛阓,不减金阊也。意思是,江边的十里长街,可与苏州媲美。这些著名的文人学者,都是踏着榕树码头而来,这些人文风景背后,都站着一个码头,或者,他们就是站在码头上,吟着吉安的风情诗。
   我的目光流转在大街,宛如时光倒流,穿越过往,饶有一种与欧阳修醉酒,与刘辰翁感怀时事,与霞客探寻名山大川的感觉……我不知今夕是何夕,这里有着时空的转换与错乱。
   我的心里情不自禁钦佩与感恩着这条“大街”的设计人员。这些建筑的背后串联着吉安人的乡愁与文化价值观。对,也只有在文化力量的灌注下,才能建造出有思想、有温度的建筑。
   如果要离开吉安,就要经过这条大街,先领略一下这里的古韵风情,再踏上那个码头。如此说来,这条大街,就是榕树码头的序幕,拉开,才有劈波斗浪的旅程,唯美风情和波澜壮阔就这样在这里结合于一起。可能也正是这样的大起大落的节奏,让人在此不会觉得平淡,因而这座码头永远没有寂寞,没有被冷落。
  
   四
   离码头不远处,矗立着“古南塔”又叫“马缆塔”。古南塔高28米,有9层,六个面,为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首建。塔顶有三支铁箭,为东吴都督周瑜所射,为镇塔之宝。这箭应该是射向那片水域里的战舰,千帆出发,这位都督,是不是又跳下塔楼,站在榕树码头,挥剑挺进。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怀古,无边漫想,思绪不会被收束,只会把码头作为放飞想象的起点。
   据说,古吉安城区呈木排状,为了使吉安这架“木排”不被赣水冲走,古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塔。这座塔是起“镇水”和航标作用。是古时吉安城标志性的建筑,当时流传“船至古南塔而知庐陵到”的说法(吉安古称庐陵)。由此,可见此塔在吉安的“显赫”地位。塔,对于码头,是一粒明珠;码头,对于塔,是亲切的呼应。
   关于塔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修建此塔,是为纪念一对姓古的祖孙二人。某年大雨,赣江河岸决堤,赣江水铺天盖地涌出,沿江的房子倒塌,人与畜在水中沉浮。离河堤不远处的茅屋里,住着一位姓古的老婆婆和她的孙儿。奇怪的是,洪水一到她的茅屋下便会自动绕开,她家安然无恙。因此,人们都说这祖孙二人有神仙保佑。有一位高僧说洪水处有一泉眼,只要古婆婆携孙儿一同跳入洪水中堵住泉眼,方可无洪水之虞。为保一方百姓,古婆婆一把抱起孙儿,义无反顾地跳入洪水中。说来也怪,洪水自动退却了。人们为了纪念祖孙二人的壮举,纷纷捐钱在她的茅舍前建了一座塔,故称古南塔。
   这个震撼人心的传说,虽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今天听来,依旧荡气回肠。此时,我再看这座古塔,它不是生硬冰冷的土木工程了,它是文化的遗迹,它肩负着人文传承的任务,让观赏者的目光,从建筑实体转移到具有文化意义的载体上。
   如今,赣江两岸建起了防洪堤,再也不会有洪水之灾。很多年前在榕树码头成立了防溺水公益宣传站,成立了蓝天救援队、登云救援队,以及应急管理局,还有来自民间救援力量。这些志愿者轮番值守,轮番驾驶快艇在赣江巡视。这些,足以展现了“传承”的力量,表达出吉安人有着足够的社会责任。可见,古婆婆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吉安不断延续。
   哦,古塔,起到了永远的教化作用,是一个昭示。而榕树码头则是走向广阔水域的开始。心中有塔,脚下有码头,从这里出发,从外面归来,永远不会有惶惑和迟疑。
  
   五
   随着文明的进步,工业的发达,城市的发展,吉安的交通大动脉也悄然发生变化,原来的水路航道在历史演变中已失去优势,甚至萎缩,继而码头就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然而,吉安人的“码头情结”尚存。
   瞧,有一位老奶奶提着桶子走出“大街”来到码头洗衣服,还有几位老者在码头上垂钓。从他们望向江水的眼神,就能读出他们对这江水的深情,对这座码头的依恋。我深知,这座码头的“根”深深植入了这座城中,留在了吉安人的心中。
   哦,谁说这座码头失去了它实际的意义,它的存在是寄托乡愁最好的去处,是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
   我获悉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于2018年启动了修订《吉安港总体规划》,匡算投资35亿元,吉安市已进入规划建设。哦,这些,标志着吉安码头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发展,老区吉安水运正在复兴。
   我的一个船员朋友闻之欣喜,高兴地说,我在外面行船多年,终于可以驾着帆船回到榕树码头,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从前的梦。
   此时,我的眼里幻化出千帆竞渡的壮观画面。哦,榕树码头是这个城市不能缺少的一个点,从这里出发,回归于此。
  

共 4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码头,是连接陆路与水路的桥梁,也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因为有了码头,这个地方就活了,作者笔下的“榕树码头”,承载的是千年的庐陵文化,昭示着今后复兴的信号。榕树码头因岸边一株古榕树而得名,榕树不倒,码头就在,多么多情的配伍!这株榕树,是福建商人亲手栽植,他根本想不到,这株榕树,连同这个码头一并成为一道风景。如今,码头仍在,虽有斑驳,但依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榕树码头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码头的诞生,得益于这里的地势地貌,确切地说,得益于自然天成,于是,山下的赣江就成了水陆通商的黄金水道。也是因为这里有着博大的包容情怀,动乱时期的人们选择这里作为避难的港湾。如果要了解榕树码头,那就不能不读读它身后的大街,还有沿岸的建筑,这里曾经有着繁华,写着历史故事,太多的历史名人与此有关,这里是怀古的最好最恰切的去处。这里叶是兵家必争之地,遥想当年,周瑜曾在岸边的古南塔放箭,站在码头处挥剑驱船。这里还有更为神奇动人的祖孙御洪的传说故事,那么暖心,那么壮怀。榕树码头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当下吉安城正在规划复建,榕树码头当回焕发青春。这篇文章,以其精当的语言,温暖的情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码头的昨天和今天,娓娓道来,生动形象,非常有吸引力。我历来认为,一篇好的散文,必须有丰厚的内容,才可以让读者感到阅读的厚重,这篇散文就是这样,从一棵树的由来,到码头的诞生,都洋溢着浓厚的历史风云。解读风物有高下之别,高手在于能够从风物中找到我们需要感悟的东西,这篇散文不乏这样的意蕴和惊喜,让我们可以从一个码头读出更深的东西。作者能够将码头周围的风景和历史纳入码头的的表现视野,为这处码头增添了厚重,这种联系,是必要的,因为主题所关,这是本文在运笔方面的可取点,值得学习。力荐佳作,赏读悦目,踏上榕树码头吧,开启我们的吉安之旅。【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2 20:37:24
  拜读好文,顿觉心怀敞亮。好文乃反复读,才能独处心中的那个美景佳地。
老兵
回复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23 09:41:30
  深谢刘老师到访留墨,您的美评湘莉权当鼓励!遥握问候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1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4-23 23:06:23
  说起吉安这个城市,在我这个北方人记忆里确实没什么概念,观文提到庐陵,不禁让人连下拿到曾经被贬斥的武则天儿子中宗李显,被贬斥之地在当时应该都是烟瘴不毛之地。随着历代衣冠南渡,江南泽国都变成了鱼米之乡,通过文章,我理解到吉安就是水路通衢要地,浸润着历代先贤垦荒,耕耘,传道的智慧,历经兴衰,榕树总能傲然挺立,为故乡遮风挡雨,古塔,顽石记录着脉络,18年规划展望着未来!这种文章穿越古今,数千古风流,谈今夕往昔,似信手拈来,不拖沓,不娇柔,厚重清新,属难得佳作,拜读了!
回复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24 17:18:50
  天方老师好!说吉安你没啥印象,如说井冈山你应该很熟悉吧。哈哈,井冈山属吉安地区。欢迎老师来吉安做客。深谢老师到访留墨,你的解读细腻深刻,令人感动。你极其盛大的优美的赞美之词湘莉权当鼓励。再谢老师!遥握问候,谨祝春好!
13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2-04-26 12:05:46
  一棵树,一座码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拜读老师佳作,谨祝创作愉快!
把最好的作品献给亲爱的读者。
回复1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27 10:38:15
  深谢海涛老师到访留墨,您的美评是湘莉前进的动力!遥握问候海涛老师,谨祝生活愉快,一切都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