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围棋与老子的“道”文化(随笔)
“尧造围棋,以教其子丹朱。”围棋距今已有4000余年。古人四艺“琴棋书画”,文人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这里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创造,它深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壤,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它既融合了天、地、自然的奥妙和哲理,也暗合了人的出世入世之道,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
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九段曾在“围棋与东方智慧”演讲时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因为围棋体现了太多中国的思想和智慧。”而围棋与代表中国文化之一的道家文化思想十分契合,充分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特色。围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老子的“道”文化密不可分。
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象无形,大道希声,通过静观而悟道,得道而忘言。
道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道德经》的问世为道家思想定型为标志。司马迁在《史记·论六家要旨》对老子、庄子的道家进行了概括: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一、围棋与道家的宇宙观
围棋最开始是作为一种古人观察天象与天文而创造的。棋盘为天,棋盘的中心点为“天元”,天元即“太极”。以“天元”为中心,纵横各十九道线相交得361个交叉点,对应中国农历360天,中心点周围分为八区四角四边,八区代表“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四角对应“春夏秋冬”四时,每一个角对应90个交叉点,与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四边对应东西南北,每边七十二,对应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棋子如星,黑白二子“以法阴阳”,亦为“天地”、“昼夜”、“日月”、“男女”。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天圆地方”。
下棋伊始,棋盘空无一子,随着一个接一个棋子的落定,黑白交错相间,或孤立或连绵,变化无穷,精彩纷呈,似时空演替,如浩瀚宇宙,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奥妙无穷。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此而论,围棋发端于天地之“道”,陈毅元帅有云:“棋虽小道,品德最尊。”棋虽“小道”,但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道”的“道”一致。“易”为“大道”,棋是“小道”,小则小也,但庶几也“无所不包”,它尺幅而有万里之遥。棋局虽小,却能容天下。围棋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结晶。
二、围棋与道家的处世观
下棋有三种心态是最好的,其一为痴迷心,其二曰镇定心,其三为平常心了。痴迷心,与佛家的“痴”吻合;镇定心,跟儒家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同理,《礼记•大学》的“知、止、静、定、安、滤、得”是儒家修身养性途径,其中就有“止、静、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而平常心,则属道家,与道家的“顺其自然”相通。南北朝《述异记》所记载的烂柯传说就恰如其分地阐释了痴迷心、镇定心和平常心。晋樵夫王质入石室山,观二童子下棋,不觉斧柯烂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烂柯的传说,历来为棋人所乐道。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也有记载,并将传说中的童子对弈之地——烂柯山,列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福地。
从烂柯的故事中,可以细品出围棋的四个别称:“坐隐”、“手谈”、“忘忧”、“烂柯”。这四个词,正是围棋与中国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童子本为仙人,而世人皆向往仙人;对局间,只有棋子纠葛,而无人事纠纷,是为“坐隐”。童子坐弈不语,全凭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谓“手谈”。世间苦乐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晓,王质不觉,所以“忘忧”。一局未竞,世易时移,斧柯烂矣,世间千回百转,竟然不觉一局棋的时间长,故言“烂柯”。无痴迷心,王质岂能观棋以致“烂柯”呢?无镇定心,童子又何不晓王质旁观呢?无平常心,又岂能对世易时移不管不问呢?此三者之中,尤以平常心为上。围棋又称“手谈”,以“对弈”之名行交谈论道之实,只要以平常之心视之,顺天而为,超脱胜负之外,便可达到和谐之境界。因此围棋的精髓便是道家的精髓,它正是道家智慧的结晶,是道家哲学的最好体现。
三、围棋与道家的全局观、大局观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围棋在乎的是整盘棋的形与势,考虑的最终的胜利,并不在乎一子一空的得失,考察的是棋手的对全局的分析力、观察力。从布局开始,就要有全局观、大局观,每一子落定,都牵涉到整盘棋的输赢。以大局为重,必要时要断然弃子,甚至牺牲眼前的利益。大局观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最终的胜利,这是唯一的目标。下棋须遵循棋理法则,才能下出一盘有质量的棋。
“执大象,天下往。”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大象,天象之母也。”“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意思就是“哪里有‘道’,天下的人便会向往哪里,大家都向‘道’,天下便会安和太平。‘道’犹如美妙的音乐和美食,能够使过路的人为之止步,但要说出什么是‘道’,它尝不出味道,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而他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老子这句话的目的是警戒那些执政的官员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人生也是这样,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具有大局意识、全局观,不要过于在乎个人的得与失,一时的得与失,唯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立足于天地间。社会上,具有大局观的人,也是有远见的人,往往都是核心人物或领袖人物。
四、围棋与道家的自然法则
围棋只有黑与白,一阴一阳,所有棋子均无自己的名称符号,也无尊卑高下之分,只有在棋局中,各子才发挥不同的作用,或为弃子,或为领袖,或连接,或断开,落下即定,不再移动,却举足轻重,自然而然。大道至简,围棋的内蕴体现着道家精神,隐世不出的“仙人”多悠然措置黑白对峙。“一黑一白”既符合道家“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也十分契合道家“众生平等”、“无为而不为”的思想。
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从无到有、从浑沌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千变万化过程中,“无”中生“有”,“浑沌”里有清晰,“简单”下藏复杂。
围棋以天地为棋盘,以星为棋子,无固定阵地,无固定路线,无固定职责,自由自在,这与道家不受羁束、放达超逸的理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棋局而言,围棋不以杀死对方为乐趣,而以围地多寡定胜负。结果的计算单位为“目”,目数多,则意为围地多。目数是活的棋子数,活棋须有两“眼”,“眼”,又叫“气”,若无“眼”或“气”,则棋死。对棋子而言,“目”、“眼”、“气”属于虚无;但棋子是实实在在的,即为“有”,可见“无”在围棋中比“有”更为重要。这正体现着道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生于无”的哲学思想。
《棋经十三篇》说:“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围棋是“不争”的,自古便有“争棋无名局”之说,尤其在布局时,更是讲求“无为”,很少见到对弈双方从一开始就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弈棋者,既不可太偏于势,亦不可太偏于地,如此势地兼顾,不顾此失彼,从而以“不争”而达到“争”的目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为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子曰:“大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流水不争先”,自然流转,所谓流水,便是无欲无刚,依势而行。人们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就棋理而言,围棋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道家的“无为”之道和“不争”的哲学思想,更好地呈现了“道”文化的内蕴。
五、围棋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首先由庄子提出,“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全面性和自新性。“天人合一”即“万物一体”,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围棋棋子只有黑子与白子,均无名无份,这就是围棋的“万物一体”。行棋中,连接和断开是行棋的要点。棋子相互连接,变得强大稳固,方可成为整体力量,才不至于被各个击破,如被断开,就因四分五裂,而陷入被围杀的危险境地。“连”和“断”是反义词,要连的地方就是对方要断的地方,“棋从断处生”,说的是切断对方棋子的联络,就获得围子的机会或手段。“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整体的要求,团结是平等,团结是和谐的呈现,围棋也很好地诠释了“天人合一”整体性、平等性与和谐性的三大特点。其实,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应该同动物、植物以及金石一样,安安分分地静处自己的一方天地,共同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不应悖逆自然规律,痴迷于追名逐利或无穷无尽的物欲中,更不应借助武力或妄想,企图建立自己的秩序。与规律同在,与自然同在,才是人间正道,才是天人合一。
六、围棋与道家的生死法则
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完胜了包括聂卫平、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在内的数十位中日韩围棋高手。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围棋,也面临生死了,这不正如庄子所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这机器终归是人类开发的,并无真正的生命。
棋子靠两口以上的“真气”而存活,人类与动、植物也在一呼一吸中存活。气在棋活,气亡棋死。人类一样。其实,不管人体呼吸、动植物呼吸都是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的规律,与太阳的周日运行规律相关的。“同气相求”与天地共生共存,这跟围棋中的“黑白共活”异曲同工。
《内经》认为:人体自然节律是与天文、气象密切相关的,生理、病理节律,故有气运节律、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周年节律等。其基本推论是以一周年(四季)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四季有时、有位,有五行生克,因此,以一年分四时,则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胃主交替。
老子曰: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围棋通过前期的布局,就是以金角为据点,以银边为依托,逐步向中腹延伸,这就是围棋的深根固柢。只有建立了金角银边的根据地,才解除了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和扩充势力。否则,势力再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可能全军覆没。
七、围棋与道家的平衡法则
平衡是宇宙的法则,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平衡无处不在,无所不在。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围棋的黑与白,即为阴阳,追求的就是阴阳的自然平衡。弈者化身自然之力,阴阳主宰。围棋泰斗吴清源经过一生的围棋求索,提出了21世纪的围棋下法——六合之棋。“六合”为上天下地与东南西北四方,即为宇宙。弈棋者,并不完全在乎输赢,而要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去看待,在一黑一白之间,追求一种内心与环境的和谐,与自然的平衡。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否则,环境恶化,天崩地裂,万劫不复。个人亦是如此,在物质与精神中寻找平衡,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贪婪者必为所贪之物埋葬。
关于围棋与老子的“道”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大家去探索,去体会,去悟道,围棋小棋盘,乾坤大天地。人生如棋,有进有退;棋如人生,胜负寻常。闲时一局棋,黑白藏道义。手谈论天下,坐隐一世纪。
2015年7月9日于青岛
2022年6月20日修订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