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槐花豆馍槐花饼(散文)

精品 【东篱】槐花豆馍槐花饼(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8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2发表时间:2022-07-01 06:18:16
摘要:吃一顿槐花饭,这是我每年都想的事。想起了槐花饼和槐花豆馍,胃口就泛甜水,想抓一把入口。梦见槐花落,我留一段槐花美食在江山。

【东篱】槐花豆馍槐花饼(散文) 捎带着写到“槐花蜢子虾”和“槐花包子”,对于槐花豆馍槐花饼而言,那都是陪衬的,就像主角出场时的跑龙套。
   槐花,是五月献给农人的诗,槐花豆馍槐花饼,是诗意酝酿出的最美人间烟火味儿。
  
   一
   我的母亲说,世上的花,都赶不上槐花,年年吃槐花,年年有口福。母亲对槐花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甚至是执念。我曾给母亲的话挑刺找茬,反问道,最好吃的是榆树钱,怎么换成了槐花?母亲说那是“余钱”,不是花,那是吃“钱”,富得流油。她的玩笑总是可以征服我,也把话题岔开。每逢五月槐花开,她一定要提篮背包赶到村后的“棘子沟”。我曾逗母亲说,雪莲花也比不上?母亲只是笑,来一句:雪莲花吃不饱。
   老家人称槐树叫“棘子树”,枝上多刺,也叫“刺槐”。我从小就记住两句诗:“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后来知道这是写送别的句子,可我觉得这“雪如花”“花似雪”的轮番设喻,就是说槐花的,好美,美过白面大馒头,从小便知槐花可以入诗,真的是长了见识。
   差不多一个月,最是不愁吃的时候,尤其是在春季,母亲几乎天天做槐花豆馍槐花饼,只要一点点玉米面小麦面大豆面,一掺和,便成佳肴美馔,无论是馍还是饼,都生香可口,吃不厌。
   记得母亲最诗意的句子就与槐花有关。“五月槐花香,日长不愁晌”。晌,指的是晌午饭,胶东半岛人称吃中午饭是“吃晌”,至今如此,我琢磨啊,可能是这个“晌”字谐音“赏”,还与“饷”音近,故而再难改口。进一步说,是感恩上天所赏所赐之意,所以,吃馍吃饼,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怎可随便抱怨——怎么又是吃这个啊!
   母亲也说到食欲。看看那一沟壑的棘子花,那不是天上洒面粉是什么!人在“白面堆”里,给个吃公家饭的差事也不换!是啊,那年月,吃麦面,要过大节,如端午、中秋节、阴历年,母亲这样一说,胃口就打开,心想麦面,口嚼槐花馍槐花饼,如同狂口咬下一半大馒头。
   一沟的刺槐树,斜生于沟坡上,嶙峋的树干,横斜不一的槐枝,就像铆足了劲头,一夜之间,槐花灼放,虽还带着微绿的青涩感,却已经点燃了白色的火焰,噼里啪啦地烧起来了,紫色的梗,乳白的花,一簇簇,一串串,风起飘如雪,风止静若画。仿佛白云压低了姿态,要挂上槐树上歇一歇,阳光偏爱槐花,透过树隙,洒下斑驳的花影,就像在一幅山水画上做精雕细刻,生怕某个细节不工。绿叶跟花儿做着游戏,掩映之间,或显或藏,或躲或笑,情态旖旎,万般美妙。母亲说出槐花的好,我眼前便浮现出这番美景。而且上高中的两年,我每日清晨都要经过棘子沟边的沿岸曲径,五月,那是我在花中行的时节,那段美妙的画面,五十年后,还依然那么清晰,那么唯美,也是这样富于美感,让人觉得人生不亏,也有香味。人生可以苦,但不能没有审美情趣。这是我从赏槐花得到的想法,一直伴我人生。
  
   二
   做槐花饭菜,先要处理好槐花,去掉那种青涩齁甜的味感。将摘好的槐花放入六七十度的温水,浸泡少许工夫,捞出,然后用清水一淖,舌尖一呡,微甜清香,甜不侵舌尖,香不扑鼻,这种状态是正好。
   三顿有槐花饭菜,母亲说是掉进了槐花里。早晨,一碗新鲜的蜢子虾,抓一把槐花,打一个鸡蛋,捏少许玉米面,锅里蒸半小时,赶热吃,那滋味别提有多好,很想捧住碗,一口接一口,母亲总提醒,那是“咸味”,不是饭。亦咸亦甜,亦鲜亦香,这种勾兑出的味道,是任何食材无法做到的。母亲也懂得“食养颜”的道理,说,吃白脸白。不过外出谋生后并未再吃多少槐花饭,所以脸色一直是黑着的,枉费了母亲的一片期待之心。
   午饭做槐花饼,这是标配。饼香盈屋,飞出去的味道也让邻居闻着说个好,不然闲聊就少了话题。烙槐花饼的槐花挺讲究的,必须带着晨露时采摘,要举杆往高处摘,露珠满花芯,母亲说,不要清洗,花露本身就是干净的,可以吃出晨露的清爽味儿,但我的味觉一直迟钝,始终说不出晨露是怎样的味道。这让我想到端午节“拉露”的习俗,或许是图个吉利,消灾祛病吧。母亲舍不得用花生油来油油锅底,说,有槐花的香,就省油了,香可以替代油,按照现代养生理论看,这是健康的吃法,但那时,食用油每年分配那么点,不舍得吃。母亲还总结出一套“理论”:油多不起焦黄,焦黄不能多油。她给自己省油找到合理性。饼在锅底被烙得酥黄,那个淡香味儿被锁住,一旦咬开,甜香溢出,口鼻盈香,回忆起来,我觉得世上槐花香最是沁心养胃,用现在的话说,根本就用不着提防什么“三高”,尽管大快朵颐就是。在口腔里玩味,那饼香缠绕着舌尖,香糯软绵,爽滑不腻。
   其实,母亲还有一手绝活,她将槐花切碎,然后放进石臼里碾成花酱,此时,花蕊花粉都尽情释放出来,再掺入几个红辣椒碎末,巧作点缀,烙成的饼,则叫“花酱饼”,入口的感觉是细腻微甜微辣,那感觉,好像对舌尖是一种用心呵护。记得母亲极少这样用心烙花酱饼,如果遇到管老师的饭,母亲都是想尽了办法,做出特色。后来吃过的老师议论起这道美食,都说,老师的饭,多派几次到我家,母亲听说了,便烙了十几张花酱饼,托六母的大女儿(她在村庄当小学老师)带到学校。所以,那年我回老家,遇到我的小学老师,还说起这道美味。时光荏苒,父母离世多年了,还有人记得那道盈香的花酱饼。我常常想,这香味最易挥发,却又是最易保存,心香一瓣,常念常香。
   花开正艳,撷与君尝。可母亲总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犒劳自己的味蕾还可以,当作美食与人尝,未必恰当,总觉寒酸,拿不出手。赶上五月,吃一面槐花饼,不负花期不负时光的赐予,过上有花香的日子,她就觉得满足了。
   五月的晚餐,大都是槐花豆馍。“豆馍”是我借用的词,母亲叫“豆馍球”,处理槐花的工序大致相同,但要用豆面,加上一点芝麻粒,用手抄好,不可用劲太大,怕伤了槐花的样子,揉得太烂,吃起来变味。弄几张玉米叶,在锅梁上铺好,双手将拌匀的槐花团成球状,摆在上面,红烧半小时出锅,每出锅,我都把头探进刚刚冒出的热气里,那股热气,氤氲着槐香和豆香,香味混合,创造出诱人的香,就叫“槐花豆馍香”吧。胶东半岛的饮食离不开海鲜,但那时人们对海鲜的追求似乎并不强烈,多半是咸干鱼和蜢子虾酱,咬上一口槐花豆馍,嚼一口鱼腥,可甜可咸。母亲看着我在槐花豆馍面前失态的样子,偷偷地笑,笑也挡不住贪食的欲望啊。
   母亲说,最好过的日子是有槐花了,人们说,如花似锦,那是视觉上的审美,对于需要填饱肚子的农人而言,槐花的好,不在于它的香,它的美,而在于它对胃口的满足和慰劳。过苦日子,吃不饱,人们的眼光就盯着非粮食的东西,俗语说,瓜菜半年粮。我想,应该把槐花也算在内,一个月的槐花饼槐花豆馍,将日子弄得绚烂多彩。
   槐花开的日子大约只20多天,盛花期过去,剩下的只有怀念了。母亲想出办法,将怀念变成现实。她会采摘很多槐花,晾干,装进坛子,密封,要吃的时候,取出,用水浸泡,做饼做馍,不如新鲜的好吃,但也别有风味,阳光的味道,沉浸其中,吃下去有灿烂的滋味,是一种沉淀了的独特气息,不能不生出时光静好的口感来。
  
   三
   滋味这东西,很怪的。在苦日子里,吃一顿美食,记得最清楚。吃的过程,甜了舌尖,美了唇齿,过后甜美尽消,但那种好感和记忆却弥久不去。母亲离我而去好多年了,很想再吃一顿槐花饼槐花豆馍,我把做馍烙饼的办法说与妻子听,她也学做,但味道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什么?我也说不清。世界上无法还原的事情太多,尤其是槐花饼和槐花豆馍里沉淀的那份母子亲情,可能是槐花美食的灵魂吧。我相信灵魂说,因为吃着这些返璞归真的饭,我总是想起曾经。
   我还觉得,时光的好,并不在于是否富有,食精咽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生出的可能只是腻歪,而粗茶淡饭,与饥饿,同贫困进行抗争,可能更能体会出生活的滋味。安贫乐道,是一种境界,从贫寒里找到生存的依靠,更显智慧。有槐花香的时光,是饱满的,也是诗意的,多年后再回味,仿佛那种穿越时空而来的甜,更沉厚,更有度数。
   这几年,妻子和邻居交流,发明了槐花包子,发面的,熟后很有弹性,掰开,味道浓香,甜美而柔和,但我吃不多,可能是因为内分泌疾病,不能沾上甜,可心中还是有着支持那份创造美食的激情。
   我喜欢闻槐花的香,尤其是出锅时熟了的香气,似乎看得见那种香是缭绕的,是寻着鼻孔而来的气息。这种爱好,或许还是来自曾经的味道,据说,关于味道是可以遗传的,母亲做的饭决定了孩子的味觉系统,一生难改。有人归于乡愁,是为了唤起曾经的记忆和味觉。
   我相信,舌头是最不好糊弄的器官,而且是有记忆的,不然,为什么就那么挑食?每年的五月,我便记起了槐花饼,想起槐花豆馍。我还相信,唯有美食,可以把曾经的记忆碎片串连起来,编织成生动的故事。
   那个晚上有一梦,槐花扑簌簌地落,盖满我的头。我惊醒了。第二天就找杆儿,想去门左的青山,摘几串槐花,我怕落尽槐花碾成泥。
  
   2022年7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看似小事串起,平淡叙述,但作者用笔活泛灵动,回忆深情,使之文意深沉厚重,可以说是浓缩了一段历史,意蕴悠长。文章开篇引用母亲的话,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每逢五月槐花开,母亲提篮背包摘槐花,几乎天天吃槐花饭。早晨一碗槐花蜢子虾,中午槐花饼,晚餐是槐花豆馍。槐花开的日子大约20多天,她会采摘很多槐花,晾干,要吃时取出做饼做馍。其实,母亲还有绝活,烙花酱饼,那滋味胜过其它“槐花饭”。但母亲少做,只有遇到管老师饭时才做。听老师们议论好吃,母亲烙上十几张托人带到学校。文中详细记录了母亲做槐花饭的全过程,读来令人唇齿留香。日子虽然很艰难,但这位母亲对待客人非常豪爽,在贫困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带一份感恩的心让生活多了一份温暖与愉悦。虽然日子艰难,却成了作者最甜蜜幸福的记忆。文中让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是一位智慧、能干、乐观、贤惠的好母亲。文中描写槐花那是神来之笔,让那壮观之景跃然眼前,可闻其香,可触其景。文章看是写槐花馍槐花饼,实则写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骨髓。好文,绝品!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0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2-07-01 15:35:07
  刺槐,我们老家叫洋槐。洋槐花灼放时,一串串的晶莹剔透,一簇簇的冰清玉洁,若雪如玉的花儿,椭圆微绿的叶儿,清香里透着丝丝的甘甜,让人舌尖生津,垂涎欲滴。是的,味蕾是有记忆的。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生吃槐花。别说浸泡、蒸煮了,连洗都没洗,一把就塞到嘴里大快朵颐了。记得有一次,我吃得酣畅淋漓,腹胀肚疼,母亲不得不在深夜把我背到医院就诊。“文章看似写槐花馍槐花饼,实则是写母亲,是回味最甜蜜、最幸福的记忆”。非常赞同湘莉老师的这一观点。怀才老师的美文也唤醒了我的美好回忆。四十年前,野小子般的姐姐爬树捋槐花,温柔善良的母亲精心烹制,那其香、其味,那其景、其幕,永远铭刻在我的骨髓里。点赞美文佳作,致敬怀才老师!雪胎梅骨拜读留言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7-01 16:09:23
  非常感谢梅骨老师美评。我们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但并不等于我们的时光就那么平淡无奇。那道槐花香,一直香袭我五六十年,难忘母亲做的槐花豆馍槐花饼,生活的智慧,人生的精神,都在馍和饼里,这是烟火味,也是生命的温暖。谢谢梅骨老师这么深情的点评。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仔江        2022-07-02 10:45:20
  老师笔下的槐花在我们老家叫洋槐花,当洋槐花盛开的时候,人们都会去采摘一些来做吃食,不过只有拌上面粉之后清蒸这一种吃法,没有想到槐花还可以做豆馍、做饼。从小到大我一直非常喜欢吃清蒸的拌面洋槐花,可是自从离开故乡以后,再难有口福。一篇洋溢着槐花香气的文字,同时也体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拜读佳作,问好老师!愿您泉思喷涌,佳作连连!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仰无愧于江山,俯无愧于萌芽。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7-02 11:01:50
  仔江老师好,谢谢你的美评。各地有各地的吃法吧,在曾经的年代,槐花是给主粮增量的东西,算不是什么美食,而今日子好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食物,山菜野菜,也包括槐花,都成了好东西。我们这里也有叫洋槐的,我倒是没有觉得它到底“洋”在哪里,喜欢叫刺槐。叫法不同罢了。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投稿。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