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好吃不过饺子(散文)
——饺子是一生的温暖的陪伴,
无论穷富,年节、出行、嫁娶甚至生日,都要吃一顿饺子,才让这个日子在平凡的生活中荡起一片涟漪,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回忆。饺子是当之无愧的主角,饺子的头上自带光环。在生活中,吃顿饺子,改善的不仅仅是伙食,还改变了人们的对生活的追求:要是天天吃饺子该多好了。于是,“好吃不过饺子”就成为一句奋斗的小目标。还有一句与之搭配默契:“舒服不如躺着”。那个时候,人们太累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劳作才能挣来生活费用,为了填饱肚子,勤劳的人们辛苦劳作,不辞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吃顿好的,躺平休息,这不是懒惰,是追求的一种生活。如此而已。
吃饺子是北方人的爱好,也是最钟情的食物。不夸张地说,北方人的食谱里,饺子占据第一位。下雨天,包顿饺子,喝点小酒,惬意的生活令人陶醉。于是,就有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辞。也是,就着饺子,即使没有菜,也能喝下半斤。家里来了亲朋好友,不用说,包饺子。饺子是款待朋友的最好的吃食。上两碗饺子,与菜肴一起摆在桌上,就着喝酒,又做食物,又做下酒菜——一就两使。人的一生中,吃过多少次饺子?也许数得清,也许数不清。说数得清,是过去的日子紧紧巴巴,吃几次饺子,真的能屈指可数;说数不清,现在的小康生活,谁家的饺子不是想吃就吃呢!家庭的温馨与温暖,就在坐在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那不仅仅是生活的集体劳动,而是一家人完美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会走的孩子也会掺和进来,拿起一个面皮,学着包饺子,虽然包不进多少馅,捏得不怎么紧,但谁不是从这样学起的呢?
3
我曾经有句个人名言:饺子好不好吃,关键在馅。(一笑)
包饺子当然要有馅。没有馅,那就是面疙瘩。饺子馅的制作,各家有各家的妙招,有的还是不传之秘。但家常饺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那时候,过年吃饺子,主要是白菜肉、甘瓜肉、黄韭鸡蛋或熟肉丁。那时候的冬天,蔬菜比较单调,哪像今天蔬菜如此丰富?就简单几样,也能得到满足。当然经济条件决定了饺子馅的营养高低。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馅的变化也多了起来。吃过三鲜馅饺子,也吃过韭菜饺子包一个大虾仁的,林林总总,生活条件好了,包什么馅,全凭手中的钱决定。有钱想吃什么馅就吃什么馅的饺子。
穷有穷的包法,富有富的包法,这是生活水平决定的。但无论什么馅,都分成荤素两种。我至今想不通,穷苦人杨白劳过年买的二斤白面,要包的饺子是什么馅。野菜?干菜?用什么调制?想不出来,戏中没写,估计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过年嘛,无论怎样,也会拼凑出饺子馅来。你别管里面包的是什么馅,反正煮出来一定是饺子,这就对了。
老百姓对于生活的美好阐释,有着丰富的接地气的解读,并熟练地运用。比如,敬畏大自然,顺从大自然,听命大自然,让大自然安排人类生活的行止和饮食。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四季,还有说不清的谚语俗语,这是老祖宗经过千百年经历得出的经验总结。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做什么吃食,老百姓都会念叨出一串串说辞来,由不得你不信。老百姓要的是一个时令,图的是新鲜。譬如韭菜要吃春韭,古语讲春韭秋菘。春季的韭菜不但增进食欲、健胃消食,还具有清虚火、滋阴健胃、养肝养脾、补气益血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等功效。所以,老百姓亲切称春韭为“起阳草”。夏韭则称之为是“烂韭菜”,能不吃就不吃;还有春天采摘荠菜,包饺子,餐桌平添野味。秋崧就是大白菜,秋冬食用最佳。牛羊肉则最好在冬天吃,养胃生暖。改革开放以后,打破了这些规律,蔬菜品种令人眼花缭乱,饺子馅中的蔬菜也就五花八门各显千秋了。
饺子馅就分肉素两种。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和煮保证了营养流失较少。
肉馅水饺,一般是大白菜与猪肉,这是绝配。肉泥要加料搅拌,成黏稠状,与菜馅搅拌均匀,当然,少不了花椒水(五香粉)、盐、酱油、香油、葱姜末。饭店大多卖的是大葱猪肉或牛肉大葱饺子。俗称一个肉丸,不能说不好,就我个人认为,太单调。大葱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蔬菜,只能算调味品。所以,还是大白菜更有营养,百菜不如白菜嘛。
三鲜馅分为素三鲜和肉三鲜。正宗的是用鸡胸脯肉最好,有条件的用海参、蟹肉;次之用虾仁、猪肉、韭菜搭配,此为三鲜;没条件呢,以鲜韭、木耳、肉丁(虾仁)为三鲜。素三鲜就简单了,鲜韭、木耳(或虾皮)、鸡蛋为三鲜;总而言之,三鲜不一定固定食材,而是有什么,喜欢什么,弄三样掺和一起就是了。素馅饺子馅种类繁多,我吃过用西红柿鸡蛋做饺子馅的,说实话,品尝尚可,口感就不好说了。
现在的蔬菜丰富多样,饺子馅的蔬菜选择很多。就我的口味来说,肉菜结合的如芹菜肉、茴香肉。西葫芦肉、冬瓜肉、萝卜牛羊肉等的搭配,还是不错的。素的韭菜鸡蛋、茴香鸡蛋、小西葫芦鸡蛋等,味道也很好。加上点木耳粉条也可(有的时候,把吃剩的油条剁碎加入馅中)。至于标新立异的饺子馅,尝一尝亦可,费事不拉的,自己就别做尝试了。
吃饺子,关键在馅,我这句名言佳句,绝对是不错的。因为,吃饺子,让人吃进了更多蔬菜,摄取了更多营养,不用油炸煎炒,是很健康绿色的饮食。所以说,调制丰富多样的饺子馅,非常重要。记得电视上有专家说,小孩最好多吃胡萝卜。但胡萝卜的味道,小孩都不感冒。怎么办?做成馅,加入肉类,包成饺子或馄饨,胡萝卜的味道大大降减,小孩吃得很香。专家说人一天要吃最少四五斤的蔬菜。炒菜不太健康且损失很多营养,而饺子、包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好吃不过饺子,那么,对于饺子,就没有产生点腻的想法?回忆了一下,吃家里的饺子,从没有腻过。但在20世纪北京站二楼吃饺子,真的腻了。何也?机包饺子,没有蔬菜,就是肥肉,一咬嘴角流油。半斤三十个,吃不完就腻了,饺子汤也飘着明晃晃的大油。腻了为何每次路过还要吃?第一,因为饺子上得最快;第二,饺子最香……不知道,北京站的饺子还有没有?
4
小时候,老人总会讲一个传了好几代的饺子的故事。说一个财主家的少爷,爱吃饺子,但他吃饺子只吃饺子肚,饺子边扔掉。长工觉得可惜,就捡起来晒干,攒了几年攒了三缸。后来少爷家庭败落,沦落街头讨饭。那个长工把三缸饺子边送给少爷——小时候总觉得那个少爷很傻,那么好吃的饺子,咋就那样糟蹋?
童年的美味,饺子是最温馨的记忆。隔着岁月的烟云回望过去,心里总会酝酿出一缕缕的暖暖的忧伤,令人低回不已。随着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快步伐,很多民俗连同其中的价值蕴含都已经式微了。我想挽留其中的美好,让它们驻足今日,让乡愁得以安放有所寄托,但如同攥紧在手心里的流沙,簌簌流逝,不听你的使唤。
当目光穿越时光的阻隔,伫望难以忘怀的故乡,一缕缕游丝般的轻淡思念,渐渐汇聚成藕断丝连一样的浓浓的深情,在灵魂的脑海里闪现出动人的光华。正所谓“青灯有味似儿时”,“乡井难忘尚有心”,饺子的情怀,还在有限的空间中存活,而机器时代的饺子成为潮流,将手工替代,使得文化的饺子渐渐成为过去,成为记忆。今后过年、出行吃饺子,不再做烦琐的准备,只能去超市,冰柜,挑拣几袋速冻饺子,勉而代之了。我很难想象,速冻饺子中,包住的是家庭的情感还是温馨?包住的是乡愁还是乡情?也许,冷冰冰的饺子,就是饺子,没有了温暖的蕴含,更没有了温馨的柔情,这般饺子,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躺着。我还是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老伴就是这样,忽然想吃饺子了,买一把韭菜或茴香,买半斤猪肉绞馅,回家就捯饬,俩人四只手,动手包饺子,不过一个小时,饺子就熟了。倒一杯酒,说一句: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不由咧嘴微笑,等什么,吃呗。(2022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