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颂】家乡小食备忘(随笔)

精品 【宁静·颂】家乡小食备忘(随笔)


作者:海草房 布衣,13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5发表时间:2022-07-30 20:50:36

说是备忘,其实永远也忘不了。杜甫说:月是故乡明!记忆里的食物也像月亮一样,还是故乡的更亲近,更偏爱一些。
   伊春林区在偏僻的黑龙江诸城市中算得上边远,我的家乡汤旺县在伊春市又算得上北地,可算是深入又深入的苦寒之境。东北城市名大多听起来很怪,带点异域色彩,显得清冷寂寞,比如哈尔滨,呼兰,依安等,哈尔滨因历史上着实风光过,名头不小,呼兰因出了作家萧红更是曝得大名。通常像汤旺县这样旁逸斜出到了祖国地图的鸡冠上的小城却不为人所识,唯有我们这些家乡人敝帚自珍,每提起无不浮想联翩,记忆顿时像被点燃的爆竹,兀自炸裂,噼啪作响,熠熠闪光而不自知。
   让我们骄傲的是家乡美得不可方物的风景,不愧号称森林氧吧。站在公路上举目望去,满眼皆是挺直玉立的白桦,姿态旖旎的云衫,稳重如盖的红松,百分之九十多的森林覆盖率使人感到自然的伟大,己身的渺小。时而波光潋滟,时而浩浩荡荡的汤旺河水在其间奔流着。好像一直向蓝如宝石的天宇奔去。同样让我们怀念,产生共情的是家乡醇朴又殊异,他乡所无的食物。
   也许是因为东北的黑土地特别肥吧,所产作物滋味都很足,粮食、菜蔬、水果皆迸发出植物特有的清香,浓得化不开。因此各样食物都很难让人忘其本味。初次离家去往四方求学的孩子想家想得熬不住,便求妈妈给寄点吃惯了的零食,比如喷香娇黄的菇娘,焦香清苦的炒榛子,可以宽慰一下乡愁。
   虽然我离家多年,差不多反认他乡做故乡了,至今仍有一些在外吃不着的食物念兹在兹,不妨隔空列举几个,致意家乡,以表达它在游子心目中无与伦比的魅力。
   沙果,又叫海棠果,状如迷你苹果,而比苹果味浓,皮薄,核小,绿中带红,小巧可爱,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沙果季节性强,春末夏初上市,过了这个季就没有卖的了。沙果是普通人家的恩物,味美价却特别廉,逢集市,赶集的人们手里都不例外地拎一大袋子沙果。我每次都买五斤,洗了盛在盆里,家人围坐,你一个,我一个,吃得很过瘾。
   大概只有东北人嗜好吃菇娘,因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对菇娘不感兴趣。我驻非洲时,费尽周折,潜心钻研,在试验田里种出了菇娘,大喜过望,请同事品尝,结果反应平淡,有的不认识,有的不认同,都一脸嫌疑:这东西能吃吗?菇娘长得很巧妙,它被包在一层蓬松的外皮里,外皮干燥而有褶皱,像天然的包装纸,保护着果子的纯净。菇娘名符其实,长得很美,大小如葡萄粒,拿在手里,轻轻一搓,便露出嫣然娇媚的黄宝石般莹洁丰润的圆果子。菇娘未成熟之前是绿色的,绿菇娘不能吃,但能玩,心灵手巧的孩子把菇娘的外衣摘掉,从根部的小眼里掏空汁液,咬进嘴里,一吸一吹,能发出乐器般的声音。成熟的菇娘气味芳香,百吃不厌。入秋,菇娘上市时,果贩们成车地拉来,堆成一坐小山,丰收在望的样子,香飘十里。当季自然熟的菇娘不但香美,还便宜,是菇娘爱好者们狂欢的节日。母亲知道我们爱吃,便每天都提醒:多买点!催促着:快吃,再不吃就没有了!遇到促销的,用喇叭喊:十块钱三斤!喊出了白菜价的感觉,更是争先恐后地买。在上海求学的外甥想吃菇娘了,让他妈挑小菇娘买点寄去,他是会吃识货的,小菇娘是优选品种,极黄,极脆嫩,汁液浓得好像要迸裂出来似的。
   蓝莓从前此地只有野生的,采摘不易,保存尤其不易,所以昙花一现,闪亮登场的日子也就匆促几天。近来有人工培殖的批量上市,性质与野生的大相径庭,除了颜色,它的味道和外观温驯得多,冲淡得多。野生蓝莓俗称“都柿”,具有野果子的一切特点,性烈,独异,浓稠,惊艳。都柿像清高而骄傲的闺阁少女,含羞遮面,躲在深山人不识,只有真正的采山人才能摸清它们的脾气,晓得它们的路径。采摘它们就像是探险、探宝。
   大山、林海其实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秘境,需防飞禽走兽,蛇蚁蚊虫,很多有毒的植物也是要命的。采山人估摸着都柿成熟了,便选一个好天气,准备几个水桶(都柿娇贵,怕碰,一碰,上面的一层灰掉了,就很容易烂,必须装在桶里)。长衣、长裤、帽子、围巾、雨靴,把自己包得只剩一双眼睛还露在外面,打扮得像外星人似的,骑着摩托车绝尘而去。这样密不透风的装束,在晴空朗日下,可真是热得够呛,何况还要对付那些一碰就破的脆弱得不得了的都柿。采满了一桶,人变得很狼狈,热得红头胀脸的。
   这是一个遭罪的活儿,但回报是可喜的。如果量大,可以卖给加工厂,也可以自己去市场上卖,奇货可居,能卖个好价钱。记得上小学时,校门口通常蹲着卖山货的老大娘,挎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都柿、菇娘、羊奶子、山丁子等,都柿最贵,一小纸包两毛钱。都柿身价高,可能缘于特有的营养成分,其实它的味道未免太酸了,酸得人只好拌糖吃,有吃都柿过敏的,起一身疙瘩。即便如此,都柿仍比人工栽培的蓝莓高级得多,蓝莓可以保管在冷库里,什么季节都有卖的,当季的时候,满大街都是,越卖越便宜,一大箱子才二三十块钱,我们动辄就买回一箱子,饱吃一顿。
   妹妹说她在外地的同学托她给买点毛葱寄过去,我诧异:毛葱有什么好寄的呢!毛葱似乎太平常了,不值得兴师动众地寄,但吃毛葱吃惯了的人突然发现外地是找不着的,广场似的大型超市里也没有。葱的种类倒不少,山东大葱,南方的小香葱,洋葱,就是不见毛葱。毛葱形态像洋葱,而比洋葱小得多。母亲做饭离不了毛葱,毛葱始终是厨房里的必备食材,四季不缺,她说毛葱比大葱好用多了,容易储存,而且有葱味。春天有卖发芽毛葱的,极便宜,栽在花盆里,几天就长成细长的绿叶了,叫毛葱苗。毛葱苗比香葱味重,拌豆腐,炒菜做汤,起锅前撒一点儿,葱味四溢。
   让我怀念的吃食首推粘豆包,正宗的粘豆包是大黄米面做的,里面的豆沙不去皮,也不怎么甜,只是透出米和豆子的原香。近来也有卖白色的了,用的是糯米面,我对白色的无感,觉得和汤圆也没什么区别。粘豆包都是冷冻卖的,冬天是吃粘豆包的最佳季节,室外就是天然冰箱,卖粘豆包的可以当街售卖,店里也把冻货搬到门口,冻梨,冻柿子,各样冰激凌,雪糕,包括粘豆包。粘豆包不能随意买,我有一次在菜市场上买了一袋,老板巧舌如簧,说我这粘豆包卖得可快了,转眼就卖了一麻袋,你放心吃吧,吃了下次还想吃!结果很失望,他的粘豆包皮厚,馅少,不知用的什么豆子,是白色的。
   丈夫对家乡的苦肠念念不忘,回来特地到处找,有大肠、有牛肚,就是没有苦肠。他说苦肠是脆的,不像别的肠那么腻。他对东北煎饼也特别垂青,一气能吃五、六张。我说河南也有煎饼,他强调:那不一样啊,东北煎饼特别香,特别有嚼劲。
   刚从家回来,却又对回家充满了向往!

共 26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月是故乡明,一下子勾起人们的乡愁。而故乡的食物如月亮,怎能叫人不思念?这个开头很特别,烘托出故乡食物的讨人喜爱。有一个地方很偏僻,几乎没人知晓,但游子念念不忘。故乡不仅地域美,更有美味佳肴。这一对比,更显故乡食物的不凡。作者列举了故乡的几个食物,比如沙果、茹娘、都柿、毛葱、粘豆包等,对每个食物的描写各有侧重,都十分精彩。作者不但自己难忘故乡的食物,丈夫亦是如此。你看,作者刚离开故乡又向往之。这篇文章使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效果显著;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清二楚。食物真美,令人咂舌。好文共赏,倾情推荐。【编辑:木文子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80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2-07-30 20:52:12
  好文,描写得十分生动,让人羡慕。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2-07-31 08:21:59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