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美在汉中(散文)

绝品 【菊韵】美在汉中(散文)


作者:春里醉客 秀才,1612.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39发表时间:2022-08-05 18:47:33

【菊韵】美在汉中(散文)
   莫非江南?
   四月的风,吹醒湿漉漉的汉中,也错乱了我的视觉。
   一黛远山,浅墨涂抹,朦胧地写意着安静。绿色,不着痕迹的渲染,从虚虚实实的峰峦处飞落,从高低错落的楼宇间衍生,从身边脚下的湿地中洇漶。春花,不失时机地浓妆艳抹,巧妙地嵌入绿色帷屏,红的娇嫩、粉的妩媚、紫的别致、黄的惊艳,惹得蜜蜂们嗡嗡嘤嘤,追着香味忙个不停。
   昨夜的一袭微雨,早已变身清晨的疏雾,缠绵于草丛林梢,缥缈于桥台亭榭,流连于沙洲江岸。有风拂过,那些雾顷刻间移形换位,有的飞絮轻飏,有的云缕出岫,有的淡烟弥散,裹挟着我和汉中一起飘荡起来。
   一江春水,吟诵出曼妙的诗行,平缓宽阔的地方静水流深,如粼粼波光和蓝天的深情对话。天光水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悄无声息地梳妆了季节的容颜。曲折委婉的地方环沙洲,绕巨石,那声响是淙淙水流,是鹭鸟朱鹮的啾鸣。江面洒脱又不失张力,分分合合、不急不缓地浮着云、带着香、翻着绿地飘向远方。
   虽不见戴望舒笔下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可这里的江花红胜火,春水碧如蓝,岂能不错意江南?
   “幺儿,慢点跑,一会儿我快赶不上你喽!”
   正自沉浸,一声吆喝突然从不远处的静寂中传来,忽见一个身穿花衣服的小姑娘蝴蝶般从绿色的步道转弯处闪现。她大约四五岁的样子,白里透红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边咯咯笑边颠着碎步朝我的方向跑来。她的身后跟着一位轻盈瘦削的老者,料想该是她的祖父或外祖父。老者的手里拎着一根鱼竿,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在后面呼喊着小姑娘,那声音里满是怜爱和亲和,一看就是爷孙俩起早来江边闲耍的。
   “幺儿”的称呼很有特色,不同于温婉细腻的吴侬软语,显露出北方语系的耿爽直率,尤其尾音里含混着巴山蜀水的个性和关中平原的味道,一入耳就打消了适才的错意,答案已再清晰不过。
   小姑娘颠到我的前面,像费了好大的气力,又像故意地喘着长气。看见陌生的我,她小心地停住脚,一脸惊奇,那表情我能猜测:“咦,这人是谁?咋会站在这里?”她黑亮的眸子深透、澄澈,让我的脑海瞬间闪出了雪山、江水或者天空之类与之相关联的映像。
   “哇!好漂亮的小姑娘。”我刚要和她搭话,她却忽然转过身,背向我的态度是:“我可不认识你!”
   老者也走到了我的跟前,先是微微地冲我一笑,然后轻声地吆喝小姑娘:“幺儿,要有礼貌,应该问叔叔早呀。”小姑娘方才转回身,稚声嫩气地对我说:“叔叔早!”瞳仁里的笑清亮甘醇。我连忙回应:“你也早!”
   相识不过一个招手微笑的距离,貌似偶然,却有定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这样的清晨于我原本遥远孤独,却因为这个偶然的意外,让我顿时与这座城市拉近了距离。缘分,有时就是那么不经意的奇妙。
   简短地交谈过,老者牵着小姑娘的手渐行渐远,他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犹如风光片的画外音,有韵律有温度。目送他们的背影,我感觉春光愈发的明媚,绿色愈发的鲜亮,花香愈发的甘醇,一江春水恍若流进了我的心。
   江天诗境好,全在水云间,这里岂止江南?
   噢!汉中。
  
   二
   汉江汤汤,徐徐轻拂远古的风。
   4亿年前,当秦岭使足了力气从大海的胎盘里分娩,漾水、沮水和玉带河便缔结出三条生命的弱脉。说其弱,是因为水细流浅,稚嫩无着,恐难耐岁月的蹉跎而中途夭折。谁曾想,三条弱脉竟循着自然的光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秦岭一起经受住古生代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一系列考验,熬过惊险和凶险的如影随形,保持了足够的韧性和坚强,非但没有被扯断干涸,反而一往无前地冲到了汉中盆地完成史诗般聚汇。那是一场为了争取生存空间旷日持久的生死战,也是一场磨砺品性的自我修行,更是一场创造亿万年历史惊心动魄的蜕变。直到完美地丰盈了汉江的轮廓,才悄然收起百炼钢的倔强而祭出了绕指柔的柔情,坦然地依偎在秦岭身边,骄傲秦岭从昆仑山到张八岭的横亘、挺拔和隽秀,护佑着秦岭分野南北,分界黄河、长江的顶天立地。
   汉江悠悠,盈盈飘荡民族的风。
   120万年前,当龙岗寺人在汉江南岸尝试以坚硬的石头打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营造出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环境时,他们怎能想到,分享猎物和挤进山洞抱团取暖的行动,正在拉开一脉民族发展的历史序幕。无论褒人,巴人还是蜀人,他们点燃的火把虽只是星星之火,却照亮了汉水的黎明,也照亮了这一脉民族的历史走向。汉江流过的地方,都留下了这一脉民族勤劳的身影,不管峻岭、峡谷、盆地还是平原,直至扑进长江的怀抱,这一脉民族拼就了华夏民族的图谱雏形。汉江的涟漪犹如时光的褶皱,一波赶着一波泛起,又一层推着一层地消散,犹如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事地开枝散叶。汉江的浪花,翻卷着时光,也刻录着华夏民族的成长阅历:三皇五帝的神话、夏商周的断代、旱山祭祀的香火、褒姒嫣然的一笑,褒斜、子午等故道抻长得神经和汉调桄桄的如歌行板……华夏民族以文明的方式雕塑了历史,也给后来人留下可追忆、祭奠和赓续的图腾。华夏文明的维度,是民族和历史在汉江两岸的交融碰撞,也是汉江孜孜不倦浇灌出来的民族风情,那风情里的每一段对话都有说不完的生命传奇。
   汉江滔滔,猎猎鼓动历史的风。
   公元前206年,当刚愎自用的项羽试图以一顶“汉王”的帽子,就把刘邦囚困于巴蜀汉中时,根本没有预料四年之后自刎垓下的结局。相较历史而言,楚汉战争的结束应该算是一件标志性的大事件,正是这场战争的终止,结束了近五百年诸侯割据的大动荡大纷乱时代,迎来了四百多年的大融合大一统时代。历史虽有巧合,但更多是必然,定下国号为汉的刘邦,仅仅为了暗合“语曰天汉,其称甚美”的神性吗?或者有他居于斯、成于斯的念想?是否也暗喻了项羽的一念成谶呢?一个“汉”字布下了鸿门宴的惊险、古汉台的风月、拜将坛的传檄,暗度陈仓的诡计和四面楚歌的剧情,一开场就埋下了出人意料的悬念;一个“汉”字演绎了烽火连天、纵横捭阖的历史篇章,那里有强秦战阵、南楚故城、月下追韩信、刀劈夏侯渊、六出祁山的精彩,也有萧何、张骞、蔡伦、诸葛亮们的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然后又一个个地退出舞台剧终谢幕,结尾的意犹未尽滋养了无数后来人的想象谈资;一个“汉”字成就了凝聚、融合、包容、强大的民族情怀,当这种情怀潜移默化地植入民族血液,然后再通过汉江这条脐带,源源不断地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谱系,形成了汉水、汉中、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的一脉相承,“汉”字的不断升华,连通了华夏民族永续不断的那根儿筋骨。
   “大风起兮云飞扬”。
   噢!汉中。
  
   三
   汉中,又被称为天汉。
   史书上说,刘邦初受封汉中王时因情绪失控而“初不欲就国”,是丞相萧何进言:“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一番苦口婆心之后,刘邦幡然醒悟。自此,天汉的称谓流传开来,也奠定了汉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天汉”一词,古时指天上的银河,现在汉中的街头巷陌随处可见。有人的地方就有街,无论大小,也不分长短。《说文》里解释:街,四通道也。其本义是平地上的四岔路口,现在的街多指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比较宽阔,通常开设商店的区段。天汉长街就是一条这样的城市大道,就其单一的功能而言,和国内其他城市的长街并无二致,甚至还不如那些长街长、繁华或者知名度高,谁让天汉长街是一个新生代?不过,就其内涵而言,应和其他长街有着不一样的特别气质。天汉长街又称天汉文化公园,别看只有三点八公里的长度,却容纳了湿地风情、关城探幽、临江怀古、现代休闲等等人文元素,可谓街在公园里,公园在街上。天汉长街蜿蜒在江岸,汉江大堤从表面看,如一道历史和现代的分界线,江从远古来,城随现代流,其实分界得并不明显。随处可闻的天汉气息沉默在故旧里,也同样在现代的款曲中走出走进。漫步在天汉长街,可能一抬眼被湿地的一花、一草、一木所惊异,那边被大剧院、经创中心和信息大厦所震撼。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看得见的时代风物,看不见的时光流转。
   “天汉楼”就伫立在天汉长街的显眼位置,是由三座高台的配楼和一幢高六十九米、外七层内九层五层檐的主楼构成的仿汉代楼阁式建筑群,它衔长街,守汉江,一袭青衣古朴端庄,挺直的身影有着秦巴山地的大气磅礴和汉中盆地的古朴深邃。飞檐翘角,形如飞鸟展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表现形式。五层翘角飞檐,齐心合力地向上撑起,仿佛蓝天和白云就挂在那檐之上,让人不由得联想到秦的勇武,汉的恢廓。
   自和天汉楼打过照面,我就被它吸引着,每一次走过天汉长街,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投去崇敬的目光。因为来到汉中,参谒汉水,我陡然生出了寻根的情愫,是一个后辈汉人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回到家乡的那种情愫。所以,每一次见到,我都会遐想出一个N多种属于那个时代的形象,甚至有许多话想要倾诉。
   如果他像一位诗人,是宋玉、司马相如还是曹操?他的文字应该以汉水为笔,以历史作赋;如果他像一位史学家,是班超、班固还是司马迁?他的记述应该以岁月为编年,以光阴作主线;如果他像一位统帅,是卫青、李广还是霍去病?他的守护应该以勇猛为铠甲,以强汉作信仰;如果他像一位国君,是嬴政、刘邦还是汉光武?他的目光应该穿越时空,荫佑华夏早日复兴……
   时光在流动,历史在凝固,天汉楼无论像谁都已被时间定格,无论是谁都将成为历史的遗迹。历史的轮回和人事的兴衰都将呈现在他的眼前,他可以一声不响,也可以屹立一千年或者一万年,任所有光阴的故事随波汉江,埋入汉中的文化地层供后来人品鉴。
   我喜欢天汉长街的包容并蓄,更喜欢天汉楼的高贵气质,它们散发着属于汉中的温度、气息和韵味。汉江的风吹过,历史和现实在这里表演着相生相克的融合,天汉长街和天汉楼的影子浮浮沉沉,像汉江不顾一切地汇流,那是一种气度和自信。何须乌泱泱地费尽心思追逐国际都市的喧嚣?也无须生搬硬套地邯郸学步,天汉楼已经用惊艳证明了存在的价值。汉中的这方水土,如果非要选择一种风格,那么小家碧玉当是适合的首选。
   汉江和天汉长街像两条游龙,一实一虚地绕着天汉楼飞舞,哪一条实?哪一条虚?只有到过汉中,领略过天汉文化历史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奥秘。
   噢!汉中。

共 41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意的语言,深厚的人文历史知识、深邃的思想、扎实的文学功底,使这篇游记文散发着熠熠生辉的艺术光彩。作者不仅写出了汉中的景、汉中的人,也写了汉中的魂。在勾画出一帧汉中这块丰饶土地的美丽画卷的同时,也挖掘了这块土地的历史烽烟、杰出人物、历史事件。老师的妙笔从景到人,从人到物,从现代到古代,一一展示层层绽开,铺陈勾勒、夹叙夹议,情景交融,使作品无比饱滿厚实,读来视野大开受益良多,使读者对汉中这块美丽的土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作者以隐喻的手法,将汉江比做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磨难而终凤凰涅槃淬火重生。沉稳凝重的笔法,如诗如画的语言,饱含情感、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愫,使读者深受感染;使精神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祖国更加热爱。其社会现实意义深远悠长。叙述从容聚散有度,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创作功力非同一般。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尽快推出文友早睹为幸!【编辑:刘银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06000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30214第0007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8-05 19:21:43
  游记文能写的如此生动确为不易!文体建构也堪称赞。尤为出色的是诗化的语言,
   优雅、凝重、明净、清丽,
   使作品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将历史云烟和历史人物嵌进当代,巧妙揉和而不显斧凿。感谢赐稿!期待更多力作支持!遥祝夏祺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2-08-07 10:01:34
  谢谢刘银科老师的精彩编按。
2 楼        文友:刘春        2022-08-05 19:31:02
  文一开篇,就夺人眼球!
老兵
回复2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2-08-07 10:02:19
  欢迎刘春老师的光临指正,还望不吝赐教。
3 楼        文友:叶雨        2022-08-05 22:16:24
  非常欣赏春里醉客这诗一般的语言,给人美轮美奂的意境,随没去过汉中,但看到这么美的汉中,都想走一趟呢。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2-08-07 10:03:03
  叶社,欢迎!
   想走就走,想看就看。
4 楼        文友:苍墨        2022-08-10 11:05:46
  从远到近,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文化及城市建设,老师笔下的信息惬意及淡淡的如烟一般淡淡的沧桑,让文章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美文!
回复4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5 08:54:22
  谢谢苍墨老师,一程山水一程心。
5 楼        文友:远近        2023-02-14 08:27:13
  好美的文,优雅清新,美感十足。赞赏分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5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5 08:55:28
  有了远近的光临,再差的文字也会生出美感。
   遥握,祝春祺!
6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3-02-14 18:08:34
  如一帧江南水墨诗韵,勾画了精美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说古道今,简约精致,自然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的人文风骨。独到,精彩,美在汉中!
回复6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5 08:56:31
  感谢评议组老师们的厚爱和抬举,这份鼓励当是前行的阶梯。
7 楼        文友:乐歌        2023-02-14 18:50:42
  热烈祝贺春里醉客老师美文《美在汉中》荣登绝品,希望再接再厉,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7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5 08:57:52
  谢谢乐哥社长的不吝赐教与辛苦栽培,醉客将继续努力。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5 10:35:15
  文思井然,虽平叙,但史料有峰峦,自然有高度。文藻精粹,美感和沉厚俱在。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5 14:23:43
  谢谢怀才抱器老师的光临!
   有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幸运,希望多来指正。
9 楼        文友:张忠福        2023-02-15 21:19:44
  老师笔下的一个“汉”字,贯穿了中华几千年的精神气,让我这土生土长的“汉中娃”突然有一种天外来客的尴尬,深有白喝了几十年汉江水的羞愧。
回复9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16 08:57:13
  老师客气了,我也是一瞥惊鸿。
   身为“汉”人,应到汉中走一走,看一看,贪图一下汉文化的起源,以寻根的情怀沐浴灵魂。
10 楼        文友:一窗清寒        2023-02-18 18:38:59
  每读起唐哥这篇,就会有心之神眷的感觉。曾多次想,这样的文字,不正是广大文友心慕手追的模板吗?果然,进绝了!为此,我很开心、很激动!能把日常所见融入到大视野的空间,需要知识储备,需要认知深刻,需要思想高远,这些,你都具备,因而成就了《汉中即景》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得自然、历史、人文相得益彰。读来雍容、华贵、厚重,不是一般的韵味!祝贺唐哥。愿你生活愉快,写作愉快!
回复10 楼        文友:春里醉客        2023-02-20 13:48:22
  一走一过的快乐,得之心,趣之玩。唯愿把这样的放松与大家分享,其实文字之外,才是无限的天。
   谢谢光临!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