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没有结束的故事(散文)
一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小区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在这个夜晚,我们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小区除第四栋以外的其它楼栋全部降为低风险区,解封了。
晚十一点五十分,由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关于小区调整风险等级通告”正式发布到小区群内。顿时,群里鞭炮串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满屏地溢岀来,线上线下都欢呼雀跃!
“辛苦了所有的志愿者!感谢你们为我们小区做贡献,为你们点赞!希望病毒早日离开!”
“感谢小区业委会、党支部、志愿者服务人员无私奉献为小区解封默默的付出!你们辛苦了!谢谢!”
“业委会和志愿者们!向你们致敬!”
一时,一条条感谢与赞美的信息如簇簇细雨般在群里飘散、传递。小区居民在几天的封控时间里,居然一下子变成了诗人、散文家,把对小区的热爱,对志愿者的赞誉、以及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发自肺腑地用各种言语表达了出来,文采斑斓。
回望七天的封控时间,小区微信群成了联系业务会、志愿者、小区业主的纽带,每天叮叮咚咚的微信提示音忙忙碌碌的,演奏着一曲曲隔离不隔心的和谐共进音,也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二
七月二十二日,小区刚接到被封控的通告,小区微信群里气氛骤变,弥漫出不安、恐慌、焦虑的情绪。
“各位,请不要恐慌,相信政府,大家一起防控,确保小区平安无事。”党支部书记一句话一发布,大家就像吃了颗定心丸,群内的不安情绪立刻消散,像和煦的东风吹过初春的田野,缕缕暖意让人们忘却了寒凉。
一有空,我就会进入群里,查看消息。有位邻居说:“关心群,就是关心我们的小区。”这句话有点直白,但在特殊时期,我倒是非常喜欢这直白的真心实意。
当小区业委会开召集志愿者的消息发到小区群里,马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居民朋友们,服务本小区的自愿者开始报名了。”
“我报名,我,已报名……”
“我是刚被要求回家休息的医务人员,我可以为小区负责采核酸。”
群里的报名声此起彼伏,无数个声音说,我愿当志愿者,小区的事,我们都有责任来担。小区志愿者队伍迅速建立起来,当晚就开始为小区居民无偿服务,这就是疫情背景下的“小区速度”。我也想去当志愿者,为小区做点贡献,可因我家有个时空次密接黄码,比我们小区还早一天接受居家隔离了。我当志愿者的心愿因此搁浅。
隔离第一天,隔壁邻居便在花园隔栏上放了个新鲜甜蜜的西瓜,打电话让我家先生取回来吃,在封控第一天,便感受邻居的浓浓关怀。看着浑圆翠绿的大西瓜,我百感交集。
封控初期,小区微信群里的内容五花八门,提问的、摆龙门阵的、提供服务项目的……像源源不断的涓涓细流,注入心田,令人目不暇给,倍感温馨。当然,也让人们一时紧张起来,对封控产生恐惧心理,一些忧虑也纷纷跳入手机屏幕,布下了一层淡淡的阴云。针对这些海量的消息可能影响志愿服务内容或一些重要提示,并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群里温馨提示大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祝大家有个平安的一天。新的一天里不知道又会有什么事情等待我们,请大家不要过于紧张,在群里不是重大事情少在群里聊天,这样便于物业,社区,志愿者们,及时发布,通知各项工作。”消息发出后,群里的发布、通知的消息居多了,表达忧虑的信息不见了。小区居民的觉悟,在这一细微的变化中及时体现出来。
在小区微信群里,最多的消息是关于核酸检测的,然后就是关于快递物资方面的。我们楼栋的住户按要求不能下楼,其他楼栋住户不能出小区。可居民的吃、喝都不会停,所以快递的领取,垃圾的送出,小区内的消杀,都由志愿者们一肩挑起,繁重的劳动压在他们肩上。
志愿者们也在每天的工作后,在群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譬如:“建议每天的快递除去第四栋(以及居家隔离人员)外,自己的快递到了,随时关注群消息,志愿者收到快递后会在群里发楼栋号,通知下楼到门卫室领取,确实这几天的快递量太大了,我们好多志愿者也都是叔叔阿姨们级别,她们顶着大太阳一趟一趟地跑,真的太辛苦了。希望他们的付出能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如果家里有特殊情况的,说一声,我们的志愿者也会不辞辛苦的给你们送上门)。”这样朴实无华的建议,自然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一致表示,尽量少给志愿者添麻烦,让志愿者有时间去做更多有益于小区的事情。
微信群,成为封控期间小区居民和社区重要的联系渠道,许多信息及时发送传递,也让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情感更加融洽。
三
“三栋二单元绿码下楼核酸了!”
“五栋……”
“七栋。”
每天到了小区核酸检测时间,就会听到一个圆润、清亮的女声从扩音喇叭里传出,在寂静的楼群之间回荡,通过一扇扇窗子传递给住户。在小区微信群里志愿者们也会配合那圆润、清亮的女声,及时提醒着:“三栋二单元绿码下楼核酸了。”“五栋……”“七栋。”
封控期间,核酸检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四栋是大白们上门采核酸,这些天成都的天气持续高温,即使在家里空调或电风扇的吹拂下,也时时觉得闷热烦躁。四栋没有电梯,大白们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拎着采样工具一户一户采样,到我们顶楼时,透过他(她)们防护罩,清晰看见汗水在他(她)们额头上成串滑落。他(她)们却依然温柔地指导我们张嘴,然后用棉签认真为我们采样。每次看他(她)们小心翼翼地下楼梯,他(她)们辛苦的身影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得小区刚招募志愿者时,小区业主对于在小区内自己招募人员核酸采样有疑虑,担心不够专业,影响检测效果。有位医护人员说:“我本来也是医务人员,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采核酸,每天都在核酸采样点半夜才回家,看到医院领导让我回家隔离,才刚从采样点撤离,群里面说需要采样的医务工作者,我自然责无旁贷,就报名了,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每次大白来核酸采样,我就猜测是不是在群里发信息的那位大白,几天下来,我觉得每一位都像她,都是她。因为每一位大白都是守护我们的“逆行者”。我想把她们辛苦的形象记录下来,终于在第五天,我抓拍了两张大白做核酸的模样和下楼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简单的开心和敬意。
居家隔离的第五天晚上七点多,小女眼睛突破肿胀、疼痛,她在网上买了药物,但小区规定的时间是上午八至十点,下午四至六点为住户送物资上楼。药物送达小区的时间已超过了志愿者们送物资的规定时间。我试着给业委会主任私信说明了情况,没想到志愿者晚上九点多将药送上来。主任说:“药是关系大家身体健康的,不能耽了,只能辛苦志愿者跑一趟。”
小区后门有一家高老三超市,小区封控期间,居民在许多网购平台采购的生活用品,特别是食材都投递到小店里,分拣每一件商品就成了女老板的工作,她的爱人和孩子也被封控在小区里。七天的时间里,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分拣货品,还要承担超市的售卖工作。在小区解封后的那天下午,我在她建的高老三超市微信群里与另一位邻居的聊天,邻居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为我们后勤做保障。”她说:“没事,好多人都担心我的安全叫我关闭,但是我没有,越艰难越要一起渡过。”停顿片刻,她又说,“解封就好了,你们解放了,我就轻松了,你们封了,我就‘疯’了,哈哈!”质朴的话语,爽朗的笑声,道出了这段时间她有多拼,用柔弱的女人肩膀扛了多少。这让我对她、对高老三超市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也对一位普通居民为小区默默奉献多了了一份敬意。
七天的封控时间里,志愿者的辛劳付岀,默默劳作,感动了居民,送感谢,送敬意,送饮料、送西瓜、送绿豆汤等等,不仅让志愿者感受了小区居民的爱,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爱的循环传递。
小区解封后,党支部、业委会又快速组织一个表彰群,统计收集志愿者名单,为志愿者们制作表彰证书,这些邻居们为了保证将小区居民对志愿者的感谢送给每一位志愿者,他们一次次核对、一遍遍查看,然后又核对表彰奖励的奖状内容。
七天时间里,我们全家人一起吃吃喝喝、躺平休息。我的邻居们有的居家办公、有的健身不停、有的钻研美食……总之,在社区自愿者的倾情竭力服务下,居家抗疫,各有收获,但收获最大的,还是疫情形势严峻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暖暖情意,以及人们同舟共济,携手抗击疫情,度过灾难的伟大团结协作精神。
四
封控解除了,我仿佛已经走出小区,自由行走在街道上。感到无比轻松和自由。
七天的封控时间,隔离不隔心,小区居民、志愿者、业委会、党支部并肩作战约点点滴滴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让我无比激动地阅读完一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鸿篇巨制。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就是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志愿者,以及业委会、党支部、大白们,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书写抗击疫情的一个个章节,一个个片段。
解封的喜悦从群里漫延至每一户、每一家,我们值得为自己喝彩,我们们值得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我把小区封控解除的消息也发到了单位的群里,迎来一阵祝贺声。我准备明天早早地赶到单位,因为故事还没有结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