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爱人(散文)
一
爱人是87年入伍的,在部队一呆就是20多年。参军前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这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当公公让他报名参军时,他死活不肯,用“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歪理力争,公公对他一顿好揍,打了个鼻青脸肿,爱人拗不过,气哼哼穿上军装上了车。公公让他拿点钱以备急需,他赌气用一双熊猫眼瞪着公公,分文不取,还撂下一句“这辈子再不回来”的气话。
到部队后,当新兵是苦了些,可对农村的孩子来讲还真算不了什么,闲暇之余,爱人还是一头扎在书堆里,我用“博览群书”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当兵有当兵的规矩,部队有部队的纪律,血性男儿既然走进了军营,那就要尽显军人本色,摸爬滚打中,爱人也由最初对当兵的排斥变成的对部队的热爱。入党,立功,读军校,这一系列的荣誉也是部队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南京陆军学院都有他学习的身影。
由于他有笔耕不辍的良好习惯,《战士报》《政治指导员杂志》《解放军报》以及地方报纸上都有他的文章刊出。我呆部队那几年,也养成了剪报的习惯,刊登他文章的报纸一来,我总会在看完后帮他剪下重新粘贴,久而久之,贴了几本厚厚的剪报本。爱人换了几个单位,这剪报本也随着我们挪来换去,从没丟下,几十年过去了,还一直伴在我们身旁,滋生回忆。
二
当兵的都知道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使有万般的不舍,可也终有一别,而军人与军装的感情,是我们常人无法体会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记得摘去军衔的那一天,他坐在电脑旁,敲了一天的键盘,也不让我们去打扰,除了喝水去厕所外,一直把自己关在屋里。做为军人的妻子,能理解他的那份因失落而产生的痛,可我又不能感同身受替他分忧,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陪伴。多年后问及此事,他笑着说是一种宣泄,此时的他说起来云淡风轻,可我深深懂得军人的那种情怀已根植于他灵魂里,无法磨灭了。
好像有个不成文的传统,部队不管谁转业,几个要好的战友都会聚在一起吃顿饭来个话别。我们也不例外,几家人聚在一个叫北方面馆的餐厅,大家举杯换盏间,尽可能谈一些轻松的话题,老生常谈的话别不外乎那几句: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儿当有凌云志,鹰击长空万里阔等。爱人先是一家一家地敬酒,然后又一个一个地敬,我知道酒也难解其忧,就起身劝他喝好即可,大可不必喝个烂醉。一向对我很好的他第一次冲我发了脾气,而且是当着战友及家属们的面,不管不顾地训了我一通,尾声还不忘把剧情推向高潮,端起茶碗摔碎在我的面前。我心伤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痛,知道他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部队情结,几十年的朝夕相伴(爱人在部队时,周末也很少穿便装),一朝脱下这身军装便是今生的相别,那一刻他脸部的表情我在公公去世时见过。
三
自古以来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那天我们是凌晨接到四妹的电话,她哭着说父亲不在了。爱人听到这个恶噩没有流泪,而是第一时间让我准备起程的东西,然后直接拔打了部队首长的电话,他的语气给人的感觉不是在请假而是在告知,一副不管不顾的架式。部队首长也是性情中人,二话没说就批准了。
农村有个旧风俗,就是为年事已高的老人早备棺材,这种人活着的时候准备棺材的习俗很久远了,具体的原因和说法也有很多。老人家一般叫棺材为寿材,提前准备好寿材能添寿。爱人几年前已为公公打好寿材,公公由于年事已高,不但不忌讳,反而欣然同意,并亲自去选材,做的时候也是亲临现场指导,这样做成的棺木自然也不会差。
公公几年前就诊断出肺癌,当初住院时,爱人挪用探亲假在医院伺候,端屎端尿,洗澡喂饭,全是自己一人亲力亲为,他只想用这短暂的相聚来弥补对父亲的亏欠。那两个月里,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同病房的病友,都感动着爱人的那片孝心,然而,对爱人来说,亏欠的内疚让他的心寝寐难安——别人养儿防老,他却不能尽孝,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不由己。公公是多福的,在医护人员尽职尽责的医疗措施及爱人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病情得以控制,原本医生告知的剩半年阳寿,公公生生给推迟了三年。
我们匆匆赶回家里,看到公公安详地躺在床上,平静如同睡着一样,泪流不止的我们一起跪拜后,爱人强忍悲伤起身张罗公公的后事。出殡那天,我们披麻戴孝护送棺木来到公公坟前,此时的爱人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在公公的坟前长跪不起,嚎啕大哭。我知道,他在哭公公当初几拳把他打进军营的舐犊之情,哭多年来不能尽孝的愧疚,哭公公对他事业的那份成全……而今想尽孝却已是跨越生死,阴阳两隔。安葬完公公,我们守完“一七”又匆匆归队,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今父母不在了,我们的心也被掏空了。从此,故乡成了字面意义上的故乡,我们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游子。
四
而今爱人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仿佛又一次把他已扎于泥土的根无情拔起,重新择地栽种。这种痛他说不出也无处说,个中滋味,只有自知。
习惯了部队的节奏,回到地方一下子放松下来爱人还真不太适应。在这个情感的空档期,他又爱上了书法,这一爱又是十多年,集众家所长:怀素,二王,其昌,真卿的帖无不在他临摹之列,久而久之也就自成一体,有其独特的风格。一开始,我就让他多备宣纸,在宣纸上写出的字是别的纸张无法替代的,可爱人坚持用废旧报纸,墨水也是最便宜的那种,打开盖子气味刺鼻,弥漫全屋。
我说为了健康,还是用好一点的笔墨纸张,他就以字不成体统怎能靡费好纸好墨来推辞。我也只好每天放几个口罩于他书房,以备爱人练书法时戴着。我不止一次对他讲,你的字真比有些所谓的会长写的要好很多,只可惜如今有股风气刮得名气盖过了才气。
写到这里,再看看楼下书房里笔耕不辍的他,心中不免再生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或许也不过如此吧。这算不算是岁月静好呢?
收笔之前,心滋突想,这种寻常的幸福景致,何尝不是人生的爱之意蕴,滋润饱满了我和爱人生活中点睛之笔的彩墨呢。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