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童年的那些玩意儿(散文)
当满大街疾驶过闪烁着七彩灯的滑板车时,成年人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孩子可真享福了。”相互之间自然而然地谈起了远去的童年。
我童年的那些玩意儿,简直不值一提,可我又是爱之有加。怀念,从那些玩意儿开始,特别温暖,就像那些玩意儿支起一座火炉。
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很少有买来的成品玩具,更不用说满怀抱的大洋娃娃、各式电动遥控车、奇形怪状的变形金刚、滑动起来像踩着风火轮的旱冰鞋、滑板车……那个时候农村孩子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泥巴、纸片、木棒、羊骨头、小玻璃瓶、果核、高粱杆(玉米杆)、花花草草……生活中有取之不尽、丰富多样的制作玩具的材料。纸风车、秸秆眼镜、木猴儿、杏核口哨、木头手枪……是我们自制的常见玩具。
用过的作业本的牛皮纸封面,剪开、折叠、粘和,挑选缝被针粗细的竹棍作车轴,用二三尺长的细竹竿挑着迎风快跑,看不清风车的形状,只看到一个园轮在飞快的转动。一帮孩子各持一竿纸风车在村子里跑,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谁的最耐久,就选谁作风车王。当然,没有一定的技巧、耐心、恒力,是做不了风车王的。
秸秆眼镜、秸秆手枪是秋天里的玩具。高粱、玉米卸下了沉甸甸的果实后不几天就干枯了。光滑、散发清香的秸秆硬硬的外皮、海绵样松软的内芯是制作眼镜、手枪等玩具的好材料。用牙齿剥下来的高粱(玉米)秆的外皮最完整、最匀称,再把它分成两厘米宽的细条,然后把秸秆的内芯掰成七八厘米长的柱芯,最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用柱芯连接细条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这样就组合成眼镜、手枪了。架上这样一副眼镜别提多自得了,俨然自己就是博士、教授了。
要削制一个俗称木猴儿的陀螺可不容易,眼光、窍门、力气缺一不可。这样的玩具,男孩子比女孩子做得好。要细心的挑选木质瓷实、纹路细密的木头,截成五六十厘米长的圆柱,用小刀慢慢的削成形状对称的圆锥(顶点和圆点必须在一条线上)否则就转动不起来。用鞭子抽打木猴儿,木猴儿就转动起来了。起先真像一个玲珑的小猴子在跳跃,转着转着,就只看到一团褐色的雾了。那时候,我和弟弟很渴望能制成一个木猴儿,可是不知是木头不够瓷实,还是小刀不够锋利、抑或是手腕的力气不大,总之,没有削成一个成功的木猴儿,因此,我们对那些能制成木猴儿的大男孩特羡慕、特崇拜。
二
你做过杏核口哨、核桃车车吗?杏子还未成熟,杏核还是白色的,去掉杏肉,在杏核上钻一个圆孔,用针尖一点点掏出里面的杏仁,待干透了,放在嘴边一吹,脆亮的哨音引得鸟儿飞过来,在孩子们周围盘旋飞舞、放声鸣叫,这时候的哨声会更响更亮,留住了春天,留住了童年。核桃车车的做法大致如此,但难度大些。在核桃的两个顶端各钻一个圆孔,掏出核桃仁,因为核桃仁之间有木格,掏起来就费时多了。完全掏空后,在细竹棍上缠上棉线做成车轴,一拉线,核桃就转动了。为了做核桃车车,我们姊妹用完了妈妈的好几轱辘棉线,被妈妈数说过很多次。
鸡毛毽子、沙包是女孩子爱玩的玩具。家里只有一只会打鸣的大红公鸡,妈妈不让我们拔它的毛,我就学别的孩子的样,找来薄而软的塑料纸,叠起来,仔细的剪成韭叶宽的细条(越细越好),翻出两枚麻钱,拧紧一大把塑料条,满满当当的从钱孔中穿过一公分左右,用火烧旺,迅速往地上一压,就粘住了,就成了一个毽子,我一口气可以踢上百个。
弟弟很想有一副象棋,可爸爸没有多余钱买。弟弟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一根又圆又直又匀称的木棍,让爸爸锯成很多个薄厚一样的圆片,又在电线杆上磨啊磨,圆木片一面磨平光了,用毛笔写上“车”“马”“炮”等字,就制成一副象棋了。现在,这幅象棋已经残缺不全了,妈妈还保存着。那天,找东西无意中翻出来,妈妈拿给两个给侄儿看,他们哈哈笑了:“两元钱就能买一副棋,要那么费时吗?”今天的孩子恐怕很难理解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童年了。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孩子心中的童年都是快乐的、回味无穷的,然而,我觉得我们的童年比今天孩子的童年更充实、更有趣、更自由,尽管我们的童年是泥土的、原始的。我也希望今天的孩子一生一世如他们的童年一样幸福,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世世代代孩子的童年都比他们父辈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