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说话的艺术(随笔)
除了茶壶酒壶一类,凡是带嘴的东西都会发音,鸟儿有嘴叫喳喳,人都有嘴要说话。特别是人的一张嘴,最是话多,有的还成为演说家,雄辩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人都会说话,但是有的人会说话,说得圆滑,说得漂亮,说的流利,说得光彩,但是有的人不会说话,一开口就咄咄逼人,一开口就大言不惭,结果往往是说话越多,越使人厌恶。由此看来,说话还是一门艺术。“会说话” 是一门艺术,无论什么话题到了他的嘴里,他总是能巧妙地又似乎很合情理的给你做出回答。比如,我昨天就遇到一个。打工子刘庄上班时间去理发,正好遇见总经理。总经理问他:“你知不知道上班时间来理发是违反规定和制度的?”刘庄笑笑回答道:“我当然知道,可是我的头发也是在上班时间里长出来的呀?”经理一听大怒:“胡说,你不上班的时候,就不长头发了吗?”刘庄依旧笑着回答:“所以我没有把头发全部剪掉嘛!”经理无话可答,只好作罢。
还有一个女士到云坡水库去洗澡,当她脱光了衣服,要跳入水中的时候,管理员拦住她说:“小姐,这里不准洗澡。”女士生气了,反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在我脱衣服以前说呢?”管理员一笑说:“这里没有不准脱衣服的制度啊!”女士无赖,只好穿起衣服走开。
一个病人去看医生,那个医生拍着胸膛对他说:“我保证你能康复。”病人问:“我听说这种病死亡率很高,百分之九十九的病人都会死去,医生说:“是的!”病人问:“那你凭什么保证我能康复呢?”医生回答说:“因为你的前边已经死去九十九个病人了。”
这些人可都算是会说话的人了。但还有一个最会说话的。镇长的儿子不成材,做个普通临时工,可是他的孙子却是学校的尖子生。一天,镇长训斥儿子说:“我怎么就生了个你这样不争气的儿子呢?”儿子马上顶撞起来:“我的父亲是镇长,而你的父亲却是一个可怜的农民,我的儿子是尖子生,可你的儿子呢,一个临时工。可见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还是反省一下自己吧,你没有资格来教训我。”镇长无言语对。这都是很会说话的人了。堪称“善言”者。
然而也有“不说话”的艺术。有一个智者就教给了他的弟子们不说话的艺术。
一天弟子慌慌张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向智者报告:“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智者心神安定地反问:“不忙,你要说的话,有先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筛子!什么筛子?”弟子摸头不知脑袋。
智者开始讲述:“第一把筛子是“建设”,你要说的话很重要吗?有什么创建性或者建设性?”
“其实也还没有想好……”弟子犹豫起来。
“第二个筛子是事实。你要说的话是真实的吗?”智者问。
弟子摸摸头答道:“这个我不敢肯定……”弟子迟疑地说:“我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第三个筛子是“善言,你要说的话是好话吗?”
“不……刚好相反。”弟子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
智者微笑着说:“既然如此,我相信你就没有话要说了。”弟子点头,默默地站立一边。
智者教给了弟子说话的方法,说话前先用三把筛子把自己的话筛一遍,看看值不值得说。如果不值得,哪话就不要说了。这就是“不说话”的艺术。
人人都爱说话,人人都听说过“说话艺术”,但却很少人留意,有时“不说话。是更高明的艺术。”
离我不远有一对老夫妻,结婚60多年,几乎从不曾吵过一次架。问及他们夫妻的沟通秘密时。他们说:“婚姻就像跳探戈舞,一人往前,一人就往后,一个人多说了两句,那么另一个人就少说两句。”这对老夫妻的婚姻名言,也很是适合用于人际关系的。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争执,大部分不都是因为“多说了一句话”而引起的吗?人难免有情绪,但话在出口之前,先缓一缓,用“建设”“真实”“善言”这三把筛子先筛一遍,然后再说出来,那么遗憾就会大大地减少!有道是:“沉默是金”,人老了,遇到生活中的事情,即使是必须开口说话的事情,也要三思而行,用“三把筛子”过滤后再说。
(2022年9月8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