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人生轨迹(随笔)
本该毕生平坦无阻的人生路却屡番被冲击得支离破碎,此等境况是否全权归咎于心灵缺陷所为?固然存在先天不足而致,可外在混杂因素依旧不可忽视。瞬息万变意味着捉摸不透,幼时需要学会如何适度掌控肝脾之火,旁人无论亲疏,总能徐徐予其如沐春风之藉,日益熟能生巧之下,独当一面之时方能斩获几欲十成的定性外在与心灵美,同龄标杆即乃由此砌垒而成的。
“成年”前后是一道足以侃侃而谈的分水岭。个体举止得当与否,于现世亲疏之人而言,无外乎亦可大抵分二,一则流露于细微之中的慧与拙等二劲,多数长辈仍旧残存封建思想余毒,行重大决策时往往迂腐不化,谈吐颇易偏隘,子女必须言听计从,否则极易遭受身心上的双重打击,控制欲会伴随双方矛盾激化而日渐强烈,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亦比比皆是,旧式教育的出发点利弊参半,同且处于千玺年前后所普遍存在的社会伦理现象,时代洪流所致,人力对此几乎不可分割,唯有迫于无奈受之;二则表现在身处纷繁喧嚣尘世中能否自力更生,须知根源性的颓废仍占比较重,能否功成名就同长辈贤师的正确价值观引导息息相关,主干分泌养分,枝桠方能足获润色,同理可证。
缺憾从始至终是不幸的,或许万不该受到救赎及弥补。所彰显之处,即源自口头上的恶语相向,难以定论有心或无意,这般定性为过于蛮横无理之举,必使日益催生孤僻、静默、乃至怯懦不语等诸如消极心态。且亦易误入歧途,日后成一祸孽,所幸坚韧不屈逐渐扭正了预设的既定轨迹,心灵缺陷未尝彻底占据心田。阴影时期紧闭了“悦门”,今生未向大众敞开丝毫,甚至至亲亦囊括于内,蜷缩褴褛令而独自默默抹伤,内心深处实则有那么一丝期盼曙光降至,纵身跃雀沐浴其中,绕是如此参感彼刻即可,不再萌诞过多奢靡的索取索求,乃至臻之辈一贯行谈风尚,芸芸投以另类,而其不置上心,反观拥抱动静之物方得愈弥,亦更觉万事顺遂。
爱与被爱急需潜移默化之下的相濡以沫,甚至抬手勉励了绝对象征意义上的荣辱与共,这种一脉相承的至纯纽结无可争议。然而罔闻者对此颇为不识好歹,也许此番言辞相应欠妥,不该过于偏激与盲目性的否决况因,晓之以柔方乃规守,争唇齿之利凡能不战而屈人,亦无须蹚足坎坷多舛,彼此包容并非适用于众生百态,至少格格不入之辈势将弃如敝屣,冷傲成了不确定因子,不必事事释然,或是介怀。活出自己,许能成就自己。
世事终归是变幻莫测的。当彼刻自认迈出枷锁,却遭牢牢拖拽而回,同阴影作伴致而厌喜交加?实则不尽然。人性之恶对应于考摩不定,永难以揣测与缝制,彼时的勇气诞于颅内,由此外溢而出,化作利器挥向恶魔,周遭笃为失智,反而纷纷调转矛头,辱骂为不孝之举,那一刻,至刚披沥了伐决之子,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起码己方竭力保全不扬家丑,可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明面不言,不代表未尝流于私下侃侃而谈之资,家风凛然大于轻重缓急,不可外扬顿成不可外扬之福。
当寻获至性,也就得以脱胎换骨临即。针锋相对数度幻成梦魇,曾饱受折磨、纠缠不休,一时之际自是挥之不去。唯独仅剩抗御其蚀,在大是大非面前须拎得清是非黑白,待及渐渐淡去,继而迎接崭新自我,又一不速之客便悄然填满摇摇欲坠的心房。它侵染了暖意,无法自拔乃其攻城拔寨之器,说来极富讽刺意味,偏偏是至亲磨砺了真我,为迷途羔羊点亮了灯盏,至性而助益褪去棱角锋芒,应验了尽在不言中,轮轴的拨动,稍许尚可,过满必骄,平衡需巧妙维系,拿捏好尺度可颇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