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享受“掉书袋”的快乐(随笔) ——品读周汝昌先生随笔集《岁华晴影》
每晚,临睡前捧读周汝昌先生的随笔集《岁华晴影》入睡,众所周知周老用一辈子研究《红楼梦》,所写的作品大部分都与红学有关,这部《岁华晴影》是作为周老八十寿辰的庆典礼品。
整本书淡绿色调,柳叶湖影显得清新,传统线装古朴淡雅。每一篇文章短短千字,却蕴含丰富。谈读书、写朋友、话诗艺、忆兄弟、当然也离不开他所擅长的关于《红楼梦》的种种。
读这些文字,犹如与一位老朋友聊天,他博学善思,睿智幽默。每一篇文字虽然只有千言,却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周老戏称“掉书袋”。
谈读书他引《说文解字》《易经》《列女传》《丹青引》等典故;写朋友,他写与胡适、顾随、张伯驹、赵万里、黄裳、吴宓、叶嘉莹这些名家书信往来,诗歌唱和的故事;谈诗艺,他用《后汉书》《图书集成》京剧《大西厢》《寄生草》,忆兄长,他深情的回顾了与兄长祜昌的感情;而写《红楼梦》则更多的是关于曹雪芹的史料、考证、典故。除了这些还有他从小生活的天津的风土人情、民俗掌故。读之,犹如品一桌佳肴,令人回味无穷。
汝昌先生“掉书袋”所引用的文献、典故都恰到好处,可见其博学。而“谈笑”“谈哭”“挤和捧”“虚字和实字”“念半边字及其他”等数章则展现了先生的幽默,原本平平无奇的笑、哭、虚、实在他的笔下变得有趣、生动。也就是从他的描述下才知道光笑就有多种,粲然、冁然、咍然、哗然,隐笑、浅笑、娇笑、妍笑、长笑、佯笑,讪、诮、嗤、讥嘲、揶揄等。哭则有呱呱、呜咽、饮泣、嚎哭、抽噎、泫然,泣、泪、涕、泗、啼等等,这些平日里未曾留意的情绪表达,经周老的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信手拈来令人信服。
《念半边字及其他》更是将生活中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生活里不少人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念半边自己认识的偏旁,例如俐念成利、垠念成更、塑料念成朔料、酝酿念成运让,还举了梅兰芳先生的例子。看到周先生所举例子,不由想起刘宝瑞先生相声里“此大酱碗”“翻跟头”“也是”的包袱以及自己儿时把“陕西省”念成“队西沙”的往事,忍俊不禁。看完也意识到要想不闹笑话,就更得多阅读,多学习。
而全书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先生在《少年书剑在津门》中那句“爱国,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说出了我的心声。
用了一周时间,享受掉入周先生“书袋”的快乐,受益匪浅,对于书中那些有趣的典故摘抄记录,做好笔记。虽然先生已仙逝多年,但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不少文化遗产,无论是对《红楼梦》研究的成果还是他的这本随笔集,都能够令我们从中汲取营养,读之畅然,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