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金秋】箍墓(散文)
箍墓
一
那一年,父亲一场大病过后显得憔悴了许多。恰巧三爸因病要箍墓,我便和几个弟弟商量,能否顺便也给父母箍一座墓,毕竟他们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大家欣然应允,一起商定好了箍墓的规格和实施方案。而兄弟们都在外面工作,我虽在村里学校教书,但已经放了暑假,于是箍墓的事就由我负责具体实施。
按照农村的习俗,我拿着礼品先去请了风水先生,因为要“看坟地”并放墓穴的基线。风水先生姓张,和我同村。虽然年近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他拿出祖辈传下来用来看风水的那本纸质发黄、封面缺损且书角已经磨得有些圆秃的阴阳历书,一边给我翻着看,一边饶有兴致地给我讲风水的意义,又讲他看风水的历史。末了,他一边往兜兜里装着罗盘、线锤、卷尺等工具,一边吩咐我先回去准备几根木橛、几米线绳、少许白灰及镢头铁锨等,说他随后就到。
村北的公墓地是一大片旱地。中间地势较高的部分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坟丘,其余地方虽说能种庄稼,但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生产队里仍然把这块土地按照人口多少划分给了各户,一旦队里死了人,墓址则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当然,墓址选择在自家分到的那块地里是最好的了,而祖父母的坟墓恰好是在自家地里。按照张先生的“挂穴”说,墓址便选在了自家地里祖父母的坟旁。选好了墓址,张先生便开始操作。他一会儿查书,一会儿用罗盘,一会儿用卷尺。选好了方位便开始定点、砸木橛、拉线绳、撒灰线,一番操作之后,两座分别都有两孔窑室的墓穴基线便在祖父母合葬墓的下首,按照兄左弟右、男里女外的讲究划成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箍墓的材料和请箍墓的匠工了。箍墓的匠工也是同村的,姓张,四十多岁,四方大脸,黑里透红,结实得就像座铁塔。他按照墓室的设计要求,估算了一下所用的材料,然后热情地说:“材料买好了,就随时联系他动工。”
由于墓穴的设计是“四方明镜”规格,就是每座墓并排两孔墓室,且共有一个正方形的庭院,墓室两侧的院墙上分别设有“东仓西库”。窑室用青砖箍成,窑口的檐墙全部粘贴瓷片并附有对联,顶部以琉璃瓦、瓷制的龙头封脊。窑门前为正方形庭院,庭院四周的院墙同样用青砖砌成,窑室及庭院的地面全部铺设地板砖。庭院顶部居中的位置,东西贯通一根钢筋混凝土悬空梁,最后以楼板盖顶。设计虽然不算豪华,但据张先生说,这样的箍法,村里在他看过坟地的墓室里尚属首家。所以不但使用的材料相对较多,而且开挖的土方量是比较大的。为了省时省工,我又约了挖掘机。
动工那天,天气特别晴朗。虽然时值中伏,由于一场白雨,却意外地凉风习习。绿油油的田野上空,不时飞过一群群欢叫着的小鸟。不远处的九嵕山,似乎也比平时更加醒目了。
一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后,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挖掘机扬起那拴披着崭新红花被面的机械臂开挖了。
虽然偌大的墓地里只有我和挖掘机司机两个人,我却并不感到寂寞。仿佛觉得慈祥的爷爷奶奶也在看着我们为父母建造在他们那个世界里生活的居所。
我斜躺在祖父母的坟坡上,头枕着手掌,远眺悠悠白云下那耸立的九嵕山上的唐王陵墓,近观墓地上那一堆堆盖满杂草的坟丘,思绪也随着挖掘机那一上一下的斗头在不停地翻腾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机遇来实现各自的生活方式,但是却不能改变各自生命的规律。从古到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谁也无法逃脱生命那短暂的轮回。巍巍九嵕山至今仍然屹立于滔滔的泾水之南,可英勇盖世的唐太宗却已逝千年。人生如梦,生命苦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爷爷奶奶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余年。今天,他们的孩子却又在自己的坟茔旁把墓舍修建。想着想着,由衷的感慨泛起在心间:其实许多的事情应当看开看淡……
二
按照匠工张师傅的吩咐,我提前往坟地运送了青砖、沙石、水泥等材料。张师傅则带着大工、小工一行八人开始了箍窑、砌墙工作。
夏日的中伏,又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没有一丝风,整个大地就像是个蒸笼,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旱地里的那些本来就因缺少水分而显得有些枯萎的杂草都
耷拉着发黄的叶子,一派奄奄一息的景象。三米多深的正方形墓庭里,工人们不停地忙碌着,个个汗流浃背,有的则干脆光着上身。专门负责送水和饮料的儿子,不时便拿着坑岸上的啤酒、饮料,喊着让他们歇息一会儿,喝点东西再干。
转眼间,几天过去了。墓室和院墙已经砌好,接下来就是该浇筑混凝土悬空梁和粘贴瓷片、铺设地砖了。望着坟地里一堆堆水泥、钢筋、地砖、瓷片以及施工的器具,我心里犯了难。白天,每到下班的时候,有儿子专门负责看护,可晚上到底是看还是不看?虽说过去坟地里的东西一般很少会有人拿,可过去箍墓一般毕竟没有这些材料呀?
我虽然是无神论者,可晚上要是在这远离村庄,杂草丛生的乱坟岗里驻守,心里毕竟还是有些犯怵。猛然间,我想起了那年去泰山旅游时买的那把龙泉宝剑来!人常说剑能辟邪,现在正好用上。我一下子突然觉得胆子大了许多,好!我就带着宝剑去看护。我去和妻子商量,她却说坟地里邪气重,坚决不同意我的决定。
虽然她也是振振有词,可毕竟有那些东西放在坟地里呀!经过一番争辩,最后两个人都做了妥协:这几晚上,每晚去坟地巡逻一两次,扰动一下就行了。
吃罢晚饭,我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便在前厅取下那把宝剑。抽剑出鞘,虽然还未曾开锋,但其凛凛寒光却依然让人毛骨悚然。剑跟处“龙泉宝剑”四个刻字苍劲有力。我笑着对妻子说,有这好东西在,怕什么妖魔鬼怪!还剑入鞘,我踏上了通往坟地里小路。
一连几个晚上,漆黑的坟地里,除了草丛中偶尔传出几声虫子的叫声,夜是死一般的沉寂。看着建筑材料及一些工具安然无恙地放在那里,我心里也宽慰了许多,胆子仿佛也大了。
有一个晚上巡逻完毕,我正要往回走,一抬头,忽然见北边的一座坟茔处闪现出一朵火焰来,在漆黑而寂静的夜晚,它是那样的醒目又是那样的令人胆寒!虽然那火焰移动了一段距离便很快又熄灭了,但我紧握宝剑的手还是有微微出汗的感觉。很快,我又重新镇定了下来,因为,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化学老师就给我们讲过,那可能就是磷火。一般,人或者动物的尸体在腐烂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磷化氢的可以自燃的气体。对!刚才的“鬼火”肯定就是磷化氢气体自燃了。经过了这场有惊无险,我振作了一下精神,握着龙泉宝剑,自我壮胆地小声哼起了电影《红高粱》里的那首歌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没回呀头……”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座大墓基本完工。到了楼板封顶的那一天,两家弟妹们和几位老人全都来到了坟地,一是来看看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的居所,二是慰问一下辛苦劳作的工人们。一件工作总算是顺利地完成了,了结了儿女们的一件心头事。看着大气漂亮的墓穴,弟妹们都喜形于色。我走到依偎在爷爷奶奶墓碑旁的父母身边,问他们这座墓漂亮不漂亮,母亲微笑着没有做声,父亲微笑着说,只要活得好,死了啥都不知道了,埋在啥墓里都一样。我抬头看了看他们,却依稀看见他们牵强的笑容后面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和忧伤。
正午时分,一切工作顺利完成了。按照之前的计划,所有人一起坐汽车去镇上饭馆吃饭。
汽车在通往镇子的公路上奔驰着,父亲在坟地里说的那句话也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只要活得好就行,死了啥也不知道了,埋在啥墓里都一样……”
这听起来很平常的一句话,似乎有着更为宽广的内涵,我明白我以后要做得更好。父母年龄大了,让他们活着舒心比什么都重要。我要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