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明公主海子公园的传说(小说)
我家南面不远处有一座公园,叫明公主海子公园,公园里有一汪清粼粼的湖水,叫明公主海子。
从小,我是听妈妈讲明公主海子公园的传说长大,又把这个传说讲给了我的孩子……
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打进北京城之后,崇祯爷在宫里召集后妃们喝了最后一顿酒,放三个皇子让其出宫自谋生路,再赐死结发妻子周皇后和袁贵妃。
周皇后和袁贵妃都挺贤惠,从来对丈夫的话言听必从。丈夫既然让她们上吊,俩人不言不语立刻回房间上吊。周皇后死得很顺利,袁贵妃因为太胖了,把上吊的绳子坠断了,人掉在地上暂时摔昏了过去。此时崇祯爷刚用宝剑剑砍完了两个公主,便被一个姓王的太监带出宮,不是逃跑,是到煤山上吊去了。
袁贵妃为人友善和气,对宫女们一向很好。袁贵妃的贴身宫女小翠儿见娘娘没死,便把自己的一件旧衣服给袁贵妃套在外面,又拿了些金银细软,架着袁贵妃逃出宫,逃到自己的老家——京东一个小村庄。
家里的父母由于生活困苦再加思念爱女,已经去世两年多了。院子里虽然荒草没人,但是父母留下的三间土房还能住人,里边过日子的一应家具也都齐全。宫女本就是农家女,身体好能吃苦,不消三天,没人高的荒草就没了,代之的是一片整齐的小菜园。
街坊邻居听说头几年被官府抓走入宫当宫女的邻家女孩儿小翠儿回来了,都纷纷过来看望。小翠儿说京城被李闯王占领了,她从宫里逃回来的路上遇见了这位姐姐。因为姐姐的丈夫姓明,李闯王的兵就非说姐夫是明朝的皇帝,硬逼着姐夫上吊了。姐夫被逼上吊死了,姐姐也想追随姐夫而去,就在路边的一棵歪脖小树上栓了一根绳子上吊,不想姐姐因为怀孕身子重,把绳子坠断了。又拴上绳子又上吊一次,绳子又断了。恰巧逃路的她走到这儿,就劝姐姐说这是上天不肯收你,别再想死了,跟我一块儿逃命吧!两人结拜了干姐妹,一路上就往宫女老家的方向逃。
“我姐姐太可怜了,我发誓这辈子不嫁人,和姐姐一块儿把她生下来的孩子抚养大。”小翠儿这样向街坊们表白。
街坊们都是热心肠的人,听说了小翠儿的经历以后,都觉得这对干姐妹太可怜了。尽管自家的生活都不富裕,还是给姐妹俩送来很多吃的用的穿的,老爷们儿帮助姐妹俩把三间破败的土房修缮一新,姐妹俩就这样过起了农家小日子。
但是袁贵妃的情绪今生怕是也难扭转过来了。想起自己的丈夫崇祯爷省吃俭用兢兢业业当了十七年的皇帝,最后落得这个下场;想起崇祯爷从十几岁当信王时,自己就成了他的妻子,虽然自己的容貌不及周皇后和田贵妃,但是丈夫从来没冷落过自己。怕她受田贵妃欺负,不止一次关照贤德的周皇后,说袁贵妃老实本分,要限制田贵妃,不许田贵妃欺负她。在丈夫的关爱下,周皇后对她好,一向刁钻的田贵妃也从不敢欺负她。田贵妃去年病死之后,她和周皇后就更精心地照顾和伺候丈夫了,丈夫批阅奏折常常伏案到深夜,她和周皇后轮班伺候着,亲自下厨变着花样给丈夫做他爱吃的饭菜。丈夫节俭,龙袍破了补个补丁也不肯做一件新的。在丈夫的影响下,她和周皇后穿的衣服也都有补丁。有时丈夫常常把她和皇后同时拥揽在怀,说我崇祯有两位这样贤德妻子的帮助,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闯贼来了,灭了大明朝,周皇后在宫里上吊死了,丈夫崇祯爷也上吊死了(逃跑的路上听说的),自己虽然也和皇后一块儿上吊了,可是上天偏偏不肯收自己,两次上吊绳子都被坠断没死成。现在她才明白,是因为她的肚子里怀着丈夫崇祯爷的骨血,所以上天不肯收她。好吧,她就遵照上天的意愿把孩子生下来。如果是个男孩儿,她就把他抚养成人,告诉他自己是大明国皇帝朱家之后,是闯贼逼死了他的爸爸崇祯爷,灭了大明朝。要儿子一定努力恢复朱家的江山,最起码也要杀了闯贼为父亲报仇;如果上天不佑我大明,让我生个女孩儿,我就立刻去天上和丈夫及周后团聚,他相信崇祯爷和周后一定在天上,因为崇祯爷是天子。
几个月以后,袁贵妃生下一个女儿。就在孩子生下当天夜里,袁贵妃第三次上吊。因为没有了身孕,再加上悲伤疾苦劳累,袁贵妃的身子瘦弱单薄得像个纸人,所以这次绳子没有被坠断,袁贵妃如愿升天了。
宫女小翠儿感念这些年袁贵妃对自己的疼爱,发誓要把孩子抚养大。孩子姓明,小翠儿给孩子取了个符合自己身份的名字:明宫竹。
宫竹长到十五岁的时候,有媒人上门说亲,提亲的人家就是本村不远的街坊黄嫂。黄嫂四十多岁生下的儿子,儿子刚生下不久丈夫就被李闯王的队伍抓走了,是死是活一直没音信。是她一个人茹苦含辛把儿子黄百万拉扯大。黄百万比明宫竹大一岁,十六岁,长得高大俊美。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邻居,宫女小翠儿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花烛之夜(女子出嫁的前一天),宫女小翠儿捧出一包东西放在明宫竹面前,是崇祯皇帝册封袁贵妃的金册金宝。宫女小翠儿是袁贵妃的贴身宫女,因此袁贵妃把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金册金宝贵都交给小翠儿保管。看着明宫竹迷茫的眼睛,宫女小翠儿突然给明宫竹跪下,口中说:“请公主饶恕奴婢。”
明宫竹见母亲给自己跪下,还以为母亲气迷心的病又犯了,因为从小到大,母亲动不动就跪在她面前,嘴里叨叨唠唠说一些她根本听懂的话。后来听邻居说,这病叫气迷心,是因为拉扯她太辛苦得的。等她长大了,母亲气迷心的病自然就好了。
“快起来,妈妈,到炕上躺一会儿,气迷心就过去了。”明宫竹搀起妈妈,妈妈起来了,却怎么也不肯躺下去,“明天你就出嫁了,妈妈不想再瞒着你了,你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于是宫女小翠儿就从她还没出生说起,从头到尾,怎来怎去,全部详详细细讲给了明宫竹。说完了,宫女小翠儿打开那个用黄色绸布包着的薄薄的小包袱,拿出一本金册和一个金印,告诉公主,这是你母亲袁贵妃被崇祯爷,也就是你的父亲崇祯皇帝,册封贵妃时的金册和金宝。
明宫竹打开金册,上面写着很好看的几行小字,可惜她和妈妈都不认识。宫女小翠儿说:“明天你就出嫁了,这要是过去大明朝还在,你是公主,他就是驸马。可惜现在是清朝,你和他都是平头百姓。等你们结婚时间长了,如果你觉得他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你可以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他,或许他为了你,也为了他自己,能发奋推翻清朝恢复大明朝也不好说。”
第二天喜事办完,宫女小翠儿也一根绳子吊死了。明宫竹闻讯以后,哭得几次昏厥过去。不是妈妈昨天说的自己大明朝公主的身份,不是她心里怀揣恢复大明江山的梦,她也想一根绳子吊死自己。
和丈夫一起把母亲安葬以后,明宫竹再也忍不住了。一次和丈夫行完房事以后,她就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丈夫,怕丈夫不相信,明宫竹还把宫女小翠儿给她的金宝金册拿给丈夫看。丈夫读过几天私塾,能认识金册上的几行漂亮的朱红小楷,他念给妻子听:
贵妃袁氏柔顺而专静,端懿而惠和。
朕特以金册金宝,加封尔为贵妃。
钦此。
“你有什么打算呢?”读完金册,丈夫问妻子。
“我实在不甘心我堂堂一大明朝的公主做一辈子农家妇。”明宫竹说,“我要你和我一起,从今后我们夫妻发愤图强,推翻当今的清朝。”
“好的,我和你一样,恨不得马上就恢复大明江山,那时我就不是底层的农夫,而是高高在上的驸马爷了。但是光靠我们俩肯定不行,我得去发动联络好朋友,让他们再联络发动他们的好朋友,慢慢地队伍越来越壮大,等到我们有了一定的实力以后,就揭竿而起,推翻清朝恢复大明。可是我拿什么取信我的朋友呢?空口说白话人家肯定以为我疯了,都二里地的老街坊谁不知道谁呀,你怎么就突然成了大明朝的驸马了呢?所以你要把那个黄色小包袱交给我,我让他们看看,他们就信了。那个小包袱太珍贵了,就怕你交给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你是我的丈夫啊!”明宫竹被丈夫说得热血沸腾,很爽快地把那个黄绸子小包袱交给了丈夫。
“明天我就去游说我的朋友们,为了加快速度,我这些天可能就睡在朋友家。家里田间的事就得靠你了,你就得多吃一些苦了。”
“那有什么?不吃苦中苦,哪来人上人?”
第二天还没亮,明宫竹的丈夫就走了。
黄嫂一连好几天不见自己的儿子,就问儿媳妇儿子哪儿去了?明宫竹起先还不肯说,架不住婆婆一个劲儿地盘问,终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和婆婆讲了。还说等清朝灭了恢复大明朝,您就是驸马爷的母亲,公主的婆婆,属于皇亲国戚,吃则大鱼大肉粳米白面,穿则绫罗绸缎,出则八抬大轿,进则仆人前呼后拥。
“别做梦了,宫竹。赶快逃命去吧,一会儿朝廷就得来人抓你。”黄嫂说。
“我为什么要逃跑呢?”明宫竹说,“您儿子都是私底下和朋友联络造反的事,朝廷根本不会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这么快。所以我哪儿也不能去,就在家等着您儿子的好消息。”
“宫竹呀,朝廷要是真因为造反来捉拿你,我倒还是挺欣慰的。毕竟那样的话,我儿子还算个人,他没诓骗你,没把你出卖,确实按照他对你所说的去做了。”黄嫂说,“知子莫若母,我儿子不是你说的那样人。这孩子从小让我惯坏了,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我敢保证,他拿到你的金册和金宝以后,立刻就向朝廷告密,邀功领赏。他会这么和朝廷说,我媳妇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女儿,不甘心明朝灭亡,私底下联络很多人想造朝廷的反,恢复她家的明朝呢!你想想,朝廷听了他这番话,能不派兵捉拿你吗?当然,朝廷肯定也会赏赐我儿子一些金银珠宝或者一官半职什么的。可你就惨了,造反是诛灭九族之罪呀!很可能你们朱氏子孙都要因为这件事跟着遭殃。你要是跑了,朝廷抓不住原罪,就没法子治朱氏子孙们的罪。”
娘儿俩正说着,就听见院门被人拍得山响,黄嫂跑去问是谁?拍我家门什么事?门外说黄嫂我是里正,钦差大臣和他带的军爷正在我家等着见您的儿媳妇明宫竹呢。您快开门,让我带着她去见钦差大臣吧!黄嫂说我媳妇这两天闹肚子,正在如厕。你等着,我去叫她啊!
黄嫂进了屋,对儿媳妇说:“刚才里正的话想必你也听见了,朝廷派来捉拿你的人就等在他家。你快快从后门逃跑吧,我过一个时辰再给他开门。”
明宫竹哪儿还敢迟疑?按着婆婆的话,赶紧从后门逃跑,跑了一段路,一双三寸小金莲实在疼得走不动一步路了,再说即便今天侥幸逃出,明天呢?后天呢?天下之大,就自己一个孤女子,逃出朝廷的手心,能逃出坏人的手心吗?因为这几天连阴雨,正好旁边有一个积很多水的水洼,公主一步一步走进水里,最后仰面躺在水下,似乎累了,想在水底歇息一小会儿。
里正见黄嫂迟迟不肯开门,终于急了,一脚将门踹开,见黄嫂一个人正坐在堂屋地上一针一线地在绣花,“哎呀我的黄嫂呀,快把你的儿媳妇叫出来吧,钦差大人都得等急了。”
“我儿媳妇不在家。”
“您刚才不是还说您儿媳妇如厕吗?”
“我是在骗你,我把我儿媳妇放跑逃命去了。”
“哎呀呀坏醋了!”里正急得直拍自己的额头,“都怪我没跟您说清楚,要说清楚您就不会让您儿媳妇逃跑了。”
“说清楚又怎样?她是我儿媳妇,是崇祯爷的遗腹子,我能眼睁睁看着她让你们带走杀头吗?”
“错了错了,黄嫂呀,您完全把事情弄拧巴了。这下子该杀头的是我了。”里正唉声叹气,就把钦差大臣要带走明宫竹的事情原原本本讲给了黄嫂听:
崇祯帝刚吊死在煤山,李自成的军队就进了皇宫,皇宫里遍搜皇帝未果,有人发现了吊死在煤山一棵树上的崇祯帝。只见崇祯帝披发跣左足,右朱履,衣前书曰:“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直逼京师,朕薄德匪躬,上迁天怒,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闯王李自成原本想要把崇祯皇帝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门上,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并告示百姓,明朝是彻底完蛋了,皇帝都被我们起义军宰了。但是他看到崇祯帝衣前的几行字,却悄悄掩面掉眼泪了,崇祯是个好皇帝呀,临死心里还想着百姓的安危,是他把这么一个好皇帝逼上绝路……
于是,闯王发令:以帝礼厚葬崇祯帝后。可是葬哪里呢,这却让闯王犯了难,因为崇祯帝生性节俭,处处想着老百姓,没像历代皇帝一样,登基以后用横征暴敛的钱财先给自己修奢华的陵墓。崇祯当皇帝十七年了,天天操劳政事,根本没给自己修陵墓。而刚刚建立大顺国的李闯王,没能力也没时间给崇祯皇帝修陵。没办法之际,只得将崇祯帝和周后葬在比他们早死一年多的田贵妃陵墓里。
当年的九月,多尔衮就率领清军攻入北京城,只在北京待了四十一天的李闯王,仓皇逃离北京。顺治帝也由沈阳进北京,二次登基称帝。
早在沈阳登基做皇帝时,顺治帝就听说了崇祯帝的事。在顺治看来,崇祯帝和一般的亡国之君不一样,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好皇帝,崇祯皇帝能干勤快又节俭,并不是一位失德皇帝,只是有君无臣,文臣武将都不给力,导致皇帝不得不以身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