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齐鲁】窗台上的那只猫(征稿·情感小说)

精品 【齐鲁】窗台上的那只猫(征稿·情感小说)


作者:雅苑琼林 举人,4583.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2发表时间:2022-10-17 22:39:51

1
   从对面楼收回目光后,那只猫蹲在窗台上,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它继续打盹,有时半睁着眼,扫一下人间。猫和人类不同,猫喜欢夜里活动,白天睡大觉。母亲想不通,这只猫是被谁带进医院的,经常出现在对面的窗台上。
   母亲注视猫很久,猫无动于衷,对母亲不予理睬。母亲小声地嘟囔,咦!它怎么不搭理我呢?我纠正过这只猫的品种问题,我告诉母亲,它叫英短蓝猫,出自英国的。很贵的猫,乡野小院养不起,吃猫粮,猫罐头,用猫砂。还要勤给它洗澡,看兽医,猫活得比人幸福。
   乡下人一个月洗一回澡,甚至有的半年洗一回。没有澡堂,淋浴器。猫罐头一盒也恁贵,人一年之中吃不了几盒。母亲喃喃自语,大医院养得起一只猫啊,这明明是灰色的猫,干嘛叫蓝猫?搞不懂。母亲摇摇头,不看了。穿好拖鞋,推开门,到走廊走一走。
   下午的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窗,洒在乳白色瓷砖地上。走廊很静,掉一根针也能听见,一个个病房的门,基本关着。偶有几声咳嗽,家属和病人的交谈,像一湾湖泊,轻轻掠过的一丝风。
   激起小小的涟漪就消失了,湖面重新恢复先前的平静。母亲很想找个人说话,她盯着空洞的走廊,以及那些一模一样的病房,希望有一个穿着病号服的人出来,好不容易出来一个病人,一只手擎着吊瓶,迈着弱不禁风的步子,朝护士站晃去。母亲听到传唤器的音乐响很久,护士迟迟没过来。病人等不到值班护士,就自己提着输液瓶找来了。再不拔掉针头,就回血了。母亲本想上前帮他,都是病人,那个男人拒绝了。
   他说,不用不用。他没戴口罩,此时,下午三点光景,查房的医生护士,也不知躲哪里去了。
   早晨那一阵例行公事的检查,也就像一场雷阵雨,过去了。那时候,所有的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统统戴着口罩,给人一种上战场的状态。
   值班护士推着小车过来,对男病人说,教过你输液完,先关上边开关吗?男病人说,我老了,大脑一团浆糊,忘咋弄。护士,给您添麻烦了。男病人唯唯诺诺跟着小护士进病房,母亲木呆呆地看着,叹了口气。
   经过二楼电梯口,我出示陪护证和身份证后,保安挥挥手,进去吧。两边电梯,有医务人员专用电梯。我挤进一群等电梯上升的人丛,上到十四楼。十四楼是消化科住院部,护士站就设在门口。
   值班护士给我重新量体温,做登记。我努力让自己镇静,手里的胸部CT片,仿佛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上气,迈不开步。做无痛胃镜时,查出母亲良性肿瘤,主治医师建议马上住院做手术。手术分两种进行,一种是微创,刀子随着检查胃子的仪器,将病灶切除。伤口小,愈合快。做完手术,三四天就可以出院。
   另一种是传统方法,外科动刀,在腹部切开一道口子,把病变胃部切出四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我和海东再三考虑,咨询过主治医师,给出的答复均一致,采用微创手术。当时,就没有对肺部做检查。胃微创手术前,胸部CT扫描,必须做。昨天清晨,芦主任查房时,通知我陪母亲去一楼34室做胸部CT扫描。
   今天中午,护士叫一点钟后取片子。医生详细介绍母亲肺部有两个几厘米的结节,疑似不好的东西。我的心就下沉,下沉,一直沉到井底。我来到住院部外边,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努力评定烦躁的情绪。然后给海东打电话,刚按完数字,海东就接过,他比我还焦急,想知道胸部CT检查结果。
   我稳稳神,说母亲的情况,海东沉吟很久,带着哭腔说,妈遭一辈子罪,砸锅卖铁也要治!我强调说,医生只是疑似是那个病,需进一步观察。海东的语气缓和一些,嗯,上天保佑。你千万别跟妈说,一定瞒住。我说,当务之急,先配合医生,把胃微创手术顺利做完。海东说,嗯。
   几天前,海东陪我和母亲到达一院,安排妥当,坐下午四点的高铁,回去。留下我一个人陪护母亲,医院有规定,特殊时期,层层设卡严查。到一院门口,就排队做核酸检测,报告单晚上七点出。这几个小时,我委托十四楼住院部的护士,把母亲领到病房,我在一楼等检测报告,怕母亲一个人在病房孤单,我隔一小时给当天值班的小护士去电话,让她捎话给母亲,别着急。在打印机拿走检测报告,我立即去二楼急诊住院部,办理陪护证。没有陪护证,进不了病房。
   医院食堂每天早晨七点,中午十一点,黄昏五点半,雷打不动送来饭菜。母亲有心眼,在家煮一些鸡蛋,咸鸭蛋,海东在超市买两瓶矿泉水带在母亲布包里。我拎着在医院附近一家快餐店买的小米粥,两个牛肉包子,一碟煎带鱼,进病房后。母亲说,我已经吃过。我看到病床边搭着的塑料袋内,散碎的蛋壳皮,逼着母亲喝一碗小米粥,海东发来信息说,他已安全回家,叮嘱我好好照顾母亲。
   这座沿海城市,华灯初上。母亲是27床,在靠近窗户的地方,28床是位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是女儿陪护。出于礼貌,我和母女打招呼。六月的夜晚,白昼的喧嚣与闷热,并没有减轻,窗户是关着的,我想开窗,母亲在一旁拉我一把,你大姨怕风,不能开窗。我没吱声,浑身臭汗,我端着上午买好的洗脸盆,到洗手间,用毛巾擦了擦身子。母亲睡不着,我和母亲出了病房,在走廊尽头的窗口前,站着,那些商铺,娱乐场所,高楼大厦此刻,灯火阑珊,一条条路,四通八达。像一棵大树,伸出的一个个树杈。每条路,大路小路长路短路,都有车在穿梭。用车流湍急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母亲对夜空中璀璨的灯光,产生兴趣。一扫刚来时的低沉,消极。居然笑了。母亲说,真好看,真好看。在山里看不到这么多车,这么多人,这么多楼房!母亲的话,像一只手抓挠我的心,生疼生疼。要不是母亲生病,她是不会走这么远的,母亲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我和海东居住的小县城。
   2
   病房成28床大姨的天下,门紧闭着,窗也不让开。本来可以享受空调的待遇,都因大姨怕风,一一抹去。我下楼在超市买一把纸扇子,母亲热了就搧一下。
   在此之前,母亲大概了解自己的病,胃出了问题,发现及时,做微创手术。母亲不无担心地问,是不是在肚子上开一条口子?我说,不是。就和做胃镜一样,母亲说,那得很多钱吧?我说,用不了多少钱,咱还有合作医疗,也报销一大部分呢。
   那只蓝猫是在母亲住院,等待手术的第三天发现的,当时,母亲输完液,我用热毛巾给母亲敷一敷埋针管的地方,接连输三天液,母亲左手腕右手腕,全肿胀着。毛巾敷一敷,缓解缓解胀痛。我看着母亲青筋突兀的手,眼泪在眼眶打转。母亲反倒安慰我,没事的,不就是多几个针眼吗?睡一觉就好了。
   猫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它坐在对面的窗台上,那是一间储藏室,一天里几乎没有人出没。白色的窗帘半遮半掩,猫朝这边张望,母亲低呼一声,猫!你看!医院里竟然有猫,难道是流浪猫不小心乘电梯来的?不大可能,有人养的?病房的窗口,距离猫停留的窗口,也就四米远。不像流浪的,它是身价很高的蓝猫。微胖,正午的强光刺激,它的瞳仁缩成一条线,母亲开窗,唤它,喵喵喵,蓝猫瞥一眼母亲,继续梳洗自己肥嘟嘟的爪子。大姨打个喷嚏,大姨的女儿说,阿姨,把窗关上,我妈受不了风。母亲赶紧关上,向大姨说对不起啊,忘这事儿。母亲就从那一刻,多一份牵挂。她时不时趴在窗口处,望着对面的窗,蓝猫有时在上午九点后出现,有时在夕阳西下时,懒洋洋地躺在窗台,唱一阵喜歌。
   母亲很想穿过中间的障碍物,抱一抱蓝猫。也小心翼翼地打听过值班护士,猫是哪来的?谁养的?小护士摇摇头说,不清楚。没有猫啊?医院里怎能养猫?母亲就辩解,我亲眼看到的,就在对面的窗台,不信你看。小护士沿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望一望,笑笑说,阿姨,没有猫,是幻觉吧?阿姨,好好休息,等着做手术。
   我把CT片悄悄放进床头柜子的抽屉里,脸上的肌肉有些僵硬,母亲停止对猫的话题,安静地坐在床上,问,莫非查出其它部位也有那病?我转身倒一杯白开水,递给母亲,没有,妈,别瞎想。医生说,只是一般的炎症。吃点消炎药,就好了。母亲说,片子我看看。这个我不担心,我看不明白,母亲就更不用提。母亲双手捏着片子,在日影底上下左右仔细看几遍,也没看出什么。唉!净给儿女添堵,丫儿,要不咱不治,回家。我有些恼火,又不敢发作。耐着性子说,妈,来都来了,各项检查也做了,就差手术,你说这话,我和海东多难受?你是我俩世上最亲的人,怎能不管不顾?母亲见我抽噎,立即软下来。好,我不说回家,你跟海东说,别为我的事,上火,睡不着觉。他开车注意安全!我说,海东是成年人,他清楚该怎么做。你就安心配合医生,做手术,母亲嗯了声。
   母亲不习惯医院食堂给病人的配餐,顾名思义营养餐,实际上一些蔬菜做得半生不熟,海东往我卡里打三百元,让我和母亲在医院吃好,吃两回医院的营养餐,母亲就喊停,我就在医院旁边,过一条十字路口,一家快餐店订购。想吃什么,打电话过去,对方做好送到住院部楼下,我下楼拿。准时不说,味道也不错。母亲赞不绝口,快餐店做的煎带鱼,外焦里嫩,焦黄焦黄的色泽,口感极佳。比母亲这位几十年的大厨煎得好,小米粥一大碗,量大,相比医院食堂的便宜一截。母亲那代人挨过饥饿灾荒之苦。对一粒粮食,像眼珠子似的珍惜。让我认真算一下快餐店和医院食堂的差价,觉得还是吃快餐合适,母亲就催我订快餐,不吃医院食堂的。
   肺部CT的结果,像一根刺卡在我和海东嗓子里,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母亲也不提。
   蓝猫第三次出现在对面窗台,母亲有小小的兴奋。母亲兴奋,我绷紧的神经也松弛许多。蓝猫在梳理自己,并不曾在意有一双,或者几双眼睛,在暗处观察它。我不知道小护士为什么撒谎,那明明住着一只蓝猫,她偏说没有猫?
   这只猫影子一样围绕着母亲,我比较感谢它的存在,它在某种程度上,给母亲种下一个念想,母亲就是靠这个念想,走过想乡下老房子,老土炕,老石头墙,菜园子里的菜,圈里的猪鸡鸭鹅猫狗的分分秒秒。猫让我和母亲在医院的日子,不再枯燥,灰暗。我们有共同的话题,猫。母亲说,她养的橘猫,就认识她,别人给它食物,它绝对不吃。没有人能骗走橘猫,母亲说到她的橘猫,手腕上有关针眼的疼痛,以及对手术的惧怕,便成轻描淡写的空气。母亲哪里知道,护士每回往她手臂手腕扎针时,我不敢看,我从小怯针,源于我一场感冒得的肺炎,住在乡里那个破旧不堪的卫生院,注射针头,吊瓶针头,将我的屁股,大腿,手腕手臂,额头,遍布数不清的针眼,密密麻麻的,仿佛夜空中的星星。打到我一看到医生和大夫就恐慌,瑟瑟发抖。看到针,腿打颤,长大后,经历疾病,能吃药的我觉不打针。我打怵,那只针头攮进我的身体里,实在山穷水尽,打针,我针眼部位会疼一个月。我倒希望猫,一直在窗台,坐着躺着站着伸懒腰,干什么都行。猫的造访,能调节我们沉闷难熬的时间。
   我和母亲在27床谈论猫,28床的娘俩,在大声讲着他们至亲如何如何。大姨的家就在市内,她二女儿抽空就坐公交回一趟家。大姨的大儿子在美国,回不来,大女儿开了一家大型超市,忙,走不开。陪护的是她二女儿,大女儿不陪护还挑二女儿的毛病,二女儿撩下电话,就哭,二女儿说,谁在老人跟前的怎么弄也不当意,大姐不来就不来,还骨头里挑刺。大姨说,我就眼一闭,腿一蹬,死了好,不然,你们兄妹三个,吵吵把火,没完没了。大姨这么一说,二女儿就不哭了,又是给大姨擦眼泪,又是抱着大姨,贴着耳根说小话。大姨年轻时,走南闯北做生意,把北方的皮草,运到南方贩卖。倒过煤,卖过水果。一个女人,抛头露面闯荡江湖,男人四十几岁就死了,一场大病收走他的命,大姨就南漂北上,做生意。养大三个儿女。大姨从此没再嫁,好在二女儿孝顺,大姨大大小小一生中做了七八次手术。在鬼门关走了好几回,因此,她显得格外淡定。住院是她的家常便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住在医院。
   北京,上海,天津,大连,住过很多大医院,拿她自己的话说,她是滚刀肉,阎王爷不收她,那是在世上罪没遭够,没遭完。大姨说这些时,二女儿不在病房,她回城里的家,二女儿在,大姨不会说,二女儿不让她乱说话。二女儿带来好吃的,大包小裹摆在床头柜上,香味一波一波刮来,在房里长久滞留,窗始终是关着的。有时,二女儿会不咸不淡的问一声,阿姨,吃点啊?母亲说不吃不吃,俺有。大姨吃面包,什么牌子的,我记着,出去买回来,她有的,我也买来。母亲是极爱面子的,大姨是淋巴结长三个瘤,也不知是良性恶性,晚上一个劲叫,一碰她身体,就哎呀哎呀叫。值班护士给打一个止疼针,才消停。严重影响母亲的睡眠质量,海东说,不行就和护士长说说,换一个病房。我去找护士长,护士长态度不错,她说医院床位紧张,换不了,忍耐一下吧。既来之则安之,没办法。但那天护士长下班时,给38床的病人调了病房。我想找护士长理论,一个病人家属,道出实情。她说,之所以给38床病人调房,人家的姑爷是大官。嘘!别议论了。被她们听到,千万别在药水里做文章那样就惨了。

共 1039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仔细读完这篇文章,用了我两个小时。我深深地被这篇文章所吸引,读懂了文章里的内涵。故事的主人公在陪伴母亲住院期间,母亲发现了一只猫。这只猫虽然不是名贵的宠物猫,却是非常的让人怜爱。于是,故事就围绕着这只猫,展开了母亲对于猫的挂念,又想到在农村养殖的各种家畜。其实这一切,都是表达出一个慈善老人的爱心,有了这只猫的出现,也就让老人有了坚持做手术的毅力。因为老人还牵挂着家里的一切,猫的出现,令母亲又清醒许多。母亲说,猫……,猫,麻药的作用,母亲舌头发板,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对面窗台上的猫,母亲看得真切,我守着母亲,守着猫。所以看到这只猫,会让她始终看到生命的希望。其实这只猫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因为猫有九条命,会给老人有种依靠和精神支柱。文章也赞扬了麻醉师的高尚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麻醉师,缺一不可。都不能得罪,麻醉师,你打点不好,麻药剂量少不行,剂量大,损坏神经。那麻醉师给多少?这是现实中一些不良医生的做派。在临床大姨的解说下,让本就窘迫的病人家属,顿感压力。但是经过几次的送红包失败,让主人公姐弟俩忧心忡忡,不知道在手术中会发生什么。可是结局却是令人感动,这名麻醉师是个高风亮节的人,不仅不收红包,而且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责。故事也鞭策了人心,在利益和亲情之间,每个人的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姐弟俩都是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为老人治病,可女婿的表现,却是冷漠至极。漠不关心的态度,敷衍了事的做法,让主人公彻底看清了他丑陋的嘴脸。文章最后,那张打给女婿的借条,就说明了一切。好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好医生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重孝道的为人道理。文章围绕一只并存在的猫,却勾勒出一篇人间冷暖的感人故事!文章语言严谨,故事情节紧凑,叙事结构巧妙,结局让人动容,可见作者文笔之深厚。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巧妙地勾勒出一篇充满爱的好文章,整篇突出了一个“孝”字!读后让人拍案叫绝。好文章,极力推荐!【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0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0-17 22:40:47
  文章围绕一只并存在的猫,却勾勒出一篇人间冷暖的感人故事!文章语言严谨,故事情节紧凑,叙事结构巧妙,结局让人动容,可见作者文笔之深厚。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巧妙地勾勒出一篇充满爱的好文章,整篇突出了一个“孝”字!读后让人拍案叫绝。好文章,极力推荐!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0-17 22:44:06
  好文章,让人动容,让人深思,也反映出了人心,在利益和亲情之间,在遇到大病大灾面前,才能彻底看清一个人的品质!好文章推荐阅读感谢赐稿,祝您愉快!遥握!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0-18 08:45:36
  欣赏红叶姐的又一篇力作,把猫写“神”了!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4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22-10-18 09:28:31
  红叶姐的小说需慢慢品读才能咀嚼出那些厚重的味道。
你若贵,一切贵。
5 楼        文友:白甫        2022-10-18 10:13:04
  拜读学习,问好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