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巢】黄大婆之死(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巢】黄大婆之死(征文·小说)


作者:明月千里 布衣,33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41发表时间:2022-10-19 14:25:11

共 528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黄大婆之死》是一篇颇具悲剧色彩的小说,所谓悲剧,并非年过古稀的黄大婆被冻死在大儿子家门口,而是她的三个儿子在看到母亲被冻死后的种种作为,比刺骨的寒风还让人发指。黄大婆还健康时,虽不大富大贵,但不为儿子所累,所以大家庭和睦有爱,待丈夫史长林因意外受伤辞世,再加上黄大婆也受伤瘫痪在床,所有被和睦掩盖的人性被彻底暴露,小儿子敬山有心,却碍于和两个哥哥商议好的轮流照顾,加上媳妇的抱怨,使得一到换家住时,黄大婆就像渡劫一般,走不走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直至小儿子送过到大哥家,大哥借口往昔多照顾把母亲送出门外,让二儿子来接,二儿子称忙没空,使得行动不便的黄大婆就在大儿子富丽堂皇的家门口冻死了。葬礼上,三个儿子仍然互相指责,毫无愧疚,这就是小说收尾处的哭声中的内涵,哭了的,并非是哀伤的,哀伤的,是看到此刻的读者们。小说取材当下最为关注的养老问题,从反面书写,揭露黑暗,警示大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当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0-20 22:08:16
  这篇小说写到了老人的养老问题,这还真是当下中国人碰到的一个大问题。三个儿子都不那么孝顺,却各有各自称孝顺的理由。虽然这样的故事,让人读的郁闷,却符合当下的生活逻辑。在农村,当一个人失去了劳动能力,要靠子女养老的时候,其实,乡间的子女们也都不富裕,有可能就成为一个家族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令人嫌弃。这样的逻辑不是有钱人能够理解的。马瘦毛长,人穷志短。这不是一个“孝”子就能概括的。当然,作者比没有让她的故事一灰到底,还是有些亮色与些许的良知,隐在字里行间的。读罢这篇小说,我在想,老人养老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国家富强,把经济搞上去,继续加大扶贫力度,继续缩小贫富差距,让国民能够共同富裕。让养老的个人无奈,变成整个国家追求富强富足的共同动力。
江凤鸣
回复1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0 22:45:46
  说的有道理,谁都会老,我国不是高福利国家,虽说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但在某些方面会有很大距离的。当然我国这些年发展得很好,养老问题也决得不错。
1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0-20 22:39:5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2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1 18:59:33
  感谢社长精彩点评
1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0-21 08:06:16
  “孝”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底线,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一种法律要求。自古儒家传统“养儿防老”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如今养儿防老”这个传统观念已经很难实现了。啃老的儿女们等着,继承遗产来享用,有些老父母尚且健在,不肖儿孙们抢房夺产的行为出现,如果没有房产又没积蓄的老人,生活会更艰难。儿女忙着挣钱,买车买房养宠物。却没时间子照看一天自己的父母亲。很多子女之间在老人养老的事项上有推诿和博弈,在照料质量上存在差异。小说中的黄大婆就是现今社会很多老人的代表体,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缩影。黄大婆的三个儿子,唯有史敬山对老娘有敬孝之心,其它几个儿子都是推搡耍赖。黄大婆活的没有尊严,死了也是解脱,小说读来不由得心生悲凉。小说行文质朴,揭示人性,一点带面,以面概全,反映一个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值得我们每一个将会老去的人深思,反省文,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写作意旨与阅读价值所在。语言干净利落,叙述不紧不慢却张驰有力,是篇很不错的小说。我们依然渴望淳朴孝道的传承。一些善良与久远的时光回归。问候明月老师创作愉快!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14 楼        文友:欣月        2022-10-21 15:29:49
  话说,年轻有福不算福,老来有福才算福。这篇小说讲述了黄大婆的死因及黄大婆的一生。读完让人心情倍感沉重。黄大婆的前半生因老伴是个手艺人,过得顺风顺水。在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女儿远嫁后,没几年,老伴因摔跤致雍,花空了家里所有积蓄,两年后又撒手人寰,黄大婆也只能在三个儿子家里轮流生活。三个儿子生活都富有,从摔瘫后,除三儿子家尚能尽心照顾外,其他两家都是嫌弃母亲是个废人。三儿子因儿子结婚,把母亲送到大哥家,大哥又让老二来接,结果老二没来接,黄大婆被冻死在门外。都说养儿防老,可他们却没有对黄大婆尽忠尽孝。物欲横流,全钱至上,快节奏的生活时代,道徳缺失,连亲生父母都不愿意赡养,是时代的诟病,应当去除。小悦针砭时弊,富有教化意义!
静守流年,文字开花
回复14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1 16:25:58
  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当你没用时,亲生骨肉也会嫌弃,任何人都会老,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老年人都期盼的,但在农村没有退休工资的老年人生活真苦。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我国人口老年化,养老不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15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0-21 18:09:48
  读完这篇小说,我首先想说:作者是小说高手。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从小说的角度),但文章故事完整,文字流畅,脉络清晰缜密,读来很轻松。
   然后读了这篇小说,我想到了三句话。
   第一,可怜天下父母心。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开篇对于严寒环境的描写,越是寒冷严酷越是体现了主人公史敬山对于儿子结婚的热情激动,越是让人感到温暖。
   第二,久病床前无孝子。“刚开始媳妇们轮流照顾,可时间一长都有抱怨,有时甩脸子给她看”
   第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主人公史敬山虽然也因为赡养老人的事“麻烦不少”,但他也是笑着解劝媳妇,“多尽点孝,也算积德,人都是会老的。”而二儿子史金山选择把母亲送进福利院,大儿子因为善养日期的长短,拒绝母亲回家。
   小说的语言生动真实,故事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赞。
回复15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1 18:57:24
  感谢点评,得到您认可,我很欣慰,写小说我有许多不足,还要多努力,要向前辈多学习。
16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0-21 19:51:31
  读罢小说,心中生出深深的悲愤和凄凉。想黄大婆一生,最大的功劳莫过于生养了四个儿女,可当她需要颐养天年的时候,她的儿子们却如此冷漠和恬不知耻,难道他们不懂得上行下效的道理吗?如此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连禽兽尚且不如。
   小说着眼于当下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有极大的现实警醒作用。欣赏学习!
闲云落雪
1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0-21 21:00:42
  如何面对“老”“病”“死”是日常生活的习以为常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的主题。社会经济在向前发展,但养老问题对社会来说,依然是一个难题。但从这个“难题”的家庭处理上,我们可以看见人心的善良和儿女孝心的高下。读完作者这篇小说,心情确实如雪花飘落刺骨寒心。小说发生的故事,是对“养儿防老”的绝大讽刺。但心静下来确实又为作者明月千里感到高兴。这篇小说在塑造两个不孝儿子:老大史木山、老二史金山身上,可谓非常成功,让人难忘。对中性人物不坏但也谈不上好的老三史敬山刻画上也可圈可点。一句话,塑造的人物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案例。所以说,小说人物有代表性。读完小说令人惊醒,让人思索回味启迪。这就是一篇成功的小说。
   小说获得江山精品,名副其实。
   祝贺明月千里,再创佳作。
回复17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1 22:45:26
  谢谢点评,我继续努力
18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2-10-24 19:23:05
  这是一篇描写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小说,作者表达了社会要关心老年人的问题,让老年人开心度过晚年。而不是,让老人孤苦伶仃度过晚年。小说里的黄大婆,走上一条不归路,令人悲伤,黄大婆孤苦的离开了人世,这是谁之过?导致了如此结局,让人悲叹!作者通过描写老人的晚景,写出了人世冷暖,写出老年人的孤独与凄凉,老年人的晚景生活很是不易,而老人的儿子们更是不孝,写出了人性的冷漠。写出了老年人凄凉的晚年生活。读来令人心酸!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老年人清冷的晚年生活。老人的悲伤在流动。小说洞察人情世故,人物的情感波动描写真实。小说情节刻画细腻、生动。人物描写真实、形象,揭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图面,让人深思!欣赏佳作!赞!
    
永远红梅
回复18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0-24 19:52:43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