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我是一抹蓝(散文)
一
疫情,像鬼魅的影子,有时隐身,有时现形。
今天,从常规的检查中发现两起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病例的出现无疑又为城市疫情防控敲响警钟,何况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入多个公共场所。为阻断传播源,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从宣布进入静默状态起,城市进入一片沉寂,像一片静谧的海湾,水波不兴。一切都静止下来,安静下来。
接到命令,我对着镜子迅速穿上蓝色警服,戴严口罩,全副武装;骑上摩托车,扣好头盔,之后,风驰电掣地奔赴执勤点。
车辆不见了,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交通管制让所有的红灯亮起,宽阔的街道陡然变得空旷;行人稀少,非必要不外出,有些小区已被封控,居家办公成为今天的常态;学校静了下来,孩子的欢声笑语、朗朗书声曾为城市增添多少活力与朝气,但今天,网上教学让他们的脚步停留在家中。而正因为这种安静,我却忙碌起来,像一条鱼,蓝色的鱼,游弋在城市这片深邃的海洋。
我加大油门,在静默的城市里穿行。风在耳边呼啸,骑行的速度掠起一阵蓝色的风,挟裹着深秋的清凉。我从护目镜中逡巡这座城市,每一寸目光所及,都是这座城市的风景和建筑,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那么熟悉,此刻井然有序,静默无声。
城市繁荣、喧哗,人流如潮,需要人民警察的辛勤护卫;城市静默,万籁俱寂,也需要我们来守护这份安宁。警察就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蓝。
二
沿着西湖路,我一路疾驰,道路的一头连接着樱花大道,周边是著名的陆羽故园。
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蕴藏在丹楹刻桷的茶经楼,蕴藏在桂花缥缈的浮香阁,蕴藏在暮鼓晨钟的西塔寺,蕴藏在陆羽历经千年的经卷中。这里是一代茶圣陆羽的出生地,成长地,出发地,回归地。如今这里湖光塔影,一年四季林木葱茏,鲜花盛放。
樱花大道因为遍植樱花而得名,每到春天迎来盛花期,迎来如织的游人,这是最美人间四月天。而在端午前后,洁白的栀子花登场,那皎白的花瓣,清雅的幽香,在妇孺的发间飘荡。到了七八月份,满池的荷花开了,一湖水色映着万顷碧波,嫣红的清莲在微风中凌波舞蹈,美轮美奂。当白雪飘落,腊梅的暗香疏影又描绘着冬日的别致。
今天,十月的晚秋,在江汉平原还是二十度的气温,舒爽宜人。秋风起,秋意浓,桂花香满城,赏花正当时。在一片霜染红叶,银杏烁金的斑斓秋色中,桂花,无论是金桂银桂丹桂,都如约盛放,那馥郁的浓香向我袭来,在鼻尖萦绕,久久不肯散去。若是寻常日子,我会接受它们的挽留,就此驻足小憩,待嗅足了桂香后,才会离去。肯定是的,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穿过西湖秋色,步行其中,就是为了享受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那是每到秋冬时节,我的一种锻炼方式,半个小时的快速步行,令人神清气爽,步履生风,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此刻,我必须与它擦肩而过,奔赴我的岗位,我的战场,但我感谢一缕袅袅的桂花香为我伴行。
成排的树木向身后退去,西湖的柔波折射出秋阳的绚丽,照我前行。
文学泉路,多么美好的名字,因陆羽曾在此地引用三眼井的泉水烹茶而得名。对岸是美食一条街,直通广场的步行商业街,连接起城市的美食文化圈。每到夏季,除了街道两边的酒店商铺,摆在文学泉路边的露天餐椅成排成桌,逶迤不绝,蔚然成为一景。人们就着晚风,就着树木的荫凉,吃着小龙虾,呷着冰啤酒,市民的笑语喧声,撑起了城市的夜半经济。世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唯美食美景不可辜负,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谁没有在这里享受过月下一隅的惬意呢?如今,街道一片静谧,门庭若市的商铺大门紧闭,用静默无声地坚守,养精蓄锐,等待重新焕发生机,开门纳客。
骑行中,仿佛那杜家鸡的香味嵌在唇齿之间,那烧烤的孜然辣香还在空气中飘荡。可我没有时间淹留在这美食之地,油门一旋,车轮飞驰。我的路在前方。
状元路元春街,曾经孕育出以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学派四大文人。历史的烟云还未散去,他们留下的文脉福泽后世。这里的文昌阁,绵延深厚,因此几所重点学校都在此建校。
树荫中,我从母校校门前一闪而过,深感自豪。那个梳着马尾辫,埋首书海的少女,如今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平素经过这里,我都要朝校园里瞥几眼,那里承载了我的学生时代。母校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昔日的状元之乡又走出了多少莘莘学子,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条战线上。记得,校园的栅栏围墙里,常常绰约透出玉兰树的枝叶,香樟的特有香气,还有一棵百年的古树,苍劲青翠,笔直的树干直冲云霄。每年高考临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会在树下祈福,希望借着这一方文脉,借着这棵树的灵气,为孩子祈祷一个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校园静悄悄,象牙塔里少了风声雨声读书声,线下教学可以暂时停止,但网上教学还在继续,学子的青春不会因疫情而夭折,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述。
摩托车一路奔驰,我调整着前进的方向。
人民路,民生的聚集地。昔日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空无一人。鲜活的鱼虾在氧气池里蹦跳,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各种蔬菜用鲜嫩展示了一个一个丰硕的秋天,而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是的,就在昨天。有人说,当你感到沮丧时,就去逛逛菜市场,感受到那蓬勃的生活气息,低落情绪定会烟消云散。各种食材是美食的前奏,经过一双巧手烹制端上餐桌,没有谁会拒绝这扑面而来的活色生香。
精明的主妇最会挑选菜品,那些需要的材料好像菜谱在她们的头脑里生成。我每每不懂得做什么菜时,就跟在那些陌生的主妇后面,看她们买什么,就照章行事,然后虚心地请教要如何烹制。热心的大姐们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她们总是详细地告诉我独家秘笈,回到家里如法炮制,有时画虎不成反类犬,有时又碰巧制成一道美味。无论成功与否,那种下厨的体验总是让我高兴。
今天,摊位台面虽然空荡荡的,但并不寂寞,似乎昨日菜贩和主妇的讨论声还飘荡在市场里。疫情过后,这里依然会涌动如潮的人流。
继续向前,岑静的街道,只有我的车轮飞驰,轰鸣的马达声,惊扰了路旁树木中的鸟儿,几只惊恐地飞到街道上空,盘旋一圈,又安静地落进树丛。
新城CBD,城市的商业中心。商铺林立,国贸大厦,万达广场,金融一条街,电影院全都在此聚集,一座城市的现代与活力由此彰显。之前,我常来这里悠然地逛商场,和好友转来转去,左顾右盼,试穿最新的时装,也曾经在沃尔玛超市选购家庭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有时还会陪孩子去星星影城观看最新上映的影片。因为人流量过大,为维护商业重地的治安,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警务区。
一路疾行,我阅读自己可爱的城市。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运转方式,却无法遏止城市的活力。在疫情的背景下,静默也是一种发展,是城市另一种繁荣的序曲。
很远,我就看见一位战友在此值守。他伫立在街道边旁,像一尊蓝色的雕像,一动不动,在秋色中格外醒目。他挥挥手,打个招呼,我鸣鸣笛,算作回应。不必对话,我们都懂彼此的责任。
一加油门继续前行。后视镜里,那道蓝色的身影依旧屹立不动。
三
不远处的一个社区在等着我。
我来了,到达了集结地,刹车但未熄火。战友们也陆续抵达,像一道道蓝色的闪电,从城市的不同角落聚集过来。领到任务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跨上摩托车,电动车,相随而行,又拐进一条条大街,一条条小巷,一个个社区,一个个居民点,各就各位,到自己的岗位值守。聚是一团篝火,散如满天星斗。
工作着是美丽的,蓝色的身影忙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维护秩序,治安巡逻,社区协调服务,政策宣传讲解……也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为保障民生供应,传递各种物质,传递陌生而熟稔的关怀。
黄昏,夕阳渐隐。暮霭中偌大的城市,看似静谧无声,其实静默有序,一股股温情悄然涌动。一位老人正在做饭,小炒菜蔬的香味从窗扇飘溢到空气中;一位大妈正在洗衣服,哗哗的水声流淌,给静寂注入一种温馨;一个孩童在练习弹奏钢琴,月光般的音符跳跃在夜空……
夜色深沉,居民区的楼群亮了起来,依旧万家灯火。我和战友步巡在社区中,蓝色的身影和蓝色的夜空融为一体。
2022年10月28日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