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秋的收获(散文)
清晨,走出办公大楼,一股幽香扑面而来。喔,新厂里满院的桂花全都开了。白色的是银桂,像白云,也像棉花,花瓣中间,镶嵌着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的花蕊,散发出一股股沁入心脾的芬芳;金色的是金桂,像蝴蝶,又像彩带,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细小,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仿佛层层绿叶中点缀着一片碎金。秋风吹过,满树婆娑,摇曳生姿。
老厂搬迁时,农庄里的朋友信誓旦旦,说有一棵珍贵的丹桂和其他几十棵桂花树一起送给我。今天却没找到,肯定偷偷种到自家田里去了,没舍得给我。好在浓郁的香气,一样让人心旷神怡。我惬意地舒展了一下腰,打了个喷嚏。是谁想我了?一定是家乡的朋友。告诉你,我马上要回来了。苏北的风水果然不同,脸颊红了,皮肤黑了,多年的椎间盘似乎也不再突出了。
三年前,我在家乡的老厂面临拆迁,没有回旋的余地。年轻时在外闯荡,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安稳了十几年,没想到又起波澜。好不容易创建的公司,要么赔到钱歇业不干,要么租厂房负重挣扎,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那年的秋天,凉意渐浓,看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随风飘零,心也随之摇曳。忽然,久不联络的老友从苏北打来电话,说他在那里创业八年,企业需要扩展,正想去金湖拿地,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我怦然心动,但过去的苏北,营商环境令人担忧,听说许多人血本无归。朋友圈和亲友团一片反对声,几乎无人支持。别无良策,就先去看看吧。
2019年10月,是一个忐忑的秋天。山山寒色,树树秋声。我和儿子第一次踏上金湖。老家的张书记,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很深。秋风里,他送我,忧郁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心。想起另一位同学凌晨给我打的电话,也劝我不要去了。我眼一热,差点忍不住热泪。他们的担忧和好意,一下子让我有了闯关东的感觉,秋风萧瑟,心里面充满悲凉。
意想不到的是,金湖迎接我们的也是一位张书记。张书记相貌平平,穿着也很随便,虽然是银涂镇的党委副书记,且兼任开发区主任,却没有当惯了领导的那种气势和圆滑。他详尽地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投资环境和具体的优惠政策,感觉很实在。当我提及一些尚不完备的基础条件和不配套的问题时,竟感到他有一丝羞涩,让我这个并不世故的商人感受到他的不掩饰和真诚。我当时就认定,张书记是个可信的领导,甚至可以成为相互理解的朋友。于是,我很快地签订了投资协议。
事实上,苏锡常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新旧动能的转换。限制“双高”企业,控制过剩产业,淘汰低效用地,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020年10月,是一个成熟的秋天。我投资的文凯公司第一期厂房如期竣工。高大的办公楼和三千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周边几十家苏南过来投资兴业的公司一起拔地而起。各方面的运作都比较顺畅。
2021年10月,是一个收获的秋天。老厂搬迁基本结束,新厂运营基本正常。除了地域上相差二百多公里,其他没有大的阻碍。这里地价便宜,政策优惠,营商环境相对宽松。政府与客商目标一致,就没必要“吃拿卡要”。
2022年10月,是一个圆满的秋天。从无锡陆续移植过来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白杨树下,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象一只只彩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地面铺上了五颜六色。新厂对面,是我新投的新尧公司,八千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工程量过半,明年春光灿烂的时候,可以峻工投产。
走近大门,发现西南围墙边有一棵比较矮小的桂花树,它的花是橘红色的,叶子厚实、光滑,香味浓郁。这不就是那棵丹桂吗?躲在墙角里不露声色,却与众不同。桂花飘香,经历过冬的储备,春的蓬勃,夏的考验,终于在秋的季节里,收获了满满的芬芳。我的事业,也厚积而薄发,总算有了些眉目。
丹桂飘香秋意浓。秋高气爽时,金湖十里飘香,宝应湖、高邮湖和白马湖也都到了收获的时节。秋风起,蟹脚痒,荷花荡和水上森林里,到处都是大闸蟹的身影,偶尔也还有小龙虾,我将会把它们带回无锡,奉献给经常关注我二次创业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秋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