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秘密通道(散文)
一
夏天在老家,再次看到了奶奶的身份证。
那是一张黑白的老式身份证。微微发黄的塑封,有绵密的岁月划痕,和时间冰冷的感觉。
奶奶眉目温和慈祥,面带微笑,微微眯起的眼睛里,闪着微微的光芒,像细碎的金子。那金子一定是摔碎的,带着尖锐的伤痕,和久远的隐隐作痛,要不然,怎么把我的眼睛刺得生疼?
夏日的午后,三十多度的酷暑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树上的蝉在嘶鸣。
我站在老家堂屋酷热的空间里,抬头看着墙上那小小的身份证,觉得那上面的奶奶,变成了一只披着薄薄的发黄的外壳的蝉,被封在透明的琥珀里。
全世界都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发烫,只有那琥珀是清凉的,它静静贴在我的心上,让我的心在难耐的燥热中安静下来。
那个午后的时间也被安放进了清凉的琥珀里,凝结成一个短暂的永恒。
那琥珀是一个相框,长方形,实木边框,玻璃面,里面放置着我们儿时的照片。照片都有些年份了,有黑白的,也有彩色。如同一个小小的时光记录仪,把我们一家人几十年的时间收藏在里面。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岁月的切口,通往一段久远的记忆。
二
奶奶的身份证安静地呆在相框的左下角,其他照片要么是合影,要么是彩色的,唯有它是黑白的,且只有奶奶一个人。身份证压在其他照片前面,把一众后辈们的身影静静挡在身后。
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一个人将四个儿女养育成人。她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最大的大伯和第二个姑姑年幼时一起掉进河里淹死了。奶奶这一生还经历过战争、饥荒、以及之后混乱的那些年。这短短的一段话,交代了奶奶这辈子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却道不尽她这一生的辛苦与艰难。
那张身份证的姿态也如同它主人的一生,单薄而孤绝,挡在时间的最前面,开辟出一条通道,把父亲、姑姑们、叔叔,以及孙辈的我们,从遥远的过去带到现在。
身份证在奶奶去世前就在这相框里了,最后的时间里,是父亲在老家照顾奶奶。
我时常想象当时的父亲,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给自己的母亲洗头发,擦洗身体。晴好的时候,父亲推着轮椅,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村里人都说,奶奶是个有福气的人,儿子孝顺又细心。
但是再悉心的照顾,也无法全部抵消一个迟暮的老人身体的病痛。那段日子,我们整个家都在一团阴云的笼罩中。父亲眉头紧锁,一团愁苦的云将父亲的心紧紧包裹住。我们也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原本热闹的家,变得沉默而低沉。
奶奶是在河边洗衣服摔倒的。
其实她一向身体很好,做事麻利,腿脚利落,且从未有过大病。即便是高龄,她也依然坚持自己种菜、洗衣做饭,还照顾着叔叔家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堂妹,这是村里大部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只要还能走动,一天都不会闲着,勤劳的生活习惯,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但生活是残忍的,随着年岁增长,老人们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被岁月侵蚀得越来越脆弱,轻轻地摔一跤,也是致命的灾难。
那场灾难过后,奶奶就再也不能独自走动,度过了两年躺在床上被照顾的艰难时间。
那样的日子对于奶奶这样一天也闲不住的老人来说,一定极其难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失去自由,被病弱身体束缚在床榻上,内心的痛苦与煎熬。
我想,那最最痛苦的感受,一定是知道自己再也起不来了,这一生已经快走到尽头,生命一点一点枯萎下去,而自己无能为力。所以大多老人一旦摔倒病倒,生命就迅速枯萎,奶奶也一样。
那是一段生命的火光从微弱走向寂灭,孤独而寂寞的艰难路程。
三
奶奶是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去世的,至今我依然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原本是又亮又圆。
后来,清冷的月光笼罩着天地,像清凉的河水涓涓流淌,清洗着笼罩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所有人心头的愁苦与阴郁。
最后,月光变成泪水,从每个人的眼睛里流淌出来,我们的眼睛都成了月亮的尽头。
那个中秋节,每个人眼睛里的月亮都是破碎的,悲伤的,冰凉的。
奶奶去世以后,放在相框里的身份证就不见了。
我记得有一天下午,父亲把它从相框里取了下来,独自去了楼顶,待了很长时间。父亲下楼时,我发现他的眼眶是红的,我知道他很难过。然而我看看他回避的眼神,硬是把一声“爸爸”之后的所有话关都进了喉咙里,相视一眼,然后彼此沉默。
那天之后,奶奶的身份证就没有出现过,所以我一直以为父亲把它烧了。因为老家的风俗,去世的人的所有遗物都是要烧掉的,什么都不留。
所以那天看到这张身份证,我愣在了那里,以为自己看错了。凑近了仔细再看看,没有错,是奶奶的照片,还有身份证上的名字:吴王氏。
是的,奶奶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身份证上只有一个自己的姓氏,被冠上夫姓,组成一个独属于她们那一代女性共有的名字:某某氏。
这个名字的背后,隐去了无数为了家庭和儿女辛劳一生的女性,她们的人生自出生起,就被装进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她们只能顺着那个盒子给的有限空间活下去。
这个盒子的名字随着她们的长大,名字从女儿、姐姐或者妹妹变成妻子,最后变成母亲,唯独没有她们自己的名字。
如果有一条时间的秘密通道,能回到过去,我想去到奶奶的小时候,去给那个脸蛋圆圆的小女孩取一个名字,并且告诉她,以后你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悲苦,所以,小时候,你要尽量快乐。
四
我曾经跟着奶奶生活了一年,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那时家里贫穷,又有三个孩子需要养活,父母带着弟弟妹妹,跟随村里人去到江苏的渡口打工,我因为要读书,便留在老家跟着奶奶生活。
那时我还小,并没有太多具体的记忆,只有几件事情印象深刻。
我记得每个星期会有一两天的早上,奶奶会给我五毛钱,在上学路过老街时,买一个早点。
还记得奶奶烧饭的柴火灶的燃料,是她从田间地头铲回来的牛屎。她用铁锹把牛屎甩到屋檐下的墙面,烈日下暴晒两天,便晒干了,翘起来,用手一个个掰下来,码得整整齐齐,再盖上厚厚的稻草防风雨。
每日烧饭的时候,奶奶便叫我出去取几个牛屎粑粑丢进灶膛,燃起熊熊的火焰。牛屎一点也不臭,是非常好的天然燃料。
农忙过后,地里的稻子和麦子都收割完了,奶奶会带着我和一个蛇皮袋,去捡散落的麦穗和稻谷,一整天的时间,我们能捡回满满一大袋。这些稻子和麦子,最后通过奶奶的手,变成餐桌上的清粥、米饭、面疙瘩和馒头。
奶奶的手心里住着一个魔术师,总能在贫瘠的生活缝隙里,变出滋养儿孙生命的宝物。
奶奶很爱干净,衣服总是清洗得干干净净,穿戴整整齐齐。奶奶也爱漂亮,齐耳短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用一个黑色发箍从前往后梳住。
每年栀子花开的时候,奶奶总会摘一把,用白瓷碗盛满水养在房间里,香气溢满屋子。早晨起床洗漱后,取一朵开得最好的花,别在耳上或者衣领最上面的扣眼里,走到哪里,香气带到哪里。
我后来在奶奶的屋子后栽了一棵栀子花,从一棵幼小的花苗,长到比年少时的我还高。开花的时候,满树白色的花朵,远远就能看到,雪白而耀眼。
那棵栀子花树在奶奶的屋后静静生长了很多年,奶奶去世后的一年,过年回家的我去了奶奶的老屋,绕到屋后,看到那棵栀子花。
奶奶的音容笑貌,和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那满树的花朵一样,踏着时间和记忆,纷纷而来。
五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奶奶的梦,梦里开满颜色鲜艳的花朵,我在梦里回到了小时候,那花梗长得粗壮,像甘蔗一样笔直,比我还高。
好像是大丽花,而我的家乡并没有这种花。那些花长在黝黑湿润的田埂上,每一朵都盛开着,红色、黄色、紫色、蓝色……艳丽的颜色和巨大的花型,让那个梦充满了童话的色彩。
奶奶在花的深处向我走来,拉起我的手,我跟着她往前走。
道路并不平坦,田埂蜿蜒曲折,需要下土坡时,奶奶便先下去,在下面迎我,我拉着奶奶的手,纵身一跳,稳稳落地。
在梦里,落地那一瞬间,我感觉像是踩在了棉花堆上,柔软又安全。
那个夏天的午后,那张相框里的奶奶的身份证,像一个时间的秘密通道,把我的思绪带回久远的童年,带到那个童话般的梦境里。
记忆像一条温柔的河,河水缓缓流淌,我的心一遍遍淌过,慢慢变得潮湿而安静。
时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容器,我把自己放进去,回到了真正的故乡。
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谢谢美评!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奶奶老旧的身份证,就是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作者的奶奶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一个“某某氏”这样的称号。这样一个称号,限定了她们的人生。历经了战乱饥荒的年代,奶奶的一生是卑微的,并没有什么故事。可就是这个没有名字,也似乎没什么故事的女性,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光之书,然后在时光长河中留下了自己勤劳、坚韧的一生。她有着一双灵巧的双手,编织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勒成了一段无法磨灭的童年旧梦。
文章从奶奶的一张身份证起笔,用简练而优美的文字简述了奶奶的一生,她平凡而伟大,历尽艰辛而任劳任怨。奶奶留给后世子孙的是永远的温暖和爱。
散文语言生动诗意,感人至深。欣赏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