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玲珑小城,印象兴安(随笔)
一、古镇兴安,至味米粉
兴安人的生活,总与米粉分不开。于每个人的心间,都藏有一家美味的米粉铺子。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拐过街角,走进小巷,来到平日常来的米粉店铺。
在兴安任何一家米粉铺子,所有的老板每天都重复着一句招呼:“要几两,卤粉还是汤粉”。嘴上话说着,手里动作却没停,一手卡着米粉迅速入锅中汆水,另一手在排成几排的佐料碗中挥斥方遒,一小勺明油,卤水,豆子,锅烧,猪骨汤一并纳入碗中。热腾腾的烟气中,一碗鲜香爽口的米粉,就是兴安人一天最早的小确幸。
若你不曾来过兴安,那兴安便是不曾相见的故人,定会给你家乡一般的亲切感;若你是漂泊在外的游子,那兴安便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不管什么时候归来,街头巷尾的那一碗“二两米粉”都会冒着腾腾热气,定会给你呈上一份最温暖的慰藉与治愈。一碗下肚,酣畅淋漓,栉风沐雨的肠胃才算有了一个停靠的港湾。
食在兴安,至味米粉,三餐四季,烟火温暖。一碗粉,一双筷,香在唇齿间,醉在眉眼中。
对于兴安人而言,一碗米粉,是多少人从童年吃到青年,中年,暮年,依旧初心不改。一碗米粉,看似普普通通,而所带来的幸福感,是任何珍馐海味都无法替代的。一碗米粉,是寻常烟火,是人间至味,饱含着生活酸甜苦辣,饱含着岁月深情告白!
二、古镇兴安,印象灵渠
兴安人的四季,总与灵渠分不开。在日升月落的时光里,宛如亲密无间的爱人,一起悠悠地送走朝云暮霞,一起静静地迎接春夏秋冬,日日年年。
千古灵渠,“通三江、贯五岭”,俨然一幅活色生香的水墨丹青,三分淡淡的青绿山水,三分浓浓的秦风汉韵,三分飘着米粉香的烟火气,还有一分冷暖交错的留白。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选一个早春,循着清代诗人袁枚的足迹,走近灵渠,心悠悠,意闲适,顿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目之所及,满园都是时光浸润的温柔。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灰瓦白墙,青石曲巷,亭台楼阁,杨柳夹岸……江南水乡该有的诗意和烟火,灵渠一个也不少。
清晨的灵渠,薄雾似纱,湿润柔软。早起的村妇们端盆提桶,三五结伴,在水边捣衣洗菜,哗啦,哗啦,一双双勤劳的手撩拨着宁静的水面,泅开了一幅秀美而灵动的画轴,富有节奏感的浣洗声,朝朝又暮暮,交织成岁月深处一首动人的诗歌,听之让人雅然。天边,鸟儿衔来一轮红日,薄薄的阳光透过水面,浅浅的水流清澈见底,一株株绿油油的水草茂密如斯,随着清波缓缓晃动,仿佛在摇曳千年前的旧时光。晨练的男女老少,沐浴在灵渠的晨曦中,呼吸着鲜甜甘润的空气,或吹拉弹唱,或练太极拳,或打羽毛球,或悠哉信步,来来往往悠闲自在,身心通透,康体自然。
午后的灵渠,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随处可见嬉闹戏水的孩童们,嫩语稚声盈满了园。而对岸,安享暮年的老翁,一根鱼竿撑在手中,另一头伸进年华深处,安闲而专注。一缕微光穿过树影,斜斜地印在两鬓,此刻光景,似万般荣华薄凉,都化成心底的浮世沉沉,随着流水,浩浩向远方。
向晚的灵渠,暮色暖暖,晚风徐徐,镇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穿过嘈杂的市井集市,纷纷来到灵渠,卸下白天的纷繁与琐碎,有人懒坐一隅,舒展纳凉,有人悠然慢跑,挥洒汗水,有人携手相牵,共话情长。此刻光景,无车马之喧,无案牍之劳,散淡闲适之中,时光静谧安然。
若逢下雨天,撑一把油纸伞,走在灵渠清幽古雅的青石路上,沿途有鸟鸣婉转,有花草欣然,有古树参天,有翠竹掩径。远处春山如黛,近处渠水灵秀,一切美丽如画,一切清宁祥和,有种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的韵味,美得动人心弦,不经意间,似乎多看几眼便会掳走你的心。
若是走累了,不妨在临水的万里桥坐下,看几户巷陌人家,袅袅炊烟吻晚霞;或是驻足粟家桥上,看那吱呀划过的乌蓬船,赏一桢兰桡过往;或是凭栏铧嘴石堤坝,看一江碧水窅然去,听一曲渔歌唱晚潮,皆是惬意之事。待归时,若汗湿了衣背,掬一捧清凌凌的渠水洗一把脸,顿觉丝丝清凉,神清气爽。
悠悠灵渠,古老运河,这泓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清流,像一条飘逸的玉带,穿城而过,滋养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古镇兴安的民俗风情,映衬着古镇的清丽妩媚,浸润着从灵渠走过的每一个人,留给小城兴安一册岁月清宁、人间静美、光阴散澹的唯美诗集。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个世界,不仅有春花和秋月,有诗和远方,有酒与故事,还有古朴与宁静的灵渠,如黄昏下的一帘幽梦,如岁月中的一隅桃源,如历史上的一代名姝,遗世而独立。悠悠灵渠,是故乡,亦是远方,带着清清的烟火和诗意,仿佛触手可及……
——文:潇湘夜雨,2022年10月15日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