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沉淀的岁月”】梦在想的前面(散文)
有一些岁月回不去,只能在梦里,一次次,蓦然回首。有一个地方无法抵达,只能在心里向往之至。
人生难得有穷白之欢。那时的日子一穷二白,那时的心里丰富多彩。那时我读村小,却不仅仅限于村子。村里一个在县城上班的人,曾对我说:阿蓉,如果你语数都考双百,我就给你买县城自动开关的吸铁石文具盒。
县城?原来外面有比村子更远的地方。吸铁石文具盒,原来世界有很多好东西我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是那个在县城上班的村民为我打开的一扇门。外面的世界暂时不能抵达,但我可以想象。“大雨哗哗下,北京给我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多好啊,首都,北京,一定有这样的文具盒,一定有更精彩的世界。
可是,而立之年,一个人去北京参加一个峰会,到北京站下火车的时候,我却惴惴不安起来。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路,那么快的节奏,我有些无法承受。还是拨通了在京工作的同学的电话,求她把我送到开会地。一路上望着曾经心心念念的北京,陌生而热烈,繁华而静美。那个春天,在峰会上认识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人自述小时候的经历时,我哭了,哭得甜蜜而畅快。原来,太多人有相似的凄美的童年,有太多相似的向往。只是她顺着童年的梦想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而我,一直在通往外面世界的路上。那一年的峰会再次激起了我创作的欲望,也坚定我进行作文改革的决心。历时五年后,我的科研成果“作文与做人”荣获市一等奖。我第一亲身体验了“北京给我来电话”的欣喜。原来,路一直在脚下,只要坚持走就可以到达远方。而未到达前,不要着急,你只需要一直前行。
犹记年少时,喜欢用笔记录生活,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等我老了,在一个大书房里,写回忆录。那时我住三间土房,那时我为考学奔波。但,我可以有梦。梦可以奢侈。而且,梦在想的前面。现在想来年轻多好,无论物质世界多贫瘠,精神世界都可以多富有。一直坚持文字的跋涉,从用包装纸自己钉的本子,到有塑料皮的日记本,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而立之年的时候,竟然获得了国家基础教育司的征文奖,让我觉得我的文字梦并不那么遥远。可是,有时候命运会和你开个玩笑,接下来漫长的三十年,文字一直停滞不前。尤其是有人来劝说你:天天制造文字垃圾有啥用,快停手吧!你永远也走不出家乡巴掌大的这块天。
我不服,我不是从农村走向了县城了吗?现在,我不可以自己买带吸铁石的文具盒了吗?而且电脑里的那些高级文具也任由我使用。至于我的那些文字,别人怎么看得见它在缓慢潜行。我得让文字走出去,开始漫长而艰难的投稿历程。“你好,徐女士,你的一篇写地震的文章在我县征文获奖。”一天,几个汶川的编辑打电话给我。是我的文字生了翅膀吗?我激动得无语泪流。
“你已被评为市百佳读书教师。”单位领导通知我,“知道为什么吗?你写的那些文章感动了评委。”
“你是徐老师吗?我是市征文评审会的,你的文章深深的触动了我,祝贺你获得一等奖。”
“请问你是徐女士吗?你的诗歌获得征文二等奖。”
“是徐女士吗?你的诗歌刊登在了《奔流》上……”
“徐女士,祝贺你,你的诗歌刊登在《上海诗叶》,此书已入北京博物馆收藏。”
此刻我明白,你曾经付出多少汗水,有朝一日,生命就会有多少回馈。而此刻我想起那个第一次帮我打开外面世界的人,也许他一生都不知道,他的话字字千金。
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巨大的好奇心,所以就从家乡的河塘起步,一步步走向大海。那天,当我站在渤海游轮眺望远方时,我的心里又滋生了更广阔的外面世界,可能是太平洋,可能是多瑙河,可能是红海……可能一生都无法抵达,但一生都在走近的路上,足矣。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对飞向外面世界的翅膀,无论是否抵达,飞翔本身就是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