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00发表时间:2022-11-30 09:57:30


   曾国藩在官场中的急流勇退表现了他的精明。他上疏告病请求退休,李鸿章听说后写信告诉老师:“奏章的语气不可太坚决,这样除了让人觉得痕迹太重没别的用处,而且未必马上就能退休,即使退休一二年,其他地方若发生战争,仍然免不了被皇上征召,到那时就更加进退两难了。”曾国藩觉得他学生的这些话都切中事理,这使他陷入思考之中。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决计今后不再做官,也不打算回老家享清福,只求在军营中照料杂事,维系军心。不居高位,不享大名,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大祸大谤。如果遇上小小的凶咎,我也只将听之任之。”
   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他还陈述了不能逃避的看法:“我们兄弟蒙受国家厚恩,享有赫赫大名,终究不能退藏避事,也只好像以前所说的那样,将祸福毁誉置之度外,坦坦荡荡,行法俟命而已。”曾国藩只求能将自己闲置起来,不进不退,不露不退,这样既可以消除心腹们的后顾之忧,也可以避免其他同僚的闲言碎语;既不至于让皇上为难,也不至于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既可以保持自己晚节和清誉,又可增加自己的体恤皇上的名声。真是一箭数雕。
   身在官场,时时都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当挑战来自朝廷时,常给人以泰山压顶之感。曾国藩、李鸿章师徒二人,却每次都凭着自己的绝顶精明,化险为夷,变不利为有利。
   无心问鼎
   湘军初创时,原系保卫地方性质,并无出境作战的计划。后因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清廷不得已命曾国藩率军援鄂,可是曾国藩以准备未妥,迟迟不出兵,清廷多少有一点不满意。及湘军克复武汉,便有人向咸丰进言,去了洪秀全,来了曾国藩。因此清廷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时,曾国藩的辞呈尚未寄出,而清廷便已收回成命,另易他人。这不但使曾国藩难堪,且使湘军将领无不愤慨,这也正是湘军想造反的根本原因。
   咸丰帝曾留下遗言说,克复金陵者王。事实上,曾国藩攻克金陵以后,却仅仅给了一个一等侯。曾国藩幼女曾纪芬曾言,家乡人一听到这个奖赏,都说侯爵太细即太小之意,不满之辞,已露言表。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太平军失败后,有许多御用官吏乘机制造事端,想把湘军将领一网打尽。于是编修蔡寿棋奏劾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纪纲;监察御史朱镇奏劾湘军纪律废弛,并列举湘军将领罪状。其他如胜保、穆彰阿之流,更是散布谣言。清廷又下诏,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便引发了湘军的造反之声。
   湘军营内不满声四起,有的甚至提议拥曾国藩造反。曾国藩为稳定军心召集众将,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笺,随后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不知所措,屏息良久,曾国荃乃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十四个大字,分为上下两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动,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而在他身后观读联语的众将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最后,曾国荃用黯然的声调宣布:“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彼此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为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战功,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以十四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之中。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免李元度审慎的记载。曾国藩死后,李曾哭之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李联被斥,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符曾意。曾国藩寿诞,胡林翼送曾国藩一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曾国藩最初对胡联大为赞赏,但胡告别时,又遗一小条在桌儿上,赫然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见了,将纸条悄悄地撕个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把这一联派专差送给胡林翼,代转曾国藩。胡林翼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后,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改,加封转给了曾国藩。曾国藩看后,把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还胡。胡见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一似一未,我何词费!”
   曾国藩改了左宗棠下联的一个字,其含意就完全变了,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所以胡林翼有“我何词费”之叹。
   曾国藩的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力克安庆后,曾遣人往迎曾国藩东下。在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之时,彭玉麟便遣一名心腹,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舱。但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当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时,石达开也曾提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信,何不率众独立?
   曾国藩不想当皇帝,避免了中国历史上又一场恶争。况且以曾国藩当时的实力,确也没有全胜的把握,权衡利弊,为保住自己苦苦经营几十年的名声,为保全他那把历经沙场的老骨头,不得以委曲求全,明哲保身,也不失为上策。
   天津教案:为侵略者辩护
   如果说攻克天京是曾国藩一生事业的高峰,那么,天津教案处理的失败,则是他声望跌落的起点。在这一事件中,曾国藩这位“中兴名将”、“旷代功臣”,转瞬之间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名毁津门
   1869年3月9日,曾国藩接任直隶总督。直隶地处京畿,长期以来,由于吏治败坏,军备废弛,加上永定、滹沱河长年失修,常常泛滥成灾,百姓怨声载道。曾国藩上任伊始,企图复兴大清帝国,首要的是整顿吏治。他先后两次“查明属员优劣,开单具奏,分别嘉勉降革”。与此同时,曾国藩抓紧清理讼狱,亲自拟定《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他本人“每日分时,清理案牍”,“遇重大之案,则亲自鞫讯,每月数次,统计专折奏结重案及京控发交之件,前后凡五十余疏”。他向朝廷奏报说,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共注销咸丰初至同治七年旧案11000余起,具结新案78121起,“多年淹滞尘牍,为之拂拭一清”。
   随后,曾国藩又开始整治永定河。在永定河之下流与海河相连处--韩家树,节节挑挖,疏通河道,使浑水直达海河。同时在河身壅塞的中段,加以开挖疏通,加深河床。通过几个月的治理,修治永定河工程竣工。正当他准备整治滹沱河时,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了,清政府命曾国藩前往办理,从而使他名毁津门。
   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天津)育婴堂突然死亡婴儿34人,人们怀疑教堂蓄意虐杀中国婴儿,与此同时,天津附近不断发生迷拐幼儿案件。1870年6月19日,乡民查获用迷药拐婴的案犯武兰珍。审讯时,武兰珍承认系受教堂王三主使,并供认先已迷拐一人,得银洋五块。民众大愤。6月21日下午,天津民众聚集在法国教堂与法国领事馆前抗议示威。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要求中国三口通商次臣崇厚派兵镇压,崇厚没有照办。于是丰大业与下属西蒙手持洋枪闯入通商衙门,朝崇厚开了一枪,并称“百姓在天主堂门外滋事,因何不前往弹压?”两人归途中遇天津知县刘杰,击伤刘杰随从。群众愤怒到了极点,当场殴毙了丰大业和西蒙,随后冲进法国天主教堂和育婴堂,殴毙外国传教士及其侵略者20多人。
   天津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等国立刻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舰前来进行武力威胁。怯懦无能的清政府在侵略者的恫吓下,派遣崇厚充任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赔礼道歉,同时,命曾国藩以直隶总督身份处理此案。
   1870年7月8日,曾国藩抵达天津,刚一下车即将拐犯武兰珍和犯罪教民王三开释。接着,又将天津道员周家勋、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三人革职。随后又颠倒黑白,为侵略者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公然为侵略者辩护。他说:“天津可杀二十,他国即可杀四十;今日可杀二十,异日即可杀二百,洋人在中华几无容身之地。”“仁慈堂之设……专以收恤穷民为主,每年所费银两甚巨。彼以仁慈之名,而反受残酷之谤,使洋人之愤愤不平也。”
   曾国藩自知自己昧着良心说这些讨好洋人的假话,必将遭到人民的反对,但他依旧一意孤行。7月17日法国公使罗淑亚从北京赶到天津,曾国藩急忙接见,以试探洋人的口气。罗蛮横地提出让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和总兵陈国瑞为丰大业抵命。法国海军头目也猖狂地叫嚣:十几天内若无切实办法,定将天津化为焦土。曾国藩不答应“三员论抵”之说,又害怕法国开战,于是急奏清政府,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送交刑部治罪。曾国藩上奏之后,满以为能够搪塞洋人,遂以养病为名,将张、刘二人放回原籍避风。不料总理衙门一日一催,并派大理寺卿成林亲提张、刘二人。曾国藩不知所措,忙将张、刘二人找回,交成林押解刑部。
   与此同时,曾国藩大肆搜捕6月21日参加反洋教斗争的爱国群众,逮捕了80余人,但是其中供认不讳的“真凶”只有七八人。曾国藩认为只杀这几个人数目太少,难以使洋人满意,于是,他对被捕群众严刑逼供,一定要凑够20人之数,为丰大业等人抵命。这种做法,不仅为广大群众所切齿,而且遭到同僚的反对,连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和长子曾纪泽都认为做得太过分,去信劝阻。曾国藩不听劝阻,判死刑20人,流放25人,赔款白银50万两,将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发放黑龙江以赎罪。
   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杀民谢敌的行径,受到朝野上下的强烈谴责。清廷为了推卸责任,于1870年8月29日中途换马,改派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若说,攻克天京是曾国藩一生事业的高峰,那么,天津教案处理的失败,则是他声望跌落的起点。
   天津教案办结之后,对曾国藩的谴责更甚,“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会馆中所悬曾国藩“官爵匾额”“悉被击毁”,并将名籍削去,即不再承认他是湖南籍人。曾国藩闻之引为大恨,中经几许周折,财、力兼施,只不过将难堪之处略为掩饰了一下。
   这样,曾国藩这位“中兴名将”“旷代功臣”,转瞬之间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后世评价
   章炳麟: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清)容闳: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太平军起事后,不久即蔓延数省,曾文正乃于湖南招练团勇,更有数湘人佐之。湘人素勇敢,能耐劳苦,实为良好军人资格,以故文正得练成极有纪律之军队,佐曾之数湘人,后亦著名一时。
   (清)吴汝纶:公之谋议,思虑深远。进规中原,议筑长墙以制流寇;策西事,议清甘肃而后出关。筹滇黔,议以蜀湘两省为根本;皆初立一议,数年之后,事之成否,率如其说。而驭夷为著尤。
   李立泉:曾国藩除了镇压太平军大节有亏以外,同样做过一些好事,如他热心创办洋务,提倡向西方学习,主张经世致用之学,这些思想和作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蒋介石:大满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者,盖非人才消长之故,而实德业隆替之征也。彼洪杨石李陈韦之才略,岂不给比拟于曾胡左李之清臣,然而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吾姑不问其当时应变之手段,思想之新旧,成败之过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
  

共 2001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叙述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认为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文中详实地叙述曾国藩的从政经历,感悟虽然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首要人物,但是他随后所引领的洋务运动和发展国防造船工业,在促进中国国防近代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是不可抹杀的。内涵厚重的随笔,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的功过,有着深刻的感悟。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1-30 09:58:40
  叙述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文中详实地叙述曾国藩的从政经历,认为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惠风        2022-12-01 09:48:15
  封困在家,正好有时间读历史,写史书!
两袖清风存正气 一间陋室透书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