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山里的向日葵(散文)
一
秋日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墙上挂着的那幅梵高的向日葵画上,向日葵有的在怒放生命,有的只留下一片孤零零的叶子,有的颗粒饱满,还有的早已枯萎。无论以哪种姿势展现它们的人生,那种明烈的色彩,炽热的情怀,涌动的热血,在一片金黄中,生命的光芒依然四射。
我不由想到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仰慕和崇拜油然而生,在主人公那种执着的感染力下,看到正义的光芒点燃希望之火,忍辱负重,生活再不堪,要学会自渡,命运再多舛,要学会向阳而生,只要让阳光从生命的缝隙中照进来,总会走出阴霾,迎来人生胜利的曙光。
我又凭着好奇和敬畏读了《重生》,读完有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好想到无人的角落释放一下,哪怕歇斯底里地大吼几声,或让眼泪毫不矜持地流下来,和主人公一起把生死看的淡然自若。
杰米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幸福的家庭,哥哥阿康的一次意外失聪,在母亲焦虑不安,阿康茫然失措的时候,年轻英俊善良的牧师雅格里斯用他的专心研究成果“奥秘电流”让阿康重新聆听到世界的声音。从此杰米更加崇拜牧师,也成了一对忘年交。牧师的妻子美丽优雅,杰米喜欢看她弹钢琴时陶醉和迷人的样子,还有牧师那个洋娃娃一样可爱的儿子,像上天送来的天使,牧师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一个有癫痫病的司机酗酒后,开车葬送了一对母子的性命。这个噩耗像给整个庄子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大家都陷入极度悲伤和沉痛中。尤其是杰米一家,慈善的妈妈不知该怎么告诉牧师这个消息,然而牧师听了却镇定自若,像一团死灰。从此牧师开始了布道,他那些“不堪入耳”的宗教信仰致辞,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从此也让他结束了牧师的生涯。雅各布斯凭着对爱的执着,对信仰的彻底绝望,对重生的执着信念,开始专心研究“奥秘电流”,拯救让病痛折磨的人,还有濒临死亡的人。虽然出现了奇迹,但他们终将又回到了生命的终点,这就是逆天行道不是理,顺应自然规律才是真。
重生,不是复活,重生带着前世的记忆,却也刷新着新的人生,不是生命的重复,而是新生。
记得,那些大山里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昂着头,挺着胸,向阳而生,一片金黄。好像梵高把大地作为画板,用阳光当做颜料,用风当画笔,浓墨重彩留下的佳作;又仿佛它们从画框里飞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显卓越风姿。只要有一粒向日葵种子落下,无论在路边,还是田野里,抑或沟渠里,还是大山的石缝里,它都会生根发芽,偷偷从泥土里钻出来,戴着那个黑黑的帽壳,吮吸阳光雨露,让自己向上生长,向阳怒放生命。
当你不经意间瞥一眼,就会发现,两片叶子像两只手掌向上托着,托起生命的希望……这就是向日葵,大山里的向日葵。
忽然一个电话打来,把我从小说的情境中拉回现实,是二姨的。她说:“最近疫情好些了,我种在山里的向日葵丰收了,你啥时候来取?”
我仿佛被“奥秘电流”击中了,一股暖流涌遍周身。我笑着说:“二姨,周末一定抽空去取。”
放下手机,我的眼前出现了二姨瘦弱的身躯,高高的个子,一双深邃的眼睛,带着审视世界的眼光,头发自来卷,凌乱地向上自由生长,有一种俨然不屈和毫无装饰的自然美。她的一双大手放下来能过膝盖,无疑是干活的一副老把式。
二姨住在大山里,她也种了一片向日葵。
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尽管命运从不怎么眷顾她。
姥姥有六个子女,只有三个受过教育,二姨是其中之一。她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当了村子里的民办教师,二姨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了,她跑步来到抬头就能数见有几根椽的教室里,陈设简单,几张桌子,几把凳子,一把长凳子至少能坐三个人。她用冻红的双手取出炉子里燃尽的碳,然后放进一把干柴,上面加几块马粪或牛粪,用火柴点燃下面的烂书纸,不停地用扫帚来回地煽动,火苗越来越大,映在二姨的脸上,瞬间光彩照人,她的那双明亮的眼睛更加有神了。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二姨看着一张张冻得红扑扑的笑脸,再看看炉子里越来越高的火苗,心里暖洋洋得。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太阳公公趴在那扇唯一的小窗上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样子,笑得也合不拢嘴了。
有一次有个女孩子的父母出去打工,家里只有爷爷照顾她,孩子的头上有了小动物(虱子),二姨晚上领回家,帮她洗了头,用篦梳刮了又刮,把小动物都消灭掉了;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洗了,放在炉火旁,不停地翻腾着烤干;第二天,孩子开心地说,“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二姨紧紧抱着她,那种感觉就是一种纯粹的母爱,心里也有一种温暖,爱和被爱总是相通的。
就这样在漫天雪花中,迎来春暖花开,又结成累累硕果。在这间寒舍里,二姨送走一届又一届可爱的孩子们。大山里的孩子,凭借自己的淳朴和智慧,开出美丽的花朵,就像那些盛开的向日葵,个个灿烂夺目。
那些日子,二姨的脸上总是充满阳光。就像山里的向日葵,总把最美的笑容和温暖留给世界。
一天,二姨来教室里和孩子们告别,她说:“老师家里有事,不能陪你们了,我走后会有一位阿姨来教你们读书写字。你们要听话,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有空就来看你们。”话音刚落,几个孩子跑上去,有的抱着她的脖子,有的拉住胳膊,还有的跑到角落里偷偷掉眼泪,二姨的眼圈红了,她亲吻着那些可爱的孩子,滚烫的泪水顺着面颊流了下来,一个孩子用小手帮她擦着眼泪,“老师,你是我们的好妈妈,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给您买件好衣服穿。”二姨感动地热泪盈眶。
其实,二姨也舍不得他们,原来是二姨夫病重了,已经肝癌晚期,但她以前从未因照顾病人,耽误孩子们一节课,现在她要把时间留给二姨夫一点儿,其实她的心里始终装着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的日子,不像她的生活这么苦,只要走出去,就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二姨从此开始了服侍病人的生活,每当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二姨就早早起来了,她在外面生起了火炉,开始煎中药,一大早把一大盆猪食弄好,弓着腰摇摇晃晃地端到院子里,边走边吆喝,不一会儿,猪“哼哼哼”地大摇大摆过来了;再把鸡食拌好,不等她摆放整齐了,鸡就从四面八方扑棱着翅膀飞来,一下子把嘴扎到石槽里,开始“嘣嘣嘣”地啄食了。
药锅里的药也咕嘟咕嘟开始叫了,二姨把煎好的药倒在碗里,端到二姨夫面前,二姨夫焦黄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的双眼已经深深陷了下去,骨瘦如柴,一阵风似乎就能吹走的样子。望着那难以下咽的中药,二姨夫摆摆手,“不管用,喝进去也是吐,我的胃已经不起折腾了。”二姨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二姨夫,强忍着眼泪,像安慰一个孩子似的,“喝了吧,中药治愈的效果好,再说了,得病乱求医,说不准这个真管用。”说着一勺一勺把药喂进他嘴里,谁曾想,又吐了,二姨把他的衣服脱下来,又换上洗干净的,继续喂药。她其实更痛,看到丈夫的样子,好想让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让他恢复原来的样子。
当你把心血耗尽,还是挽留不住最爱的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痛。就像一个圆圆的光滑的山丘,长满鲜花和绿草,突然被一场雨水冲刷的沟壑纵横,一副凌乱不堪的样子。
一天,二姨正在村庄东面山岔口的一片向日葵地里干活,她种的向日葵根壮苗粗,长势喜人,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耀武扬威地矗立在田野里,守护着二姨的这片精神家园。二姨一会儿弯腰拔草;一会儿低头捡拾缠绕在根部的地膜,怕束缚向日葵的茁壮成长;一会儿满脸堆笑地抚摸嫩绿的叶子,像芭蕉扇拂去夏日的炎热;一会儿看看它们的一张张笑脸,二姨也笑了。这不仅是她的经济作物,也是精神食粮。没事儿干总要来看看,心里就舒畅,踏实。自己委屈憋不住了,就和地里的向日葵说说话,仿佛它们能听懂二姨的满腹心酸的故事,微风吹来,它们点点头,二姨心里也乐开了花。此时,从村口跑来一个孩子,走进一看,是二姨的女儿,她气喘吁吁地说:“妈妈快回家,爸爸晕过去了。”二姨像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撒腿就往家跑,天上乌云密布,不一会儿雨开始“刷刷刷”地下着,向日葵随着狂风暴雨四处摇曳着身躯,但依然昂首挺胸。雨越下越大,二姨的脚步好沉好沉。
当她回到家时,二姨夫已经气息微弱,二姨赶快找来大夫,但为时已晚。二姨不停地喊着,“你醒醒,你可不能丢下我不管,三个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再说了我还没和你说够话呢……”二姨夫最终还是走了,没留下一句话,眼睛迟迟没有闭合,嘴巴也张着。或许,他还没看够这世界,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没说。那年二姨夫三十六岁,二姨像天塌了一般,她瘫软在地上,抱着眼前自己服侍了多年的丈夫,顿时泪如雨下,这个曾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不能倒下,硬撑着身体料理后事。在出殡那天,看到三个孩子孤苦伶仃的样子,她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群山呜咽,雾霭沉沉,愁云笼罩着整个大地。向日葵低低垂下了头。
四
山岔口的田野里,秋日的向日葵,依然蓬勃向上生长,渐渐走向成熟,走进生命的绚烂多彩,颗颗饱满的果实被枯萎的花瓣高高托起,一种生命的凋零,却孕育着另一种生命的开始。那高高托起的何止是希望,更是一种赓续和传承。
二姨含辛茹苦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人,教书育人的她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三个孩子的榜样,就像那株向日葵,历经风吹雨打,依然挺拔身躯,不向命运低头。
我的大哥,身体特别壮实,脸圆头圆眼睛圆,二哥,个子高挑却身体瘦弱,他们哥俩都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都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一对长长的睫毛,笑起来真好看,总是给人憨厚、敦实的印象,特别招人喜欢。
大哥十八岁那年,正是身强力壮的年龄,成了家里的主劳力,大哥的性格有点叛逆,哥们弟兄特别多,侠肝义胆,难免会惹是生非,但他乐于助人。放学后,帮妈妈在地里挥镰割莜麦,一大片莜麦在他的挥舞下,几下子就一马平川了。眼看乌云密布,马上要下雨了,田野里的人都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大哥捆好莜麦,正准备回家。瞅见隔壁王大爷正在蜷缩着身子,捆麦子。他立即跑过去,没捆住的麦子如果被一场大雨淋湿了,还得等太阳出来曝晒,如果几天没太阳的话,就发霉了。大哥于是把镰刀往腰带上一插,随手抓一把麦子,揪住麦穗一分岔,变成两绺麦子,然后把头交叉挽在一块,用手蹬一下,铺在麦捆的下面,把麦捆一翻身,把腰子打结在一起,一个胖墩墩的麦子立在了地上,像一个小小士兵,挺拔直立。就这样大哥娴熟的动作,再加上年轻气盛,不到一小时,就帮王大爷捆好所有的麦子。然后拉着王大爷往家里赶,他还是被雨淋透了。
回去后,大哥就开始发高烧,然后身体出现不适,一点力气都没有,但大哥执拗,不愿意去医院治疗,后来终于支撑不住了,才去旗县的一家医院治疗,脸颊和眼睛已经泛黄,肚子里也有了腹水,肚子憋得像个气球,二姨看着曾经健硕的儿子,活蹦乱跳的一个男子汉,一下子颤颤巍巍的,连走路都没有精神,她的心碎了。但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她要让儿子看到希望,坚强地与病魔抗争,其实她自己心里明白,二姨夫是如何离开她的。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多月,大哥已经吃不进去饭,只靠输的蛋白维持生命,腹水已经满了,肚子像一面大鼓,平时的衣服都穿不进去了。一张脸上只有那双大眼睛更加突出了,瘦的骨架都呈现出来了。
二姨还是没能拉住大儿子的手,那一天,大哥有气无力地说,“妈妈,今生做您的儿子我已经很幸福了,是我的福报不够,没能娶妻生子,没能为您养老送终,让我来世再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二姨紧紧抱着大哥,她要用自己的心唤醒儿子的心灵感应,只因妈妈的心脏和儿子血脉相通。
如果说痛失亲人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事,那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是怎样的一种痛,唯有二姨自己懂得!
五
生命只要有一丝希冀,就去努力争取。
幸亏还有二哥留在二姨的身边,他更加孝顺,又聪明过人,能吃苦,学了一门手艺,维修电脑、电视等。当时在农村来说,这门手艺比较吃香,哪家电视坏了,没有图像了,或者有雪花了,还是显像管坏了,二哥鼓捣一下,就正常了,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说二姨有个智商情商都高的好儿子。
二哥还在北京学习了几年,维修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源于照顾二姨,回到了家乡,一边从事维修工作,一边帮二姨干农活,一家人其乐融融,也算幸福之家。
然而命运还是多舛,在二哥结婚的六年后,也就是他三十三岁那年,检查出和大哥一样的病,他的脸开始变得黝黑,少了往日的英俊。二哥的眼睛又黑又大又有神,在北京时,同事都以为他来自新疆,再加上他能歌善舞。病痛的折磨,他的身体也开始日渐消瘦,眼睛变得更大了,记得病重时,二哥在我家待了一晚上,他疼得厉害,凌晨就起来了,在地上来回走动。
我和弟弟每人给他拿了一些钱,看他好心疼,二哥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内蒙医院检查治疗,那个消息同样骇人听闻,如雷轰顶的感觉,大哥的病情又同样发生在二哥身上。医生说已经肝癌晚期,还是回去保守治疗吧。二哥回家了,每天疼痛难忍,头上豌豆大的汗珠滚烫下来,二姨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每每发作就靠打杜冷丁止痛,那种煎熬让人不忍目睹。就这样坚持了四十天,二哥还是像大哥一样,远离的自己的妈妈和妻儿。
二姨已经被生离死别的痛折磨得千疮百孔,她的眼泪流干了,更加沉默了。她只是可怜自己的小孙孙,从此没了爸爸,她懂得三个孩子失去父爱后的孤单,只是命运又一次降临在孙子身上。她紧紧抱住不满五岁的孙子,看着他那双和儿子一样的大眼睛,她撕心裂肺地吼着,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天底下到底有没有像我这样的人。
外面的风不停地敲打着窗户,像撕破窗户纸一样,哗啦啦地响着,直击人的心底。
余华的《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又亲历了一场场与亲人的生死离别,最后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伴着他走过生命的尽头。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像向日葵一样,每天抬起头,寻找今天的太阳。
六
二姨在二姨夫去逝后,对公婆照顾有加,做饭洗衣的事情全靠她一双大手,最后公婆生病了,卧床不起,她每天更是体贴周全,不嫌脏不嫌累,像一个女儿一样侍候着二老,最后成了村里唯一一位为公婆养老送终的儿媳妇,她出了名的孝顺在村子里传开了。
二姨就这样坚强的活着,现在依然精神矍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她的那双眼睛依然充满希冀,用她的光芒温暖和照亮了别人。
去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经过二姨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话,顿时有了勇气和力量。她更像我们心中的一道光。
隔壁的奶奶孤苦伶仃一个人,二姨总是把热乎乎的饭菜端过去,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奶奶激动地说二姨就是一个好人。好人一生平安,这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吧。
今年,全球高温,各种庄稼都长势不好,但二姨种在山里的向日葵,硕果累累,依然露出灿烂的笑容,笑迎人生,带给别人温暖和快乐!
我瞥了一眼,墙上的向日葵似乎更加茂盛,阳光,洒下一片生命的光芒。
(原创首发)
社长之文,心有大爱,笔端含情。于纯朴无华的叙述中,震撼着每一个读文者,让我们更深层次地领悟生命的贵尊和坚强。拜读学习,点赞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