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寻春】冬日里,静听岁月安好(散文)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是一个很有风骨很内敛的季节。秋收冬藏,何不浅听岁月,一笑嫣然,静听松风寒,笑迎春花艳。
进入小雪后,寒气便名正言顺地逼近大地。空气中浮动着的寒冷触手可及,许多事物都披上了冰凉的外衣。一场冬雨,院子里,街道两旁尽是枯黄,没有诗人眼里那金黄浪漫诗意可言,满眼尽是残枝败叶,以及说不出欲滴的凄冷。路面,行人脸上也像是给涂上了一层生硬的灰白釉色,笑起来给人一种硬邦邦的感觉。地面是凉的,花盆是凉的,花瓣也是凉的,就连偶尔午后的阳光也带着凉意。原本空旷的马路愈发显得寂寂,离窗口不远的那棵苦楝树耷拉着一树的枝条。
空茫的天空下,公交站台上空无一人,车牌寂寞地宣告着从一站到下一站的地名。人们总是在不断地与过去告别,与十一月的告别也是沉重的。
到了十一月底,一天比一天冷。下班时,雨衣上落满雨滴,裤脚也被打湿了一大截,眉毛尖还挂着几粒水珠。街道两边的房子树木也全都是湿漉漉的,一个个显得那么的冷峻无比。至于屋檐下的灯笼和广告箱也像是被冻得发涩凝住了,发出的光线都是白茫茫的。风拂面,不由地打个冷颤。
手机电视里滚动报播报了寒流预报,说十二月头几天气温会出现断崖式降温直逼零下,特别提醒高寒山区居民外出做工注意防寒保暖,行车注意路面结冰。于是大家开始做准备。在北方,有的地方十月份就已经开始集体供暖了,但在南方是没有集体供暖的,城里是有一些供暖电器,像冷暖空调,电热炉等等。可在乡下农村,这些家什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家家户户只能把所有厚厚的被褥往床上搁,实在不行的话只能硬抗;人们,身上也是一件套着一件,裹得圆嘟嘟的像一只发胖了的企鹅,从后面远远望去,人好像正紧贴路面滑行。
就十一月底的那最后几天,难得出太阳,爱人终于可以把冬季衣服和被褥全都拿出来晒晒,算是沐浴了阳光之礼——之前它们一直装在柜子箱子藏着!我却是不那么的上心,还笑爱人这是多余一举,现在就张罗这些是不是太那个了点,现在晚上冲凉人家还洗冷水澡呢。对于我的说辞,我爱人意见很大。不帮干活也就算了,还在一旁说风凉话,只见她双手叉腰,怒瞪着我,气得她说不话来。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天寒地冻的,一次在下班回家路上突然下雨,没处躲雨,于是我就淋着雨回家,我还逞能,洗了个冷水澡,说什么以毒攻毒。谁知到了后半夜我就着凉发烧,清鼻涕堵都堵不住,像坏掉了水龙头,没一会儿功夫,垃圾桶就塞满了纸巾。我爱人特地拿来一床新棉被,给在床上里“住院”的我这个病号也加了床厚“褥子”和垫子,还是不见好。再加上疫情,不敢去医院,我爱人只能听从老爷子的方子,刮痧,多熬姜糖烫给我驱寒,天天如此,可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的。每隔几天还要给社区上报我健康的情况,忙里忙外的,我这一次感冒一个多月才见好转。忙得我爱人够呛的,她人都瘦了一圈。我想到这就感到后怕和心疼,歉意地冲爱人傻笑。
这几日的初冬即能感受到隆冬的寒,天气的骤冷和疫情的反复,没有一个人不在渴望着又一个寒冬赶快过去,又一个春天迎面而来,此时冬天里的火把是最渴望的温暖,红红的篝火能够照亮每一颗充满春天希望的心田。
爱人正张罗给父母网购毛衣毛裤羽绒服和电热毯暖水袋之类的东西。见状,我说我们最好先打个电话问一下爸妈和孩子的意思如何,再买也不迟。
爱人正拎了毛刷,把每一件冬服上的灰尘和毛毛细细扫去。爱人的手机开着免提,边刷衣服边跟电话那头的母亲唠嗑:“妈,家里下雨了吗?天变冷了吧。我们要给你们网购些过冬的鞋子和衣服。妈,你把你和咱爸穿得尺寸说一下。哦,那两个小的带厚的衣服被子去学校了吗?”
“昨天晚上就下冻雨了,菜地里的菜苗和芭蕉树都给打蔫了一大片。我们正在家里烤火呢。不用了,你们去年买给我们都还没穿呢。俺的两个孙女可乖了,早早就挑好自己的厚衣服和被褥拿去学校了,都不用我们操心。”母亲像倒豆子般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你们还是在烧木柴啊,干嘛不买木炭?”爱人听了不由地提高嗓门,“不要为了省钱而不舍得买啊,妈。你们的身子本来就不在怎么好,要不我网购电热扇和电热毯给你们。妈,你们都七老八十了,本该享福的时候了,可你们还要帮我们带小孩……”
“哈哈,闺女呀,你说到哪儿去了啊。俺带自己孙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咱们是农民,不下地干活,不带孙子,还能干嘛去呀。不然的话我浑身难受没劲,有孙女在家里就暖和闹热得多了。现在嘛,我和你爸都还可以走得动,干得动,那就多干点吧。只要你们好好的,我们也就开心了。”我母亲在电话那头还是那样的咯咯笑着,“还有啊,你们买的棉裤棉鞋,羽绒服大衣,再加上你妹她们也给买,那么多我和你爸都穿不过来了啊。留钱给你孩子以后读书用。闺女,听话啊,现在谁挣钱不容易……”
母亲爽朗的笑声也感染到了我们。我们知道母亲是说一不二的人,她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拽不回,也改变不了她的决定的。母亲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给我们做出最真实的答案,为此我很是高兴,为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儿子而感到骄傲。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她用脚说话,一步一个脚印,苦也好乐也好,几十年如一日把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她常说,你大鱼大肉也是过一天,你清水寡汤也是过一天,何必让自己天天活得那么累呢,天生天灭。
爱人再也没有说什么了,跟母亲再聊,都是顺着母亲的话,还不时地笑出声来,并郑重其事地答应母亲我们在外面会照顾好自己之后,母亲才放心地挂了电话。
爱人耸耸肩苦笑着,唉,咱妈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操不完心的人……
你跟咱妈都聊些啥呀,那么开心啊。我边叠衣服边探头凑过去问到。
也没聊啥?唉,都是些乡里乡亲的鸡毛蒜皮的事。就是爸妈她们去捡干柴枯枝,芭蕉叶茅草编绑绳卖,邻里发生口角,你拿我根葱,我拔你棵蒜……哪还能有什么多大事情呀。
我细想呀,这大概就是现代城镇多元化生活形式下浮躁的人们,愈来愈怀念乡村人间烟火气了。那种夏要秋凉,冬要春暖,家人院里围炉煮酒围坐就餐最朴素的情怀,在岁月,流年,往事,疲惫,疼痛,枯荣里,渐渐占据上风……
掀开尘封的记忆。小时候,到每年的秋天,父母就开始准备过冬的柴火,放学过后或节假日我就跟母亲去山上砍柴,捡柴火,挖竹根,挑柴火下山狼狈不堪的样子,现在讲起来都能让母亲笑出声来。那时候自己七八岁,因为顽皮贪玩偷懒而故意把柴火从山上滚下来,到山下时柴火全都散架碎完了,回到家还大言不惭地说母亲绑不紧全掉到山谷底下去了。本想母亲会破口大骂,谁知母亲并没有在众人面前拆穿我,反而说我爬树砍柴很厉害,还有好多柴火散留在山上,是她让我先回来拿绳子的。这哪能逃过我父亲的法眼呀,他二话没说就操起扫把朝我屁股招呼过来,放狠话,不挑回柴火,今晚甭吃饭了。我揉揉被抽打得出几道血印的屁股,连忙跑出去,连裤子掉了都没顾得拉上就拿起扁担乖乖地去把柴火挑回家。
上山的时候自己在心里很是矛盾。真想把扁担扔了去玩算了,可肚子就在这个时候咕咕直叫,想想此时母亲正在厨房里煮的黑豆腊肉饭,口水直流,只好边抹口水边跑步上山。山里的夜晚黑得比较快,等我赶到那柴火堆前时,天已经开始抹黑了。此时才知道自己是何等无助呀。柴火散落一地,我没多想就立马把它们一一收拢在一起成堆,可是那时候自己的力气太小了,怎么也绑不好柴火,即使是勉强绑好,也是松松垮垮的,一挑起来就又散开了,就这样,绑好了又散掉,散掉又绑起……几个回和下来都没成功。抬起头,四处张望,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山风在呼呼吼叫,和着我哭声,像是在笑话我,连平时经常出现的鸟叫在这个时候也销声匿迹了,周围一片死寂,静得只能听到自己心跳加速的“嘭嘭”声音,急得我大声哭起来,妈妈,妈妈……
最后是村里的一位阿婆路过听到我哭声赶过来帮忙把柴火挑回家,到家了我却不敢进家门,怕父亲知道不是我自己挑回来又挨扫把劈,我就躲在屋前的晒场底下抽泣又不敢哭出声来,也许真的太累了,哭着哭着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母亲的怀里,而父亲就端着一碗黑豆腊肉饭坐在对面,眼里闪过一丝愧疚,但他还是没说话,只是过来摸摸我头,然后到门口抽闷烟,长长叹一口气……
后来我从母亲嘴里得知,其实父亲一直跟在我身后,他见到我绑不好柴火时哭鼻子的样子,他几次要下去帮我,但他没有,最后跑去叫村里的一位阿婆来帮我。知道实情后,有一段时间我在心里有点恨父亲,他为什么那么冷漠无情,作为一个父亲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落难”而无动于衷,那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他亲生的儿子。
想到这,我自己都笑出声来,爱人用不可思议的眼光打量着我,哈哈,傻笑啥呢?
我红着脸低下头,低声说,没什么啦?
真的?爱人眉毛嘴角微微一扬,冲着我露出她甜甜的笑容,满眼的期待与柔光。
我架不住爱人的“放电”和追问,就把自己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说了出来。你可能不信,爱人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想不到你这么逗啊……
我想,我童年狼狈不堪的故事也许触碰爱人心底的某一痛处,含着泪微笑,她像我父亲一样抚摸着我的头,两人依偎相拥,默默地看着窗外,听风吹落叶,雨打玻璃窗。
很多年积累的记忆成了一座美丽的宝藏,在我需要时它们会自动开门,露出璀璨与富足,丰富一些苍白的日子。
做早餐时,爱人总会烧一小节柏枝,她说烤出的烟雾和香气会驱逐寒气和感冒。
下晚班后,我就房间里燃起檀香木或沉木香,看书码字;爱人则绣十字绣听音乐。有时我们坐在窗前看星星月亮白云,心乘高铁翻过崇山峻岭,在父母疲于奔命的生活中驻足,喝碗大山茶红薯糖水解馋,双鬓提前感知早霜的寒意。腰身提前承受命运的重力,人世有宽容,岁月却从无怜悯之心。
而我们始终是绕着人生的周长转圈,奔波,头顶有时烈日当空,有时银月高悬,世界如此广大,于生命也仅是方寸之地。
四时终有天寒,人情也有冷暖。居于一方天地的内心有着辽阔的景象,田美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女人,摆地摊的男人,核酸检测点忙碌的大白,在台阶上耍把戏的一家人。
雪还未下,只是干冷。人们怀揣着自己的不易与幸福,在人世间的烟火中踏步而行。从来没有羡慕过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明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只是把眼前的日子过得充实与密集,梦想与现实都很浪漫,它需要自己附身其中去完成。我对着一段空白的日子,做好手中工作,煮茶读书疗饥,也与烟火之气握手。
鲜活的人群,鲜活的情感,才是生活的迷人之处。在疏离感越来越强烈的城市,我却偏偏迷醉于这份浓浓的充满烟火气的乡间小院人情味。
居家的日子结束了,放开了。一部分人群开始流动,我们也可以行走在小区外的马路上,重回往日的喧嚣。我看着空旷的马路,想要记录下这些特殊时期的温情与旷寂。
一碗艇仔粥,一碗红薯糖水,一个面包,一根大葱,不同时期吃出不同的味道。疫情下的人们彼此相互关爱,共同温暖着这个冬天。天寒并不可怕,人心要暖和。
天空阴沉,日子里依然有着沉重,祈愿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也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人们相互关爱,共度难关。
疫情还在继续,人们出行还是要戴口罩,勤洗手勤锻炼增强免疫力,健康是自己的。
虽然每一次出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围得那么严严实实,但是,没感冒就是硬道理。我对自己的装备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家也都不好意思说我什么,只是一到出门时就替我发愁,嫌我带出去有点丢人。
到了十二月七号,大雪这一天。我的手机笔记有了以下内容:大雪,晴,出太阳,屋里阴冷。爱人中午回来时,我们一起去走廊晒太阳,喝茶,没有戴帽子,只穿着短外套。她愉快地说:“春天一样!就像春天一样!”——好像完全忘记了几天之前阴雨绵绵的冬天。
生活要静心,也要随心,更要开心,冬日里,静听岁月安好。
春夏秋冬又一春,季节更替,相信我们也会越来越好。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