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跪着起花生的父亲(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跪着起花生的父亲(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0822.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7发表时间:2022-12-30 08:06:15


   夜露已经被阳光吸干,风一下一下就把稻穗吹黄了,枝头的果子吹红了,花生蔓也日渐枯萎。父亲四点钟就醒了,醒了的父亲细细碎碎穿好衣服,翻了翻墙上的日历表,距离国庆节还有几天。父亲轻轻抬开门,在屋檐底摘了一柄月牙镰出去了。
   连日来,父亲都是这时候去房后的化生地转转。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得四粒红花生种,说是一枚花生,能结四五粒花生米,属于丰产、成熟时间短的那种。父亲毫不迟疑拎了几斤花生种回来,一树槐花开的季节,父亲将房后那块地,深挖细犁,点了花生种。就去医院手术了,住院期间,仍不忘在电话里叮嘱母亲,看管好花生苗,别让野鸡田鼠糟蹋。母亲找来父亲的一件旧褂子,砍了一根刺槐,订成一个十字架,用完整的葫芦当人头,穿上父亲的衣裳,埋在花生地中央,远远地很像一个人站在那。 
   母亲呢?没叫父亲失望,为轰赶鸟雀袭击花生,她到集口扯了一条几十米的尼龙绳,选了一只音量很大的铃铛,铃铛和绳子拴在稻草人身上,另一端牢牢攥在堂屋灯线,哪天,母亲累了,不必去花生地巡视,拉一拉灯绳,那边就会发出叮铃铃,清脆悦耳的响声。鸟们自然被驱散。 
   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一滴滴露珠滋润,一天的星斗促膝交流,有时还来几只青蛙,一群蚂蚁,在花生棵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爱情,虽然是昙花一现的激情,丝毫不影响植物,小动物,昆虫们热爱生命抱团取暖的信心。
   当然也有母亲的参与,母亲给花生苗拔草,施农家粪,旱了,在坡下的一道溪流内挑水,一担一担的爬坡,浇花生苗。有虫子吃花生叶片,母亲顶着烈日,捉虫子。母亲和父亲一样,对花生苗的感情很深。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父亲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到花生地走走。 
   八月的花生地,绿黄相间的花生棵,垄上有的花生棵裂口了,父亲明白,今年的花生又是丰收。干瓜涝枣,这爿地是沙质土,适宜栽红薯,种花生。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他是清楚土地脾气的,父亲自医院回屯那日开始,早晚来花生地撒目一番。花生收了后,他要平均分配的。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带给刘教授。送红包他不收,农家的土特产,他不会拒绝吧。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父亲一辈子,不肯亏欠任何人。他觉得刘教授是给他第二次生命的人,是恩人,他送包花生,不仅是出于感恩,更是一份尊严。 
   父亲这么想着,心底便有一股河流般的暖,在荡漾,在澎湃。人有了精神原野,就升起一团一团的动力。父亲来地里巡逻一遍,坐堤坝,摸摸口袋,没带烟。想起医生叮咛,不准抽烟喝酒。父亲突然湿了眼眶,烟酒像他的老兄弟,跟着他几十年。现在,他不得不放下它们,烟瘾来了,就冲着花生地唱支曲子,酒瘾上来,他猛灌白开水。父亲,就这么安静地守着,直至把花生守到月末,守到成熟。 
   父亲的眉眼欣喜无限,饭桌上,父亲说:“北风一阵比一阵紧了,也硬了,数数日子,该起了。”母亲说:“你说哪天起,就哪天起,咱家你说算。” 
   父亲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父亲没坐马扎,动手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他股骨头坏死的左腿,不能咕咚跪下,唯有慢慢地,试探着跪。
   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白晶晶的花生,像碧流河里一条条白条鱼,令父亲满眼惊喜。父亲是跪着,一点一点朝前挪腾,母亲怕累着父亲,劝父亲歇一歇,父亲喜滋滋地说:“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
   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五粒花生米,且个顶个饱满,圆润,罗锅的花生特别多,在北方,人们将多籽粒的花生,叫罗锅。四粒红花生,罗锅占三分之一。父亲笑得脸上的褶子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顾不得跪着的膝盖有些难受,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母亲坐着起,两个人谈笑风生,麻雀飞来,喜鹊飞来,凑热闹似的,啾叽一会儿,捡一两粒落花生,尝尝。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们留口吃的。 
   起出来的花生棵,先在地里晾晒一上午,待日落西山时,再扎成捆,扛到前院石头墙继续晒,父亲时刻关注天空,一旦有乌云压来,赶忙把花生收拾厦子内。 
   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了两天,大功告成!那晚,父亲吩咐母亲在铁锅,柴禾火煮了一钵子花生,一弯月牙悬在树梢。父亲倒了一杯凤城老窖酒,倒在地上,祭祀上天。他没呷酒,闻一闻酒香,吃一粒花生米,吃一粒花生米,闻一闻酒味。父亲的思绪,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
   起完的花生地,父亲还要翻捡一遍,不落一颗花生在地里。父亲觉得,一颗花生也有气息和尊严,你不尊重它,就是对花生的亵渎。父亲这么想,也是这么做得。翻捡花生,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无风也无雨。父亲眯了一会,找出墙壁挂着的八齿铁耙子,用砂纸使劲擦拭一下,让一把铁具浑身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迎接生活和劳动。
   再拎着一个竹筐,扛着铁耙,进了化生地。阳光照耀过的地垄,有着令人舒适的温度,父亲脱了农田鞋,赤着脚,同样是跪着,挥动铁耙,地垄不多时就被翻出新鲜的泥土,有时出现三两条蚯蚓,遗落的花生,一旦接触阳光,变得激动不已,父亲捡起一颗,又一颗。在手心里端详一阵,喃喃自语说,“这要是不翻捡出来,落在地里可惜了。”
   一下午的时间,父亲中间会歇息,坐一坐,闻一闻泥土的清香,剥一颗花生,放在嘴里嚼一嚼,整个空气弥漫着花生的清新味儿。翻捡来的落花生,父亲上河边,洗干净,放在铁锅里,撒一点盐,架着柴禾火煮着吃,喷香喷香的。
   父亲这段儿处于身体康复期,喝不得酒,抽不了烟。烟瘾酒瘾上来,抓心挠肝的。父亲就不住嘴的吃,吃煮花生,晒干的花生。走哪,兜里揣一些,没事了剥开扔一粒花生米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父亲计划过了,来年开春到镇种子站买新品种高产的花生种,房后西山下还有一块地,沙质土,适合种花生,也一起种上花生,儿女带回城里,剩余的用单轮车推到附近屯子的油坊,压榨花生油炒菜吃。医生说了,多吃植物油,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父亲牢牢记住了,刘教授的医嘱。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饱受过大手术折磨的父亲,对健康何等的渴望与珍惜啊!
   所谓的孝顺,不是让父亲母亲按照儿女的意思度过余生。而是给老人一个自由的空间,做他们自己想做的,过他们认为快乐与幸福的日子,我们能做到的。除了陪伴,就是在父母需要时,一直在身边,不离不弃。
   父亲坚持打理几块地,一个菜园子,我没有理由阻止,但我让父亲保证,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适当劳动一下,既进行了身体锻炼,又种下无数希望,在一个一个等着父亲母亲去一一打开,收割。父母呢?也是借着这些花生,谷子,玉米,蔬菜,水果将人间大爱默默的传递给我们。
  

共 2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勤劳善良的老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心安。即使是种出的花生,也会记住别人的好,把收获的花生,送给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也从侧面反应出老人亲身所为,教育子女的作用。文章讲述了父亲在房后选出一块地,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精心地收拾,打拢,翻地,选种,精耕细作,种上了花生。父亲就去了医院做化疗,花生就由母亲精心管理。浇水,施肥,除草等一些活,在母亲的管理下,花生长势很好。出院后的父亲非常欣慰,总是喜欢看花生的长势。作为一个懂得土地的人,父亲以前总是把土地整理的井井有条,那块地种什么,啥时候收种,都是按部就班。自从种上了花生,一直到收获,父亲就像个孩子似的,每天在数着花生成熟的日子,盼望着能够起花生。终于,父亲选择了八月二十四这个日子起花生,寓意四平八稳。其实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这时候有了风,风一吹,花生就干的快,不容易腐烂。父亲因为股骨头坏死,所以是不能坐着或者蹲着的,只能是跪着起花生。虽然我们极力反对,可倔强的父亲还是坚持起花生,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可见一个勤劳的农民,是多么的喜欢劳动。最后的一段话,写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谓的孝顺,不是让父亲母亲按照儿女的意思度过余生。而是给老人一个自由的空间,做他们自己想做的,过他们认为快乐与幸福的日子,我们能做到的。除了陪伴,就是在父母需要时,一直在身边,不离不弃。全文如行云流水,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跃然纸上,感叹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章语言流畅,活泼灵动,在对故乡景色的描写中,融情、事、理、景于一体,造就了意蕴无穷的意境。对于父母的爱,更是写出了感人的精神世界!一个平凡但又是伟大的父亲,跃然纸上,好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成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2-30 08:07:05
  一个人勤劳善良的老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心安。即使是种出的花生,也会记住别人的好,把收获的花生,送给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也从侧面反应出老人亲身所为,教育子女的作用。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30 12:23:03
  父亲母亲,不仅教给我们善良,勤劳,更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土地,珍惜粮食。只有土地和粮食才是延续一个人,一座城,一座村庄的命脉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2-30 08:08:24
  父亲因为股骨头坏死,所以是不能坐着或者蹲着的,只能是跪着起花生。虽然我们极力反对,可倔强的父亲还是坚持起花生,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可见一个勤劳的农民,是多么的喜欢劳动。最后的一段话,写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谓的孝顺,不是让父亲母亲按照儿女的意思度过余生。而是给老人一个自由的空间,做他们自己想做的,过他们认为快乐与幸福的日子,我们能做到的。
回复2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30 12:21:38
  对父母的孝顺,就是懂得尊重他们的想法,给老人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2-30 08:08:46
  全文如行云流水,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跃然纸上,感叹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章语言流畅,活泼灵动,在对故乡景色的描写中,融情、事、理、景于一体,造就了意蕴无穷的意境。对于父母的爱,更是写出了感人的精神世界!一个平凡但又是伟大的父亲,跃然纸上,好文共赏,推荐阅读!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30 12:20:52
  敏社的留评越来越精彩了。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30 11:12:57
  父亲的土地情结,系在花生新品种上,他要更大的丰收,打很多的油。这些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但那种情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作者对孝顺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很新颖,我表示赞同。一个老人,他的情感寄托在他的土地上,那就要给老人一个在土地上种出希望的空间。读红叶老师的文章,总有一些令我开眼界的收获。我常常想,可能就像我,患病之后,我把文字以为药片,你的父亲,花生就是他的药片。单纯的药物,无法治愈人,有所寄托,才是治愈的基础。我很理解作者的父亲。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30 12:20:25
  对于土地,父亲把它当做最好的良药,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老人对土地的一往情深。谢谢怀才老师留墨。
5 楼        文友:万重山        2022-12-30 20:36:34
  作者的父亲做手术之前都牵挂地里的花生,叮嘱母亲照看好花生。
   花生熟了,不顾才做手术的腿,而跪在地上起花生。体现了父亲热爱土地,勤劳善良,对大自然感恩的思想。
   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问好!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01 16:52:03
  这是很多做父母的生活态度。做手术前要不一些事安排的妥妥当当,包括在地里播下种子,这种子就像身体,最具活力,虽有坎坷,终会好起来,这样让自己多了一份牵绊。花生成熟了,父亲腿脚还没好利索,只能跪着干活,往后的路没有烟酒陪伴,也像这坡了的腿,少了滋味。好在有土地的陪伴,儿女的牵挂。四粒红辽宁盛产,你们那里叫“罗锅”我这里干脆叫“老爷子”(大概是猫腰的意思)拜读佳作!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