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排骨玉米汤(散文)
一
排骨、玉米和红萝卜还在锅里沸腾着,她却按捺不住的好奇,时不时揭开锅盖偷看。一会儿在雾气腾腾中窥视它们的颜色有没变样是否成熟;一会儿用筷子戳动它们手感软硬是否适中;一会儿又用小勺子舀取少许羹汤放嘴边轻抿尝尝咸淡。这样类似的动作,她起码重复了三四次。
就这样,她满心欢喜地站在灶台边,像初次站岗的哨兵,激动、恭敬又虔诚地守候锅里的美味,守候内心的惊喜,更守候一位新冠病人的味觉。排风扇呼啦啦地转动着,这声音几乎掩盖了窗台手机里播放的精彩小说。平日里她是那么讨厌这种声音,觉得它和噪音无异,能关就立马关掉。此时此刻,却听起来那么悦耳,仿佛锅里的美味全是从这呼啦啦的声音里旋转出来的。
她不时地转身望望客厅那口欧式挂钟,计算着锅里慢火的时间。挂钟在墙上滴滴答答着,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空气里弥漫着焦灼和雀跃的氛围,让她身心愉悦。十分钟,五分钟,三分钟,一分钟……时间终于到了。这次,她毫不犹豫地掀开锅盖,抓起碟子里的一戳葱花,撒落在锅的四面八方。此时,锅里热火朝天,好不热闹。淡黄色的玉米块、橘黄色的胡萝卜、红色的大枣枸杞和褐色的排骨,均在乳白色的汤汁中热烈地咕噜着、拥抱着、欢腾着。刚撒下的绿油油葱花,也莫名其妙地赶来凑热闹,星星点点地在沸水中舞蹈着,甚是欢悦。腾腾的雾气飘飘忽忽,像戏台上隐隐约约的白纱帘,朦胧又美妙。
它们正在演绎一场好戏啊,她心想。
左手关掉煤气灶,右手拿来筷子,她夹出一块胡萝卜来品尝,味道还不错啦!一抹笑意不经意地在她脸上漾开,她感觉心在咚咚跳动,那是激动和欢欣的歌谣。
二
这份排骨玉米汤是她独立完成的,平生第一次。
这份排骨玉米汤整整花了一个半小时、为她夫君精心烹制的,千真万确。
差不多是从上周三开始,她接到这个神圣又艰巨的任务。那是一段人心惶惶的日子,她的电话接二连三地收到“阳”的消息。她的兄弟嫂子、姐夫姐姐、外甥外甥女等全家上下,甚至许许多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某种神奇的魔杖戳中,都“阳”得片甲不留。更揪心的是,她那耄耋之年、患有基础疾病的父母也相继感染新冠病毒“阳”了,而她的侄儿侄女刚从高校踏进家门。为了避免被感染,得马上给他们转移阵地。那几天,她忙着给年老的父母送药,给祖国的花朵寻找病毒没污染的容身之地,给“阳”了躺在床上的婆婆送食物。忙完之后,她从南屏小区出来,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街灯迷离,行人稀少,店铺寂寂,无限凉意。忽然,在医院值班的夫君来电说,他发烧三十九度,也“阳”了。天哪,这是她始料未及的事,他酷爱抽烟又爱喝酒,网上不是传闻有此习惯的人感染几率很少嘛,哎!挂断电话,她顿觉浑身热劲,像被赋予重大使命似的,一股勇气从天而降,她系紧口罩的绳带,大踏步地向家的方向走去。从明天开始,这个家将要改变三十年来未曾转换的角色。她将使出扛鼎之力,担负重责,帮助夫君和家人渡过难关。
回到家,夜已深沉。一连几天的奔波,她已累了。趁着那股热劲还在心头漫溢,她毅然决然马上行动。搬出储藏室里那张久违的木凳,从上到下清洗干净,放在主卧门口。又戴上手套,把主卧统统整理一遍;点燃艾条,熏烧半个钟头,让袅袅的白烟,把隐藏在空气里的病毒赶尽杀绝;开窗通风,让新鲜的空气满盈一室。然后,她把自己连同生活用品一同撤离出来,明天这里将成为新冠病人的隔离区。
三
这些天,她看了太多朋友圈关于“阳”了的各种症状,了解到病人的痛苦之源,也从公众号里了解病人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隐隐觉得这项工作庄严又神圣。她向来追求完美,工作也好,衣着也好,力求尽善尽美。竭力护理好病人,同样亦是一项高尚、美丽又温暖的工作,岂能懈怠。何况,这一生她也历经过三次手术,每次都是夫君跑上跑下、熬粥熬汤、精心周全护理使她康复的。“夫妻百年易好合,情侣十年甚不易”。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得使出浑身解数,照顾好疼爱了她半生的夫君。
由于以前厨艺知识的严重缺乏,她不得不在这几天进行恶补。于是,这些日子的大清早,她从被窝里一睁开眼,就开始设计厨房里的宏伟蓝图,什么菜搭配什么汤,色香味俱全,既能让夫君无味的舌头食欲大开,又能增加营养、补充能量,祛除潜伏在五脏里的可恶病毒。
她躺在床上,静静地凝望天花板上那盏古铜色的吊灯,吊灯上有三个灯头。她的眼睛一会儿从这头移到那头,又从那头移回到这头,努力在记忆里搜寻以前饭店里吃过的美味,又恰是夫君爱吃的佳肴,想从其中择取一二,既方便操作又脍炙人口。构想好了,她打开手机上的小红书,搜寻该菜该汤的烹调方法,一连看上好几遍,拿来纸和笔把所需的食材记录下来。待早饭过后,去马路对面的和著民超市一一采购,排骨啊玉米啊萝卜啊姜啊大蒜啊料酒啊……一样不落。俗话说笨鸟先飞,她也想,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她尽可能做得好吃一点。
四
就是这样一份排骨玉米汤,挺家常的,对于许多家庭妇女来说是小菜一碟,而对于在厨艺上初出茅庐的她来说,犹如一道复杂几何题,难乎其难。
她,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长期以来饭来张口,不知厨房疾苦。上班则在单位食堂用餐,下班则享受公婆或夫君做的佳肴。一家人除了她,个个都是厨房能手,煎炒烹炸,样样精通;食香味浓,赏心悦目,哪有她的用武之地。
民以食为天。孟子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这是本性。她很会吃,可从小对食物不咋讲究,也不挑剔。丰盛时,就大快朵颐;匮缺时,馒头加咸菜也会津津有味,尚觉人间美好。这么多年,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不熟谙菜场景况,不关心鱼肉市价,不探究食品地位的尊卑,燕窝和白木耳、鱼翅和粉丝到她口中没啥特别的区分。甚至逛菜市场也屈指可数,偶尔被夫君使唤去购买他忘记的葱姜等小样配料。
而这次却不同,她既得学买菜,又得学做饭。一家的大厨全被一种叫新冠病毒的东西击倒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魔侵袭着她的亲人、朋友,乃至中国亿万人民的肌体,他们被发烧、头晕、咳嗽、腹痛等症状折磨得痛苦连连。唯独她,究竟有多大的幸运,成为了百里挑一的“天选做饭人”。她猜,是不是病毒有种识人的本领,故意绕她而走,给她创设一个机会,让她偿还三十年被上天、家人眷顾的恩情。
于是,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本色,像一个刚拜师的徒弟,对厨艺充满敬畏,对大厨言听计从。她毕恭毕敬地观看他们烧菜演示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他们的程序进行操作,唯恐一有闪失,食物就失去真味。
一份排骨玉米汤,大厨如是说的。首先,冷水倒入排骨,加入姜片和葱段、料酒,大火把水烧开。水沸了,撇干净浮在水面上的脏末,继续煮五分钟。煮好之后捞出、控水、清洗干净。洗净的排骨倒入砂锅中,再次加入姜片、葱段,倒入过滤水,盖上盖子先开大火把水煮开,然后转小火慢炖四十分钟。这慢炖,有点像男女恋爱,慢慢等,慢慢熬,才能情感融洽,渐入佳境。食物也一样,慢慢炖,才能把浓稠的、充沛的营养酝酿出来。虽然慢炖时间有点长,她还是规规矩矩地遵循大厨的说法。四十分钟之后,加入红枣、枸杞、胡萝卜,再加入一勺盐,盖上盖子继续炖二十分钟。时间到了,再打开锅盖,撒上葱花点缀一下。就这样,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玉米排骨汤做好了。这道菜,她从下午四点开始筹备,直到晚上五点半才完成。至此,她终于明白,世间所有的美味,都是厨师用真心、细心和耐心烹制出来的。
就像初次上台的演员,难免丢三落四,忘了动作或丢了台词,她也一样。这些天,尽管每次把烧菜的步骤了熟于心,但实践起来总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要么盐忘了放,要么水放少了,要么顺序调换了,要么火候没掌握好。且每晚仅做简简单单的一菜一汤,总把灶台弄得凌乱不堪,筷子不知啥时多出三四双,盘子碟子到处都是。更疑惑的是灶台下的地板总是脏兮兮的,隐隐约约、横七竖八地印着她的鞋印。以前夫君哪怕烧一大桌菜,也不至于这样的呀。现在,她得天天清理灶台,还得清理一遍地板,以至每晚忙完后,时钟已爬到七点半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心满意足。
就这样,从“十指不沾阳春水”至“今朝为君做羹汤”角色转换之后,一晃半月过去了。这段时间,她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每天变着法儿给夫君做菜,竟学会了番茄炒鸡蛋、大蒜炒肉片、芹菜炒香菇、菠菜蛤蜊汤、鱼头豆腐汤、炖燕窝等一些家常菜的做法。在他人看来,这是绿豆芝麻的事儿,根本不值一提。而对她来说,如得到第一张奖状似的自豪。她正踮起脚尖,沿着贤惠女人的脚印,走去……
五
砂锅端到丈夫面前,她忐忑着,等到丈夫品尝了第一口后,做出了一个动作,她倏然快活起来。丈夫对她第一次烹制的排骨玉米汤翘起了大拇指。
被列为“天选做饭人”,是益,是害?是喜,是悲?原来,天下的哲学,竟藏在柴米油盐那点小事上。
至少,她懂了,世上所有的美味需要等待、值得等待。
至少,她更懂,她为夫君做了十五天的菜,而夫君为她做了三十年的生活调味师。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