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喝酒(散文)

精品 【东篱·奇】喝酒(散文)


作者:房顶月亮 秀才,192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0发表时间:2023-02-02 07:29:34


   喝第一口酒,是在我十七岁的时候。
   父亲拿出他的高粱白酒,给母亲倒上一盅,找个小盅,给我倒上一点点,刚盖过小白瓷盅的底。然后也为自己倒上一盅。母亲嫌他给我酒喝,脸色不好看了。父亲说,孩子干活累了,喝点酒解解乏。父亲是说真的,也有要我陪着喝一口的想法。说罢,父亲端起酒盅,一仰脖,“咕嘟”一口,一盅酒就下肚了。看着父亲喝得痛快,我也把酒盅举到唇边,谁知,一股强烈的辛辣味直冲脑门,我皱着眉头望着父亲。父亲说,喝一小口尝尝,慢慢咽。我小心翼翼,再次把酒盅举到唇边。盅底的一口酒在白瓷里微微晃动,像是在等我唤它入口。高举,仰头,抿嘴,一缕细流缓缓入口,藏在舌尖,不敢下喉,啊呀,又苦又辣,辛味冲鼻。慢慢从舌尖滑到口腔,我眯着眼,缩着脖,总算把它吞下去了。心口火辣辣地灼烧着,我第一次尝到酒的味道,真的不是那种入口就欢喜的爽滑,但它确实神奇,那晚我睡得很沉很香。第二天我想借着酒感谢父亲,父亲似乎没有给我表达的机会。
   父亲借机和我讲喝酒。父亲说,唠叨起喝酒,凡古代的名人几乎没有不跟酒沾边的,李白抱一坛子酒,吟出三千首诗。有个叫“刘伶”的人,喝点闲酒,一醉就三年,所以讲出了关公大战秦琼的故事。父亲的酒故事,或许有着寓意。听他演绎,就像有了下酒菜。父亲是有选择地讲述酒故事,他或许希望我成为李白一样的人,才纵容我喝点小酒。或者又在担心我恋酒,不要乱说。是的,父亲也总觉得自己喝酒是最有品味的,不多,微醺而已。我们家未出一个正儿八经念书成大器的,父亲不敢直接表达他的愿景,我从父亲的话里隐约琢磨出一点期待之意。也许,这些都是因喝酒催生的闲话,并无深意,但我已经觉得父亲是最有情调的人了。
   对父亲的怀念总是离不开那点儿酒,似乎因为酒,我和父亲有了更深层的交集,尽管那口酒那么难咽,但酒后琢磨起来,觉得酒香那么醇厚,酒味那么浓烈,似乎我懂得了父亲。每回忆一次,就会看见父亲坐在矮小的饭桌前,清瘦的脸上,溢满了慈爱,“喝点儿酒解解乏”,是父亲给我给自己给家人的温暖语。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爱,对生活的喜欢,也有对儿女的人生期待,他的酒趣也影响着我的性情,不拘束,趋于奔放。
  
   二
   以后,我接触了许多喝酒的人,酒,不再是温馨的代名词。我开始讨厌酒,更讨厌醉酒的男人。这种体验隐含着一种为之同情的味道,我有时候说不清。
   一次,一个衣着埋汰的年轻汉子,上车说出目的地就呼呼大睡,到了目的地还是鼾声如雷。无论我怎样喊他叫他都不醒,幸亏我一年四季都戴手套,处于防疫需要,就用手使劲推了他一下,没反应。用点力再晃一下,好歹睁了眼。我说,到地了,该付车费了。等他窸窸窣窣从衣兜里掏出手机,举在眼前却怎么都扫不上码,不得已,我给扫好码输上车费,就这么会儿工夫他又睡着了,重又唤醒,才付了钱下车。酒,太耽误事了。或者我不应该有那种恨酒的情绪,但控制不住,酒怎么可以把一个男人弄成那个样!小酒好,喝大发了,我都心疼。
   有的坐在车上喋喋不休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有的口齿不清,目的地都说不清楚,一个劲地念着“向前,向,向,向前”,向前了好远,既不下车也不付钱,仿佛醉得不省人事。记得一次我带着这样一个醉汉,从市里到河东,又从河东到市里,来来回回兜兜转转,怎么着都不下车。实在没招了,我打了个电话,说,小王,你带几个人到开阳路和清和路口,我车上有个醉汉不想下车,你们来把帮帮忙。手机刚放下,醉汉霎时从醉酒的混沌糊涂中清醒,动作麻利的从裤兜里掏出一百块钱,急不可待下了车,匆匆忙忙拐进一个小巷。其实,那个电话我根本没有拨出去。如果没有那酒劲,我想他不会那么耍赖吧?酒怎么可以不经意就颠倒了人性的是非呢。其实,我收下他的车费,心中一百个不爽,真希望等他清醒了,再遇见他,跟他说说这天的样子,还给他多余的车费,尽管剩下的钱不多,可我心中是个结。我不喜欢出租车行业规定的不载醉酒的人,那满大街醉着,也不是事。
   问过许多男人为什么要喝这么多酒。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这酒不喝,合同就签不成,生意就谈不成,领导就不高兴,工作就不好做。看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管人喝醉了就不是人了,就从人退化成了猴子。喝有理由,不喝,反而理由不充分。酒啊,是耽搁事,还是成全事?我突然说不清了,尤其是和喜欢醉酒的人说理由,陷入其中都不自知。
   日常交往不能离开酒,最好把酒当个媒介,喝个小酒,来点氛围,别往醉里喝。可这与喝个痛快又有着抵触,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像我父亲那样,从来不醉,即使醉了也安稳着,不闹腾。喝过酒的人,对醉酒也多了一份宽容和谅解。
  
   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我也有过很长一段借酒消愁的日子。为了驱散心中烦忧,睡前一口气喝下大半杯白酒,比父亲倒给我的要多好几倍。只是父亲永远不知道了,他的心肝宝贝闺女遇到了坎,只能喝酒浇愁。酒也不是什么名贵的酒。不会喝酒的人,对于茅台和刀烧,区别不开,就像不懂车的人,对于劳斯莱斯,只是钟情它的外型。50度白酒喝下去,就像中了蛊,脚踩在棉花上,浑身酥软,迷迷糊糊,趔趄着爬到床上死猪一样地睡去。却往往睡到半夜,酒就醒了一半。虽不能浓睡,残酒仍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头还疼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话真是一个天大的乌龙,“近来始觉古人言,信着了全无是处”,辛弃疾早就琢磨出来的事,我到现在才明白,所谓借酒消愁只是自欺欺人的无奈罢了。
   父亲让我喝酒,只一口,是为了让我解乏消累,没告诉过我酒可解忧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能用酒来伤身体。
   我上小学的时候,教我数学的张老师有个同胞弟弟,天天像在酒缸里泡出来的,沾酒必醉,醉了一定倒在路上,趴上半天不动弹。我们放了学,经常就看到他在我家门前的路边或躺着或趴着。张老师一看见气就不打一处来,走到跟前,怒冲冲踢一脚,不动。再一脚,还不动。这下不是猴子了,是死猪了。气得他连骂带吼,给翻个个,再狠狠踹一脚,脸拉得老长,气哼哼骂咧咧地走了。
   村里人都说,他早晚得死在这酒上。我不恨那个喝酒的人,恨不该弄出白酒。白酒为什么要提高度数?可能因为我曾经也喝酒,所以对酒喝酒的人,有了一点同情和宽容。有时候,我的逻辑被酒弄得错乱,不知怎么回到正常逻辑上。
   他,是我的一面镜子。我不想这么糟践自己。虽不能吐气如兰,也不能酒气熏天。无论怎样我都不能像个怨妇蓬头垢面把自己置于一片狼藉之中。日子还长,我要精致地走出那片沼泽。
   于是,把白酒换成了红酒。红酒之所以讨人喜欢,是因为红色妖娆吗?端着半杯红酒站着看夜景,成了那段时间每晚的必修课。家里有一套质地细腻的白瓷杯,倒进红酒,转几圈,洁白的杯壁上就浆了一层浅浅的紫红。有些酒是不能多喝的。有时候清浅才能生深意。这浅浅的紫红色,就像胸口的朱砂痣,就像眉间的落花词。喝的是杯中酒,品的是酒中意。妖娆之色摄魂夺魄,轻轻启唇,都怕惊扰一地月色。关了房间里的灯,月如流水,空濛迷离,透着几多柔情,几多沉静。
   半杯红酒在一个人的寂静中,一点一点,陪我把过去细细地咀嚼了一遍,然后,就着回甘,我把身心融进月色。
   最怡情的酒当是对知己饮。也并不是所有的酒都要面对面坐着,眼对眼看着,双双举杯,缓缓下咽。天涯咫尺,无须多言,一句问候,一声关爱,已如饮小酒,醺心暖肺。有了饮点酒的感觉,便知酒不必多,不必喝醉,有酒的情调就可以了。
   显然我不能接受父亲的关于醉酒和诗的暗示,喜欢那种清醒的状态,酒劲不能左右理智。
  
   四
   而最温情的酒当与家人共饮。
   许是受父亲影响,我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喝点小酒。如果时间允许,冰箱里的鸡鱼肉来得及解冻,家人都在,心情不错,我和夫君很乐意炒几个小菜,在喝口小酒这件事上,我们俩一拍即合。于是,夫妻两个一个择菜,一个洗菜。一个切,一个炒,哗啦啦,嚓嚓嚓,点火烧油,滋滋啦啦,噼噼啪啪,一阵忙活,几个小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心情大好,食欲大开。这边,儿子早就准备好了三个酒杯,见菜上桌,打开三瓶啤酒,一人一瓶。我们都不会喝酒,也没有高档藏酒,平时家里最常见的就是啤酒,也不喝多,一人一瓶。酒,是全家忙活快活的引子,突然觉得无酒不欢。
   记得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从浙江回来的大姑带了啤酒到我家找父亲喝酒,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种酒,跟父亲喝的白酒完全不同,颜色黄亮清透,大姑说这叫啤酒,夏天喝的,度数不高,女人也可以喝。说罢,让我喝点尝尝。我喝了一小口,呀,什么味道?当下就吐在地上。父亲母亲都说不好喝,“猪食清子”的味道。
   谁能知道,现在的啤酒竟成了我们家的座上宾。我也能一口气喝下大半杯。时间是能改变一切的。连口味都能改变。但,唯独父亲母亲的味道永远都不会变。接受一种味道,生活便多了一种情趣吧。人生是在不断拒绝和接受中进行的,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喜欢和接受。
   一家人坐在一起,没有仪式,不用碰杯,各自端起酒杯,酒一口,菜一口,说着笑着,日子如清酒,也生小滋味。酒不用喝多,菜倒吃得多,饭也下得欢。喝一口酒,丈夫用筷子指着菜跟儿子说,这道菜,以前都是过年才能吃上的。可不是嘛,我也喝一口,说道:过年你姥爷杀了个大公鸡,煮好了,把鸡放在一个瓷盆里,待凉透了撕成小块。那时我哪儿也不去,就蹲在盆边看着你姥爷把一个大鸡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等你姥爷抬头看看我,微微一笑,从盆里找一块特别大的鸡胸肉给我。拿上肉,我就一蹦三跳跑出去了。接着我再喝一口,说,小时候可真馋,笑着笑着就笑出眼泪来。家庭的小酒,充满了简单的仪式感,在轻碰中,在眼神的交流下,流淌着的是温情。
   想起十七岁第一次喝酒的情形,与现在一样的感觉。只是我从小姑娘变成了母亲,成了当年父亲的样子,为儿子营造了一个家的氛围。围桌而坐,家人小酌,也像我的十七岁,和父亲母亲弟弟们围坐一桌,吃着喝着说着笑着。
   也许儿子以后也会像我一样,时不时地想起与父母在一起喝酒的时光,然后说给他的孩子听。
   朴素的生活,总需要点小情调来点缀。喝点小酒,生点小趣,把平凡的日子熏出亮色。如此甚好。
  

共 40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酒文”,很精彩,你可知出自一个会喝点小酒的女子的笔墨?写酒,见过多半是男子写,例如“将敬酒”,且看东篱作者月亮笔下的小酒吧,有情调,有故事,更有一番实在的感慨。作者爱上小酒,是因为父亲斟上一小杯允许作者喝。第一次喝酒,感受并不好,唯有辛辣的滋味。但睡觉出奇地香。父亲在作者的记忆里,就像一幅醉仙图,定格在酒香的空间。并非因为作者喝上了一点小酒就喜欢喝酒醉酒的男人。有人借着酒醉(未必真醉),卖傻卖疯,躲过出租车的车费。有人倒是无逃费的心思,但喝得手指头不听使唤了,耽误事。人生百态,酒可能就是一剂显影剂,人性在酒前那么脆弱。喝酒有理由,但那些理由实在让人不屑。酒可消愁。这是古人最著名的说法。但未必。可能我们是上了古人的当。作者想到自己的数学老师的弟弟,常常醉倒街头,实在令人不解,遭人嘀咕。自从有了喝一口小酒的开端,作者人到中年,突然有了恋上喝小酒的倾向。把一杯,呡一口,享受月下的情调。和知己品酒,不必醉,醺醺的感觉即可。这是作者眼中最喜欢的“喝点小酒”的限度。和家人喝点小酒,更是给日子带来小兴奋。三口之家,为小酒忙活一阵子,酒桌上于是有了谈笑风生。一瓶啤酒,讲着从前的老故事,一次缅怀,一次心的碰撞和交流,这是喝点小酒带来的好。在作者看来,喝点小酒,就是不醉为准,怡情即可。这篇散文,笔法灵动,运笔有摇曳生姿之妙,纵横驰骋,不离小酒,故事因酒而起,酒因故事而有了饮酒有度的说法。我不沾酒已30年有余,是因为身体原因,但并不讨厌酒,喜欢看着人家喝小酒,也是如作者的态度,小醺为止,怡情而不纵情。过年就看着姑爷喝酒,也劝,但再劝不能多,也有了在酒席的感觉。所以,这篇文章显得十分温润,如小酒湿唇,尽兴而已,酩酊大醉,不是小酒的效果。作者的散文,运笔充满灵性,起承转合皆有法度,故事因酒而生,情调因小酒而起,欢乐必须有个小酒,家宴来个把瓶,一点也不少酒助人兴的快感。文章内容丰厚,亲情其中,乡愁不减,酒道有度,恰恰好的交融,成就一篇精彩。又想,作为出租车司机的作者,也有小酒的爱好,都是在晚间一家人相聚,一点不少醉酒醉了生活的美意,真个羡慕!非常好的一篇酒文,读之如醉。【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0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3-02-12 10:37:31
  月白酒红,夜凉如水。这般锦心似玉丶妙手偶得之绝佳意象,端的羡煞旁人。祝贺!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23-02-23 13:46:09
  酒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有时,没有酒,生活仿佛少一些什么,而且少的就是最重要的。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回复2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2-23 17:23:06
  白杨老师说得极是。老师好。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