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难忘回头路(散文)
回头路熟人多,知根底。“不走回头路!”是俗语,警示回头路不好走。
一生江南海北曾多次走回头路,有无奈,也有喜出望外,让我终生铭记。
小时候,我是长孙,母亲去世早,我在曾祖父母呵护中长大。50年代,祖父由东北回来,看不惯我的懒惰,娇气,对我严加管教。我好像一个失去童趣的老头,羡慕同伴随心所欲的生活。
后来考上邻县中学,吃住在学校。刚上两年,父亲抗美援朝回来,在南方长住,让我转学到城市。
在城市初中毕业,不愿看继母的冷眼。便响应号召,到当地农村去自食其力。乡亲们对我很好,让我上文艺学校,做公社文化馆长。我尽心尽力创业,对选择无怨无悔!
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粮食紧张。我结婚生子,孩子只供应七斤粮,每月要贴补孩子。公社没文化馆编制,让我兼任印刷厂会计。但工厂效益不好,不能按月发工资。后来,调我到县手工业管理局。没等报到,病倒了。刚任区委副书记的继母闻讯,立即变换姿态,竭力阻止我到新单位报到。拉我住院,千方百计动员我们回山东老家。夸家乡样样好,只要一人干,就能吃饱饭。父母每月贴补我10元,每年让妻子回趟家……
将我骗回老家,再也不管不问。
被家乡人看作聪明的人突然返家,都怀疑是遣返的右派,加上富农成分,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让参加夜校,民兵,甚至要开除我俩的共青团藉。向父母哭诉,希望能向村里说明我们是知青,为不给地方增添困难志愿返乡的。他们说不了解农村情况,不便表态。要我从灵魂深处改造思想,向贫下中农学习。不仅不安慰,还断绝来往。
村里见革命的父母都不联系,更断定我不是好人。队里脏活,累活,外差活都让我干,别人可推脱,我不干不行。“狗崽子想反天?”“老实点!没你说话的份!”“不干整死你!”人人都可当众呵护,谩骂,羞辱,也逐渐习惯。我处处小心,仍几次被人骂得狗血喷头。我意识到是故意找茬。若反驳力争,定皮肉受苦,无人敢拦。只好默唱毛主席诗词自找安慰。
那时集体劳动,凭工分结算粮钱。虽然10分才两三毛钱,但是唯一的指望。工分是命根,谁也不甘落后,都为工分拼命。经过锻炼,推小车,拔麦子,刨玉米,花生,地瓜,都首当其冲。
天不亮便爬起,用手蘸水摸把脸,便匆匆下地。夏天,顶着骄阳钻在麦海中拔麦子,因缺烧草,必须连根拔起,手刮起泡,衣服结白霜……秋天,舞着镢头刨玉米稭,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冬日,冒雪整地,手脚冻烂了,仍干得大汗淋漓。衣服磨出窟窿,补了又补。买布要票,整年赤脚,买双袜子都困难。
一早下地,小车推着农家肥,中午回家时捎着收获的庄稼。送到场院,保管又将柴草分给每家每户,要及时拿回家,清理场地。家里有人的不用操心,回家饭烧好。吃好,睡一觉。我家几位老人,都需要我照顾。先送他们的,再拿自己的。离场院远,还要穿胡同。越想快,越出错,散落路上,只好重新拣起绑牢。有时要跑好几趟。气喘吁吁取回家,没等吃东西,又吆喝出工了!
晚上老晚归家,种的菜要浇水,养的猪羊鸡要管。为了省灯油,记上工便上炕睡了。同在一个队,除了叹苦经,讲猪羊,便是低级下流寻开心。订不起报纸,天天闷头干,真没意思。
睁开眼就下地,机器开动,无一日闲。回家胡乱塞饱肚子,又接着干。年头到年尾,周而复始,天天如此。单调,枯燥,繁忙,辛苦,无有尽头。不求年终开支,只求能糊口,少欠债。
为了活命,一年拼死拼活忙到头,年底见工分超贫下中农,削掉几十工。开不到支,常年欠款。后悔不该回来,怨恨继母!南方再难,也不至于被当成敌对分子,精神的折磨比身体更难受千万倍。
老了,我认真反思。爸爸要我南方求学,是盼望我接受好的教育,早日成才。我来时,继母正由部队转业到部属厂任人事科长,年青漂亮,泼辣,能干,如日中天,人人敬慕。我的到来确实打乱了她的安静生活。整风运动,厂里到处大字报,揭发她虐待前妻儿子,虐待保姆……有人为我出气,觉得过瘾,巴不得给她点教训……“隔层肚皮隔层山”,“后娘拳头蛇蝎心”,偏见,嫉妒,受世俗影响,总觉继母憎恨我,不容我。我任性,倔强,不肯服软。没设身处地为她想:我的出现,增添负担和烦恼,影响声誉和健康。反感也是人之常情。
后来,我权衡利弊,觉得要改善社会影响,疏通与父母的关系很重要,最可行。究竟是一家人,他们是老革命,老党员。对他们不尊重,就是对时代无情,与社会疏远。父母能说句公道话,顶我千万句。信写不明白,我就趁农闲,带着花生,粉条,海米,去跑一趟。倾吐委屈,获得同情,盼望给个安慰。
父母所在部队迁住北方,父亲到内蒙军分区任政委。父亲十八岁在学校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武装起义,夺取红色政权。入伍后,随部队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心在部队。从不过问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一切都由继母处理。想不到到了内蒙,托运一辆飞鸽自行车给我。听说我拉板车气喘吁吁,还寄了川贝母。父爱无声,感动一生。
我在继母处住一周,竟没问我在家情况,积了一肚子话,无法倾诉。她对妹妹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感到心冷!分别时,给我一箱牛奶。我硬着头皮说:“农村太清静,想买只收音机,却没能力。你这里有两三台,是否给我一台?”想不到继母一口答应:“行。以后给你邮去!”
想不到,回家真收到邮包。是当地生产的红声牌袖珍收音机,巴掌大,还带着皮套和背带。一揿按钮,声音清脆响亮,响彻草屋。我喜出望外,爱不释手。听新闻,听样板戏,电影,走到那,带到那,有时,便干活便听。走到那都是声乐相伴,笑声不断。再也不寂寞,不孤独。变化令全队羡慕。
收音机证明我与父母的关系,像窗口里透进的新风,浑身感到爽快。漫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不尽的知识,听不完的故事,眼睛一下变亮,视野突然开阔。难得的快乐,让我挺直了腰杆。
不能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要为孩子寻生路,打基础,首先要自己闯荡。虽然看不到报纸,就听新闻。没事就自己写体会,记录好人好事。没人吩咐,就自己买粉笔,写黑板报。觉得好,就寄到县文化馆。后来,县文化馆出油印小报,经常把我写的文章发到各个乡镇……成了业余作者。秋收结束,被邀请到县里开会……
能到县里开会,让乡亲深感意外。县里搞文艺汇演,公社要节目参赛。公社组织宣传队,书记大胆启用我,编的演唱节目一举夺冠。使我声名大振。
县里搞治海工程,调我参加政工组。我是生产队好劳力,队长不肯放。拖了半个多月。县里催要,队长说:“他年纪大,不如俺侄去!”换人县里不要。直到公社书记发火:“大局观念没有,队长还想干吗?”才只好放我。
治海工程有数万人参加,起土运石,筑坝百里,吃住地沿海,气魄不凡。我天天到工地采访,及时报导好人好事,工程进度。公社都是年青干部带队,都热情接待,期望我们能多帮宣传。
在家乡又生活了十八年。变化令家乡人羡慕,佩服,惊讶。共同语言从越来越多到无所不谈,情感越来越深。
政工组五年,恰逢知青返城,我夫妇近四十岁了,南方城市破格让我全家返城。又走回头路,开始新生活……
工作二十年,退休在家。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下乡就爱着的城市姑娘,与我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有爱伴随滋润,幸福倍增。贫穷已远离,生活衣食无忧。孩子们有车有房,一家人其乐融融,过得很好。
人生之路,很少一帆风顺。有坎坷,也有低谷。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初衷,学点本事和技艺……
三年疫情提醒我们,活着就是骄傲,健康最重要。人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要有适应能力。能适应,就能焕发生命力。农村常见花生米、玉米掉地上,被车碾轧或人踩入土中,太阳一晒,地如铁板坚硬,镐刨都费力。仍会被萌芽顽强地撕开缝,顶起结板,长出绿苗……
往事历历,人生如梦。挫折是锻炼,磨砺是财富。感谢经历,丰富人生。吃过昔日苦,更感今日甜。神仙般的日子,要加倍珍惜,好好享受。能健康快乐,就是强者。
2023年1月30日蠡湖
(原创首发)
舔伤尽当两声吟。
日月相催亦相伴,
天宇无路照样行!
不为过往苦难点赞,只为作者智慧人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