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做韩城的代言人(散文)
朋友,您知道韩城吗?您知道韩城在哪里?您知道韩城有什么?为什么要邀请您来韩城?带着这几个问题,请跟着贾雪芹老师铿锵激昂的声音,让您一一解惑。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在母亲河黄河西岸,距古都西安200公里,隶属陕西省,是陕西的东大门,是华北进入西北的门户,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的西岸边。
先不说韩城丰富的矿产资源,不说驰名中外的大红袍花椒,不说古芮国,不说民居之瑰宝,单单就下面的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一条河、一尾鱼,就足以让你惊叹和倾慕……
一个人——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陕西省韩城城南人,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历数家,司马谈之子。10岁就开始学古文书传,跟着董仲舒学《公羊春秋》,跟着孔安国学《尚书》。20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5次考察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了解风土民情,采集民间传说,真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千情。成为郎中后,又多次随驾西巡,可以说把整个国土走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因为给李陵的一个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判处死刑,孝子的他为了实现父亲留下的愿望,蒙受宫刑的屈辱,以顽强的毅力和超出常人的意志,在55岁,终于了却了父亲的遗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一本书——《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诗。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曾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阴恶,故谓之实录”;黑格尔说:“《史记》是中国最精准的历史”;郭沫若曾写“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更有余秋雨说:“他以自己残破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用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文学的母本……
一座城——韩城古城。素有“华夏史笔唯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称。古城始建于隋,距今有1500年历史,现在还保存着“一条明清的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六大古城和魅力独特的千年古城之一。城内街巷纵横,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民居民俗特色鲜明,名人故居随处可见,文化气息浓厚,被评为“中国最有文化的古城”。
一条河——就是中华母亲河黄河。黄河总长度5464公里,在韩城的这段虽然只有74公里,可是多彩多姿,波澜壮阔。韩城龙门是黄河的咽喉,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其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黄涛滚滚,一身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之地,又称“龙门”。更有“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悬崖断壁,唯有神龙可越。”
一尾鱼——鲤鱼跃龙门的鲤鱼。传说江海中有一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龙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理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途中还没有看到龙门的影子,灰眼鲤鱼就被黄河泥沙打的晕头转向,它们就顺势而下游回黄海,不幸成了大鲨鱼的美餐。
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并日夜兼程,游到龙门脚下,得知“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变成龙”之后,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日夜苦练,最后在大禹的点化下,团结奋战,一个作为一个的垫身,终于跃上了百丈龙门。
最后垫底的金背鲤鱼,借着黄河水冲击在龙门上的几十丈的浪花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狂击浪尖一跃而起,没有想到竟然跃到了蓝天和白云之间,最后落在了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这条鲤鱼成了吉祥的黄金鱼,率领众鲤鱼管理黄河。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就把“童生过仕”喻为“鱼跃龙门”。“鱼跃龙门图”至今仍砖刻在古城文庙大门口的照壁之上。
“鲤鱼跃龙门”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韩城人把这种“勤奋努力、团结一心、勇于改变命运”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并激励着韩城人,团结奋进,勇往直前。
中国历史5000年,韩城人就写了3000年。走进韩城,你可以感觉到历史的味道;走进韩城,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足迹;走进韩城,你可以接受到文化的熏陶。
五月的月季花,满城盛开,花香飘然,空气清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旅游城市,已经鹤立于黄河的岸边,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业兴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韩城,恰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请到韩城来做客,韩城真的值得您来欣赏——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