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剑阁之行(散文)
自驾途经入川门户剑阁县,吃了这里的农家乐豆腐宴,索兴顺道去诗仙李白写巜蜀道难》的地方看看,切身体会一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剑阁气象。购票时,看到会背李白名篇巜蜀道难》可免票的公告,有点后悔自个儿语文功底不扎实。
坐索道来到剑门绝壁下。举目望去,刀削斧切般土褐色兀立的绝壁,约有百仞之高,东西绵延近千米,类乎不毛之地。资料显示这是7000万年前白垩纪时代地质运动留下的奇观,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系鬼斧神工之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渡愁攀援”的绝壁,就横亘在眼前。当地旅游部门在湮没于风尘中的古蜀栈道残迹中,在最险峻的地段开凿了两段石崖栈道,分别取名为“鸟道”和“猿猱道”。
“猿猱道”是一条完全开凿于峭壁面的倾斜栈道,石道只有十五厘米宽,长约一里地,犹如蜿蜒盘旋的灰白长蛇,贴附在岩壁间,吸引喜欢探险挑战的人去攀登,攀登者必是身健体强者,还得穿上登山装备,系上安全绳才能成行。鸟道顾名思义就是鸟儿在悬岩上歇脚的地方,是一条勉强才能踩脚的高空古险道,传闻只有身轻如燕的采药人才能通过。眼前是重修加宽后的栈道,全长近千米,在靠近悬崖一边加上立柱和铁链,最宽处约三十厘米,崖石畔有草木丛生。
我等中年只有眺望着猿猱道嗟叹的份儿。抓着铁链踩着石磴攀爬鸟道时,只觉得双腿发软心跳如鼓,亦不敢四处卖眼,只能埋首一脚一脚蹬实踩稳,若稍不留神,就有失手坠悬的恍惚。额头浸出的细汗,顷刻间就被浩荡的风吻干,蹶着腚攀登,必须全力以赴。
当我们气喘吁吁勇敢地走完鸟道时,才真正体会到攀危崖的豪迈,才切身感受到蜀道之难不只难于攀登,更在难于开凿。难怪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会写下《蜀道难》这么壮美的诗篇。去往剑阁关楼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名石笋峰。石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石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
来到剑阁关楼时,已是夕晖洒金之时。眼前的关楼是地震后同济大学设计重建的,充分展示了古关楼那种“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而壮观的本色。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三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十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此刻读陆游的巜剑门关》诗,心中真是五味杂尘。诸葛丞相再能运筹帷幄,陆游再有一腔收复山河的热血,失去了贤名君主这个核心主心骨,一切愿景岂不是空悲切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由于许多诗人的来往,剑门蜀道是最有诗意的一条。战争,霜业,这些都会成为过往云烟,而诗歌却能够与剑门蜀道一起长存于世。
“大小剑山数十峰,砾崖壁立九霄中。天成伟郭屏天府,地造危楼阻要通。古栈苍苍踪可觅,天梯隐隐力难躬。攀山越涧人如织,谁解凭栏忆汉雄”。在暮色苍茫中,吹着李白、陆游、诸葛亮等古今贤才曾吹过的风,感念着他们为后世留下人文胜迹,造福于一方的功德。回首剑门景区,尚有诸多剑阁美景未能涉足。真希望自己能像大诗人陆游一样,骑着驴,在巍峨剑阁云栈蜀道上,闲闲地游走,这样的远游才是最销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