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春天在村庄里踌躇(散文)

精品 【东篱】春天在村庄里踌躇(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4发表时间:2023-02-27 06:43:23
摘要:春天的属性,总是慢吞吞的,用文学的词语描述,我觉得“踯躅”合适。想到我喜欢的村庄,总是一派春意,那就把春意描摹下来吧。面对春色春光春意,我不能踯躅徘徊。


   春天来了。我想把“踌躇”这个形容词给春天。
   踌躇,是不愿走,迟疑的样子;有时候是踱着方步,徜徉的样子。回到村里,我常常自言自语道,既然不愿走,那就住下来吧。
   春天在我心中永远都是踌躇满志的样子。那些乡人在春天的画面里,都是慢镜头的样子。他们喜欢春天,献给春天的句子,都可以统摄在“踌躇”这个主题词下。
   我的老乡不会说“踌躇”“踯躅”这类词,是我这个学了几天文学课程的人,把老乡心目中春的样子归纳为这个字眼的。
   我的村庄有千户人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适合春天常驻。记得乡邻说,桥头(村名)的春早人家一月,洼里(村落所在地)的人寿长一年。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难以考察,但说话时那种自豪,常常惹得邻村人有点不快,但也羡慕。
   我的村庄,五里平洼地,似平川;五十里绵延的山,围堵着,如画屏,名“南桥头”,桥是走出平川围山的出口,也许就是这样的地理形胜,春天来了就别想走,当然也是乡人的热情才留得住春天。
   东凭大小砚山,迎日拒风;北有绵亘数里的北岭,苍翠如屏风,抵挡着朔风入侵;西有钓鱼台山脉,台左一缺口,那是留出的“春风道”,允许春风长驱直入;南面是赤山北麓延伸而来的山脉,与偏东的峨石山接头。山峦围绕一片洼地,如抱如拥,爱意缠绵。春风来了,是缱绻的样子,不必邀请,就驻扎下来了,在洼地逗留,也迟疑着,想走开,怎舍得这么深情相拥的怀抱啊,于是,向任何方向去,都被深情拦阻。我曾听年岁大的村人说风水,这里是小江南,给个江南也不换。村庄四季也分明,可无法划分明晰的四季线,让人觉得春天总是相顾于此,有人曾拿听到隆冬惊雷声来质疑,可那是春天打了一个哈欠;冬雪染白,那是粉春的时刻。还牵强吗?也不,心中有春的人,总是想把春留住。
   问题来了,既然有四季,春天不会老霸占着吧?这不是抬杠,是话题。村庄树木多,未曾经风折,一派葱茏。所以村民常说村子是“春窝”,春光喜欢在村中闲逛。喜鹊巢如摇篮,在树枝上颤着,那是不老的春曲,任何时候都可以弹响。夏时阳光被树叶过了筛子,洒下斑斑阳光碎片,人们喜欢把自己放进树下,让光线给衣服织上图案。这是春吗?如春。最高温也就摄氏30度,这不是春?从不同角度给自己的说法找根据,一个话题,打发着时光,这不是春光无限好?再用哪一句诗都不能道尽其好。受了这样说法的影响,我也端详那些树木,遇冬落叶,但树干树枝总是透着绿意,我宁愿相信,春的绿色是驻扎在树干树枝里,说什么远道而来,明明是藏着村庄里。春光踯躅吧?有时候迟疑,被认为是态度消极,而人们却喜欢春光踯躅着,来一个“五里一徘徊”。徘徊到何处?四围皆山,碰着山,就把山的暗绿点亮成翠绿。喜欢春光,于是有着美好的演绎,我相信这是诗意的真实。
   “天意怜幽草”,“肯信春光老”。满满的诗意,都被村中时光唤来。
  
   二
   搞大集体时,村子副业好,日子不难过,老头老太也多。给我的印象是,每条街头都有一群抄手的老者,他们好像永远是晒着春光的样子。也应了那句话,长寿的多。踯躅的春光,慢吞吞地在街上游动着,光拂过每个人,来来回回的,用不着找一个避风的巷口,半岛的风被挡住,在外围,只允许春光慢悠悠地晃着。这道风景依然沿袭到如今,尽管村西的高楼条件更舒适,那些老人似乎永远属于街头踯躅的春光,一旦谁走了,大家也不十分哀叹,总说被春光带走的,春光已经很慢了,等他的时日不少了。这种安然于时光,不惧生死的态度,常常让我起敬。有经验的老人常说,春天太慢,慢得让人熬不过去。老者在春天告别,成了一种荣幸。在那些老者的心中,仿佛是人生的岁月每一段都被春光包围着,即使是形式上的冬天,披一件棉袄,哪怕在街头蹲一小会,他们也觉得是和春天踯躅的脚步相遇了,在一起了。苏轼说,“依然一笑作春温”,还原他创作这样句子的背景,我想一定是看了老者在春光里踯躅着享受着的样子,才有了灵感,才写得出。
   我的堂叔93岁从村子的街头消失的。他说过一句话,在这个村,有谁可以陪着走到最后,一个没有。这个村,就是他的世界,谁也不能相陪,只有春天不弃。这是他的隐喻。他的“名言”不少,例如,钱花不完,就像春天过不完。不懂了吧?我疑惑,堂叔说,春天就是钱。
   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了,而春天总是老面孔,因为它总是踯躅于人们的面前。“一个坐在深井里的人”(《红楼梦》),他的世界不大,但也有让我们疑惑不解的秘密。那些生活在村庄的人,并不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的格局。他们肯把最美的话给春光,被春光缠绵的人才有可能说出经典。
   想到作家张晓风的话。何为春天?“在四方杀伐中的一句柔美的唠叨”就是春天。能够在村头街口坐一坐,怎么就不是春天呢。
  
   三
   春天的确是留在了桥头,洼地都是村民的菜园,开放之后,还没有兴起大棚蔬菜种植,村民把小园菜上集市卖成了最赚钱的副业。村子里的菜比邻村的早,早半月有余,放到集市摊位,一说“桥头菜”,或者不说,也知来自桥头。也许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村,向来是接纳外来入口多,连出嫁的姑娘也喜欢选择本村的,这当然不是小农意识使然,我觉得他们是舍不得春光,哪怕这里的春早别处一两天。看似村子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有“小香港”之称的石岛,其实,是这里如春的村风,挽住了人们远去的脚步。直言不讳地说吧,看见街头那些老者,看见屋舍旁边小菜园里弯腰的身影,他们就喜欢这里。年轻时跑到石岛挣钱,养老到村中,春天是会召唤人的,不轻易逃走,总踯躅在一村。
   别说我的老乡的春天那么狭隘,一块地的蔬菜早熟半月就是得了春天。一畦一菜换钱币,无心轻得春照顾,知足唤春来。多少人说春天就是一个过客,但我的老乡拦下过客,还得到了好处,怎么不感激。
   村人相信在街门前放置一块巨石,就可以让春天坐在门前。吃饭后,总喜欢坐一坐,隔着几户人家,也要问个好。没有什么稀罕话新鲜话,更没有一句唐诗宋词,甚至连最普通的“你好”也没有,只一句“吃了吗”的相问,好像就把心中的春天唤来,于是,春光骀荡,春天不遁。就像春天,用不着摇曳多姿,也无需花枝招展,朴素着,淳朴着,一样可以唤起人们爱春的情感。我回忆老街的邻居,都是挨个想想门前的石墩。仿佛春光永远照着石墩,缱绻着,不再走失。
   夜晚,藏着农人的春。冬夜,屋里是春天的话题。打春了,什么地块要埋肥,给春天一点底气;雨水了,那块地还要翻一遍,让春暖透进去;惊蛰了,百虫鸣春,被叫醒的苗要梳理了……冬夜不失落?也不,总是被春钻进来。春天总是依偎在农家的那个火炉周围,缱绻在火热的炕头上。我的父亲有腿疾,走不远,那些畅想的春景,就像一副药剂,治愈了腿疾,打算着,把春之意送到山地旷野。冬夜说完春天的农事,他睡得格外安稳,鼾声随着熄灯就开始了。
   老街的七四叔有腿疾,可能是春天为了照顾他,用不着他去追赶,春天总是徘徊在他那个硕大的院落里。我父亲很羡慕。院落四周是散石垒墙,很多墙眼可以让春风透进,也可以挡住那些不该来的朔风,他守着那片永远是自己的春田春园,或许至死也未离开。园内的地被划分成豆腐块,春天扑进那些地块,好像除了过春节他可以闲着,四季在院子的园中,一把破椅子,什么风都可以吹散,就是春风不散。他是老残废军人,他把最后的战场放进了菜园里,摆在了春光中。园里的菜吃不了,门口总是摆上几扎,使个眼色,邻居下手拿就是,邻居也将微笑这面最美的春风送给他,他总说,走吧,煮个小面条,炒个小菜。想起七四叔,我就觉得,春天永远待在他的院子里,他吟不出春光词,唱不出春风调,也不会歌咏春光的好,但他收获了乡邻送给他的特别的目光和春天。他什么时候离世的,我不知,我总觉得他和春天还在,在我的记忆里,也在乡邻的口碑中。每次回到我的老屋前,总要转头看看七四叔那片院落,看看春光走没走,没走,晃悠着呢,不是视线模糊,而是春光弄晕了我的眼,只是没有了七四叔的身影,院墙苔痕绿,园中草还繁,何时再有一个像七四叔这样的老者,留住春天啊。诗人贾岛曾寻春,吟道“应见嵩山里,明年踯躅春”,而春天在我的村庄里,举步迟迟,轻吟缓缓,无需远寻他觅,春天依然在,踯躅不肯去。
   有一颗爱春的心,春天就常驻,那就不是踯躅徘徊了,干脆定居了。读欧阳修的词《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那么有名望的大家,怎么春就不青睐,不留给他呢?古评说,古代为官者“无春”,看似一世体面,春风得意,却骨子里是冷却的。诗人用词句唤不来心中之春,可我的乡邻每年总是喜欢用一场“春戏”来留住春,春天于是踯躅不去,徘徊而不隐。
  
   四
   春戏的日子大约在二月二时。那些喜欢唱戏的村民,或许是自发组织的,或者是被传统驱使了,准备春戏的人都会相聚于那处老学堂,排个程序,然后布告全村。
   春戏是一个名头,戏的剧本可能与春无关,是名义上的迎春。据说也是祭奠土地神,春和土地是连在一起的神。那时,夜色四合,戏台就被几盏汽灯点亮了,晃晃如白昼。没有报幕的,唱戏的都是自己报幕,一块接一块,就像切割的蛋糕,送给了土地神,献给了春,他们相信春天也来看戏。
   高中毕业那年,我也参与唱了一块戏,戏名叫《红石峪》,我是配角,跑个龙套就是。但那种对春的恭敬,也让我忐忑不安,第一次啊。其实,想想春也是包容的,并不计较唱腔是否有板有眼,只要是咿咿呀呀,就是美声。
   村子里的春戏舞台,和城里的剧场不一样。演戏的人和看戏的人,都是春戏里的主角。看城里的戏,非要分出个男主角女主角,还争执一番,那么无趣,那么刻板。
   春戏可以不必听得那么细致,最后老书记的“春话”得听听。他是哑嗓子,语气并不铿锵响亮,春辞也不怎么生动。记得几句:“春天啊,老在我们村驻扎着,就像工作组……春天不走,我得走;春天慢吞吞的,我们得快点……”还有,“春戏唱了,春天留住了,带着春风去干活吧!”
   老书记的话,永远像春风,在我的记忆里,在村庄的上空,踯躅着,回荡着。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儿歌都弄明白的春天,怎么会跑远呢?愿踯躅在春天里。不必寻觅,不必追赶。
   此时,我更喜欢西方绘画出现的那个印象派了。我属于印象派的一员,所有的春光,成了我想把握住的印象。我是清醒的,肯定无法抓住春天的身体,也握不住春天的灵魂。我属于真正的印象派,春天总喜欢拖着藏不住的尾巴,不肯在我的印象里收场。
   在我的身上,寄居着一个古老的农村式的春天,她依偎着我,缱绻自生情,春天就是这样不愿从记忆从身体离开,迟疑着,踯躅着。我常常想,独自携一壶酒,在一个日子里把自己干翻,但这种舒畅比不上春天的滋润,我拒绝了自己的这种渴望,或许我是到了需要春天抚慰的年纪,喜欢春天微醺着自己。
  
   2023年2月27日放出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给给怀才老师编辑文章,着实让我忐忑了好一阵。唯恐因自己浅薄之才误导读者,令人贻笑大方。还真的就差点闹出乌龙,因标题和开头的“踌躇”一词,后又发现“踯躅”就以为是笔误,幸亏一路看了下来,才知道失误的是自己。文章的精髓也正在于两个词在文中的生发。在循环往复的季节轮回中,春天,它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此时,“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他的装扮下,世界一片盎然之色。作者以春之美好为寓意,赋予了故乡,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自豪的深切情怀。文章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故乡因地理位置而带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四面环山,地处平川,确实让人们感到了上天的厚待。作者正以此为契机,展开了春光的“踯躅”。徘徊在村里的春光,让村头抄手的老者。和93岁的堂叔内心都“安于时光,不惧生死”,洋溢着豁达的人生情怀和价值取向。其实,他们崇尚追求着生活美好,并以此来愉悦自己的心灵。从桥头菜的备受青睐,到村里门前的石墩。以及农家炕上关于农事的絮语,和有腿疾的老父亲都沐浴在春光里。这里的春光是发展祥和的代名词。至于老街的七四叔,则是一名奉献慈爱的老者,感动着作者,也感动着我们。最后作者借春戏——开始,人们迎接自然春天的一个活动的场景,表达了双重的愿景。通过老书记的话,更传递出一种不能满足现状,追求更加美好明天的。一种愿望,从而使主题得到深化。文章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情系乡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感。通篇没有一处外在春天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却把根植于人们心灵中的春之芳华,揭示的淋漓尽致!绝美之作,力荐品读!祝老师精彩纷呈!【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2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2-27 19:52:42
  心中有春天,四季皆良辰。怀才老师的家乡是个好地方,连春天都在村庄里踌躇,春光驻扎在村里,春色荡漾,激发作者多少浪漫情怀,多少璀璨诗意。那位七四叔是个残疾退伍军人,但他热爱春天,热爱生活,毫无颓废之心,所以春天在他院子是永驻。他乐于分享,与乡邻共品美食,共赏春景,他也收获到乡邻们春天般的目光,春天般的温情。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但作者感觉他一直在,一直活在春天里,这是多么温暖的回忆,回忆里有温暖的人,有温暖的故事,有桃红柳绿的春天。春戏,有趣,作者高中时代演戏,虽跑龙套,也演得浑身是劲,演得快乐冲天。作者偏爱印象派画,喜欢春天在他的印象里踌躇,真是极具想象力,画面韵味十足啊。该文作者将自己幻化为春风、春柳、春花、春水、春云……与乡里乡亲絮絮而语,与燕子、蝴蝶、蜜蜂缱绻相依。春光万千,春色满园,作者的心中已是春景烂漫,铺开了朵朵云霞,裹挟着融融的温馨与惬意。该文质朴亲切,又布满诗情画意,缠绕着情丝,在慢时光里洒下柔风细雨般的问候,也接受着春的馈赠,接受着好日子的暖。盛赞才情,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祝健康快乐!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27 19:58:08
  非常感谢罗老师的美评。深知小文还有很多不足。仓促为春留下缱绻的影子,就怕我文采不足,春归他处。很喜欢你的“四季皆良辰”的话,的确,处于一个历史最好阶段,每一天都是春。创作这篇散文,首先想到的是村中的地理优势,少年在家时,常常听人夸村子风水好,我想真正的风水必然有着人文的气息。所以,那些人物,那些“春话”,那些春色的镜头都集中在了农人的身上。他们是农村的春色创造者。回不去了,那就常念叨吧。念叨着春天,春天不弃我。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佳作,我要养眼。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2-27 20:08:40
  原来怀才老师的老家三面环山,群山相拥,冬暖夏凉秋爽春芳,真正的风水宝地。春光流泄春风缱绻,村里的人们也都春光满面,即使离开也如春雨潇潇,留一片春阳洒满心间。老师思路奇广。拜读学习!老师春意盎然!万事万全!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27 20:22:45
  谢谢月亮照我老家的山川。确切地说,是四面环山啊。有出口,一个在钓鱼台之左,那是春风道,一个在桥上,那是村人走出宝地的地方。不管怎么样,可能我表达不甚清晰,你来吧,我开车,直入我村,看个究竟。
1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2-28 10:08:20
  “踌躇”在故乡的春里,享受故乡的美。苍翠的北邻,爱意连绵的北麓山脉,一派葱茏的树木,春光在那里“踌躇”。“踌躇”的春光让人长寿,长寿的人们留住春天。留住了春天,洼地村民的菜园小菜,却成了最赚钱的物品。春天总是依偎在农家火炉的周围,缱绻在火热的炕头上,畅想春景,就像一副药剂治愈了人们的腿疾。二月二春戏,演戏的人和唱戏的人都是春天的主角。唱着唱着,春天留住,寄居在故乡的田野上,街道旁、院子里。寄居在人们的心中。好文欣赏学习,祝社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敬茶!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28 10:26:14
  谢谢吴老师那么细致地读怀才的小文。这篇文章,是通过我记忆的画面来展现春天曾经的样子的,一个村庄,总有值得我们留住和思考的东西,春天不仅仅在田野,也在人们的神情和心底。所以,我喜欢用画面和故事去表达。辛苦了,谢谢留墨。遥握,谨祝创作愉快,期待你更多的作品。
14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02-28 11:07:45
  欣赏怀才抱器社长独特的春的味道。只有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岁月皆是春天的美好。老师把春天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没有绚烂却胜似多姿多彩,春天就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深情的问候、一个抄手的动作、一叠早市的钞票、一道慈祥的目光、一个偌大的戏台、一声咿咿呀呀的唱腔、一个永存的希冀......写出对春的无限眷恋和不舍,其实就是对亲情、乡情、友情的人间最美情愫。踌躇,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再美的风景,有了人类才有了灵魂,春,已绽放在读者心中!向老师学习,问候春安!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28 11:19:10
  非常感谢如枫老师精美的留墨。老师读得那么细腻,概括那么精准,深谢。总在想,如果是简单的物候上的春天,可能就是一种重复吧,年年如此,但春天里的那些乡愁,那些人物,让物候之春更亮了。所以,我把我村的那些可能不被入眼的情境搬进了春天。谢谢如枫老师的赏读。遥握,期待如枫老师佳作频出,洗染我的俗眼。谨祝春好!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