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斑马线上的淡定与慌张(随笔)
一
牙疼了三天了,上午再去诊所让医生看一下。诊所在市区繁华路段,路面为双向六车道,新近修建改造,十分宽敞气派。虽然是元宵节,又是星期天,但是街上车多人少,行人寥廖。临近时,我驶在最右边车道,前方有一斑马线,见左边两车道前方车辆已经停下,知道左前方有行人,马上刹车减速,果然,有一穿皮衣戴鸭舌帽的老者正从左侧斑马线走来。老者约六十多岁,从容淡定,慢悠悠地走着。
如果是多年前,我老早一脚油门驶过去了,因为我完全可以判断驶过斑马线不会对那老者造成什么危险。但是现在,我不敢这样做,因为这个行为已经让我吃了几次罚单。近年来敝邑有关部门对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行为处罚较严。所以,我耐心地等着这位老者,盼着他走快点,快点通过。然而老者对两侧等候的车辆视而不见,依然从容、淡定地走着,好似在自家院子里闲庭信步。我也无可奈何,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他、等着他走完这段斑马线。
牙科医生是我的好友,他让我继续服药,消炎,说如果实在不行,只有把这智齿拔掉了。哎,人体器官也是欺软怕硬,人一过五十,它们就开始跟你作对。没办法,这是自然规律,人得服。
回来的时候,就在这个路口,也遇到行人了。这次,我在最左侧车道,靠中央隔离带,望见前方有一中年男子从左至右正走在斑马线上,马上减速,右边的车流也一起减速。男子五十岁左右,衣着普通,模样像一个打工者。见他右手拎着一袋东西,侧头望着车流,慌慌张张地,几乎跑着通过了斑马线。他“逃”到了路边,那张慌张的脸依然还侧望着这边正要起动的钢铁车流……
二
七八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杂文,讥刺那些道路上的不文明行为,还获得了征文比赛一等奖。有人说得不错,人总是“屁股决定脑袋”,走路的时候希望车子让人,开车的时候却希望路人让车。对我来说,写文归写文,自己开起车来照样吃罚单,“说一套做一套”,颇遭内人奚落,惭愧无比。可见文明行车的意识从弱到强,从而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社会文化,并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皮衣老者能在斑马线上闲庭信步,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敝邑的文明城市创建有成效了。当时的我(我想那些左侧等候的车主们也是一样),确实有些不耐烦,特别是对照那位急匆匆慌张张的打工男子(觉得他看上起善良而可爱),皮衣老者似乎有点“丑陋”甚至“可恶、可恨”,但是过后进一步想,却是应该感到欣慰的。老者之行为,虽“丑”实美,因为换位思考下,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因为我们走路时也可以享受他那种权利啊!而打工男子的慌张,却是一种遗憾,表明还有类似打工男子这样的人,内心对斑马线礼让行人还没有足够的信任,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得足够的文明,还有一段路要走;如果打工男子推而广之,无论是谁,面对汹涌的车流,都能像那个皮衣老者一样,闲庭信步地走在斑马线上,那么,就文明行车礼让行人来说,我们可算大功告成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但愿斑马线上的行人多一点皮衣老者的淡定,少一点打工男子的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