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无悔就是快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无悔就是快乐(散文) ——我的从教生涯


作者:关山狼刘杰 秀才,18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7发表时间:2023-04-06 00:05:45
摘要:从教四十载,始终传道解惑于乡村孩童,虽然平淡无奇,却也乐在其中!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觉已我已经到退休的时候,回首来路,曲折坎坷,悲欣交加,颇有感慨,用文字记录下来,权作从教近四十年的小结。
  
   高考落榜
   1980年7月,我稀里糊涂地参加高考,意料之中的落榜了。之所以说稀里糊涂,是因为我上中学是1975年到1976年,那时候的初中高中学制都是两年,且不跨年度。我的两年中学时光,一半时间不是在外面帮xx大队掰玉米拾洋芋,就是在学校的农场和校办工厂种地或给钢板上钻孔(高压线干上的角铁);坐在教室里的那一半时间就是写大字报,根本不学习。1977年我实在忍受不了学校两顿玉米面疙瘩的饥饿,宁肯体验父亲的皮鞭也不愿去学校了,无奈之下,父亲给我去办了休学手续。到1978年秋,我重新回到学校念高中,其时,我上初中时的那些老师全部回华亭一中执教了,山寨中学的高中部撤并到马峡中学。到1980年高考前夕,因为自己严重偏科,所学一知半解,准备报考文科,学校说预选不分科,统一考数理化语文政治,结果在预选前一周又说预选分科。忙和尚赶不了好道场,何况还是一个没有念哈经的和尚,匆忙上考场,草率答卷,出乎意料的是预选上了,正式考试的时候,自然名落孙山,无缘高等学府。
   我家人多劳力少,母亲身体羸弱,长年患病,哥哥当时还在部队服役,为供我们上学,父亲除了一天不落地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还在别人休息的阴雨天进林割竹子、挖野药,晚上又在煤油灯下绑扫帚,编笼筐,千方百计地赚钱,除了拼死拼活地出冷力,仰人鼻息也是家常便饭。每学期开学为了给我们凑学费,父母力尽汗干不说,还低到尘埃,放下了做人的尊严。当时我的五个弟妹都在小学、中学上学,每学期开学报名,就是一大笔开支,对于一个还在温饱线以下的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个严峻而冷酷的关卡。我虽然学无所成,但作为一个17岁的少年已经能够体谅父母的艰辛了,所以拒绝复读,很坚决地回家当农民了。
   我高考落榜回家,适逢包产到户,我成了家里的又一个精壮劳力,跟上父亲开始在承包地里劳作。落榜的悔恨,拯救家庭的使命驱使我自虐式的劳动,手上磨起了血泡,破了之后鲜血流淌,锥心般疼,我不管不顾,依旧挥汗如雨,挖地、锄地、耕地、收割打碾,撒子扬场……当手心里痂落趼生,我蜕变成一个合格的农人。如果有什么不同于他人,就是我每晚都要坚持看书,除了文学书,还有其它五花八门的书都看。
   1984年4月,21岁的我参加了全县招考民办教师的考试,最终被录用安排到我们村小学校任教,当时我们村小学缺一个老师,山外面的鲜有到深山僻壤来执教的,我适时补了这个缺。
  
   十年艰苦不寻常
   我到苍沟初小当老师时,月工资17.5元。两个月之后,校长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去了,学校里四个年级24个学生就靠我一个支撑了。两个复式班坐在两个教室,不要说上课,就是维持秩序都使我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勉强支撑了两周,实在难以为继的时候,学区通知把四年级的四个学生分流到刘店小学。就在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全县小学校“一无两有(无危房有课桌凳有厕所)”修建开始,意味着我既要上课,又要操心运料,还要负责监工。
   原先的校舍是东西北各一座三间土坯房,修建计划拆除东西的房子,在北面修建十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包括村上的五间),附属围墙大门。工队只负责施工,不管材料,好在当时公社拖拉机站有一个哥哥的战友,他优先把砖头、砂石和水泥给我们运来了,但是浇筑大门顶的10根螺纹钢是我从马峡拖回来的,四十里路程,我拖着十根钢筋走走缓缓五个多小时才拖到学校,那刺耳的声音响了一路,诧异的目光追随了我一路,而我,当时瘫成一堆无骨的肉,胳膊疼了一周,黑板上写字都要咬着牙硬撑。
   之所以当时那么卖力,除了刚工作的单纯和热情,主要还是为自家村上修学校,虽然两千多块钱由我支配,但一枚铁钉的支出都有发票,最后查账的时候,平素以严肃认真的专干都对我赞赏有加。那时候只想着把自家的学校修建好,村里的娃娃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根本没有私心杂念。
   我在苍沟初小任教一年后(1985年秋)被调到深沟初小任教,理由是我在学校修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在苍沟初小任教时,学生都是一个村里的,其中有我的一个堂妹,三个堂弟。
   深沟村距离马峡街道很近,四五里路,人口比苍沟多,初小当时四十多个学生,教室坐北面南六间房子,东西两间为教室,中间一间是两个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还是厨房,最西面一间门窗歪斜,很不周正,当储物间,
   我在深沟初小任教一年半,期间到教师进修学校短训一学期。开始我代二四年级语文一三年级数学,兼二四年级班主任。深沟距离我家有近四十里路程,开学初两周连续阴雨,道路泥泞难行,但由于我的灶具和粮油没有准备好,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只好每天步行回家步行到校,两周多时间下来,一双半腰的黄胶鞋就提圈了。
   距离家远,工资微薄,教务繁重(晚上还要承担农民扫盲的教学),无情的现实消融了激情,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一次教师节的慰问使我打消了退场的念头,热情又高涨起来。
   198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教师节,那天大雨如注,我们一如既往地上着课。快中午的时候,三个打着伞的人走进校园——领导慰问我们来了。来的是公社(2000年秋改成乡)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学区教育专干和公社的一个干部。三个人浑身湿透了,站在地上不一会脚下就一滩水,我们赶紧生火让他们烤衣裳。副书记是一位回族女性,一个端庄美丽的女性,她像个大姐一样和我闲聊,叮嘱我眼光要长远,坚持下去终会有结果的,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于面对。三个人的衣裳还在冒气,外面的大雨继续,他们留下慰问品又赶往另一所学校慰问去了。临别前书记再三叮嘱我要坚持,有困难可以找她,只要能解决的她一定帮助。慰问品是一个带盖的大号搪瓷缸子,我用了五六年,后来宿舍被盗,让小偷顺走了。
   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精神的支撑胜过物质的满足。如果说副书记的话是我精神的支撑,那么家长的理解就是我继续站在讲台上的动力。也就是那年冬季,我遭遇了一次煤气中毒,幸亏那晚我为了修改一篇小说,直到午夜一点多才睡,第二天早上起来穿戴整齐,觉着头晕晕乎乎的,把门拉开一条缝就失去了知觉。当时深沟初小是我和屈志明老师,我已经搬到原先的储物间住。到上早操的时候了,不见我现身,屈老师才发现我趴在地上。当我清醒过来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守在我宿舍的除了屈老师还有三五个家长,学生吃早饭时散布了消息。屈老师说家长听说我让煤烟子打了,纷纷来学校探询,有拿一点白糖的,有拿苹果和梨子的,还有谁端来了一碗浆水,说喝了人就精神了。那时候的白糖和水果在农村都是极其稀罕的,我的心被重重地震撼了。
   我在深沟初小任教一年半时间,至今还记得两件事:其一是给一个学生起名。开学报名的时候,四年级一个叫喜娃的学生说他大让老师给他起个官名,我给他起了个文魁,叫他回家问他大满意不满意。第二天他一到校就给我说他大说名字好得很,从此他就叫文魁,后来他入伍到新疆戍边,最后转业到地方,在新疆的某个乡当副乡长了。其二是学生们送我。1986年秋,我被调到孟台小学任教。孟台村位于关山深处,好在华庄公路(华亭至庄浪,后来叫泾甘,再叫省道304)纵贯全境,学校在一个台台上,位于村子的西头,全校七十多个学生五个教学班,五个老师,清一色男人。当时我的工资涨了五元,是22.5元,公派教师的工资大多四十元左右,差别不是太悬殊。
   我到孟台小学第二周的一天上午,深沟初小的九个学生步行了三十多里路到孟台来看我了,还抱着一块单人桌面大小的玻璃牌。我又惊又喜,又爱又恨,他们最大的11岁,最小的才8岁,步行了那么长的路,当时的公路还是砂石路,尘土飞扬不说,公路上的车辆那么多……看着一个个被尘土弄得脏兮兮的脸,我的眼眶湿润了,忙打水伺候他们洗脸,再倒出面袋子里仅有的面粉,到有压面机的人家压了机子面招待他们。炉子里烧得木柴,锅小人多,一顿饭吃了近两个钟头,吃完已经是太阳西斜了。虽然孩子们兴高采烈,但是疲惫的神色表明他们已经透支了体力,回程三十多里路程他们很难完成,而且天色不早,倘若孩子们在回去的路上多少出点差错,那将是我一辈子的追悔。我让孩子们在公路边等候,我到道班请班长给拦一辆车,班长爽快地答应了。看着孩子们坐着卡车离去,尘土和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孟台学校的两年,苦并快乐着。苦的是条件太艰苦,自己做饭不说,艰难的是炉子里烧柴。虽然在山里,但拾掇干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柴太细不经烧,粗的拿不动,每隔一段时间师生们就要到林子里拣柴,往往是面煮到锅里了炉子里没火了,等再次生着火煮面,面已经没魂了,差不多顿顿吃哑面。照明是煤油灯,就是墨水瓶盖子上钻个眼,插个铁皮卷成的筒,穿一根棉花搓成的捻子就成了。煤油是限量的,每个人一月二斤,我的一直超标,借用别的同事的。五个男人除校长已婚外,我们都是光棍汉,晚上写罢教案批完作业,我们凑在一起打扑克,或者扯闲篇,有时候也翻遍衣袋,凑些钱买一瓶廉价的白酒陶醉一番。
   在孟台学校两年,我和杨宝元老师合作做饭,他擀面的技艺简直令我仰视,他是大厨我是烧火洗锅的。后来有个杨老师庄里的学生离学校太远,还独自一个,杨老师就让娃娃借住在他跟前,这样以来我们三个人就在一个锅里搅了两年勺把。那个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自主创业,很有成就。遗憾的是杨老师没能熬到转正的时候,虽然弃教之后他生活得也不错,但我依然遗憾,因为他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
   1988年秋季,我离开孟台到县城的教师进修学校中师班学习,之所以还去上学,是因为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掌控,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自己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1988年秋到1990年夏的两年时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期满毕业,拿到了中师文凭,身份依然是民办教师。我们在教师进修学校上学的两年,工资是72.5元,据说是陈立志校长向教育局争取的,如果按照当时我们的月工资42.5元,估计只有公办教师能上学,而我们那一届中师班36人,公办的只有安矿子校一人。
   中师班两年,不仅拿到了中师文凭,还收获了我的爱情,找到了我的另一半,于1990年正月结束了我的光棍生活。之前我和妻虽然在一个学区,由于我不是在初小就是进深山,没有相处的机会,仅仅是认识,成了同学之后,近水楼台,紧追不舍,最终花好月圆。
   中师班毕业之后,我回到马峡学区继续任教,我到大岭小学,妻到寺沟小学。当时的大岭小学七十多个学生,五个教学班五个老师,我代三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我的宿舍在后面一排的最西面,明显低于教室,还是个套间,外间只有门无窗,里间有一个牛肋子窗子,中午以后就要拉开灯泡,否则黑乎乎的看书很困难。后来才知道我的宿舍原本是修建的厕所,在验收的时候,县上的领导嫌厕所在校园内味气不好,最后在大门外操场边重新修了厕所,给这座厕所按了门窗,隔间那按了一个门框就成了一个套间。我在那座低矮、黑暗的厕所改成的宿舍住了两年时间。
   在大岭小学的第二年,我发现学生对多音字的辨识容易混淆,虽然注音组词练习好多遍,时间一长还是就混淆了。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音字联句辨析,竟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譬如:我迎着朝阳朝着东方唱歌。我把这种尝试撰写成一篇教学案例,发表在四川的《教师之友》上面,我是马峡学区第一个发表教学论文的老师,县教育局的齐局长检查工作时专门到宿舍来看我,看到我身处那样的环境,局长安慰鼓励了一番,我当时很受感动。
   上了两年中师班回来之后,我们的工资还是42.5元。当半岁的儿子带到学校之后,我们花25元雇请了一个带孩子的姑娘,两个人一月85元的工资,除去25元,维持生活、人情开支、给娃买药就剩60元了,就是再节俭都不够开销。雪上加霜的是,儿子在一周岁之前不是感冒就是腹泻,每周至少要看一次医生。丰满的理想在骨干的现实面前招架不住了,以前一个人怎么都能克服,现在拖家带口,一个男人养活不了老婆娃娃绝对是不称职的,尽管我的父母和岳父母尽力帮衬我们,但自身软弱,外在的帮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其时有好几个本学区的同事弃敎另谋出路去了,我也准备出外打工,日子实在是难以为继了。当岳父悉知我的想法后,专门找我谈了一次。我岳父是闻名方圆数十里的一个木匠,手艺精湛,刚直不阿。他说天地君亲师,你当老师,无论男女老幼都尊你一声老师,只要你不误人子弟就是功德无量的善举。活人和走路一样,在宽处的时候要想着窄处,在窄处的时候要想着总有到宽处的时候。没有钱活不成,可钱多少就够了呢?遇到磕坎,我们帮衬一哈,你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么。

共 1238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文明灿烂发扬下去,首先第一个问题就要抓教育。老师是教育系统第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这些学子一代又一代的在祖国各地开花。他们有的成了老师,有的成了社会有用的人才。但这一切的由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他们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为祖国输送新鲜血液,让国家繁荣富强。文章讲述老师从教四十年,在乡村教书,兢兢业业,恪守师德,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到一所学校的校长的一生经历。在老师从教的这四十年里,始终传道解惑于乡村孩童,让这群孩子掌握了知识,掌握了文化,也改变了乡村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从教四十年,这是整个人生最辉煌的宝贵时间,老师凭着一腔热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高热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让自己无悔于人生,无悔于自己的教师岗位。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满满的正能量,文章语言流畅,情感充沛,表达了一个在教师岗位兢兢业业耕耘了四十载的老师的那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晓荷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4-06 00:06:25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问好老师,拜读老师佳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4-06 14:17:50
  问好刘老师,感谢支持。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