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爱】岁月剥离的老土墙(散文)
经不住岁月的侵蚀,村庄老去,却繁衍出新的村庄。在人们不知不觉间,那些陈旧的土坯房,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随之呈现在眼前的,是钢筋混凝土、青砖红瓦,排排高大明亮的房舍,一派欣欣向荣。
在村庄里,却有一堵墙,一堵生在杂草树木中的老土墙。在周围现代气息的衬托下,它是那么的古老,又是那么的不入流。很多人都嫌弃它,要把它早点拆掉。它严重影响了村庄的形象,成为建设新农村不利的典型,也成了村支书金盛的一块心病。
风吹过,杂草树木摇曳,老院墙坚挺屹立其中,斑驳的墙体,生满了岁月的裂纹,仿佛一个老人,在看待身边的孩子。那些杂草树木,陪伴着它,度过无数的春夏秋冬。一年年,就此度过,却从未感到寂寞。只是,它会时常回味过去的岁月。
河边,一群光着膀子的汉子,在毒辣的阳光下,挥汗如雨,翻飞的锄头,带着土腥味的新鲜泥土,在沉睡中搅醒。一个汉子提了河水,倒进泥土里,撒上麦秸。几个汉子挽起裤腿,跳进去,用力踩着。那些泥土伴着麦秸,经过千踩万踏,不断搅拌,就和成了柔软的泥巴。皮肤被晒得黝黑铮亮的汉子,双脚叉开,双臂用力,铁锹一挥,便铲起一滩泥巴,反手丢进王老汉的模子里。
王老汉是村里脱坯盖房的好手,只有他脱的土坯平整光滑,还结实耐用。只见他一手握着泥板,一手提着模子上的绳子,大脚丫子把模子里的泥巴踩实抚平,力道适中,不偏不歪,恰到好处。踩上几脚后,再弯身用泥板抹平,双手抖抖绳子,慢慢用力,然后再一提,模子下边就出现一块整整齐齐的方坯。然后紧挨着土坯,把模子放下,拿泥板顺势一刮模子上残留的泥巴,伸直了腰身。早就在一边的汉子,不等他歪头提示,顺手翻转掀把,一团和好的泥巴,瞬间丢进模子里,不偏不斜。王老汉就又开始他那套熟练的动作。他们配合默契,干净麻利,有条不紊。很快,那些脱好的土坯,便布满了河沿,一排排,一片片。
脱好的土坯,经过日头的暴晒,干热的风吹,慢慢变干,颜色由深变浅。等到土坯半干的时候,贴着土地的一面,就很难干透。盖房子的一家人,和前来帮忙的村民一起,把土坯一块块摞起来,中间留着空隙,能够让土坯透气。
等到土坯彻底干透后,村里的那些汉子,又成了盖房子的人。在王老汉的指挥下,一块块土坯在地基上垒砌,经过汉子们几天的辛苦劳动,王老汉认真验收合格后,一座房子终于落成,让它的主人欣喜,让修盖它的人自豪。没有人是为了工钱,村里也没有那个说道,村里修房盖屋,都是全村自发的义务劳动。赶上富裕点的人家,会管顿饭,一锅白菜粉条,一锅窝窝头,成了乡亲们最美的饭食。遇到很穷的人家,帮忙的汉子们,不忍心在主家吃饭,都回自己家填饱肚子,不用招呼,又回到工地,挽起袖子干活。这就是朴实的村民,虽然贫穷,却是淳朴善良。
新房子刚落成,土墙才诞生,抹上的泥巴还没有干透,身上还散发着土腥味。早已等待的主人,没等房子干透,就欢天喜地的般了进去。土墙为主人挡风避雨,历经风霜和岁月侵蚀,也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它感受到一家人的温馨幸福,这就是它的历史使命。
土墙见证了年轻主人四叔,迎娶来的新娘四婶的幸福时刻;也见到了女主人四婶子产下可爱的小宝宝三弟后的美满幸福;更是经历了与老主人五爷爷的生离死别,看着他在炕上咽下最后一口气。主人的喜怒哀乐,也让土墙感受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岁月在不知不觉间,不停地溜走,当年的小宝宝,已经成为大人,但是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四叔和四婶子商量:要不咱们把这房子扒了,重新盖一座砖瓦到顶的新房子。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这房子太破旧,恐怕人家女孩嫌弃。主人的谈话,让土墙胆战心惊,这是主人决定把他们住了多年的老房子扒掉。几十年的相伴,已经有了感情,土墙的生命,已经和主人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
土墙在恐惧中煎熬等待的时候,四叔却突然病倒了,经过检查,确诊肝癌晚期。一个家庭,就这样沉入了深渊,顶梁柱倒了,房子就会塌陷。在城里打工的三弟回来,带上家里准备翻盖新房的所有积蓄,陪四叔去了肿瘤医院。不久,四叔的病情没有好转,钱却花光。没有办法,三弟只好回到村里借。四叔一辈子忠厚老实,乡亲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村民们的捐款,在如同流水的治疗费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无助的三弟,拦不住倔强的四叔,出院回家。四叔说:即使死,也要死在自己的老屋里。
几个月后,四叔死了,被乡亲们抬出了老屋,抬出了院子,最后埋进了东坡的黄土里。四叔走完了他的一生,身后只给儿子留下一座老屋,和一腚的窟窿。虽然朴实的乡亲们不会上门要账,可三弟却记在心里。把四叔的丧葬办完,三弟再次踏上城际客车,他心里那本账,在催促着他,要尽快挣钱。
土墙最后看到三弟离去,是几年以后。那时,三弟终于把债务还清,并且在城里娶妻生子。他没有忘本,给村里帮助过的人家还上欠下的账,给每一位乡亲鞠躬致谢。四婶子老了,常年的劳累,把四婶子的身体也压垮。由于多年的腰椎疾病折磨,四婶子的背早早地驼了,弓着的身子,就像个离开水的大虾米。在三弟和乡亲们的极力劝说下,四婶子总算同意去城里居住。
四婶子看看自己的老屋,真是舍不得,她用袖子擦擦眼角的泪水,在三弟两口子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走向村外。一阵风吹过,房顶上的干草发出呜呜的声音,老屋在哭泣。
没有人居住的老屋,经不住风霜雪雨的侵蚀,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里,房顶塌了。失去房顶的保护,更经不住风雨的冲刷,几段房墙倒下,只留下一段土墙,在荒凉中坚守。土墙在雨中流泪,在风中呼嚎,它孤独,它悲伤,它在梦中思念着过去的荣光。
土墙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土墙上爬上爬下,在空洞的墙基之间玩捉迷藏,过家家。土墙感受到了一丝生机,它不再寂寞。仿佛它又回到了以前,一家人其乐融融。四叔逗三弟在院子里玩耍,在床上咯吱三弟的痒痒窝;三弟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四婶子在炕上盘着腿纳鞋底,四叔卷起旱烟叶,抽一口,被呛得咳嗽不断。一切都成为过去,一切又仿佛在眼前。
支书金盛,围着土墙转圈圈,他对土墙充满了厌恶,干净整洁的村庄,因为有了这段土墙,就成了村里唯一的陋点。镇上几次评选卫生文明村,都是因为这堵老墙,村庄没有达标。多少次,他鼓起勇气,想把这段土墙推倒拉走。可没有三弟的允许,他不敢贸然行动,毕竟这是有主人的宅基地,尽管宅基地上只有一段土墙,可这也是有产权的地方,他不能违规,更不能违法,他也不想把自己的乌纱丢掉。听说这几年,三弟在城里开了一家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如果不经三弟同意,强行拆除,谁都说不准,他这比芝麻粒还小的村官,极有可能会在阴沟里翻船。
三弟不同意把老院墙拆除,还有一层原因。其实,他不是为了将来村里拆迁,能够获得政府补偿款,或者分到一套房子,他开着公司也不缺钱,主要是他和村支书金盛还有些过节。三弟和金盛是前后邻居,金盛是老支书的儿子。金盛继承父业,爷俩干了几十年的村领导,在村里成了说一不二的家族。三弟看不惯金盛父子俩的趾高气扬,更是对他们怀着怨恨。
三弟和金盛,年龄相仿,从小一起长大,算是玩伴。但由于三弟家一直都很穷,从小就穿得破破烂烂,和金盛家的阔绰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弟从小就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金盛却从小调皮捣蛋,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
他们一直读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在升高中的时候,老师公布升学名单,一向学习成绩优异的三弟,榜上无名。这让三弟既沮丧又气愤,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名堂。老实木讷的四叔,从来不争不论,说考不上就在家种地,咱们家多少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是也照样过?
土墙看着三弟趴在床上哭。天空下起了雨,淋湿了屋顶。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淋湿了土墙,泥水就像土墙的眼泪,浑浊而又冰冷。土墙不明白三弟的痛苦,但知道三弟很少哭,知道三弟是个坚强的孩子。只有四婶理解儿子,从小懂事的三弟,认真刻苦,上学从未迟到,成绩都是前几名,那几张奖状,都被四婶挂到正堂的墙上。三弟放学后要替父母干家务,帮助父母干农活,从小就懂得替父母分担。
三弟在家务农,和四叔一起早起晚归,露珠打湿鞋子裤腿,日头晒黑了脸庞。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在辛苦劳作的日子里,三弟长成一个棒小伙。那年县里征兵,三弟踊跃报名。但最后却没有被录取。此时高考落榜在家闲逛的金盛,接替父亲当上村支书,在村里请客,大摆宴席,也邀请了三弟,三弟此时心堵,没有去,蒙着被子苦思冥想。
三弟其它条件都合格,可还是没有通过,他想,也许是支书金盛捣鬼,这次当兵不成,可能是家庭政审,村里没有通过。三弟越想越气,拿起铁锹就要找金盛算账,被四叔拉住:事情也许不是你想得那么坏,想当兵的人太多了,僧多粥少,被刷下来也是正常。话虽如此,可三弟心里却落下了病根。
今年春节后,我去城里,去看望四婶子,在那里遇到了王老师。老师干了半辈子民办教师,后来教育系统整改,只有高中文凭的王老师被教委辞退,现在在一家工厂做门卫,工作也算轻松。这次是来城里闺女家,也顺道来看看四婶子。在聊起过去的事情时,也说起了村里的情况。我说:“三弟,你家的那堵土墙,成了村里唯一的土木建筑,成了老古董。也让咱们村成了新农村的落后典型。”
三弟说:“就不让金盛拆,我就当这个钉子户,谁让他顶替我上学,我参军也给挡下。他从小就不如我优秀,每次都是抄我的作业。他根本考不上,肯定是借他父亲老支书是关系,顶替的我。那次我参军,身体各项条件都没有问题,却没有去成,这不是金盛捣鬼还能是什么?我就是为了这口气,所以我就不拆,看他能怎么样!”
“参军村里说了不算,县人武部都是按照预选人员层层筛选,非常严格,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现在的大学生毕业都不好找工作,竞争压力大。但当兵入伍,工作就有保证,国家出了新政策,不让我们的子弟兵流血再流泪,对复员的老兵安排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报名参军的人挤破头,僧多粥少,身体条件好的不止你一个,大部分不是也被刷下来了?再说你的学历不够,现在的兵源要看文凭,因为现代战争,科技才是第一位。当年我是不是去你家动员你再复读了?”
那次家访,土墙看得清楚,王老师脸上带着期望,暖心的话语说了半箩筐,大道理说了一大堆。只有上学,才是最有希望的,不能让孩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什么比知识更重要。王老师非常欣赏三弟的进取心,对这个学生是非常爱惜的。这次落榜,太出乎大家的预料,他要说服四叔,让三弟继续读书,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可是倔强的四叔,脑子不转弯,心里只想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几代人都是务农,也没有比村里人低多少。他只认准一个理儿,考不上就是老天注定,再学也没有用。在家种地,以后给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他的最大理想。王老师非常失望,摇着头走了。剩下唉声叹气的四婶,一口一口抽着旱烟的四叔,还有满眼泪水的三弟。一阵寒风吹过,老土墙打了一个寒战,风吹得瓦片呜呜直响。
“那时我真该坚持一下,啥事都依从老头子惯了,那时我也是非常想让三儿去复读的,只是没有坚持,唉!现在说啥也晚了。” 四婶懊悔地唉声叹气。
王老师抽了口烟,又接着话茬说:“至于那次考试,你没有考上高中,我也非常纳闷,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品学兼优,考不上,我很着急,就去县一中,找到李校长问情况。李校长说他看过试卷,金盛确实是真的考上的,你只差了2分,非常可惜。金盛的分数,也只高出录取线几分,这也许是天意,金盛平时不好好学,可考试却超常发挥,考得好了一些。”
三弟的脸上白一阵红一阵,低着头,搓着手,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低声嘟囔道:“都是我不好,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把那些不如意,所有的怨恨放在金盛的身上,一直都走不出这个圈。”
四婶子这时候说:“你这孩子原来是为了这,那就是你不对了,心胸狭隘。咱们家那座老房子,就是金盛他爹在村里号召乡亲们帮忙修盖的,咱们家穷,是人家老支书替咱管的饭。在你爹病危的时候,金盛也是积极号召村里捐款,并拿出自己的一万块钱,村里数他捐款最多,当时他还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告诉你。后来你有钱了,我告诉你了,你还说是人家贪污的,不领情,你这良心让狗吃了吗?”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了房间,照亮了家具,光芒从地板上反射到茶几上,发出五彩的颜色。我看到对面的楼顶上,飘过一朵白云,把蓝天衬托得更加深邃。几只小鸟互相追逐,飞向了蔚蓝的天空。
三弟第二天就回到村里,乡亲们都和他点头微笑。而那堵老墙,历经无数的风雨,看着村庄的兴衰变化,也看着一个家庭的生老病死,新旧交替。现在,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那堵见证了人间温情的老墙,轰然倒下,连同它身边的草木尘土,将被清除,这里将建起一座健身娱乐的小广场,所有费用,全部由三弟捐助。三弟和支书金盛,肩并肩,一起站在土墙的遗址前,眼前仿佛小桥流水,繁花似锦,一派美丽的乡村风光。他们的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古朴的村庄,因为老墙倒下,从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美丽的景色,到处鲜花盛开,姹紫千红,像极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但老墙的倒,在社长的笔下,却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倒下,是为了更好的前景与幸福。
这篇文,开篇寻常,却在中途出现转折。
误会解除,新时代与旧生活之间的交接,如此美好又充满生机。
好作品,问候社长!

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具有正能量。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向社长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