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煦】“植树节”引发遐思(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煦】“植树节”引发遐思(散文)


作者:顺心自己 童生,66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62发表时间:2023-04-14 10:53:35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又是一年植树的日子。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美化环境,保护农田,调节气候,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是每个人的义务。
   单位组织全体员工去实践“植树节”活动,今年基地栽一百亩桑树。提前安排,分组栽树,每组每天三行,总共两天的活动。栽不完的交给承包人员完成。
   桑树是养蚕专用的树种,最近几年又开发新品种有果桑,建立采摘园,游人如织,繁荣旅游文化;饲料桑,增补饲料原料的短板,降低成本,发展前景广阔;景观桑,绿化环境,景观优美。物为人用,挖掘潜能。通过嫁接,繁育,更新,改良,到今天桑树有了许多的利用价值。
   栽桑树是技术活。要提前划线,不能乱栽,有行距,株距具体要求,便于管理。技术员负责苗木的浸药,根部修剪,剪掉须根,促使根部快速发芽。按照人员分六个组栽树,每组五人,一人在前面等距离放树苗,一人手握树苗,摆正放在标准位置,两人从两边用铁锹埋土,不偏不倚,埋土匀称,一人在后面固定,扶持倒下的,不正的,需要加固更正的,最后这个人非常关键,之后就不能变动了。成行的树苗整整齐齐,一行一行,有行有距,便于管理。没有达标的,有监管人员指出来,返工重新栽,要求比较严格。
   我负责技术服务工作这个组,浸根,修剪根部,分品种放在指定位置,五个人紧紧张张,勉强能提供准备好的苗木。之外还有专门拉线,放白灰画线,也是技术活,线不正,树行就不正,既影响美观,又涉及管理,就像盖楼房打地基一样重要。开拖拉机挖坑的,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丝毫偏差。栽好后修渠,浇水,一步紧跟一步,不能有间隔空隙时间。一两天之内必须浇水,否则春天风吹干燥太快,不易成活。
   干活最快的是第三栽树组,由薛主任带队,组里有两个年轻小伙,干活特别麻利,因为粗糙,返工率也高。每行大概一百五十米长,四百颗树的样子,不到四个小时他们组就干完了。
   现在栽树不像我们小时候劳动强度大,几乎全部是机械化操作,人工出力是象征性的。只为参加活动,宣传报道的成分比重很大。
  
   二
   这让我记起小时候栽树的事情:记得大概十岁左右的样子,班主任王老师要求所有同学,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我们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每个人从家里扛着一人高的铁锹,排着整齐的队伍,去生产队指定的荒山植树。
   在一片斜坡地,长着荒草,不能种庄稼的石滩上挖坑,要求每人挖五个树坑,我们吃力的挖,半天也挖不了一铁锹深,铁锹铲下去就是石子,嘣的两手虎口生疼,要求树坑一尺五深,分到土层厚的同学,自然挖的快。
   我这个坑尽是碗口大的石头,两手紧握铁锹,用脚蹬一下,再用手把坑里的石头刨出来,再挖一下,再用手一个一个把坑里的石头扣出来,扣的两手指头生疼,特别费劲。
   半上午过去了,我才挖好了一个树坑。有的已经挖好两个了,开始挖第三个了。我看到落后了许多,急的使劲用脚蹬,越使劲越蹬不动,两眼急出泪来。眼看着别的同学已经快完成任务了,我不甘落后,一不小心,蹬脱铁锹,把脚背划里一道口子,鲜红的血马上咕咕的冒出来了,立即大哭起来。王老师马上背起我,急匆匆去了乡镇卫生院,医生给我用纱布包扎好,感觉马上就不疼了,嘴里说着还要回到山坡上挖坑栽树。王老师却把我送回家,告诉妈说:“学兵是个好孩子,为了学校的荣誉,敢于吃苦耐劳,不怕流血流汗,付出了很大代价,在家里休息几天吧。”
   最后也不知道我的任务是谁帮助完成的?担心王老师批评我,出乎预料的是,王老师把这件事情汇报到学校,校长在全校师生们大会上表扬了我,表扬了王老师。说:“刘学兵同学,一不怕苦,二不怕流血,发扬了雷锋叔叔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值得大家向刘学兵学习,是王老师带出来的好学生。”
   因植树我成了我们班的标兵,学校的学雷锋模范。王老师也获得学校领导的表扬,年终王老师被评为“模范教师”。
  
   三
   过去几十年了,3月12日“植树节”没有变,植树的方法和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小时候每人每天只植三棵树,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那时候人人争先恐后当先进,学雷锋,以落后为耻,当先进光荣。
   下午收工,队长总结说:“张宏伟同学不怕苦,不怕累,一个人栽了八棵树,是最多的一个,大家像他学习”。马上迎来大家羡慕与钦佩的目光,纷纷表态要向张宏伟学习,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现在有机械化作业工具,一天可以栽几百几千株树。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效率很高。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当先进,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多栽一棵树。“各人自扫门前雪”,把自家的任务完成了,成为一种心安理得的事情,完成任务就下班回家,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一点互帮互助的精神没有。哎,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就像老人摔倒在马路上,没有人敢去扶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喊在口头上,没有行动了,有人说:“学雷锋过时了”。现实教育了我们不敢有行动了,在马路上,你去扶老年人过马路,会被人认为你有其他想法,“无利不起早”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栽植于大众化的头脑里。现在只有事不关己,独立独行,“我为人人”早已变成昨天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人观念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时间可以流逝,年龄可以变老,亲情却越来越淡,人心也越来越自私,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吗?好多人都有疑惑。栽树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翩许多往事,也让我勾起好多八竿子打不着的往事,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
   几天后,看着树苗发出绿油油的芽,茁壮成长的嫩芽迎风逆袭,顶着寒流的侵扰,不惧寒风苦雨,就像青年人一样,敢闯敢拼,心甚欣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老人家高瞻远瞩,说过的话,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与时俱进,不落俗套,没有过时啊。“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代一代人的思路在变化,人们的生活在变化,国家日新月异的振兴在变化,栽树的方法也在变化。但栽树的过程不能变,“植树节”的精神永远不能变,青年人的奋斗目标不能变,伟大“中国梦”一如既往完成不能变,我们这一代人追求目标亘古不能变。
   植树引发遐思,梦幻成就梦想。再过五十年,一百年,第二个百年来临的时候,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美好生活啊。

共 25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用现在的“植树节”为线索,把情节推向曾经。“我这个坑尽是碗口大的石头,两手紧握铁锹,用脚蹬一下,再用手把坑里的石头刨出来,再挖一下,再用手一个一个把坑里的石头扣出来,特别费劲。”“眼看着别的同学已经快完成任务了,我不甘落后,一不小心,脚蹬脱铁锹,把脚背划里一道口子,鲜红的血马上咕咕的冒出来了,立即大哭起来。”“王老师把我送回家,告诉妈说:“学兵是个好孩子,为了学校的荣誉,敢于吃苦耐劳,不怕流血流汗,付出了很大代价,在家里休息几天吧。””不是亲身经历谁又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苦呢?时光如梭,如今忆起那段岁月依然可感“过去几十年了,3月12日“植树节”没有变,植树的方法和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曾经的温暖相比“现在有机械化作业工具,一天可以栽几百几千株树,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效率很高。”就连“老人摔倒在马路上,没有人敢去扶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喊在口头上,没有行动了。”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念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时间可以流逝,年龄可以变老,亲情却越来越淡,人心也越来越自私,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吗?”如此的现象我们是否应该认真考虑呢?文字带着浓浓的责任感,把社会的冷漠与人心的期盼做了说明,但愿此后我们的生活可以增添更多的阳光与温暖,不要让人心继续凉下去,真正的做到人世界充满爱。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柳岸,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语千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23-04-14 10:55:17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在文字的路上我就是自己的品牌,无需谁来作证。一切过往再见了,好与不好各自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4-17 10:24:27
  感谢燕语千千老师的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23-04-14 10:56:02
  文字值得思考,带有时代感。
在文字的路上我就是自己的品牌,无需谁来作证。一切过往再见了,好与不好各自安好!
回复2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4-17 10:26:10
  燕语千千老师辛苦编辑,切中主题,点睛到位,感谢老师。
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4-14 11:44:33
  植树育人曾是国家的口号,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下,很多事需要人们反思。欣赏佳作!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3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4-17 10:28:19
  感谢林火杉老师点睛之笔,希望不吝赐教,向你学习,多多指教。
4 楼        文友:奕渌        2023-04-16 15:15:55
  树给人以希望,跟着老师让我也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植树的快乐,孩子们种植的是快乐,更是希望。
愿为尘隅拾花客,漫向流年浸幽芳。
回复4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4-17 10:30:48
  感谢奕渌老师的到访,点睛清晰,颇受教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