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煦】七孔吐秀,润染山水画卷(散文)

精品 【柳岸·煦】七孔吐秀,润染山水画卷(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5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2发表时间:2023-04-15 22:29:45
摘要:桥身两侧爬满了藤蔓和一些蕨类植物,与桥头参天大树、虬枝遥相呼应。小桥,潭水,古树,青山,以最佳的比例,划分了幽幽的山谷,又和谐统一于一体,山环抱着潭,潭簇拥着桥,桥依靠着树,树低下头亲吻水,一种幽静携着某种神秘色彩的美,隐隐浮现在峰峦叠嶂之间。

【柳岸·煦】七孔吐秀,润染山水画卷(散文)
   在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荔波县。大山深处藏着一处风光秀美的好去处——大小七孔。说实话,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以前并不知晓这个地方,也从未踏足这里。
   听闻“大小七孔”这个名字,还是去年九月。那个时候,妻子在贵阳讲课,而我们这里因新冠疫情足不出户,妻子若是回来必定隔离在家。为了不影响工作,妻子便“流浪”在贵州。通电话时,妻子说,已经闲逛到荔波了,正在“大小七孔”游玩,山清水秀兼具“人烟”稀少。那个情形下,甭说大山深处,即使是城市广场街道,又有几许“人烟”?
   通电话的那天,我恰好因密接被弄到酒店集中隔离了,关注的焦点是妻子是否平安。至于“大小七孔”景色如何,没太在意,甚至都没心情问一下。人都是情绪动物,心绪不宁,再美的景色,都唤不起行走的欲望。不承想,半年之后,我与妻子踏上了去“大小七孔”的旅途,我是首次寻访,妻是梅开二度,我们的心情是美丽的。
   关于旅游,其实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问题。朋友说,到贵州旅游最好包辆车,出行效率高。而我觉得,原本我们的旅行已经是走马观花了,包个车岂不是快马加鞭了吗?我们两口子都是退休人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如让行旅慢下来,少一点匆匆,多一点闲适。所以,我和妻子在傍晚时分,坐上了去麻尾镇的绿皮火车,慢慢悠悠,不急不躁。
   贵州地界上的火车行驶起来很有意思。一路上都是不停地钻山洞,出山洞,再钻山洞。进出山洞时,还要鸣笛,“呜”——“呜”。这一路上,洞洞相连,汽笛声声,忽明忽暗,就像看一部老旧的电影,一会儿黑屏,一会儿又色彩斑斓。
   车窗外,夕阳笼罩下的山水景物,一帧帧划过眼前。贵州多山,而且颜值颇高,自有高原高山独特的气质:远山朦胧,重峦叠峰;近山耸秀,绵延纵横;或鬼斧神工,壁立千仞;又或山高谷深,河流蜿蜒。高山之下,勤劳的人们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原上,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垒起一层层、一层层的梯田,一团团翠绿,那是菜苗葳蕤,一簇簇粉白,那是果树开花,一片片金黄,那是盛开的油菜花。荷锄的老人,放学的孩子,走在落日余晖的小路上,不远处的村庄寻不见昔日的袅袅炊烟,但点点灯火依然催促着人们归家的脚步。一头牛踯躅在新翻的褐色土地上,莫不是忘了归途?
   山越来越朦胧,黑夜降临,我们的“老电影”停止了播放。在经历了线路故障导致的晚点后,十点多钟,火车停靠在麻尾站。酒店老板见天色太晚,担心我们打不到出租车,自驾车把我们接到酒店,让我们感受到小镇的温暖。
   清晨,小镇褪去夜的外衣,我们从小镇的温暖中醒来。陡峭的山峰围拢小镇,仿古的木屋建在山脚下,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冷冷清清。一人一碗热辣的羊肉粉,饱腹提神,心思便跑到了四十公里外的大小七孔,怎样的孔洞,什么样的奇山异水?
  
   二
   布依族女司机驾驶着出租车,从麻尾镇出发,沿着蜿蜒的柏油路,越过田野,一溜烟地追上了我的心思——我们已置身世界自然遗产长廊内,陶醉在一幅山水画卷里,山岚叠翠,碧水幽绿。
   按照妻子的说法,我们乘坐景区大巴车一直到小七孔的西门。然后,再依次坐车游览一个个景点。妻子是“过来人”,当然听她指挥,事后觉得这一走法,实在是妙。因为如果从东门开始游览,是逆响水河而行,第一站就是小七孔。而由西向东游,不仅是顺流而下,而且小七孔成为最后一个景点。这有点像看一部悬疑片,不到最后不知道结局。所以,在四个多小时的游山玩水中,小七孔始终是个悬念,总在心里惦记着、琢磨着,颇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味。
   由西向东游,第一站就是卧龙潭,第一眼就被它的碧绿陶醉。四周的山并不高大,却林木葱茏、古树参天,像有人扯起一块巨大的绿布,把个碧潭围拢住,原本幽绿的潭水更添一抹新绿。潭深如渊,平静如镜面一般,又好似一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系在美女的脖颈上,潭边一个个耸秀的山峰恰似亭亭玉立的美女,峰峦叠翠,美不胜收。潭边山脚下,茂密的树木俯身水面,是浣纱?还是梳妆?耳边响起轰鸣的水声,却不见高山流水,也不见上游大河汤汤。水声响处,是一道弧线弯曲的堤坝,平静的潭水由此溢出碧潭,形成一个瀑布,水帘垂下,大珠小珠直落潭下河谷,动与静完美结合,如梦似幻。
   喀斯特地貌造就许多地下暗河。暗河里的水从山崖下涌出,汇入潭中,不见踪影,悄无声息。据说,即便是发洪水时,卧龙潭也如镜面一样,波澜不惊。那条石砌的堤坝,显然是人工建造,有资料表明,拦坝蓄水是为了发电。但不得不说,这条曲线黄金分割了这片碧绿,潭水由此倾泻而下,绕过河谷中林立的怪石,擦着两岸红花绿柳,一路欢畅地奔向小七孔。
   我早就不是追风少年,奈何不了奔流河水的脚步。只好眼望一泓清流,盼着它们在小七孔等着我。
  
   三
   行走在小七孔山水秘境间,就像展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峰峦叠嶂,幽岩深谷,流溪飞泉,水榭短桥,苍松修竹,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不同之处在于赏山水画卷的人在画外,而我们则是画中人在画中游。
   这不,在走过了鸳鸯湖、翠谷瀑布等景点,看过点缀山间的木屋旧宅,还有农人开辟的一小块一小块菜地之后,我们来到了水上森林。一段七八百米长的溪流,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生。那些叫不上名字的乔木和灌木,你连着我,我缠着你,搞不清楚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有的藤粗壮得像树干,有的树干弯曲匍匐如藤蔓,分不清哪是树,哪是藤。藤萝枝蔓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伴着溪水欢快的轻唱,绵延向下,绿意盎然。
   这是一段饶有乐趣的行走。我们踩在青石或石墩上,弯腰弓背,手攀藤枝,穿行在茂密的水上森林里,好似水上漂,又像踏浪前行。留意观察一番,我觉得这溪水里本来是有泥土的,至少河床上应该有土。只不过经年累月河水冲刷,带走了大部分泥土,使得这些树呀藤呀扎根在岩石上,驻留在溪水中。俗语说,水滴穿石,足见水的威力之大。水上森林里的溪水未必穿石,但足以使水中石圆滑起来,然而却无法撼动这些树木,它们把根牢牢地扎入石缝中,坚强而执着。在水流冲击下,它们会歪斜倾倒,匍匐水面上,斜倚石埂旁,但无论多么曲折的生长最终都是向上的,因为它们追寻着阳光。这让我心生感动,为那些树,为那些藤,也为短暂的人生。
   离开水上森林,又转了几个景点,最后在石上森林下车。响水河从这里流淌两公里,到达涵碧潭,也就是小七孔的所在。河的左岸是一条柏油路加上木栈道,右岸是山脚下的石板路,郁郁葱葱的树木生长在河岸和山上的岩石里,这里也叫石上森林。中间的河谷,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六十八级瀑布和跌水,层层叠叠,倾泻而下,像顽皮的孩童蹦跳着、喧嚷着、嬉戏着,奔向涵碧潭。
   我们选择走右岸,穿行在石上森林里,向下游走去。翠掩山路,曲径通幽,山风微微,耳边水声回荡,令人惬意而放松。忽闻瀑声阵阵,抬头看见拉雅瀑布像舞动的彩练飞流直下。瀑布高约三十米高、宽约十米,接天连日,依山就势,如果赶上雨季,一定是势如山倒般壮观。
   三月是贵州的枯水季节。河、潭、湖的水位不高,沿途的瀑布、跌水都没有雨季时壮观,但我觉得河水妩媚成山涧,瀑布纤纤,泉水叮咚,也不失为一种娴静之美。
  
   四
   涵碧潭,恰如其名。静静的潭水,碧绿而幽深;潭边的古树,碧绿而繁茂;古桥上的藤蔓,碧绿而深沉。潭面非常平静,静如止水,很奇怪一路上欢快无比的河水,此时都悄无声息地融入潭中。
   一座七孔石桥,古朴沧桑地呈现在一派碧绿之中,高山秘境、绿野仙踪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小七孔桥用麻石条砌成,桥长不足三十米,桥宽两米出头,七个拱高约四米的桥洞一字排开,小巧玲珑,厚实古朴。桥身两侧爬满了藤蔓和一些蕨类植物,与桥头参天大树、虬枝遥相呼应。小桥,潭水,古树,青山,以最佳的比例,划分了幽幽的山谷,又和谐统一于一体,山环抱着潭,潭簇拥着桥,桥依靠着树,树低下头亲吻水,一种幽静携着某种神秘色彩的美,隐隐浮现在峰峦叠嶂之间。
   我流连小七孔古桥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游人如织,河岸边、桥面上、古树下人头攒动,站立的,斜坐的,伸出剪刀手的,张开双臂舞动的,人们把对小七孔的美表达的尽情尽兴。这时的小七孔是热闹的,如果能住在景区里,一大早就来小七孔,那时晨曦中的古桥,便会把古色古香、幽谧甚妙的一面呈现出来。忽的想到,如若朗月当空的夜色下,小七孔又该是怎样的景致?晓月在天,桥拱倒影,月印水中……
   我坐在潭边老树下,远远端详着七孔古桥,它确实很美,一种简约而雅致的美。如果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说,它又是简单到家了的建筑,甚至可以说简陋。找一处山清水秀之地,仿照小七孔桥造一座石桥,也许能显示小桥流水的美,但绝对不会有眼前七孔古桥美的通透、纯粹。我从那些青石条上泛出的陈旧色调中,品出了古韵,明白了唯有时光润染,古桥才会至简至美。
   一百八十多年前,清代道光十五年,当地居民为解决出行问题,在响水河上建了这座七孔石桥,成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人们走过这座小桥,走进外面的世界。二百年来,世世代代、风风雨雨铸就了古桥的风骨,沉淀出古朴沧桑、雅静恬美的气质,“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
   七孔吐秀,润染出一幅丹青水墨画卷。我轻掩画卷,幽潭、山涧、飞瀑、古桥……今夜入梦来。
  
   五
   因为此文开篇提到了“大小七孔”,就不得不狗尾续貂,说说大七孔。
   实际上,大小七孔是一个风景区的两个去处,一票通用。入东门,往左手走就是去小七孔,往右手步行几百米就是大七孔。我和妻子在第二天一大早,兴致勃勃地来到大七孔景点。沿石板栈道,走过恐怖峡,就是天生桥。高大的山岭像是被谁用刀劈下来的,壁立千仞,形成一个天然单孔“拱桥”。桥高七十多米,宽约二十米,雄奇伟壮,又被人称为“东方凯旋门”。到此就不能继续前行了,询问工作人员,称不久前有巨石滚落砸毁了栈道,正在修建中。
   真的应了那句说“既生瑜,何生亮”。见识过小七孔的美,在大七孔就提不起精气神了。不过,大七孔山高林密,小河清澈,空气非常清新,一早散步“洗肺”,也不枉走一遭。
   原路返回,清澈的小河中,鱼儿游动。有一种个头较小、扁扁的鱼,在觅食或者折返时,身体会偏向一侧,反射出银亮色的光斑,一闪一闪的,闪得小河粼光点点,仿佛小河在欢快地舞蹈。
   竹排从河面划过,河水荡起涟漪。但我真的没有看见一座大七孔的石桥,便心心念念地朝小七孔那个方向,眺望……

共 4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生动活泼的语言,给读者描述出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大小七孔的优美风光。随着笔者笔墨,我们和笔者一起穿越在贵州地界的山洞,一路上观山赏水,看不尽窗外的山水风光,赏不完山水间的自然美景,山水景物如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映入眼帘,这些美景是贵州的独特风光,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美丽画卷。进入小七孔景区,由西向东游,第一站就是卧龙潭,碧绿的卧龙潭,如少女般给人美感;行走在小七孔山水秘境间,如穿行在水墨画间;鸳鸯湖、翠谷瀑布水上森林令人兴趣盎然;周围的山水景色给人娴静之美;七孔石桥坐卧在静静的涵碧潭上,古朴沧桑的小七孔桥小巧玲珑,厚实古朴,和青山绿水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令人赞叹不已。而隐秘在高山密林中的大七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散步其中,身心健康,不枉此行。一边赏文,一路赏景,不禁感慨万端,我们为祖国,为黔东南有着这么旖旎风光而骄傲自豪!也产生了向往。散文通过描述大小七孔的自然风光,给读者展示出黔东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优美的笔墨,生动的语言,把大小七孔的景点描述的栩栩如生,读之令人历历在目,陶醉其中,给人美感,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1 23:18:03
  大小七孔,在荔波。我曾经去过两次,一次是五年前,一次应该是擦肩而过,就在今年三月。当然,即使是咱俩一起走在七孔桥上,也不会相识。那条水,叫响水河。五年前,那河确实是响的。今年,水不响了,贵州自去夏以来大旱,不然,朱秘书长的文字就澎拜了许多。很想见你的毕节杜鹃,不知何时映红我的眼帘。
回复1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22 13:50:20
  谢谢岚亮老师对小文的鼓励和肯定,的确如老师所言,响水河不响了,成了潺潺流水了。不过,贵州的风景确实不错,值得一游,祝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