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乐亭】进驻良店(小说)

编辑推荐 【乐亭】进驻良店(小说) ——沂蒙山小调系列故事之二


作者:王复生 白丁,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35发表时间:2023-04-23 17:55:39
摘要: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行军,黎玉带领2000多人的抗日队伍来到良店村。

【乐亭】进驻良店(小说) 1939年6月,日军调用两万余人的兵力,在大炮、飞机的配合下,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沂蒙山区腹地进行包围“扫荡”,并相继占领了莒县、沂水、蒙阴等县城和重要村镇,设立大量据点和封锁线,妄图将八路军抗日武装一举消灭。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政委黎玉和支队长郭洪涛带领八路军战士,同敌人进行了20多次激战,打死打伤敌人1000多人。他们灵活运用游击战,跳出敌人包围圈,准备迅速转移。
   在一户草屋民房里,黎玉正和指战员商谈作战计划,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要马上转移到滨海抗日根据地。所谓的滨海根据地,又称鲁东南抗日根据地,也是沂蒙山区的一部分,其范围包括莒南县、日照县、临沭县和郯城县东部。当时,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第二支队驻在滨海抗日根据地,支队司令员罗积伟来电告诉黎玉,请他直奔良店村,这里群众基础好,抗日积极性高,经济条件富裕,便于休整备战。原来罗积伟在良店村驻过多次,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
   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行军,黎玉带领2000多人的抗日队伍来到良店村。天还没亮,村子的围墙门还没开,哨门口岗楼上戒备森严。
   不多时,哨门打开了,首先走来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汉子,走上前来紧握住黎玉的手说:“同志们辛苦了!”此话一出,并称呼“同志”,好像对上暗号一样,黎玉顿时明白,这是自己人。再看他的打扮,既不像乡绅,也没有清朝遗风,一身青色轻便服装,留着分头,双眼炯炯有神,满脸朝气四溢。
   随从人员介绍说:“这是我村学校的王仲锋校长。”王仲锋?黎玉早有耳闻,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相见了。黎玉想起来了,1937年8月,北平、天津的大学生南下宣传团到临沂宣传抗日,就是这个王仲锋,当时还是临沂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组织宣传队,配合平津学生游行宣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奔赴农村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平津学生继续南下,缺少经费,又是这个王仲锋,回家卖了两亩地,捐献给学生做经费。到了10月,还是这个王仲锋,再次资助经费组织30多名青年学生奔赴延安。
   黎玉并不知道,此时的王仲锋已经是中共地下党员了,他从临沂乡师毕业后,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本乡办起全县第一所公办高级小学。他担任校长,并以教学为掩护,发动群众、宣传抗日。
   周边几个县、乡、镇的有志青年,广泛到此,一边求学,一边接受共产主义和抗日教育,在他的感召下,很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迅速发展党员,扩建党的势力,在此最早建立了全县第三个党支部,由他担任书记并兼任良店乡的乡长,使周围几个村的政权牢牢掌握在共产党的控制下。附近如有敌情、汉奸活动或反动势力猖獗,我们马上能得到情报,立刻报告到滨海根据地抗日武装组织。所以,良店村成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坚强的抗日堡垒。
   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曾带领党政军机关领导和抗大一分校多次来良店村驻扎,最长驻扎过一个月。从1937年到1945年,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黎玉、萧华、唐亮等党政军领导多次来良店村以良店村为中心,转战周边敌占区。
   《大众日报》和《山东画报》创刊后,在良店村秘密印刷3年多。国际友人罗生特大夫,1943年8月来到滨海根据地,在良店村住过很长时间。他一边为军民行医,一边指导医疗救护工作。因此,良店村成为滨海根据地公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王仲锋带领着黎玉等人进村,部队随后跟来,穿过哨门口岗哨,进入良店村代表性建筑群——哨门胡同。在长达200米的巷子里,只见两边砖墙高耸,墙上屋上的暗堡岗楼随处可见;炮孔枪眼,明暗不分,交叉错综,森严壁垒;抬头只见一线天,不见太阳;哪怕小声说一句话,声音传不出去,却振得两边回声不断,又引起左右声音共鸣,使得巷子走道里轰轰哗哗作响。更不用说部队开进后,脚步铿锵、马蹄哒哒,引得天上如同霹雷轰鸣,人马如落深渊,令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屏住呼吸、汗毛直竖,惊恐得不敢作声;真有如入险地,不能自救的感觉。战士们的心都吊到喉咙眼上,不由自主地暗暗惊呼:好险呀!
   王仲锋告诉大家,胡同南北两端都设岗哨,土匪毛贼有进无回,轻易不敢闯入。这里过去住过12家朝廷御封的堂号,家家都是书香门第,户户都有朝廷命官,门庭都是豪门望族、势力雄大。
   现在他们家家都是抗日军属,虽然家境不如从前富豪,但是说起抗日,不论男女老少,坚决表示:要人有人,要钱给钱,要粮有粮,王氏家族誓与国家共存亡!
   黎玉听了王仲锋的介绍后,感慨地说:“你王仲锋真了不起!这都是你的成绩,怪不得来这里住过的领导、部队,都夸这里,这是你宣传、教育的结果。”
   王仲锋说:“说实话,这不只是我自己的成绩,主要是我们共产党的抗日方针策略好,我们的抗日队伍经常来,一批又一批,从不间断,每支队伍都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抗日。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群众也认准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
   穿过这如同鬼门似的哨门胡同来到大街,又是另一番景象。大街宽敞,街两边仍是高门豪宅,地上用石板铺地,车辆马匹走来,仍然震得周边嗡嗡作响。墙壁上早已贴上标语口号:“热烈欢迎八路军英雄进驻我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早已作好准备的秧歌队穿插进来,围在部队两边载歌载舞。欢迎的群众也已经等在街道两侧,等着将安排在家住宿的战士领回家。
   这时,大街上农救会会长兼村长王普正和各连队干部安排住宿和立灶吃饭问题。130多名伤病员由医生王本华安排住宿就医。王乃家将马匹安排到他家的牛圈里喂养,就连战士饮水的泉井和马匹喝水的地点与临时厕所的建造都已准备妥当。广阔的沙滩和树林里,都已准备好操练和开会的地点。可谓样样安排得有序妥当;事事想得周到细致。
   黎玉高兴地称赞说:“你们的工作如此熟练有序,看来是早已形成习惯了!”王仲锋说:“听说你们要来,群众早就跑到这里报名,争先恐后地要八路军去住宿!妇救会从昨天就已安排烙煎饼、支灶吃饭问题了。别说你们是有2000人的部队,即便是两万甚至更多,绝不能让战士住在露天、饿着肚子。我们这一个乡十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党组织,村村都是抗日的坚强堡垒。”
   王仲锋又将黎玉和司令部的首长们及警卫连全部安排到哨门胡同里,这里有司令部、作战室、会议室、机密科、发报室、警卫连和住宿处等。黎玉住在澄心堂的东屋里,这里房东大儿子是八路军纵队独立营的营教导员王英光,黎玉早就认识他。王英光的母亲早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见到黎玉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那样亲热,抚摸着问长问短,特别想问的就是最近见过她儿子吗?最近儿子怎么样?后来罗荣桓、陈光、萧华、朱瑞等首长转战到此,也驻在这里,所以哨门胡同在抗战时期便成为八路军固定的司令部指挥所了。
   黎玉又到病房里探望伤病员,看着大家都很满意,黎玉高兴地说:“这个良店村不愧是抗日模范村!”
  
  

共 27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很生动,反映出抗战时代的人物精神!场面写得很鲜活,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行军,黎玉带领2000多人的抗日队伍来到良店村,建设出抗日模范村!军民鱼水情节感人!【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4-23 17:56:25
  故事生动,描写场面精彩!谢谢!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4-24 09:42:41
  故事情节清晰,集中!小说很耐看。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王复生        2023-04-24 10:26:29
  请多加帮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