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手擀面的味道(散文)
手擀面,在我的人生记忆里,要数姥姥做的最香。小的时候,我常住在姥姥家,到了周末才被父母接回家。姥姥稀罕外孙,隔三差五就做手擀面,那味道,在我的心底一直流淌。
那时,别人家大都图省事,去买机器做的那种面条,细细的如龙须,粗粗的像柳条,而手脚勤快的姥姥从不去商店买面条,她觉得,自己动手擀的面条,接地气,有烟火气,味道不一样。
有一次,我搬来一个马扎,托着双腮,认真地看姥姥做手擀面。首先要和面。姥姥说,和面很有讲究的,面筋道不筋道全在和面里头。和好的面放在面盆醒一会,恰到好处了,才去做面。只见姥姥习惯地用刀刮了一下擀面杖上的面疙瘩,三下两下,就将面团擀成薄圆片了,待切成长条,或一刀一穗,或连刀一把,撒上面布,整齐地排在盖垫上。
我跟着姥姥去厨房,下到锅里的面条在开水中翻滚,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龙飞凤舞,好看极了。不一会儿,整个厨房内外飘散着熟面的香气。面条煮熟了,捞到白瓷碗中,卤子一浇,或荤或素,再搁点老陈醋,用筷子搅和均匀,“呲溜,呲溜”,吃起来别提有多爽快啦。
童年的快乐转眼之间成为影像,镌刻在了我的日历上。到了上学的年龄,我离开了姥姥家。遇到周末,想着姥姥的手擀面,我总也嚷着去姥姥家,吃姥姥做的那种手擀面,但十之八九未能如愿。赶上父母亲上班不能成行,只好晚上在家吃母亲做的手擀面。
母亲按照姥姥教的手法,加上自己的悟性,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状的面条。而下入沸水锅里的那些面条,像游兵散勇,大都零碎而且松散,有的叨不起来,我顿时没有了食欲。和姥姥做的面条相比,妈妈的手艺确是逊色一些。看来,手擀面确实需要面的劲道和下面的火候的。虽然我没有擀面条的实际操作,但我更想姥姥的手擀面味道了。
幸福,有时来得太突然,又恰似在意料之中。大约在我二十岁左右的一个假期,姥姥见我们有段时间没有去看她了,于是不打招呼就来到我家。进门看见我一个人可怜巴巴地躺在床上,感冒发烧得厉害,心疼的不轻。父母亲工作忙,这次终于同意我去姥姥家住了。老人家知道我爱吃手擀面,就常做鸡蛋手擀面给我吃。嘴里吃着,内心温暖,浑身的热气直往上冒,我的感冒不久也好了。
我一年年长大,走在成熟的路上,而姥姥身材有些佝偻,走路有点蹒跚,脸上的皱纹添了许多,走在一天天变老的路上。看着姥姥,我心酸难过,岁月不饶人啊。参加工作后,我没断了去姥姥家。这时,不再是图姥姥的手擀面。但是姥姥还是熟练地做我爱吃的手擀面。柔软又热腾腾的手擀面,我端起碗来狼吞虎咽连吃两碗,吃饱了还时不时摸摸肚子。姥姥脸上的皱纹像乐开了花。这个镜头,让我至今难忘。
时间如流水,一晃十余年过去了,每当我在单位的食堂、在社区附近的饭馆点上一碗面,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姥姥给我做手擀面的情景,音容笑貌犹在,禁不住眼含泪花。可我的姥姥已经去世4年,我再也吃不上她做的手擀面了。手擀面,带给我满满的幸福甜蜜;手擀面,留给我萦萦的怀想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