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第五个母亲节(随笔)
时间过的真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仿佛是突然之间,今年的母亲节就到了。
以往的几年,往往是距离母亲节还有好多天,我便开始计算着这一天何时到来。
今年是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五个母亲节。
时光的流逝可以慢慢淡忘对亲人的思念,但这种思念如烙印一般,永远尘封在心底,永远不会消失。
一
今年的天气很不寻常,忽冷忽热的,即便已立夏,不少地方居然还飘起了雪花。
连续阴雨好几天,父亲一直没有下楼。难得的一个无风晴朗的天气,我陪着父亲到楼下转一转。
父亲拄着拐杖,蹒跚的小步行走在小区的小道上,他一边走,一边向不远处的凉亭张望。
凉亭里坐着三五个人,确切地说,都是年过七十的老人。
父亲的眼神闪过一丝喜悦,他似乎有点迫不及待地要赶过去。
也难怪,父亲快九十岁了,腿脚已经很不利落,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楼上,看会儿电视,躺一会儿,起来再看会儿电视,一天多次重复这些过程。
父亲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上午下午分别到楼下,围着楼转一圈,如果凉亭有人,就过去坐一会儿。
父亲的耳朵很聋了,基本听不清周遭的人在说什么,但他坐在其他人身旁,时不时地“嗯嗯”几声,看着其他人笑起来,他也露出微笑。
父亲的这些举动,包括走路一摇一晃的姿态,像极了几年前的母亲。
凉亭里照例是几个老头老太太,年龄最大的老太太已经95岁了。
父亲找个地方坐下,还不忘先挥手和其他人打打招呼。
几个老人海阔天空地聊着往事,父亲和往常一样陪着笑容。
陪年龄大的老太太来的是她的儿子,年龄也72岁了。
72岁的儿子向老太太介绍我的身份,老太太扭头看向我,很和善地笑了。然后她问我,怎么好久没见到你的母亲了?
她的儿子大声回答,已经不在了,都好几年了。
我也笑着回答,是啊,我妈不在了,今年都第五年了。
我的笑容还挂在脸上,不知不觉间,眼泪已经滚落下来。
如果我72岁的时候,父母还健康常在,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二
人的衰老,好像是从某一天开始,突然间加速的。
父亲八十岁的时候,腿脚还非常利落,老家属院是平房,他还经常搬着梯子上房顶去看看。
一次父亲在房顶查看漏雨的情况,一声声“豆腐”的呼唤由远而近而来。
去买块豆腐吧,父亲在房顶吩咐我。
这豆腐的呼唤听着非常熟悉,距离上一次听到,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那时几乎每天的清晨,都会在家属院的胡同里听到这悠扬而婉转的“豆腐——”的呼喊,声音洪亮,语调夹杂当地方言和戏曲的唱腔。
一次我出去买豆腐,远远地看见小伙子骑着自行车、驮着豆腐架过来,后面的秤勾上,居然还挂着一块豆腐。
看咱这豆腐结实不?小伙子自豪地把秤杆拿起来,亮亮秤钩的豆腐。
我挑了块豆腐,称好付完钱正准备回家,母亲从家里走了出来,让我先停下,她看看斤两够不够。
小伙子满面堆笑地说,您还信不过我吗?您家都买了多少回我的豆腐了。
二十多年前的记忆犹新,正想着,以前的小伙子已来到面前。
自行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声音几乎一点没变,可容貌变的太大,看起来和以前简直不是一个人。
以前朝气挺拔、气宇轩昂、满头乌发的小伙子,变成了灰白头发、秃顶、脸色橘红且发皱的像褐色枯树皮。
你怎么变化这么大啊?都有点认不出了。
他看着我嘿嘿一笑,说你这么多年很少在家吧,见得少,人就老的快了。
称好豆腐我正要回家,母亲慢悠悠地从家里出来,让我先停下,她要看看斤两够不够。
当年的小伙子、现在的老大叔满面堆笑地说,您还信不过我吗?您家都买了多少回我的豆腐了。
三
应该是从前年开始,父亲看起来明显苍老了很多。
五年之前,父亲85岁的时候,有一次小区停电,他刚好在楼下。
我在楼上,赶紧给父亲打电话,说很快就会来电,让他耐心等一下。
不料十几分钟后,父亲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门口,他居然一步一个台阶,慢慢走到了十七层。
我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多等一会儿,父亲平息了一下,说他想试一试,看能不能爬上来。
现在,父亲不会再想尝试了,他在平地走路都不稳,一脚长一脚短,不但抬不起脚,走的时候还有点往前栽。
坐在沙发上起身的时候,父亲总是用手使劲地一撑,借力猛然间站起来,好几次没站稳,又坐了下去。
每次看到他这样我都很着急,也很生气,禁不住地斥责父亲,说你起身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推沙发,那样推重心向后,谁都不容易站起来,要扶着前面的茶几,身子向前躬,很容易就能起来。
我一边说,一边给父亲做示范。
父亲按照我的方法,果然就轻松地站起来了。
可下一次,他还是猛然用力去推沙发,依然故我。
走路不稳,坐起来起身不稳,就连关门,似乎都不怎么会了。
晚上父亲看完电视的新闻联播,就早早地去自己的房间休息,他慢慢地走过去,推开房间的门,然后侧着身就开始关门,经常把自己挤在门和橱柜之间。
“您多走一步,再回身关不就行了吗?”看到父亲连关门也不会,我总是忍不住很生气。
看到父亲的衰老的神态,我总是会想起母亲。
母亲那时走路也是一脚长一脚短,手臂努力地摆动,可走路速度还是非常缓慢。
母亲一直没有使用拐杖,她也始终不会用拐杖。
每天在楼上的时候,母亲经常坐在父亲身边,陪着父亲看电视,多数是中央四台的海峡两岸,或者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
有时候母亲独自去阳台的窗户边坐着,如雕像一般望着远方,长时间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母亲每天最大的企盼,便是到楼下转一圈,如果凉亭有人,就过去坐一会儿。
当时那个老太太还不到90,经常和母亲聊天,那个老太太很健谈,母亲善于聆听,一直陪着笑脸。
前段时间我收拾房间,找到一个多年前的电子相册产品,插上电源还可以使用。
里面的照片,大部分是母亲八十大寿的时候拍的,那时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现在看到母亲的照片,我基本已经心平气和,还感到几分温暖,不像前两年那样不忍看。
我把电子相册擦拭一番,准备重新挂到墙上。
想了又想,我又把它放回原处。
我多少有点担心,父亲整天看到电子相册中的母亲,会怎么想?
今天是母亲离开的第五个母亲节,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思念着母亲。
母亲呢,应该在天上,在默默祝福着她的老伴和子子孙孙。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